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2016年物流行業盤點,三拍三言態度鮮明:駕駛員們不是傻子

發布時間:2017-01-16 15:09:54 三拍三言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一拍:行業(ye) 現狀視而不見,老問題接連發生。

物流行業現狀被講了N多年,可是公路零擔物流到最後還是一地雞毛,於是乎我們已經慢慢習慣,那隻是跟資本相關的故事,對於我們這些弱小者,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生活,如何能夠在被欺淩的時候挺起腰杆,大聲地說出我們的心聲。
散、小、亂、差,缺少誠信,公路成本居高,需要降本增效已經被講得沒有了方向,逢會必講,逢資本必問,這是藍海還是紅海,其實這是死海,一個物流江湖的死海,掉下去幾億元,基本沒聲音的死海,這是一個老問題頻發的死海,更是一個能夠沉浮的死海,物流江湖的現狀視而不見,再講也隻是故事罷了,最終需要從內往外的打破,誕生新的生命,形成新的模式,在新的經濟下,完成內在的重組,實現內心的強大,再完成外在的重塑。
需要具有情懷的創業與跨界者源源不斷的從外敲碎這已經腐朽的外套,不斷的敲擊,不斷的嚐試不同的模式敲擊,或許有些淩亂,或許有些無奈,但是這個行業需要的是真正的改良,需要的就是源源不斷的具有實操和實戰經營者,需要的就是做事業而不是做現跑路的高人。
物流行業是一個橫跨產業鏈條最多的產業,是一個一發動全身的行當,所以如何保障行業的融合、快速的發展是一個需要智慧型的聯動。
二拍:物流大數據泛濫論。
今天的大數據已經無處不在了,但是什麽是大數據,大數據到底做什麽,能做什麽,能解決什麽問題,今天在物流行業內,大數據已經泛濫,很可惜的一個好的趨勢判斷和模式的工具,最後變成了一個泛濫的沒有節操的工具。泛濫論已經開始。
家家都講大數據,每家的大數據拿出來都是非常可怕的,一張中國地圖算什麽,密密麻麻的網格與紋理,這就是一張張大數據的理論,講什麽呐,無非就是監控論,無非就是沉澱論,無非就是趨勢論,無非就是先進先出的銷售論,無非就是熱點的買賣,無非就是誠信論,如果這些論能夠真正解決線上虛擬的問題,或許行業就不是今天的現狀了。
更氣的是一種數據論,空駛率40%,難道我們的駕駛員都是傻子?難道我們的老板都是二貨?這種數據就是一種不懂行業的空數據,就是為了告訴聽故事的來吧,這是藍海。
還有就是數據誠信論,數據是可以驗證誠信的,但是需要的沉澱、需要的維度和需要的全部運營數據的分類,怎麽區分,現在一個月左右的企業都講數據誠信,哪來的沉澱,哪來的數據積累,真實性怎麽驗證。
數據是一個好東西,用好了就是一個改變行業的推動者,用錯了就是一個行業的快刀手,殺人無形。
三拍:政策利好,沒遇到好人。
2016年絕對可以成為物流行業的政策年,這一年出台了太多的利好和規範,這一年出台了更多利於行業回歸理性和倡導公平的文件和政策, 2016年從國務院、發改委、公安部、交通部、商務部、國標委等都有一波又一波的誘人政策,各地政府更是根據自身的優勢不同,出台不同的具有區域特色的補貼或是傾斜。
在如此多的利好下,物流人、物流企業應該倍感高興才是,其實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大波的政策利好,執行中在各地的味道變得五味雜陳,從最受關注的本年度的最後一個無車承運人試點,就看得出各省市的執行五花八門,入選的企業更是千奇百怪,最近聽說已經有個別省市上報的無車承運人試點爆出了醜聞,發不出工資,付不出運費,拖欠等等,交通部的文件中明確的風險賠付,運營能力在執行中就變得折扣了,都已經一折了。
真可謂是政策利好,沒遇到好人。在個別區域的申報變成了申報單位為了申報而申報,很多是為了去資本市場講故事,還有的更是挖了人去專門搞,完全忘記了此次試點的真實目的:實現節約化組織,降本增效的兩個重要的試點目標。
一言:行業覺醒,學習走在前。
雖然在2016年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我們還要看到行業的改變,愛學習,愛交流,愛分享的多了,行業的進步大大加強,很多的企業老板開始抱團取暖,開始願意接受新生事物,願意嚐試更多的具有效率提升的技術,願意與行業一起發展。
對於國家的政策開始熱心關注,比如9.21治超治限,很多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和老板紛紛提前采取了應對措施,積極的表態,喜迎行業的公平,但是這些迎接標準的老板們更大的擔心是政策放鬆,國家不了了之的放棄了,一切都要歸零,行業重歸理性和公平,將再次喪失機會,將再次失去公信力。
更多的企業老板擁抱互聯網,擁抱係統化,使用移動智能,與上遊客戶形成具有粘性的合作。在布局上更願意嚐試新的模式,加盟與合夥人與合資公司混合製,適合的區域試點的模式,目的簡單做好自己,聽憑外麵風吹雨打,自身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當學習成為主流,當分享助力發展,行業的覺醒和前行就在眼前。
二言:產業集群崛起,形成生態閉環。
在2016年具有一個最為強大的標誌就是產業集群已經形成,生態閉環開始形成,並且逐步實現了行業產品的延伸性,這些產業集群在物流領域歸屬不同的領域,歸屬不同的業務範疇,但是終極的目的卻是如此的一致性,相當長時間內的產品雷同性將成為行業競爭的熱點。
人才的流動性成為常態。具有更強的功能模塊成為競爭的關鍵。如何打通生態的閉環,如何形成一個具有良好生態體係,如何保障線上與線下,如何保障多條線路的協同性和驅動型,如何融合聯動,如何有機結合,這都是關鍵中的關鍵,這不是靠著說幾句漂亮的話,喊上幾句響亮的口號就能徹底改變和樹立起來的。
很是佩服這些產業集群的情懷,很是驚嚇這些產業集群的大手筆,更是驚悚這些產業集群的胃口,全產業鏈,全牌照,全場景的轟轟烈烈的切入物流,有些時候在暗自慶幸行業之前途,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更多的擔心,因為這些產業集群在物流領域裏麵所謂的產品延伸和產品收益上,目前是沒有達到預期,很難想象一旦出現斷崖式的問題,龐大的產業集群帶來的毀滅性的打擊,我們清醒之時還是要冷靜麵對當前盛世。
杜絕浮誇,鼓勵深入物流細分領域,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個環節,而不是跟風式的盲目的爆發式的一股腦的做同一個事情。
三言:政策配套,必須落地。
2016年的政策,2017年落地,這是一個配套發展的延續,很多的利民,很多產業升級的產業政策需要在這一年完成,比如前麵說的物流營改增,稅負不減反增,比如9.21治理超限,比如無車承運人,實際承運人的稅等等一係列涉及物流行業升級的產業政策需要在這一年得到改變和升級。
比如9.21治超治限,前期的雷聲與雨點,在雙排轎運車已經得到了明顯改善,組裝廠和物流承運商完全配合雙到單,物流承包商已經紛紛在公水鐵的聯運上下足了功夫,減少公路運量的同時,將分減運量逐步轉移到水路與鐵路上,實現多式聯運,實現標準的第一步轉移。
同時在9.21治理的17.5米高低板和裝載噸位問題,已經非常明確,2017年將開始進行更加嚴格的治理和規範,這次政策的延續不是以往的不了了之,不再是過往的各行其是,更不是有的省市抓,有的省市不抓,目前已經開始公示的新型的中置軸和新型車輛的推出明顯加快了步伐。
2017年的17.5米的假牌套牌,裝載噸位都是嚴懲的重點,核定裝載噸位按照行駛證,裝載貨型按照行駛證,而後製定時間表進行過渡,未來一定會退出曆史舞台,一個缺少了低價不合理工具競爭的行業時代肯定會到來,包括後期的17.5米的廂式貨車,這些都是政策的延續,都是一個產業升級的信號,一個去產能,去落後、沒有效率、缺少核心競爭力的產能。
2017年將是政策的執行年,也將是改變行業的一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