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中國農產品冷鏈物流將成未來“新風口”

發布時間:2018-01-29 09:50:18 航運交易公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產(chan) 品在生產(chan) 、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ge) 環節中始終處於(yu) 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產(chan) 品質量,減少產(chan) 品損耗的跨部門、跨行業(ye) 、跨區域的一項係統工程,其特點是環節多、供應鏈長。

 

冷鏈物流方式可以是公路、水路、鐵路和航空運輸,也可以是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多式聯運方式,其主要應用在農(nong) 產(chan) 品、冷凍類食品、醫藥和化工等領域,其中冷凍類食品、農(nong) 產(chan) 品在冷鏈物流中比重較大。中國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將成為(wei) 未來的“新風口”。

 

中國現代農(nong) 產(chan) 品儲(chu) 藏、保鮮技術起步於(yu) 上世紀初。1982年中國頒布的《食品衛生法》推動了食品冷鏈的發展起步。進入21世紀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men) 對食品質量要求相應提升,尤其是經曆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和在國家一係列政策引導下,冷鏈物流快速發展,行業(ye) 標準化體(ti) 係和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進。

 

相關(guan) 政策頻出

 

2008年,商務部製定《關(guan) 於(yu) 加快中國流通領域現代化物流體(ti) 係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國食品工業(ye) 協會(hui) 食品物流委員會(hui) 推出《易腐食品機動車輛冷鏈運輸要求》行標。

 

2009年3月,國務院出台《物流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6月,首部《食品安全法》實施;12月,由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通知》。

 

2010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台《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2010-2015年)。

 

2011年6月,國務院出台推動物流業(ye) 發展的8項配套措施。

 

2012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化流通體(ti) 製改革加快流通產(chan) 業(ye) 發展的意見》。

 

2013年,衛生部新修訂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於(yu) 6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4年9月,國務院出台《物流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年)》、年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十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5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關(guan) 於(yu)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意見》出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加強大型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倉(cang) 儲(chu) 和冷鏈等現代物流設施建設,以改善冷鏈物流發展環境。

 

2016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實現全麵小康目標的若幹意見》正式發布、在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李克強指出要突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後“硬瓶頸”,再次引起市場對冷鏈物流的關(guan) 注。2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印發《鐵路冷鏈物流網絡布局“十三五”發展規劃》;3月23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海關(guan) 總署、國家郵政局、國家標準委製定《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zhuan) 項規劃(2016-2020年)》;3月底,《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綱要》出台;4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的意見》發布;4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6月初,財政部、商務部下發《關(guan) 於(yu) 中央財政支持冷鏈物流發展的工作通知》;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改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8月,商務部和國標委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流通標準化示範工作的通知》;1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肉與(yu) 肉製品冷鏈物流作業(ye) 規範》《道路運輸食品冷藏車功能選用技術規範》》和《冷鏈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資質》三項行業(ye) 標準。冷鏈物流細分領域標準化工作已在路上。

 

2017年,一係列政策利好再度釋放,冷鏈物流發展再次迎來高潮。4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8月11日,商務部和財政部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供應鏈體(ti) 係建設工作的通知》;8月24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9月1日,商務部、農(nong) 業(ye) 部下發《關(guan) 於(yu) 深化農(nong) 商協作大力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電子商務的通知》;10月5日,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yu) 應用的指導意見》。政府的高度重視,將引導冷鏈物流發展邁入快車道。

 

規模產(chan) 量穩增

 

近年來,以海運為(wei) 主的外貿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量較快增長。2016年,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進出口總量超過2000萬(wan) 噸,約為(wei) 2000年的4倍,占全球遠洋冷藏運輸量的二成左右。與(yu) 東(dong) 盟食用水果貿易持續增長——中國與(yu) 澳洲自貿協定帶動澳洲出口中國牛肉貿易額占中國進口量的一半;中國以84%的進口份額成為(wei) 智利水果最大買(mai) 家;新西蘭(lan) 佳沛公司出口中國奇異果2400萬(wan) 箱,較2015年的1800萬(wan) 箱增加三成。

 

隨著電商的強勢崛起,生鮮產(chan) 品進一步滲透中國消費市場。據中國物流采購聯合會(hui) 統計,生鮮電商交易規模2015年達560億(yi) 元,進口水果、牛肉和海鮮呈爆發式增長。

 

冷鏈物流比例逐步提高。2010—2016年,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由5%、15%、23%升至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由15%、30%、40%升至35%、57%、69%。

 

隨著船舶大型化,海運冷箱運輸能力不斷提升,以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寧波港、上海港為(wei) 中心的沿海港口冷庫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2010年上海世博會(hui) 的召開以及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冷鏈物流企業(ye) 不斷湧現。2010年,中外運、中糧、雙匯、光明等企業(ye) 崛起;招商合資美冷、三井入資錦江低溫等國際冷鏈企業(ye) 相繼進入中國市場。

 

2012年,京東(dong) 商城、1號店、沱沱工社等電商相繼試水冷鏈物流業(ye) 務,冷鏈新興(xing) 業(ye) 態露頭。2013年生鮮電商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擁有傳(chuan) 統冷鏈物流企業(ye) 超過萬(wan) 家,冷鏈物流生鮮電商超過4000家,冷鏈物流總額超過萬(wan) 億(yi) 元。

 

冷鏈物流滯後

 

當前,中國冷鏈物流還處於(yu) 初級階段,冷鏈物流水平與(yu) 發達國家比較還存在很大差距。根據前瞻產(chan) 業(ye) 研究報告,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95%以上,損耗率小於(yu) 5%,冷鏈利潤率達20%~30%;中國冷鏈物流還是以常溫運輸銷售為(wei) 主體(ti) ,綜合冷鏈流通率僅(jin) 20%左右,且損耗率超過20%,冷鏈利潤率僅(jin) 8%,低於(yu) 常溫利潤率兩(liang) 個(ge) 百分點,呈現冷鏈流通比重低、損耗大、成本高的尷尬局麵。

 

具體(ti) 原因為(wei) :一是冷鏈物流標準和服務規範體(ti) 係不夠完善。中國人吃熟食的習(xi) 慣決(jue) 定了居民對食材質量要求較低,使食品物流企業(ye) 在食品的儲(chu) 存、運輸、配送過程中,往往習(xi) 慣於(yu) 關(guan) 心食品流量和成本,疏於(yu) 對食品安全的關(guan) 注和重視。在交接過程中又缺乏嚴(yan) 格的物流質量標準和檢驗手段,使生鮮易腐低溫產(chan) 品“斷鏈”和“不冷”成常態。目前中央、地方和各行業(ye) 出台冷鏈標準多達上百項,但推薦性的標準居多,通用性、強製性標準較少,產(chan) 生了很多不規範現象。例如,在冷鏈食品方麵,除了中國商業(ye) 聯合會(hui) 發布的《速凍食品物流規範》外,還有《蓄禽肉冷鏈運輸管理技術規範》和《水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服務規範》等,諸多標準沒有形成體(ti) 係,存在重複、交叉等現象。

 

二是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後。大多數冷鏈物流運輸尚未配備定位、溫度監控等信息化設備;倉(cang) 儲(chu) 管理、運輸管理、訂單管理等信息化係統尚未大範圍普及;冷鏈物流企業(ye) 缺乏覆蓋冷鏈物流全過程的信息化監控手段,缺少“斷鏈”監管。

 

三是生產(chan) 體(ti) 係不成熟。冷鏈產(chan) 品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特點製約了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進程。目前,農(nong) 業(ye) 在現代技術的應用和“最先一公裏”分揀、預冷方案的實施方麵效果不佳,小規模分散經營的特點使冷鏈環境增多,流通成本上升。以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例,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但務農(nong) 勞動力仍然數量龐大,經營耕地規模10畝(mu) 以下的農(nong) 戶數仍然超過2.29億(yi) 戶,農(nong) 戶小規模分散經營仍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主要形式。

 

四是缺少引領市場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ye) 布局。2015年,冷鏈物流百強企業(ye) 的總收入僅(jin) 占全國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總收入的10%,總體(ti) 呈現規模小、集中度低的粗放型經營模式特點。目前,冷鏈物流以單純的運輸型企業(ye) 占主流,綜合型和供應鏈型的企業(ye) 較少。冷鏈物流存在設施陳舊、利用率低、信息化滯後、流通損耗大、成本高等問題。“最後一公裏”仍然是以“冰袋+塑料泡沫箱”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手段為(wei) 主的流通模式,以及冷庫以貨物存儲(chu) 為(wei) 主要功能,往往不具備分揀、流通加工等能力,嚴(yan) 重製約了冷鏈物流服務水平的有效提高。

 

五是政府扶持不足。在技術培訓、管理谘詢等方麵政府可以有所作為(wei) 。以美國為(wei) 例,政府不但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技術培訓和教育,農(nong) 業(ye) 部還配備大量人員專(zhuan) 業(ye)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信息統計,對各地的農(nong) 場農(nong) 作物品種、麵積、長勢、產(chan) 量等指標進行長期跟蹤,采集的信息經過匯總整理,由政府定期向社會(hui) 發布,提供信息谘詢服務,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和流通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展望未來,冷鏈物流商機無限。根據《中國農(nong) 業(ye) 展望報告(2017-2026)》,未來十年,國家對農(nong) 業(ye) 和冷鏈物流高度重視。同時,自貿區保稅倉(cang) 推廣的跨境O2O生鮮體(ti) 檢中心現場購模式也將帶動跨境冷鏈物流欣欣向榮。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人們(men) 對食材、飲品等生鮮低溫產(chan) 品的質量、品味更高的要求,將倒逼冷鏈物流跨越式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