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人工智能和區塊鏈賦能 新零售倒逼電商物流加速變革

發布時間:2018-05-28 09:46:35 騰訊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5月24日,上海市郊,在京東(dong) “亞(ya) 洲一號”無人倉(cang) 的分揀車間裏,300個(ge) “小紅人”(分揀機器人)正以每秒3米的速度往來穿梭,分揀數十萬(wan) 個(ge) 來自多個(ge) 地區的包裹,該速度相當於(yu) 3小時跑完北京二環,這是全世界最快的分揀速度,也使得無人倉(cang) 的日處理訂單能力超過20萬(wan) 單,整體(ti) 運營效率較傳(chuan) 統倉(cang) 儲(chu) 提升10倍。 

業(ye) 內(nei) 人士稱,隨著新零售時代到來,傳(chuan) 統物流體(ti) 係正在加速變革,配合消費升級,對消費者的精準服務是電商物流製勝的關(guan) 鍵。但需注意的是,智能電商物流的建設並非一蹴而就,其中成本投入等問題仍麵臨(lin) 挑戰。

“無人”科技遍地開花 

目前,為(wei) 提升購物體(ti) 驗,實現精準庫存控製和升級配送效率已成為(wei) 國際電商物流的競爭(zheng) 焦點。為(wei) 提升運營效率,無人倉(cang) 、無人機、無人車等無人科技已成為(wei) 物流中下遊降本增效的利器。 

來自山東(dong) 臨(lin) 沂的薑珊已在上海京東(dong) “亞(ya) 洲一號”工作4年多時間,她說,自去年10月啟動全球首個(ge) 全流程無人倉(cang) 項目後,分揀工作變得輕鬆而高效。“原來趕上訂單多的時候,我們(men) 每人每天大約要分揀3000多個(ge) 包裹,非常忙碌。有了‘小紅人’之後,自動化設備取代了簡單機械化勞動,我們(men) 隻需要處理一些技術方麵的問題,效率大大提高了。” 

除分揀“小紅人”外,智能搬運機器人(AGV)叉車、堆垛機器人、自動供包機器人等十幾種不同工種的上千個(ge) 機器人,在40000平米的倉(cang) 庫內(nei) 基於(yu)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xi) 、圖像智能識別、大數據應用等技術集成各司其職,其投放使用密度行業(ye) 領先。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全流程無人倉(cang) 涵蓋了收貨、存儲(chu) 、訂單揀選、包裝四個(ge) 作業(ye) 係統,而操控全局的智能控製係統,是京東(dong) 自主研發的“智慧”大腦,可以在0.2秒內(nei) ,計算出300多個(ge) 機器人運行的680億(yi) 條可行路徑,並做出最佳選擇。同時,智能控製係統的反應速度為(wei) 0.017秒,是人的6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京東(dong) 物流首席規劃師、無人倉(cang) 項目負責人章根雲(yun) 向記者介紹,科技已為(wei) 京東(dong) 無人倉(cang) 裝上了“大腦”、“眼睛”、“胳膊”和“腿”,使其變成一個(ge) 強大的“人工智能”。 

目前,無人倉(cang) 的運營效率是傳(chuan) 統倉(cang) 庫的10倍,除該倉(cang) 外,京東(dong) 已經投入使用的無人倉(cang) 還有武漢亞(ya) 一小件無人倉(cang) 、華北物流中心AGV倉(cang) 和昆山無人分揀中心等。 

2017年4月,京東(dong) 集團宣布京東(dong) 物流正式獨立運營,並組建京東(dong) 物流子集團。成立半年後,京東(dong) 物流收入規模達200億(yi) -300億(yi) 元,今年2月又獲得25億(yi) 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達134億(yi) 美元,位居同行前列。華爾街分析師認為(wei) ,京東(dong) 大幅投入的物流建設是公司製勝的關(guan) 鍵。 

除京東(dong) 外,海內(nei) 外電商也紛紛布局智能物流。亞(ya) 馬遜早在2012年就收購了Kiva systems公司的機器人項目,目前已在全球部署10萬(wan) 台Kiva倉(cang) 儲(chu) 機器人,在機器人應用數量、訂單處理能力,以及倉(cang) 庫自動化程度上均居全球前列。亞(ya) 馬遜推出的即時物流Prime Now還能通過雲(yun) 計算AWS等係列測算,一個(ge) 小時內(nei) 將物品送達用戶,遠超同行速度。在供應鏈方麵,亞(ya) 馬遜在全球範圍內(nei) 開啟了智能供應鏈係統,基於(yu) 雲(yun) 技術、機器學習(xi) 和大數據分析係統,可以實現預測、采購、補貨和分倉(cang) 的自動化,並自動根據客戶需求,精準調整庫存,實現發貨。 

此外,物流巨頭UPS、聯邦快遞、電商巨頭阿裏巴巴等均加大無人倉(cang) 布局。UPS自2016年起對分揀設施、技術能力和生產(chan) 自動化進行升級和投資,增大了運送能力;聯邦快遞則在2017財年投資建設19個(ge) 全自動站點;菜鳥網絡已累計投資上百億(yi) 元,打造全球最大的物流數據基礎設施,並推出電子麵單、物流地址庫、物流雲(yun) 、智能雲(yun) 客服等產(chan) 品。 

搶灘區塊鏈物流

如果說無人科技使物流供應鏈的中下遊成功實現了降本增效,那麽(me) 區塊鏈物流則在上遊處理訂單和分發方麵提升了效率,保證防偽(wei) 溯源。 

年初以來,以科技公司自居的京東(dong) 、亞(ya) 馬遜、阿裏巴巴等巨頭紛紛搶灘區塊鏈物流,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優(you) 化生產(chan) 、運輸、檢驗的物流全過程。 

4月,亞(ya) 馬遜的AWS雲(yun) 服務部門推出了支持以太坊和超級賬本兩(liang) 種項目的“AWS區塊鏈模板”業(ye) 務,以幫助亞(ya) 馬遜打假以及優(you) 化支付流程及物流服務。京東(dong) 物流也於(yu) 本月宣布成立“物流+區塊鏈技術應用聯盟”,希望通過搭建國內(nei) 外區塊鏈技術互動平台,聯合政府部門和相關(guan) 機構共同推動建立區塊鏈在物流行業(ye) 統一的應用技術標準,解決(jue) 區塊鏈技術共性、關(guan) 鍵性問題。阿裏巴巴旗下香水品牌淩仕國際則宣布,已成功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yu) 跨境物流貿易,公司基於(yu) 區塊鏈研發的係統能夠對進口貨物的所有相關(guan) 信息進行追蹤,包括產(chan) 品生產(chan) 、運輸方法、海關(guan) 、檢驗及第三方認證。UPS也於(yu) 月初宣布加入貨運區塊鏈聯盟,連零售巨頭沃爾瑪近日也申請區塊鏈專(zhuan) 利,稱要創建一個(ge) 智能的快遞係統,當客戶與(yu) 產(chan) 品進行交互時,客戶可以通過私有或公共身份驗證密鑰,接收來自智能搬運機器人(AGV)的包裹。 

谘詢機構普華永道本月發布報告稱,區塊鏈技術在物流領域最有可能創造價(jia) 值。清華大學互聯網產(chan) 業(ye) 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天然具有去中介化的區塊鏈可以記錄供應鏈物流的全流程信息,滿足透明化以聯合決(jue) 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物流與(yu) 供應鏈中需要交易的各類資源均可以在封閉的供應鏈生態中得到區塊鏈技術的支持。 

京東(dong) 物流研發部負責人程岩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區塊鏈在物流領域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三者相結合,人工智能是更先進的生產(chan) 力,區塊鏈是更先進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物聯網則連接更多的生產(chan) 要素,三者結合將使更多的生產(chan) 要素在信任的基礎上,自主進行智能交易與(yu) 合作,同時將更廣泛地應用到智能倉(cang) 儲(chu) 、智能商店、智能快運和智能配送等環節。 

新零售加速變革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線下零售場景的不斷豐(feng) 富對電商物流提出更高要求。劉大成認為(wei) ,未來物流的成功將源於(yu) 對消費者的精準理解。他舉(ju) 例說,亞(ya) 馬遜的AWS雲(yun) 服務可以將配送時間普遍縮短至兩(liang) 天,部分地區能夠縮短至1小時;相比之下,沃爾瑪的配送體(ti) 係還停留在7天一個(ge) 周期。他認為(wei) ,亞(ya) 馬遜物流和雲(yun) 計算AWS已成為(wei) 亞(ya) 馬遜市值高企的主要推動力。 

截至24日,亞(ya) 馬遜市值達7779億(yi) 美元,遠高出沃爾瑪(2445億(yi) 美元)、好市多(873億(yi) 美元)等零售商市值;在科技公司中,亞(ya) 馬遜市值也僅(jin) 低於(yu) 蘋果(9248億(yi) 美元)。另據分析機構FactSet數據,2017年亞(ya) 馬遜研發支出高達226億(yi) 美元,居全美首位,遠高於(yu) 穀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蘋果,三家公司同期研發支出分別為(wei) 166億(yi) 美元、123億(yi) 美元和116億(yi) 美元。 

除上遊區塊鏈和中遊無人倉(cang) 外,在新零售的推動下,多數電商巨頭在物流供應鏈的下遊已將線下門店附加前置倉(cang) 功能,在縮短配送時間同時,降低倉(cang) 儲(chu) 成本,進一步實現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自去年起,亞(ya) 馬遜就設置了生鮮提貨點,其生鮮自提可以在15分鍾內(nei) 備好貨,等待消費者取貨。阿裏巴巴則在旗下安鮮達等品牌收購好鄰居超市後,將其附加前置倉(cang) 功能。對此,新零售樣本盒馬鮮生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侯毅表示,未來新零售業(ye) 態下的物流體(ti) 係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例如在線下店覆蓋的3公裏範圍內(nei) 做到30分鍾送貨上門,如此,覆蓋消費者生活半徑的前置倉(cang) 庫將使物流作業(ye) 更加簡潔高效。 

與(yu) 此同時,在打通最後一公裏的配送環節方麵,無人機、無人車等代替快遞員的無人物流時代已悄然而至。亞(ya) 馬遜的空中物流中心項目早於(yu) 2014年底已獲批專(zhuan) 利,該中心在指定區域上空建立一種懸浮倉(cang) ,通過小型接駁飛船將貨物運送至目的地附近的懸浮倉(cang) ,然後用無人機完成最後一公裏配送。亞(ya) 馬遜已於(yu) 2016年實現無人機送貨首飛。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日漸成熟,將把物流業(ye) 帶入由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所組成的高科技自動化的全新領域。劉大成認為(wei) ,其中無人駕駛在促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上的突破是最快的,該技術將給物流管理模式帶來根本性變革。無人駕駛還將加劇物流企業(ye) 間的競爭(zheng) ,通過並購、聯盟等形式實現資源整合,進一步促進行業(ye) 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無人化電商物流的盈利能力尚存隱憂。盡管各大電商巨頭和快遞公司已從(cong) 智能係統、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硬件終端和大數據係統入手,實現物流體(ti) 係的改造升級,但物流業(ye) 的全麵無人化仍為(wei) 時過早。為(wei) 吸引政策和投資,很多智慧物流公司將成本讓位於(yu) 速度,但無人科技在物流方麵的投入較大,目前綜合盈利水平還未可知。 

英國技術調查顧問公司Technavio曾發布報告稱,隨著電商物流公司不斷增加對科技軟件、自動物料搬運設備和射頻技術等科技投入,到2020年,全球電商物流的市場規模增速將達9.69%。

劉大成稱,能否降本增效要取決(jue) 於(yu) 應用場景和具體(ti) 作業(ye) ,無人化不是萬(wan) 能的,在柔性化可變作業(ye) 方麵,仍需人機結合。長城證券分析師也強調,新物流的建設並非一蹴而就,從(cong) 計劃、網絡、倉(cang) 儲(chu) 到配送等仍然麵臨(lin) 諸多挑戰。其中,物流計劃需要對社區、個(ge) 人客戶有更精準的感知;在網絡布局層麵,需要兼顧零售和倉(cang) 儲(chu) 配送,並滿足不同訂單需求。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