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 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8-04-04 09:19:24 中國商務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商務部辦公廳和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辦公廳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戰略合作推進農(nong) 村流通現代化的通知》,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意見》,推進農(nong) 村流通現代化,助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

 

重點工作之一

 

加快農(nong) 村電商發展培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動能

 

一台電腦,一根網線,可以讓本來寂寂無名的年輕人白手起家,也可以讓一個(ge) 個(ge) 貧困縣脫貧致富。農(nong) 村電商帶給鄉(xiang) 村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交易形式,更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換發活力的契機。隨著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逐漸變快,在農(nong) 村的廣袤土地上,電商正在憑借著自己的“魔力”,逐漸讓鄉(xiang) 村發展進入快車道。

 

目前,我國縣域人口約9.6億(yi) ,占全國總人口的70%。從(cong) 經濟總量來看,全國縣域經濟的GDP總和約占全國GDP的56%;縣域經濟的社會(hui) 消費總額約占全國的50%。可以說,縣域經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而電子商務的勃興(xing) ,使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不少專(zhuan) 家看來,炙手可熱的農(nong) 村電商模式不僅(jin) 僅(jin) 成為(wei) 了扶貧攻堅的有利抓手,而且還解決(jue) 了不少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難題。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重點。”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農(nong) 村電商將農(nong) 村地區的‘小生產(chan) ’對接‘大市場’。農(nong) 村電商成為(wei) 中間的連接點,將農(nong) 村地區分散的種植、養(yang) 殖、生產(chan) 對接大市場需求,在大市場和分散的養(yang) 殖、種植戶之間建立市場機製。同時,農(nong) 村地區有眾(zhong) 多產(chan) 品資源,農(nong) 村電商能夠把農(nong) 村的分散資源集中起來,加快推進農(nong) 村地區企業(ye) 轉型。”李鳴濤說。

 

2014年,農(nong) 村電商嶄露頭角。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農(nong) 村電子商務市場,拓展農(nong) 村地區網絡消費需求,進一步挖掘農(nong) 村地區的資源價(jia) 值,包括產(chan) 品資源、生產(chan) 資源、旅遊資源,通過電商帶動整個(ge) 農(nong) 村市場資源的盤活。

 

據悉,截至2017年,電商扶貧已經覆蓋全國499個(ge) 國家級貧困縣,下一步將擴大到所有具備條件的國家級貧困縣。李鳴濤表示,圍繞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在破解製約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難題,在供應鏈、產(chan) 品檢測、溯源、品牌建設等方麵加大投入,已經發揮了成效。電商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對於(yu) 精準扶貧,李鳴濤認為(wei) ,電子商務助力脫貧攻堅有多種方式,一是對有學習(xi) 能力的貧困群體(ti) 進行電商培訓,開設網店、微店;二是在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倉(cang) 儲(chu) 、檢驗、包裝、分銷、物流等環節,有針對性地吸納貧困人群參與(yu) ,提供就業(ye) 渠道;三是麵向電商消費需求提供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產(chan) 品和加工農(nong) 產(chan) 品,解決(jue) 貧困人群增收脫貧問題。政府也會(hui) 針對貧困群體(ti) 出台電商扶貧支持政策,比如,針對電商企業(ye) 收購貧困戶的商品進行價(jia) 格補貼、對雇傭(yong) 貧困人群就業(ye) 進行獎勵、鼓勵貧困人口電商創業(ye) 等。通過政策引導和電商產(chan) 業(ye) 帶動,把貧困人口與(yu) 農(nong) 村電商進行精準關(guan) 聯和匹配,從(cong) 而通過電商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重點工作之二

 

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 就是在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領域實現現代化, 是流通現代化概念在農(nong) 產(chan) 品領域的具體(ti) 延伸, 它是伴隨工業(ye) 化、信息化的發展, 為(wei) 高效組織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 運用先進的流通技術設施、手段與(yu) 現代化的流通方式、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對傳(chuan) 統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體(ti) 係進行不斷改造與(yu) 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正如《通知》強調的一樣,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不僅(jin) 意味著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經營方式、手段與(yu) 流通技術的變革,而且可以高效組織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以便滿足現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

 

不少專(zhuan) 家表示,目前,國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主要力量是單個(ge) 或合夥(huo) 經營的農(nong) 民, 規模較小, 缺乏統一的組織與(yu) 管理體(ti) 係, 導致了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組織化程度較低, 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與(yu) 不足,而且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基礎設施的社會(hui) 化與(yu) 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程度低, 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加速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在農(nong) 村,靠天吃飯的說法由來已久。然而,“靠路吃飯”的說法也不是一天兩(liang) 天。眾(zhong) 所周知,在不少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渠道不暢通,導致不少優(you) 質的農(nong) 產(chan) 品無法“出村”,這不僅(jin) 對農(nong) 業(ye) 這種季節性極強的行業(ye) 製約明顯,更是對農(nong) 民收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東(dong) 方艾格糧食行業(ye) 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現代流通體(ti) 係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反映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信息,對於(yu) 穩定市場大有裨益。他說,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很多時候都反映在流通環節,要想穩定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價(jia) 格,建立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十分必要。

 

馬文峰坦言,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過程不易,首先必須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組織化程度,快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組織化程度, 構建小農(nong) 生產(chan) 供給和大市場需求之間的組織載體(ti) , 克服分散化的經營弊端是目前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現代化建設的當務之急。其次是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主體(ti) 整體(ti) 水平,加強農(nong) 民的專(zhuan) 業(ye) 化培訓, 提高農(nong) 民的素質。根據農(nong) 民從(cong) 事的不同職業(ye) 進行不同方麵的教育, 使其對該領域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有所掌握, 從(cong) 而有助於(yu) 其專(zhuan) 業(ye) 化地從(cong) 事所屬職業(ye) , 如對於(yu) 農(nong) 村主體(ti) 勞動力, 可結合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專(zhuan) 業(ye) 化進行培訓, 培訓方式可以示範為(wei) 主, 幫助其掌握農(nong) 業(ye) 科學技術, 而對於(yu) 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中的骨幹, 應加強對其管理方麵的知識培訓, 使其樹立合作與(yu) 協作的理念, 帶領社員健康地經營運作。最後必須要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借鑒其他國家與(yu) 地區的經驗, 政府要加大對農(nong) 村道路特別是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的道路建設資金投入, 保證農(nong) 村道路的暢通;重點扶持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的供電、供水、場地硬化、交易與(yu) 冷藏設施、通信與(yu) 信息係統、電子結算係統、質量檢驗檢測係統等基礎設施建設。

 

重點工作之三

 

加強城鄉(xiang) 物流體(ti) 係建設帶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一個(ge) 陽光明媚的早晨,在河南省封丘電商產(chan) 業(ye) 園內(nei) ,一條全新的專(zhuan) 業(ye) 包裹分揀流水線正在運行,天天快遞的物流貨車直接開到流水線旁,卸下包裹。在貼有標識的區域分揀區內(nei) ,幾十個(ge) 分揀員正在仔細分揀著包裹。在他們(men) 身後,停靠著20多輛印有統一的“新華快的”字樣的送貨車。

 

城鄉(xiang) 物流水平的提高,正在一步步的改變著鄉(xiang) 村。

 

當你打開淘寶、京東(dong) 、蘇寧等各大電商平台的網頁就會(hui) 發現,許多商品都有規定的配送範圍,而大部分商品的配送終點還是在鄉(xiang) 鎮和交通便利的農(nong) 村。農(nong) 村電商為(wei) 農(nong) 村帶來了機遇,但是物流的製約,依然是如今我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的一大痛點。

 

在河南焦作,有這樣一家經營連鎖賣場、超市的公司——博愛人家,據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的物流配送體(ti) 係和網點建設已經覆蓋了博愛縣的部分地區。重點建設了縣級的電子商務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物流快遞中心,並逐步完善了各個(ge) 鄉(xiang) 鎮和村級的服務網點。“博愛人家”以實體(ti) 店為(wei) 依托、以連鎖加盟物流配送為(wei) 主的物流模式,據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類運營主體(ti) 縮短了物流體(ti) 係的建設時間,縮短了農(nong) 村電商深入農(nong) 村“最初和最後一公裏”的距離,節省了物流建設中的土地、網點、車輛等投入成本。

 

然而,這樣還不夠。

 

眾(zhong) 所周知,礎設施建設落後、鄉(xiang) 村道路通勤率低,這些都是老少邊窮地區城鄉(xiang) 物流體(ti) 係建設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物流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但物流業(ye) 發展水平總體(ti) 還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特別是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比較滯後,現代化倉(cang) 儲(chu) 、多式聯運轉運、城鄉(xiang) 配送等設施總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銜接配套不夠。

 

“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商貿物流的創新實踐與(yu) 提質增效,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任興(xing) 洲表示。

 

任興(xing) 洲認為(wei) ,物流發展應該遵循著創新發展的大方向,實現城鄉(xiang) 的有機結合。他說,首先要加強村鎮末端配送設施建設,健全農(nong) 村物流網絡體(ti) 係。鼓勵地方政府加強農(nong) 村物流設施網絡規劃和建設,整合利用現有郵政、供銷、交通等物流資源,推動縣級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農(nong) 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其次必須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設施建設,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物流水平。加強公益性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建設,鼓勵批發市場建立追溯體(ti) 係。最後還要加強城市配送設施建設,完善城市配送體(ti) 係。支持社區、機關(guan) 、學校、商務區末端配送點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快件箱,並納入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同時加強多式聯運轉運設施建設,提升貨物中轉效率。依托物流大通道,在重要節點規劃布局和建設一批具有多式聯運服務功能的物流樞紐,完善不同運輸方式之間的連接和轉運設施,推進公、鐵、水、民航等基礎設施“最後一公裏”的銜接。

 

重點工作之四

 

打造再生資源回收網絡促進鄉(xiang) 村綠色發展

 

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必須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走鄉(xiang) 村綠色發展之路。在以往的中央文件中,用的多是“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明確提出“走鄉(xiang) 村綠色發展之路”,這還是首次。

 

“鄉(xiang) 村綠色發展”的內(nei) 涵,既包括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也包括鄉(xiang) 村環境治理。將“農(nong) 業(ye) ”範圍擴展為(wei) “鄉(xiang) 村”,把農(nong) 業(ye) 綠色生產(chan) 的內(nei) 涵延伸為(wei) “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xing)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加強農(nong) 村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治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增加農(nong) 業(ye) 生態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不少業(ye) 內(nei) 人士都認為(wei) ,提出走鄉(xiang) 村綠色發展之路,具有現實意義(yi) 。

 

著名林學家、北京林業(ye) 大學沈國舫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要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的理念,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以及內(nei) 在規律,圍繞解決(jue) 我國生態係統保護與(yu) 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在重點區域實施重大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工程,盡快提升其生態功能;健全完善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和保護管理製度,以生態係統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生態係統健康與(yu) 永續發展水平,提高生態係統生態產(chan) 品供給能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沈國舫坦言,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men) 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河湖保護與(yu) 生態修複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基本建立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製度以及氣水土協同的監管治理體(ti) 係,在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方麵為(wei) 全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創造一批典型經驗和成熟模式。

 

中國鄉(xiang) 村之聲評論員李鑫也認為(wei) ,人因自然而生,人與(yu) 自然是一種共生關(guan) 係,對自然的傷(shang) 害最終會(hui) 傷(shang) 及人類自身,而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則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隻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在經濟建設不斷取得新發展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環境和完備的生態係統,為(wei) 當代和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李鑫坦言, 在這個(ge) 過程中,既要創建生態園區,建好生產(chan) 方式綠色化的龍頭;又要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做好鄉(xiang) 村綠色發展建設的產(chan) 業(ye) 支撐;還需要全域規劃,因地製宜,統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的全局,隻有注重解決(jue) 當前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發展,多策並舉(ju) 、標本兼治,才能築牢根基、行穩致遠。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方方麵麵,是一項係統工程,能否落到實處,關(guan) 鍵在領導幹部。一些重大生態環境事件背後,都有幹部不負責任、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的問題。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倒逼落實的壓力,就能讓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任務真正落地生效。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