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要打破限製生鮮電商發展的冷鏈難題,需要克服這幾點

發布時間:2018-03-22 08:48:49 製冷快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據各大電商平台曬出的春節期間銷售數據顯示,線上生鮮交易量再次刷新往年紀錄。對消費者和生產(chan) 者來說,生鮮電商的快速發展是一個(ge) 好消息。農(nong) 產(chan) 品具有“小生產(chan) 、大市場”的特點。傳(chuan) 統流通模式下,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道路並不通暢。生鮮電商的出現,修建了生產(chan) 和市場之間的高速路,不僅(jin) 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效率,讓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有機會(hui) 走進更多消費者的生活。

 

但是生鮮產(chan) 品在儲(chu) 存、運輸、配送等物流環節,容易受到損壞,冷鏈物流能力便成了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之一。但冷鏈設施不足、成本過高,是我國物流體(ti) 係的短板之一,製約了生鮮電商等行業(ye) 的健康發展。

 

痛點:冷鏈資源不足

不知從(cong) 什麽(me) 時候起,快遞電動車上除了大大小小的紙箱,有時還會(hui) 多一個(ge) 車載小冰箱。除了國內(nei) 的生鮮產(chan) 品外,進口水果、智利三文魚、阿根廷凍紅蝦……冷鏈快遞從(cong) 無到有,再一次拉近了人們(men) 與(yu) 世界的距離。

 

但是我國的冷鏈物流發展水平目前還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冷鏈資源不足造成的冷鏈配送不給力已經成為(wei) 製約生鮮電商發展的瓶頸。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吃到的原產(chan) 地水果,比如新疆葡萄、廣東(dong) 荔枝等,實際上多數是公路常溫運輸,到銷售地後再入庫冷藏,等有客戶下單時發貨。但是非全程冷鏈的貨品,貨損比較高,口感也會(hui) 受些影響。有電商企業(ye) 反應,不是不想全程冷鏈,而是在協調冷鏈資源時資源不夠用,才造成的“斷鏈”。

 

冷鏈配送成本高

從(cong) 新疆運葡萄到北京,公路常溫運輸的損耗可能要1/3還多。為(wei) 什麽(me) 商家仍然選擇常溫運輸而不是冷鏈運輸?最直接的原因是冷鏈成本高。

 

在同樣的周轉率下,冷鏈配送投入比普通快遞至少要高一倍。車輛方麵,冷鏈運輸要用冷藏車,國家對高速公路上行駛貨車外觀尺寸有限製,而冷藏車須安裝保溫層,這樣儲(chu) 藏量就比普通貨車小,製冷設備又要消耗能源,因此運營成本要高不少;倉(cang) 儲(chu) 方麵,冷鏈快遞物流需要用三溫倉(cang) ,成本也高於(yu) 常溫倉(cang) 庫;中轉分撥操作方麵,冷鏈快遞需要恒溫操作間以及特製工服,恒溫操作間不僅(jin) 前期投入大,運營時的能源消耗也大;末端配送方麵,冷鏈快遞需要專(zhuan) 用器皿以及合適的冷媒解決(jue) 方案,也比一般快遞的紙箱、書(shu) 包要貴不少……

 

另外,快遞和物流最明顯的區別是,物流是港到港、站到站,而快遞是門到門。冷鏈快遞的一個(ge) 特點是零散接單、零散派單,這就意味著派送過程中會(hui) 頻繁開門,冷藏空間溫度控製更難。而且,冷鏈快遞對時效要求更高,電動三輪車被查扣、不讓進小區、家中無人等快遞派送經常遇到的問題,對冷鏈快遞來講影響更大,都會(hui) 大大增加配送成本。

 

對直接麵向消費者的生鮮電商而言,每份訂單的量往往不大,不能通過提高規模而攤薄成本,冷鏈快遞的成本就更高了。

 

行業(ye) 監管不足

發展冷鏈配送,政府部門細化標準、加強監管必不可少。一家冷鏈物流企業(ye) 員工告訴記者,冷鏈運輸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也沒有具備強製力的標準,冷鏈配送質量參差不齊與(yu) 此不無關(guan) 係。“有的企業(ye) 不知道什麽(me) 溫度合適,還有個(ge) 別不規範的企業(ye) 抱有僥(jiao) 幸心理,想著就算中途關(guan) 會(hui) 兒(er) 冷氣,消費者也看不出來。”

 

跨省冷鏈運輸不給力其中還有一個(ge) 原因是,給冷藏車辦通行證是個(ge) 大難題。此外,目前冷藏車多數是由改裝廠定製改裝的,廂體(ti) 製造工藝技術、製冷設備技術更新速度很快,但車型公告的要求時間長,製約了冷鏈新技術的應用。比如按照現行規定,如果使用安全性更高的真空胎,反而無法登記上牌。

 

建議:創新材料降低成本

包裝材料和冷媒技術的創新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順豐(feng) 研發的EPP循環保溫箱重量更輕、更抗壓耐摔,就降低了冷鏈配送成本;在“最後一公裏”配送時,順豐(feng) 改用自主研發的超低溫蓄冷劑代替幹冰配送冰激淩,不僅(jin) 降低了成本,還延長了保冷時間。

 

使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

毋庸置疑,冷鏈配送的投入一定會(hui) 大於(yu) 普通配送。利用大數據改善冷鏈物流配送,不失為(wei) 一個(ge) 辦法。大數據可以提高冷鏈物流的配送效率,通過平台前端用戶購買(mai) 記錄推算出購買(mai) 趨勢,進而規劃後端的庫存;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也可以降低配送成本。生鮮食品冷鏈派送成本高,一個(ge) 客觀原因是運輸多是單向的,冷藏車常有空返情況。通過大數據,整合商家和寄遞企業(ye) 信息,一方麵將生鮮產(chan) 品物流訂單化零為(wei) 整,攤薄成本;另一方麵返程時不開冷氣,常溫運輸日常消費品,提高了冷藏車使用效率。另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幫助冷鏈配送企業(ye) 找出既保鮮又節能的配送溫度,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走專(zhuan) 業(ye) 化道路發展冷鏈配送

固體(ti) 、液體(ti) 、冷凍、冷藏、肉類、蔬菜等不同商品的冷鏈運輸要求各不相同,所需設備、技術要求也不相同,專(zhuan) 做一類可以減少前期投入。或者也可以專(zhuan) 做倉(cang) 儲(chu) 、幹線運輸或宅配等環節中的一個(ge) ,做專(zhuan) 做精。

 

市場的痛點就是發展的機遇!電商感到冷鏈配送不能滿足需求,恰恰說明發展冷鏈配送市場空間巨大。推動冷鏈配送的發展,將有效激發市場需求。就像快遞產(chan) 業(ye) 迅猛發展支持網絡零售不斷刷新紀錄一樣,如果冷鏈配送能發展起來,生鮮電商的發展就會(hui) 更加得心應手,勢必促進消費升級,進一步活躍互聯網經濟。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