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29 10:13:54 經濟參考報

我國內(nei) 貿流通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記者日前獲悉,我國內(nei) 貿流通改革試點可複製推廣經驗清單正在最後敲定階段,近期將會(hui) 正式發布。涉及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商業(ye) 誠信體(ti) 係建設、內(nei) 貿流通領域立法等幾個(ge) 方麵的數十項經驗有望推向全國。
內(nei) 貿流通改革試點啟動於(yu) 一年以前,經國務院批準,上海、南京、鄭州、廣州、成都、廈門、青島、黃石和義(yi) 烏(wu) 9個(ge) 城市開展國內(nei) 貿易流通體(ti) 製改革發展綜合試點。記者了解到,一年多來,上述9個(ge) 城市圍繞試點任務展開探索,推出創新舉(ju) 措,摸索總結出不少經驗。
內(nei) 貿流通改革試點可複製清單將出
推進地方流通法規建設,是國務院正在開展內(nei) 貿流通體(ti) 製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wei) 試點城市之一,青島市出台了《青島市商品流通市場建設與(yu) 管理條例》,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內(nei) 貿流通領域的地方基本法。商務部人士指出,這將對全國層麵的商品流通法出台起到重要的借鑒意義(yi) 。
再比如,作為(wei) 試點城市之一的成都市以公益性菜市場為(wei) 切入點,探索建立公益性基礎設施投建管機製。
據了解,公益菜市場的建設是我國內(nei) 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長期以來,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投資大、盈利少、回報周期長、私人資本不願介入等問題一直存在。
成都市商務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成都市探索建立了“三分離、兩(liang) 分開”的創新做法。政府全額投資公益性菜市場,建成後無償(chang) 移交至國有企業(ye) ,由其實施統一運營管理,實現了政府投資、國有平台公司建設、國有企業(ye) 經營管理“三分離”模式。運營中,國有企業(ye) 通過自主製定招商管理辦法,引進蔬菜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個(ge) 體(ti) 經營戶進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kui) ,在體(ti) 製外實現了管理與(yu) 經營“兩(liang) 分開”。
此外,探索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建立以行政管理信息共享、社會(hui) 化綜合信用評價(jia) 、第三方專(zhuan) 業(ye) 信用服務為(wei) 核心的內(nei) 貿流通信用體(ti) 係,也是內(nei) 貿流通綜合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任務。試點城市之一的上海市探索建立數據清單、行為(wei) 清單、應用清單“三個(ge) 清單”聯動,覆蓋“事前告知承諾、事中分類評估、事後聯動獎懲”的信用管理模式,發揮信用機製的約束作用。
記者了解到,包括上述青島探索商品流通立法、成都公益性菜市場建設、上海誠信體(ti) 係建設,以及南京實體(ti) 商業(ye) 轉型等在內(nei) 的數十項經驗有望最終列入可複製推廣的清單,並於(yu) 近日公開印發,推向全國。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和上海等國內(nei) 自貿試驗區的複製推廣不同,內(nei) 貿流通改革試點的複製推廣不涉及對國家層麵法律規章的突破,不具有法律約束,可以說複製推廣的門檻沒有那麽(me) 高。事實上,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主動學習(xi) 複製試點地區的經驗。“總體(ti) 來看,試點地區確實通過一年多的摸索探索出不少創新做法,但是也不能說這些做法就一定是全國最好的,關(guan) 鍵在於(yu) 適合。所以在複製推廣中更多還是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摸索真正適合自己的做法。”
內(nei) 貿流通一頭連接生產(chan) ,一頭連接消費,流通改革對惠民生、促消費的作用不可小覷。一直以來,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最後一公裏”、實體(ti) 商業(ye) “閉店潮”、同是中國製造出口品質卻高於(yu) 國內(nei) 等一係列問題,在我國引發持續關(guan) 注和熱議。這些問題的根源雖然不都是在流通領域,但也凸顯出我國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現代流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我國的流通業(ye) 仍然處在傳(chuan) 統流通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中國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製造業(ye) 的能力是硬實力,流通業(ye) 的能力則是軟實力,後者可以再造流程、形成新的社會(hui) 化再生產(chan) 的組織體(ti) 係。全球價(jia) 值鏈的重構、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自貿區戰略、互聯網+等都為(wei) 未來內(nei) 貿流通企業(ye) 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近年來,我國內(nei) 貿流通領域的改革明顯提速。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推進國內(nei) 貿易流通體(ti) 製改革,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指明了流通改革和創新發展的主攻方向。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記者表示,內(nei) 貿流通改革試點城市中既有上海這個(ge) 超大城市,也有南京等大型城市,還有黃石、義(yi) 烏(wu) 這樣的小城市,這些城市既有內(nei) 陸也有沿海,既有內(nei) 貿也有外貿,還涵蓋了商品集散中心、自貿區、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綜合試點的所在地,非常有代表性,這些地方的經驗可以產(chan) 生很強的示範效應,複製和推廣這些經驗有利於(yu) 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全國統一市場的建立。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xing) 洲看來,在內(nei) 貿流通改革中,並不是要一味簡單推向市場,像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對保障民生十分重要,但往往受製於(yu) 資金短缺建設不暢,就需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加強建設管理。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