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26 10:11:38 IT時報

忽如一夜春風來,就在一年間,上海突然成了新零售的試驗場。
互聯網公司都在買(mai) 、買(mai) 、買(mai) 。阿裏巴巴和騰訊頻頻出手,衣、食、住、行,凡是與(yu) 人生活相關(guan) 的商業(ye) 業(ye) 態,都要“插一杠子”,當互聯網紅利的天花板愈漸清晰之後,兩(liang) 位“馬爸爸”不約而同地將眼光瞄準了線下。僅(jin) 在歲末年初之際,騰訊便入股萬(wan) 達、永輝、家樂(le) 福、海瀾之家,阿裏繼早些年布局銀泰、蘇寧、盒馬之後,最近又成了居然之家的第二大股東(dong) 。
資本的風也看中了這個(ge) 風口。2017年,新零售是最熱門的投資方向之一,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創業(ye) 者一批批進入、VC的錢一筆筆砸進去、互聯網公司的試點項目一個(ge) 個(ge) 開出來,盡管最後很可能還是如馬太效應一般,大多數死在沙灘上,但起碼現在,大家還有機會(hui) 。
傳(chuan) 統商業(ye) 再也不想錯過這個(ge) 機會(hui) 。當年電子商務幾乎“革”掉了他們(men) 的命,商場裏售貨員比顧客多,餐飲是人氣最旺的店鋪,如今,價(jia) 值在逐漸向線下回歸,人們(men) 在享受了電子商務的便利和便宜後,開始追求更好的購物體(ti) 驗,擁有大量實體(ti) 店優(you) 勢的傳(chuan) 統商業(ye) 能否逆襲就看能否趕上這波浪潮了。
作為(wei) 中國商業(ye) 最發達的城市,魔都上海自然成了這些公司最看好的基地,阿裏的盒馬鮮生、騰訊的永輝超級物種、百聯的RISO、蘇寧的無人店“Biu”、京東(dong) 到家和猩便利的無人貨架、簡24的無人便利店、永輝的生活超市、和騰訊聯手的家樂(le) 福、來伊份的連鎖店……不同業(ye) 態的實體(ti) 店,在用科技包裝之後,或讓人眼前一亮,或舊貌換新顏。
本期《IT時報》記者走訪了在上海已經開出實體(ti) 店的這些“試驗田”,看看新零售究竟“新”在哪裏。
電商化、“新零售”,每一個(ge) 零售業(ye) 新概念的橫空出世,都一次次刺痛著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的神經。
在電商浪潮下“劫後餘(yu) 生”的傳(chuan) 統零售業(ye) 者正迎接新的挑戰,新技術帶來的創新和變革,從(cong) 成本端、市場端、技術應用端,融合裂變的基礎都已顯現,零售業(ye) 市場份額再次隱隱出現被重新劃分的趨勢。
決(jue) 戰新零售,一場零售行業(ye) 的次生戰爭(zheng) 正在拉開序幕。傳(chuan) 統零售行業(ye) 在“互聯網+”浪潮之下遭受全麵衝(chong) 擊,渠道模式、運營模式、管理模式、倉(cang) 儲(chu) 物流模式都亟需轉變,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需求。
2018年,回過神來的傳(chuan) 統零售業(ye) ,會(hui) 用自己的方式“反擊”,因為(wei) 電商已不再是新零售的主要內(nei) 核,全新的、高效的用戶體(ti) 驗才是所有人追逐的王道。
先覺者,線下零售“娛樂(le) 化”
魯迅先生曾為(wei) “零售”下過定義(yi) ——零售就是將產(chan) 品或服務以及其附加價(jia) 值銷售給個(ge) 人和家庭的全部行為(wei) 。追逐極致用戶體(ti) 驗,一直都是零售業(ye) 追求的目標。
延續了過去幾年實體(ti) 零售連年下滑的慘象,2017年依舊是中國實體(ti) 零售業(ye) 艱難轉型的一年,萬(wan) 達百貨在年中宣布關(guan) 掉全國約占總量一半的百貨門店,美國大型連鎖零售巨頭沃爾瑪在華門店依舊逐年遞減,韓國最大零售集團旗下的易買(mai) 得也計劃逐漸關(guan) 閉在中國現有門店,結束長達20年“入華之旅”。一些媒體(ti) 為(wei) 實體(ti) 零售開出“陣亡名單”,曾經家喻戶曉的實體(ti) 商超很多都赫然在榜。
不過大規模關(guan) 停門店為(wei) 一些實體(ti) 零售企業(ye) 帶來的,反而是暴漲的淨利潤。根據中百集團之前發布的2017年度業(ye) 績預告,盈利6580萬(wan) 元~6900萬(wan) 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8%~967%。而永輝超市2017年前三個(ge) 季度也實現了13.92億(yi) 淨利潤,達到同比71%的增長。
在過去漫長的零售業(ye) 演化中,線下實體(ti) 店牢牢掌握了選址、口碑和供應鏈三項核心競爭(zheng) 力,這些競爭(zheng) 力也是互聯網電商在短時間爆發後,一時不能企及的。而正如一個(ge) 父親(qin) 最欣慰是看到孩子購買(mai) 到自己心儀(yi) 玩具後的笑臉,互聯網自始至終不能滿足人們(men) 在線下購物的體(ti) 驗感。所以,傳(chuan) 統實體(ti) 店一旦充分發揮好原本具備的優(you) 勢,並打造出吸引消費者線下購物的獨特體(ti) 驗,或許能夠在這次產(chan) 業(ye) 升級中立於(yu) 不敗之地。
一些線下零售店先知先覺,開始著手獨特業(ye) 務場景的打造。百聯集團在201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全渠道事業(ye) 部,通過改進智能停車服務——掃車位附近的二維碼即可完成停車費支付,實現實體(ti) 零售店智能化的第一步改造。天虹超市2017年初開出第一家主打“都市生活超市”的sp@ce門店,定位為(wei) 中高端新型體(ti) 驗式數字化超市。物美也逐步試水“未來超市”,於(yu) 2017年4月在華東(dong) 區48家賣場上線電子價(jia) 簽,聯手多點推出的“自由購”項目,讓顧客在購買(mai) 過程中完成結算,不必排隊收銀。據悉物美率在2015、2016年淨利潤均實現翻番,IT化改造收效顯著。
放眼中國零售市場,根據中國產(chan) 業(ye) 信息網整理的“各級城市電商渠道站總消費額的比例”圖表顯示,一線城市電商渠道占消費額比例為(wei) 8.4%,而這一數字在二三四線城市均低於(yu) 5%。盡管電子商務在人民日常消費生活中所占比例漸長,但實體(ti) 店消費仍然是人們(men) 消費的重心。同時根據該網站發布的“2012年—2017年5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ye) 零售額增速”可以看到,全國大型零售企業(ye) 零售額在經曆2014—2016年短暫的下滑後,2017年逐漸開始回暖。
可以預測,在這一波電商實體(ti) 化、實體(ti) 智能化的升級中,實體(ti) 零售店原本具備的核心競爭(zheng) 優(you) 勢可以助其瞭望到不遠處的零售藍海。
後覺者,借力線上“流資源”
2014年11月11日,阿裏巴巴雙十一以全天交易額571億(yi) 元的總量見證中國購買(mai) 力。2015年11月11日,全天交易額912.17億(yi) 元打破了上一年紀錄,自此之後,阿裏巴巴重新定義(yi) “雙十一”,“光棍節”交易額總量連年打破紀錄,中國電子商務全麵爆發。
對於(yu) 很多發展受阻的實體(ti) 零售門店來說,電商平台數以億(yi) 計的流量實在令人垂涎。2018年初刮起了一股騰訊、阿裏的站隊熱潮,商超大佬、區域零售商紛紛與(yu) 互聯網巨頭達成合作。阿裏率先開局,與(yu) 銀泰、三江購物、高鑫零售達成合作;騰訊緊隨其後,先是入股永輝,隨後攜永輝共同投資家樂(le) 福中國業(ye) 務,繼而與(yu) 京東(dong) 、蘇寧、融創投資入股萬(wan) 達,2018年2月初又與(yu) 步步高、海瀾之家達成合作;京東(dong) 則與(yu) 沃爾瑪達成合作。
但是線下零售的垂涎不等於(yu) “繳械”和全權交付,是主動站隊還是被動拉攏,一時間難以評定。而在實體(ti) 店擁抱電商流量的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係列問題。2017年,就有電商強迫品牌“二選一”的新聞頻繁曝出,一些電商平台為(wei) 了將品牌影響轉化為(wei) 自身流量,同時在價(jia) 格上與(yu) 其他平台進行對抗,強製鎖死商家後台,遭到百餘(yu) 家品牌聯合譴責。借力流量是合作還是捆綁,平台與(yu) 零售企業(ye) 間是不是給彼此留足了自由度和距離感,仍然是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些非賣場形式的零售品牌選擇與(yu) 互聯網電商保持若即若離的關(guan) 係,隻在某一方麵借力,而非將銷售終端全部交付給電商平台。像通用磨坊這樣從(cong) 事食品製作業(ye) 務的世界五百強企業(ye) ,旗下的三家食品品牌在中國家喻戶曉——哈根達斯、優(you) 諾酸奶和灣仔碼頭,它們(men) 都瞄上了互聯網的紅利,希望借助網上銷售數據分析競爭(zheng) 者的活動和產(chan) 品品類,然後通過消費者購買(mai) 後留言,做AI語義(yi) 分析,了解商品的風味、包裝和物流反饋。
借力互聯網大數據和流量的傳(chuan) 統零售企業(ye) 不在少數,東(dong) 鵬特飲的電商份額占據不到1%,但其借助騰訊做用戶畫像和精準廣告投放。在食品、飲料等快消零售行業(ye) ,越來越多的品牌和企業(ye) 借助互聯網實現用戶精準投放、服務升級和新產(chan) 品研發,互聯網先天屬性帶來的流量資源和大數據,為(wei) 傳(chuan) 統零售商提供大量被賦能的空間。
倘若傳(chuan) 統零售商在不被電商裹挾的前提下實現良好的資源互換,對於(yu) 苦於(yu) 流量獲取,得不到完整用戶反饋的線下零售商來說,互聯網的橄欖枝不失為(wei) 很好的升級渠道。
對於(yu) 傳(chuan) 統零售業(ye) 來說,線下門店意味著主場。無論傳(chuan) 統零售業(ye) 選擇何種業(ye) 務形態,與(yu) 互聯網在哪些方麵賦能與(yu) 結合,可以預料到的是,傳(chuan) 統零售業(ye) 在這一波互聯網化的浪潮中不會(hui) 缺席,而是在這波互聯網的快車道上行駛出一條屬於(yu) 傳(chuan) 統業(ye) 的獨特道路。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