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2-06 14:54:09

2013年4月,德國政府漢諾威工業(ye) 博覽會(hui) 上正式推出提出“工業(ye) 4.0”戰略,其目的是為(wei) 了提高德國工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在新一輪工業(ye) 革命中占領先機。作為(wei) 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導的第四次工業(ye) 革命,工業(ye) 4.0戰略旨在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係統—信息物理係統相結合的手段,將製造業(ye) 向智能化轉型。
兩(liang) 年之後,作為(wei) 中國政府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ge) 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正式發布。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提到要實現的五大工程中,“智能”是核心關(guan) 鍵詞。尤其是在“智能製造工程”部分明確提到“緊密圍繞重點製造領域關(guan) 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建立智能製造標準體(ti) 係和信息安全保障係統,搭建智能製造網絡係統平台。”
基於(yu) 提高工業(ye) 競爭(zheng) 力的共同願景,中德兩(liang) 國所處的製造業(ye) 基礎不同,信息化程度不同,也使得其相應的國家戰略在實施規劃和路線圖上會(hui) 有不同。然而,無論起點和路徑有何等差異,最終實現的目標都是智能化,而實現智能化的一個(ge) 重要支撐就是以信息通訊係統與(yu) 物理信息係統相結合的智能製造網絡——這就是工業(ye) 物聯網。
工業(ye) 物聯網:製造業(ye) 智能化的神經係統
作為(wei)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被稱之為(wei) 互聯網大腦的感覺神經係統。作為(wei) 製造業(ye) 智能化的核心部分,工業(ye) 物聯網也同樣被稱之為(wei) 智能製造的神經係統。
工業(ye) 物聯網是工業(ye) 係統與(yu) 互聯網,以及高級計算、分析、傳(chuan) 感技術的高度融合,也是工業(ye) 生產(chan) 加工過程與(yu) 物聯網技術的高度融合。它將製造業(ye) 生產(chan) 、監控、企業(ye) 管理、供應鏈以及客戶反饋等信息係統融為(wei) 一體(ti) ,通過數據中心對不同渠道的數據進行智能處理,從(cong) 而提高生產(chan) 效率,產(chan) 品質量和用戶滿意度。
作為(wei) 全麵貫穿和獲取企業(ye) 各個(ge) 環節數據,並做出智能處理的神經網絡。工業(ye) 物聯網具有全麵感知、互聯傳(chuan) 輸、智能處理及自組織和自維護的特點。即利用RFID、傳(chuan) 感器、二維碼等技術即時獲取產(chan) 品從(cong) 生產(chan) 、銷售、市場等各個(ge) 階段的信息數據,通過專(zhuan) 用網絡和互聯網相連的方式實現設備和網絡的數據交互,利用雲(yun) 計算、模糊識別、神經網絡等智能計算對數據進行分析並處理。同時,一個(ge) 功能完善的工業(ye) 物聯網係統通過全方位互相連通,實現了自組織和自維護的功能。
從(cong) “兩(liang) 化融合”到《中國製造2025》,創新轉型已經是中國製造業(ye) 發展不可逆的潮流。《中國製造2025》發布一年多來,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正式發布,智能製造示範城市試點確定,《中國製造2025分省市指南的推行,更是為(wei) 規劃迅速全麵落地劃定了路線圖。中國的製造業(ye) 正在從(cong) 信息化向網絡化、智能化的過程中,一步步構建著企業(ye) 的“神經網絡”。
然而,工業(ye) 物聯網係統中涉及的工業(ye) 生產(chan) 設備,對係統響應的實時性要求高。控製係統中的主機設備係統老舊,更新困難。這使得其與(yu) 其他產(chan) 業(ye) 的物聯網相比,工業(ye) 物聯網的構建難度和安全防護技術的挑戰會(hui) 更大。
基於(yu) 此,搭建生產(chan) 、管理、客戶等各個(ge) 環節的智能網絡,實現設備與(yu) 網絡的融合,最終形成完整的智能神經網絡,已經成為(wei) 當下製動業(ye) 重要的智能規劃藍圖。而這個(ge) 藍圖的實現,需要成熟的智能技術及方案支持。
華為(wei) 敏捷製造:助力企業(ye) 構建工業(ye) 物聯網
憑借移動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創新ICT技術,華為(wei) 提倡的敏捷製造模式,覆蓋了企業(ye) 的辦公、研發、生產(chan) 、銷售、服務以及供應鏈等整個(ge) 製造業(ye) 生命周期,包含了工業(ye) 物聯網的核心節點。
全球化、互聯化的協作方式使企業(ye) 辦公範圍與(yu) 場所的彈性越來越大,移動化溝通工具,高清 “視頻交流”以及辦公係統雲(yun) 化,正加速革新企業(ye) 的辦公模式。在此背景下,傳(chuan) 統的企業(ye) 協同辦公係統已很難支持。華為(wei) 製造業(ye) 融合辦公解決(jue) 方案可以彌合大型企業(ye) 地域間的信息裂穀,通過統一的融合網絡架構,統一的企業(ye) 門戶、業(ye) 務入口和單點登陸,統一業(ye) 務呈現等功能,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協同工作能力,實現了集團企業(ye) 精細化運營管理。
工業(ye) 互聯網時代,大型離散製造企業(ye) 普遍采用高度並行的“產(chan) 業(ye) 鏈協同”設計模式。出於(yu) 安全考慮,各區域或協作單位網絡普遍劃分為(wei) 內(nei) 網和外網。內(nei) 外網隔離帶來了網部部署成本高、運維難度大、跨網辦公效率低,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等一係列的問題。華為(wei) 創新融合廣域構建集團統一信息網絡平台,取代傳(chuan) 統研發內(nei) 網、辦公外網割裂的運營模式,既確保集團安全互聯,又能填平信息鴻溝,構造暢通無阻的協同研發模式。
隨著製造企業(ye) 生產(chan) 模式從(cong) 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變,生產(chan) 數據信息急劇增加,工廠生產(chan) 及辦公應用場景更加複雜多樣,對工廠的安全、可靠、高效生產(chan) 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華為(wei) 提供無線工廠和無線園區解決(jue) 方案,其中無線工廠解決(jue) 方案,即華為(wei) oneair解決(jue) 方案,包含eLTE寬帶集群和NB-IoT窄帶集群,采用工業(ye) 級設計,網絡簡單,易於(yu) 維護,能為(wei) 園區內(nei) 不同業(ye) 務的差異化要求提供完美的技術匹配,實現智能園區物聯,生產(chan) 作業(ye) ,倉(cang) 儲(chu) 物流和安全管控。能為(wei) 各類企業(ye) 建立連續、可靠、安全、不間斷的無線通信網絡,奠定工廠實現智能化的堅實基礎;而無線園區解決(jue) 方案,將WIFI應用到辦公的各個(ge) 領域,通過開放、互聯的敏捷網絡,將工廠內(nei) 人與(yu) 物、人與(yu) 人有機連接起來,為(wei) 智慧工廠提供全方位的運營革新,極大地提高了工廠人員溝通效率與(yu) 生產(chan) 效率,推動製造企業(ye) 創新發展。
此外,在“互聯網+”逐漸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工業(ye) 電子商務也已經成為(wei) 製造業(ye) 業(ye) 務創新的主要方向。華為(wei) 卓越電商雲(yun) 平台為(wei) 製造企業(ye) 搭建O2O交互式客戶體(ti) 驗平台,幫助製造企業(ye) 融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精準營銷模式。
此外,華為(wei) 敏捷製造提供的基礎創新平台,包含了協同辦公、信息安全、數據中心以及基礎網絡解決(jue) 方案,為(wei) 製造業(ye) 搭建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架構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台。
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工業(ye) 智能化之路將在中國製造十年規劃下穩步前行,實現彎道超車的夢想。而作為(wei) 實現製造業(ye) 智能化的工業(ye) 物聯網,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創新ICT的持續支持,這對於(yu) 中國工業(ye) 和ICT產(chan) 業(ye) 來講,是挑戰更是機遇。
了解華為(wei) 在企業(ye) 市場的更多信息,請訪問:
在新浪微博上關(guan) 注 @華為(wei) 企業(ye) 業(ye) 務 :https://weibo.com/hwenterprise
在微信公眾(zhong) 號查找“華為(wei) 企業(ye) 業(ye) 務中國”,或通過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二維碼進行添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