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實體經濟 串聯線上線下——中國快遞航母待揚帆
發布時間:2017-03-13 10:46:24 郵政局網站

郵政業(ye) 發展再迎重大利好。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開幕,“快遞”連續第四年被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要求,促進電商、快遞進社區進農(nong) 村,推動實體(ti) 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遞的高增速順應了電商發展的趨勢,契合了網購消費的物流需求,在支撐市場消費方麵發揮了巨大作用。下一步,快遞將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加強與第一、第二產業協同發展,向農業、製造業等領域進一步延伸業務觸角,助力其降本增效、轉型升級。充分發揮快遞在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先導性作用,為降低流通成本、促進電子商務、服務生產生活、擴大就業渠道等方麵提供支撐。
談作為:快遞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實體店銷售和網購融合發展,在這個領域,快遞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馬軍勝說,社會對快遞有巨大需求。隻要處理好行業短期和長期發展的關係、加法和減法的關係、需求和供給的關係,快遞發展將大有可為。
今年兩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互聯網 ”、實體經濟、電子商務備受關注,這些與快遞息息相關。馬軍勝直言,在市場化競爭日益激烈之際,各快遞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豐富增長動能、創新業態模式上狠下功夫,正從單一快遞服務商向綜合性快遞物流運營商轉型。在轉型中,快遞與多個關聯產業形成了合作共贏局麵。
在農村,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範工程已經啟動,洪湖的藕、查幹湖的魚、陽澄湖的大閘蟹等一批知名農產品都通過快遞遠銷國內外,快遞直接拉動的農業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不僅為國家精準扶貧作出積極貢獻,也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添助力。在工業領域,全國已累計開展快遞服務製造業聯動試點項目322個,直接服務的製造業年產值超1200億元,為製造業企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提供了有效支撐。在社區,部分實體商業已經嚐到了與快遞合作的甜頭。在社區便利店中搭載快件代收服務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部分快遞企業還將服務對象鎖定為社區實體商業,通過大數據為特定社區的消費者“畫像”,指導店家備貨,並負責城市配送。
“當然,‘快遞 ’這篇大文章才剛剛起筆,快遞網點跟城市商業網點的合作還處在初級階段;快遞僅銜接著生產和流通兩個環節,還沒有完全嵌入製造業生產環節;醫藥配送仍處於待開發階段。但是,隨著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今天的痛點將會成為發展的亮點。屆時,快遞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將更加凸顯。”馬軍勝說。
談創新:要允許快遞新業態在試錯中成長
“以前,人們喜歡在網上購買服裝、鞋帽等生活用品。近兩年,網購食品、新鮮蔬果、肉類產品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從這一變化中,馬軍勝看到了快遞發展新路徑。他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遞市場需求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寄遞服務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這也正是郵政業尤其是快遞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
“不同於傳統寄遞服務,這些新需求對派件時效的要求更高、對快遞的服務質量更為敏感。快遞企業需要在不斷的摸索和實踐中,將這些新型寄遞服務推向規範化、標準化。”馬軍勝舉例說,在山東煙台櫻桃寄遞的初期,快遞企業直接把從樹上采摘下來的櫻桃分裝,迅速完成發貨。但果體上殘留的水分會加快櫻桃腐敗變質的速度,影響產品質量和口感。經過反複摸索,現在,櫻桃下樹後,會先經過清洗、風幹等環節再進行分果、裝箱。處理後的櫻桃保存時間明顯延長。在江蘇陽澄湖,中郵速遞、順豐等寄遞企業深入農戶,與蟹農實現無縫銜接,就包裝箱規格和厚度、保溫袋材料的選用、螃蟹預冷溫度以及裝箱時的碼放方式進行探索和嚐試。現在形成了包括稱重、分級、預冷、包裝等環節的一條龍大閘蟹處理鏈條。同樣,在為製造業企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和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時,寄遞網絡也需要針對寄遞物品特性進行不斷調整,最終找到一個最優方案。
農產品尤其是生鮮類商品的生產、運輸缺乏標準,是導致行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的重要原因。對此,馬軍勝表示:“各種新型寄遞產品的標準在製定之中。而標準的製定是建立在大量實踐之上的,如生鮮冷鏈等服務就是在實踐中逐漸迭代、成熟的。”他還表示,在快遞業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會不斷湧現新業態、新模式,全社會應該對這些“新生兒”更加寬容、更有耐心,允許其在不斷試錯中長大、成熟。
談未來:打造“BESTY”快遞“航母群”
“到2020年,我國要打造出若幹家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航母級企業。”去年兩會上,馬軍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馬軍勝表示,其實,快遞“BESTY”的框架體係已現雛形,期待它們壯大升級成為“航母群”。
在過去的幾個月,快遞業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順豐和“三通一達”共同完成的“五股豐登”壯舉,正式宣告屬於快遞的資本時代到來了。在資本時代,優質企業更容易脫穎而出。在馬軍勝心中未來的“BESTY”航母群中,既有上述五家上市企業(S,順豐;T,三通;Y,韻達),也有老牌國企中郵速遞(E),還有異軍突起的快遞新銳百世(B)。這些企業已經具備了成為“快遞航母”的潛力。
按照馬軍勝的設想,中國的快遞航母應具備六個特征:一是業務規模大,量收要分別達到百億和千億級別,並具備國際競爭力和良好信譽度;二是服務品質優,產品體係豐富,具備時限產品和差異化產品;三是科技水平高,生產自動化、服務智能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四是服務能力強,具備自主航空運輸能力,服務網絡覆蓋國內城市鄉村、國外主要地區;五是安全係數高,寄遞流程可跟蹤,隱患可發現,事件可預警,風險可管控,責任可追溯;六是環保水平高,基本實現生產過程綠色化,運輸工具綠色化,包裝物料綠色化。
“培育快遞航母,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交給我們的任務,也是快遞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馬軍勝表示,下一步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將持續抓好國家扶持政策和相關產業政策落實,不斷釋放政策紅利,共同破解發展瓶頸;持續開展快遞服務示範工作,深化快遞業與關聯產業的協同發展;借助資本市場為快遞業帶來的新動能,繼續支持和引導快遞企業將主業做強、做優;堅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適應上市企業的市場監管新方式。
談基層:在發展中求解最大公約數
“把新業態的高速增長定義為瘋長,把個別網點的情況擴大為‘倒閉潮’,都不符合實際。”對於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快遞“倒閉潮”,馬軍勝作出了正麵回應。他說,目前全國有21萬個快遞網點,個別網點出現快遞積壓屬於個案,事態擴大與快遞企業總部處理不及時有關。
基層網點是行業發展的基石。基石不穩則大廈不固,將危及日後的發展。“快遞企業上市後,內在要求和外部環境出現了變化。網點出現服務問題,對於企業的品牌、網絡、內部凝聚力都是傷害。”馬軍勝說,企業總部應該從中深刻反思,對加盟商和基層網點不能“一包了之”“一罰了之”,要建立服務管控部門,健全信息監控體係、應急體製。網點一旦出現問題,總部要把消費者的權益放在首位,第一時間進行處理。企業總部還要深刻認識到,消費者對快遞的主要感知大部分來自末端服務,網點出現問題會給企業品牌帶來嚴重的影響。
馬軍勝還呼籲全社會,對快遞多一些包容。他在調查中發現,相比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尤其是核心城區末端服務的難點更大。他直言,城市核心區網點需要承擔更大的派送壓力。這些地區的商業地產和生活成本更高,增加了快遞網點用地、留人的成本。“現在,人們都很喜歡快遞,但又不喜歡和快遞網點做鄰居。在部分地區,快遞網點不得不頻繁搬遷。”馬軍勝表示,在諸多壓力之下,有些快遞網點隻得選擇離片區較遠的地區“安家”,快遞員在派送時需要攜帶兩塊電動三輪車電池、“長途跋涉”才能到達派件區域,大量時間被消耗在路上。
“快遞網點的通行難、用地難等問題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快遞,求解最大公約數才是解決之道。希望地方政府對快遞設施的配套規劃有所考慮,城市中心應該建立快遞公用平台,方便快遞車輛進城,方便老百姓取件。”馬軍勝表示,北京在化解快遞三輪車通行難方麵做出了表率,“三統一、一加強”的模式,既給快遞員提供了用車便利,讓快件更快地到達老百姓手中,又讓快遞三輪車更加規範,降低了交通秩序維護的難度。
“隻有城市管理敞開胸懷、打破藩籬,快遞才能給市民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馬軍勝說。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