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2-22 09:17:56 物流技術與(yu) 應用

經過20年發展,我國物流裝備製造體(ti) 係已經建立,產(chan) 品體(ti) 係完備、技術力量、裝備水平提升、綜合實力不斷發展,運營管理初步自動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物流裝備業(ye) 積累了相當的物質發展基礎、專(zhuan) 業(ye) 隊伍和經驗教訓,聚集了進軍(jun) 全球化的動能和經驗。
事實上,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全球化的大幕早已拉開,未來我們(men) 也將看到物流裝備業(ye) 全球化大潮加速湧動。
一、發展路徑
我國物流裝備企業(ye) 的全球化發展,因為(wei) 產(chan) 品類型與(yu) 業(ye) 務類型不同,企業(ye) 的發展模式不同,經曆的階段也不同,其基本的演進路徑可以分為(wei) 產(chan) 品出口、海外項目建設、全球設廠與(yu) 並購等幾個(ge) 階段。
在產(chan) 品出口方麵,最典型的是輕小型搬運車、叉車等產(chan) 品出口,代表企業(ye) 包括諾力、如意等等;貨架也是物流設備出口的重要一類,如南京華德、上海史必諾等貨架企業(ye) 都曾以海外市場為(wei) 主。再如,自2007年起,新鬆機器人開始進軍(jun) 海外市場,其移動機器人成功納入通用汽車的全球采購平台,出口至歐美13個(ge) 發達國家,改寫(xie) 了我國機器人產(chan) 品隻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曆史。
新鬆機器人
在2016亞(ya) 洲國際物流技術與(yu) 運輸係統展覽會(hui) 上,新鬆推出的重載複合機器人備受國內(nei) 外觀眾(zhong) 好評
其實,由於(yu) 中國現代物流起步較晚,絕大多數國內(nei) 的物流裝備企業(ye) 都是進入21世紀後才成立的,比國外企業(ye) 晚了幾十年。因此,許多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都經曆了學習(xi) 國外技術、消化吸收、集成創新、自主研發的發展路徑。
隨著中國現代物流加速發展,市場對自動化物流係統的需求不斷攀升,促進了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的成長。不少企業(ye) 逐漸形成了產(chan) 品係列化、生產(chan) 規模化,並不斷積累項目建設經驗,已不限於(yu) 在國內(nei) 市場發展,開始放眼全球市場,承接海外項目,提供整個(ge) 物流係統項目的規劃設計、設備提供、安裝實施、售後維護等全套服務。
例如,北起院、北自所等國內(nei) 著名的物流係統集成商都成功進軍(jun) 國外市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昆船物流公司成功簽下印尼鹽倉(cang) 煙草集團原料物流係統集成項目,實現了昆船自動化物流係統成套設備的首次規模化出口。
近年來,隨著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加劇,物流裝備企業(ye) 在擺脫低端同質化,追求技術更新與(yu) 領先方麵傾(qing) 注了更多精力,使產(chan) 品性能不斷提高。一些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開始在國外設立分公司、建設工廠,乃至並購國外先進企業(ye) 。例如,德馬、中集天達等企業(ye) 率先品嚐到全球化帶來的紅利,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可以說,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通過十多年的技術跟從(cong) 到自主研發創新,實力不斷增強,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並在產(chan) 品體(ti) 係、設備功能等方麵逐步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盡管我國物流裝備企業(ye) 走上全球化發展之路的時間並不長,但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以預見,未來10年左右,我國物流裝備企業(ye) 將能夠與(yu) 國際先進企業(ye) 實現正麵競爭(zheng) 。
二、拉動因素
物流裝備行業(ye) 全球化發展,首先與(yu) 經濟全球化大趨勢緊密相關(guan) 。
當前,國際經濟的各個(ge) 層麵已經不可分割、全麵關(guan) 聯,形成開放型經濟格局。由於(yu) 我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加重,製造企業(ye)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2015年,國家發改委牽頭製定《關(guan) 於(yu) 加快裝備走出去的指導意見》,意在通過支持中國裝備企業(ye) 走出去,與(yu) 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同台競爭(zheng) ,倒逼企業(ye) 不斷提高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企業(ye) 的整體(ti) 素質和核心競爭(zheng) 力。
經過20年發展,我國物流裝備製造體(ti) 係已經建立,產(chan) 品體(ti) 係完備、技術力量與(yu) 裝備水平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運營管理初步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甚至智能化,物流裝備業(ye) 積累了相當的物質基礎、專(zhuan) 業(ye) 隊伍和行業(ye) 經驗,聚集了進軍(jun) 全球市場的動能。
1.企業(ye) 自身擴張的內(nei) 在動力和外在壓力拉動
企業(ye) 的內(nei) 在動力永遠是全球化的最核心和最強大的力量。
物流裝備行業(ye) 與(yu) 其他行業(ye) 一樣,行業(ye) 巨頭無一例外都是國際化企業(ye) 。具有進取心的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早已在探索全球發展道路了,這是企業(ye) 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和外在壓力使然。當企業(ye) 發展到一定階段,全球化必然會(hui) 被提上日程。
物流裝備行業(ye) 發展無疑需要更廣闊的市場、更便宜的勞動力、更先進的技術以獲取最大利潤,而物流裝備企業(ye) 已經不隻是單純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單位,更是資源的組織者和整合者。企業(ye) 內(nei) 在發展要求在盡可能的範圍內(nei) ,組織到更加低成本的資源,提供品質更優(you) 、價(jia) 格更低的產(chan) 品,因而打造企業(ye) 全球供應鏈是必由之路。
隨著現代製造業(ye) 和物流業(ye) 的快速進步,物流裝備的生產(chan) 服務性質,更是要求裝備企業(ye) 具有定製化的生產(chan) 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即時服務能力,使得裝備企業(ye) 必須更加貼近市場,也促進了全球化和本地化。
2.“一帶一路”建設拉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含了全球經濟總量的2/3,全球GDP的1/3,全球服務和生產(chan) 的1/4。顯然,“一帶一路”建設將極大帶動物流裝備的發展,沿路物流站台、設備、倉(cang) 儲(chu) 配送係統的建設和運營、不同交通體(ti) 係的轉換設施建設、全程可監控係統的建設、托盤等集裝器具的標準化應用等等,商機巨大。目前,中國已經在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尼等國家建設了為(wei) 數不少的物流園區來統籌解決(jue) 以上問題,也有民營企業(ye) 與(yu) 當地合資建設物流節點等,物流裝備企業(ye) 亦有涉足。
《物流技術與(yu) 應用》雜誌主編吳清一教授兩(liang) 年前就指出,“一帶一路”沿線的物流體(ti) 係建設,比設備出口更為(wei) 重要的是軟實力建設。他特別強調,企業(ye) 應把握這樣的發展趨勢,要抓住機遇,跟隨“一帶一路”走出去,國內(nei) 外市場協同發展。
3.跨境電子商務拉動
我國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推動了電商全球化進程。數年“雙11”的巨大需求對物流裝備提出了考驗,“電商的競爭(zheng) 是物流的競爭(zheng) ,而物流的競爭(zheng) 是物流裝備的競爭(zheng) ”成為(wei) 共識,物流裝備業(ye) 獲得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巨大發展。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12萬(wan) 億(yi) 元,占中國進出口總額超過30%。最新發布的《快遞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提及“拓展海外市場,加速國際化發展,鼓勵快遞企業(ye) 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順豐(feng) 國際業(ye) 務網點遍布美洲和歐亞(ya) 等地,天天快遞國際事業(ye) 部已建成8個(ge) 海外分公司、14個(ge) 海外倉(cang) 和7條國際專(zhuan) 線,圓通啟動18個(ge) 境外加盟,中通成立泰國公司,申通俄羅斯遠東(dong) 公司開通11條出口專(zhuan) 線……雖然戰略重點和布局策略各有不同,但各大快遞企業(ye) 正共同編織起一張中國快遞國際業(ye) 務網;中國企業(ye) 加速全球電子商務大布局腳步,無疑為(wei) 物流裝備企業(ye) 全球化形成了極大拉動力。
4.經濟全球化拉動
目前,我國的建築業(ye) 、能源資源產(chan) 業(ye) 、服裝業(ye) 、海洋與(yu) 石油石化產(chan) 業(ye) 、鋼鐵、電子、汽車等諸多產(chan) 業(ye) ,都已進軍(jun) 全球市場並取得了重大成果,建立了全球化發展體(ti) 係。伴隨上述企業(ye) 走出國門,必須有物流裝備企業(ye) 提供相關(guan) 的建設和配套服務;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在服務中國企業(ye) 全球化發展的過程中,也打造了自己的全球化體(ti) 係,並逐步在國外站穩腳跟。
此外,我國物流裝備企業(ye) 也在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提供日益先進的物流技術和可靠裝備,逐步成為(wei) 全球重要設備商和集成商。
三、代表模式
目前,走出國門的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有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ye) 及其發展模式主要可以概括為(wei) 以下4種:
1.德馬模式
縱觀國際頂級物流自動化係統解決(jue) 方案公司,全部都是全球化企業(ye) 。物流自動化設備和係統解決(jue) 方案規劃,經驗和技術高度密集,強者愈強。全球化可以使德馬與(yu) 國際領先物流自動化公司進行深度戰略合作,以實現最好技術的最快集中。
2010年起,德馬總部搬遷上海標誌著其全球化正式啟航。此後德馬開始在海外建設組裝工廠和服務機構,目前已在澳大利亞(ya) 、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美國、新西蘭(lan) 、墨西哥、巴西建廠或設立辦事機構,近期將建設歐洲分揀設備工廠。
德馬全球化發展模式類似“中央廚房”,即把中國的工廠做為(wei) 生產(chan) 基地,實現產(chan) 品的大規模、標準化、模塊化生產(chan) ,然後出口到全球市場,由德馬當地公司或合作夥(huo) 伴提供組裝、安裝服務。例如,德馬澳洲公司所提供的產(chan) 品分為(wei) 小部件訂單在澳洲工廠製造直接提供給用戶,整裝設備按澳洲標準在中國製造出口至澳洲再組裝兩(liang) 個(ge) 模式,以充分利用兩(liang) 地工廠的優(you) 勢,製造出最具性價(jia) 比的產(chan) 品。在此模式中,“標準”是裝備製造的關(guan) 鍵因素,隻有標準受控了,產(chan) 品才能在國內(nei) 外市場通行無阻。
2.新鬆機器人模式
新鬆的全球化開始較早,2007年其AGV產(chan) 品已打入通用汽車的全球采購體(ti) 係。據了解,新鬆的裝配型移動機器人遠銷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印度等十幾個(ge) 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銷量已占其總銷量的一半以上。在全球範圍內(nei) ,除發那科、ABB之外,新鬆市值位居機器人行業(ye) 第三。
目前,中國成為(wei) 全球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各路國際機器人巨頭早已悉數進入,而2013年中國企業(ye) 國內(nei) 市占率隻有10%,2015年也隻有25%,核心部件更是被外國企業(ye) 壟斷,中國企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難覓機會(hui) ,成為(wei) 發展過程中的嚴(yan) 峻挑戰。因此,新鬆的全球化也包含在其在國內(nei) 市場上與(yu) 國際巨頭的競爭(zheng) 。
為(wei) 應對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的全球化競爭(zheng) ,新鬆的模式是構建平台,將政府支持、資金、技術積累等資源聚集,為(wei) 其全球化競爭(zheng) 提供充分保障。例如,過去幾年,新鬆成立了專(zhuan) 業(ye) 團隊,包括籌建幾支百億(yi) 元級別的基金,在全球尋找並購機會(hui) 。在技術趨勢上,新鬆重點布局機器感知係統;在目標企業(ye) 尋找上,瞄準歐美高質量企業(ye) ,隻看行業(ye) 龍頭或某項技術的隱形冠軍(jun) ;在投資方式上,隻做產(chan) 業(ye) 整合,不做財務投資。新鬆總裁曲道奎明確表示,新鬆誌在成為(wei) 技術領先的國際化機器人公司,“我們(men) 的並購將是一些很大的並購,是要改變行業(ye) 格局的。”
3.中集天達物流模式
中集天達物流係統工程有限公司作為(wei) 中集集團下屬企業(ye) ,其全球化發展沿用了集團的模式:通過海外並購實現“中國製造”上升為(wei) “全球製造”,其核心觀點是:“中國製造”並不一定中國本地造,也可以是全球造,概括其主要理念就是“全球運營,本土智慧”。
從(cong) 整合中國資源到整合全球資源,中集集團已成為(wei) 年均產(chan) 值約600億(yi) 元的大企業(ye) ,不僅(jin) 集裝箱產(chan) 銷量連續20年居全球行業(ye) 第一,而且完成了集裝箱半掛車、海工設備、食品裝備、消防車等新業(ye) 務領域的建立,實現海外業(ye) 務收入占60%以上,業(ye) 務遍及全球100多個(ge) 國家或地區,擁有旗下成員單位約300家。其中,中集天達公司擁有20多年的專(zhuan) 業(ye) 物流係統規劃與(yu) 集成經驗,通過對新加坡德利國際Pteris的反向收購,成功實現海外上市,也是中集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Pteris總部設在新加坡,其主營業(ye) 務包括機場行李處理係統、全球機場物流管理係統、國際航空餐配處理係統、航空貨物處理係統、航空快件處理係統等。中集天達收購Pteris後,將協作設計、生產(chan) 、銷售機場行李處理係統、全球機場物流管理係統等,並著重研究物流分揀、係統集成等高端技術。
中集天達整合全球製造資源的焦點在於(yu) 技術引進,和由此對已有國內(nei) 製造進行升級改造,這樣比以往“偷偷拿來”更透明,風險更小;如此,“中國製造”品牌在某種意義(yi) 上也成為(wei) 了“全球製造”的象征,中集天達探索積累了較為(wei) 成熟的海外企業(ye) 並購及管理經驗,已成為(wei) 全球化企業(ye) 。
4.精星模式
貨架產(chan) 品的技術門檻較低,產(chan) 品差異性較小,致使企業(ye) 間低價(jia) 同質競爭(zheng) 嚴(yan) 重。由於(yu) 國內(nei) 貨架企業(ye) 受製於(yu) 項目墊資嚴(yan) 重困擾,而國外市場盡管利潤菲薄,但付款及時,因此貨架企業(ye) 紛紛開拓國際市場。作為(wei) 我國貨架龍頭企業(ye) ,上海精星走出去的曆程已有近20年的時間。精星沿著產(chan) 品、人才、品牌的發展軌跡,從(cong) 踏實做一個(ge) 一個(ge) 項目走過來,精星的模式就是通過項目逐步樹立品牌,此模式代表了民營貨架企業(ye) 走出去的特點。
精星積極與(yu) 物流係統集成商如北起院、昆船等抱團出海,相互支持,共同打造價(jia) 格競爭(zheng) 優(you) 勢。同時,通過優(you) 質的項目,精星打造了其高端貨架技術可靠的口碑。目前在印尼、泰國等國家,精星的品牌擁有了一定知名度,承接的項目金額也越來越大。
四、發展思路
沒有哪個(ge) 企業(ye) 的全球化之路不是充滿艱險。透過色彩斑斕的故事和傳(chuan) 說,我們(men) 不難看到,獲取技術和市場是全球化的目的,資本和金融服務是有力助推,技術和資本是助力物流裝備企業(ye) 全球化騰飛的兩(liang) 個(ge) 翅膀。
首先,企業(ye) 全球化的重要手段是投資並購。
值得一提的,目前全球化理念發生了重要變化。之前通行觀點是:在國內(nei) 市場競爭(zheng) 中勝出並成為(wei) 行業(ye) 領先企業(ye) 後,為(wei) 尋求更大的發展而進軍(jun) 全球化,以充分挖掘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種資源、充分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
但是,隨著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已進入到供應鏈的競爭(zheng) ,目前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有了更新和提升。轉變為(wei) 企業(ye) 的國內(nei) 發展也要第一時間利用全球化資源,發展伊始就要對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一起規劃,不再是兩(liang) 個(ge) 階段,而是互惠互補,同時發展。蓋因全球化趨勢明顯加快,變革深刻,時不我待。
其次,目前流行的海外投資的新思路是:
第一,尋找10年前的中國。我國企業(ye) 界堅信,中國10年前發生的情況在後起國家也一定會(hui) 發生。由於(yu) 勞動力成本低、土地使用成本低、政府管理成本低,因此像印尼、馬來西亞(ya) 、緬甸、越南、菲律賓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正是目前投資的窪地。
第二,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一般規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ye) 其占產(chan) 品市場的比率在1/3左右,依照此邏輯,尋找出全球排名第一的企業(ye) 或者具有全球第一潛在品質的企業(ye) ,且它們(men) 產(chan) 品的市占率最好在20%以下,對這些企業(ye) 進行收購或重組。這也是我們(men) 看到的中國企業(ye) 似乎更關(guan) 注德國、日本同行,因為(wei) 他們(men) 極可能是“隱形冠軍(jun) ”將他們(men) 幾代人精益求精打造的產(chan) 品,在中國這個(ge) 全球最大的市場銷售,最終實現顯性的世界第一,並由此持續獲取最大利潤。上述思路,物流裝備企業(ye) 均有實踐。
另外,在全球化層麵,標準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麵要遵從(cong) 和符合各國、各地區標準;另一方麵,積極提高中國物流裝備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主動自覺提升中國標準的影響力。
此外,國際化發展離不開相互協作。因為(wei) 物流裝備行業(ye) 產(chan) 業(ye) 鏈較長,幾乎沒有哪個(ge) 企業(ye) 可以獨家提供物流係統項目中從(cong) 軟件到硬件的全部產(chan) 品,提供從(cong) 係統規劃設計到設備製造安裝的一站式服務,所以與(yu) 上下遊企業(ye) 結成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抱團出海,是絕大多數物流裝備企業(ye) 開拓海外市場的必然選擇。
無疑,廣大物流裝備企業(ye) 在此輪全球化浪潮中麵臨(lin) 著更多機會(hui) ,而民營物流裝備企業(ye) 更善於(yu) 學習(xi) 和競爭(zheng) ,擁有更加靈活和更高效率的運作,經過20年探索與(yu) 錘煉已成為(wei) 全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人類社會(hui) 正處在一個(ge)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hui) 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
我們(men) 相信,在“一帶一路”引領下,未來中國物流裝備企業(ye) 將不懈追逐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從(cong) 中國大地走向全球,創造出物流裝備發展的新輝煌。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