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7 10:36:27 第一物流網

在2009年之前,“雙11”還是人們(men) 口中一個(ge) 普普通通的光棍節,跟電商乃至快遞行業(ye) 扯不上任何關(guan) 係的一個(ge) 不被人們(men) 重視的節日。
誰又何成想到,從(cong) 2009年11月11日那場天貓促銷活動之後,“雙11”會(hui) 變成這樣一場全民狂歡:商家提前一年做好銷售規劃、快遞行業(ye) 提前半年招兵買(mai) 馬、顧客提前一個(ge) 月將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
然而,在“雙11”期間,人們(men) 似乎鮮有耳聞UPS、FedEx和DHL等已經進入中國市場的三大國際快遞巨頭的行動?他們(men) 是否隻是“雙11”物流的看客?
國際快遞三巨頭按兵不動
① UPS——聯合包裹。UPS於(yu) 1988年進入中國市場,一開始以合作形式在中國展開業(ye) 務,2004年起直接掌控在中國的國際快遞業(ye) 務。
目前,UPS業(ye) 務已覆蓋國內(nei) 300多個(ge) 城市,累計在華投入已經超過10億(yi) 美元。2012年,UPS獲得中國國內(nei) 快遞牌照,可以和順豐(feng) 、EMS及通達係直接競爭(zheng) 國內(nei) 快遞業(ye) 務。但UPS似乎並沒有大舉(ju) 進入國內(nei) 快遞。
2016年,UPS開始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大城市進一步提升服務,其中包括延長截件時間和縮短轉運時間。例如,在北京和天津的客戶可享受轉運時間最多縮短24小時,上海的客戶可享受截件時間最多延長1.5小時。
② FedEx——聯邦快遞。FedEx和UPS一樣都在2012年獲得中國國內(nei) 快遞牌照,但在民營快遞占據80%份額的國內(nei) 快遞市場並沒有撕開口子。
自2007年FedEx進軍(jun) 中國國內(nei) 市場以來,先後進行4次降價(jia) ,收效甚微。2012年獲得國內(nei) 快遞經營許可證的聯邦快遞,又再次降價(jia) ,而且價(jia) 格上一度與(yu) “通達係”不相上下,但價(jia) 格戰得不償(chang) 失。
從(cong) 2015年起,FedEx連續提升國內(nei) 二三線城市國際快遞服務水平,縮短貨物進入國際市場的時間,增強客戶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這其中包括縮短超過20個(ge) 國內(nei) 城市的出口運輸時間,推出高端的“聯邦快遞優(you) 先定製服務”,提供亞(ya) 洲航線的預清關(guan) 服務等。
FedEx在上海投資1億(yi) 美元的國際快遞和貨運中心,這一占地超過10萬(wan) 平方米的項目預計將在2017年建成。
在已有工作範圍內(nei) ,FedEx對其工作內(nei) 容也進行了提升:在全國範圍提升運輸時間,比之前更多的城市間的運輸時間減少一個(ge) 工作日;推出專(zhuan) 業(ye) 的垂直行業(ye) 解決(jue) 方案,涵蓋醫療保健、高價(jia) 值物品和時尚奢侈品等行業(ye) ;針對特定客戶,在36個(ge) 城市提供周日取派件服務;針對特定客戶在上海和北京推出同城當日送達服務。
③ DHL——敦豪快遞。作為(wei) 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物流快遞企業(ye) ,DHL在過去的30年間已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國際快遞供應商。與(yu) 此同時,中國也成為(wei) DHL全球最大的市場。
30年的時間裏,DHL已在中國市場上建立起最大的國際快遞服務網絡,服務覆蓋全國近400座城市。DHL通過近8000名國際認證專(zhuan) 家,為(wei) 全中國超過15萬(wan) 的客戶提供優(you) 質的國際快遞服務。
盡管電子商務在DHL集團還算是一個(ge) 新業(ye) 務部門,但從(cong) 業(ye) 務比重上看,電子商務卻是DHL未來最為(wei) 倚重的增長來源。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le) 部與(yu) 天貓國際及DHL電子商務公司合作,共同發布拜仁慕尼黑足球俱樂(le) 部官方線上旗艦店。此前,中國球迷購買(mai) 拜仁慕尼黑的相關(guan) 商品需要3到4周的時間,但通過天貓旗艦店購買(mai) ,則可以縮短至8-10天。
“三大巨頭”業(ye) 務中的競爭(zheng) 劣勢
① EMS壟斷優(you) 勢。在稅改政策前,國際快件隻能走一些行郵口岸,配送必須用中國郵政EMS。因此EMS從(cong) 一開始就一家獨大,無論是國際快遞還是民營快遞都難以介入。
除開以往的政策支持,在國內(nei) 快遞中,EMS的國際化業(ye) 務是最完善的。依托郵政渠道,EMS可以直達全球60多個(ge) 國家,費用相對三大快遞巨頭要低。且EMS中國境內(nei) 的出關(guan) 能力很強,到達亞(ya) 洲國家2-3天,到歐美則5-7天左右。
雙11物流盛宴,UPS、FedEx和DHL都隻是中國市場看客?
EMS的優(you) 勢首先是因為(wei) 其擁有郵政的現有海外渠道;其次,跨境物流需要的更多是飛機配備,而目前擁有全貨機的快遞公司中,順豐(feng) 和中國郵政航空的規模排在前兩(liang) 位。
中國郵政航空還與(yu) 波音公司正式簽訂7架波音757-200飛機購機協議和10架波音737-800飛機客改貨協議,這是為(wei) 了契合中國郵政全夜航集散網的作業(ye) 模式,既適用於(yu) 較長航線,直飛外海市場、拓展國際業(ye) 務;也可用於(yu) 較短航線,適用於(yu) 樞紐輻射式航線網絡。
② 運輸成本高。“剁手族”選在“雙11”發力,主要是受其折扣的吸引。但這種“舶來品”的運費,往往成為(wei) “剁手族”們(men) “剁手”的阻力。海外運輸往往有船運、航空等多種方式,配送時效越短,價(jia) 格越高。如果全程物流及稅費過高,消費者們(men) 往往會(hui) 放棄購買(mai) ,這個(ge) 時候物流也失去了商機。
顧客購買(mai) 國內(nei) 商品,快遞運輸費用往往在6-12元之間,而國際快遞的運輸費用一般是幾十起步,從(cong) 而拉增加了整個(ge) 貨品成本。今年“雙11”一件亞(ya) 馬遜打完折的毛衣售價(jia) 150,但後期付款時關(guan) 稅和運費合計50,占據整個(ge) 購買(mai) 成本的四分之一。加入這樣的運輸費用之後,這件毛衣的打折力度就被 大大削弱。
③ 中轉周期長。商品從(cong) 被拍下到被送到顧客手裏的這一配送時效,是“雙11”期間顧客關(guan) 注的重點之一。
例如,從(cong) 美國直郵到中國,一般需要10個(ge) 工作日。而如果選擇轉運公司而非直郵,則需要從(cong) 電商海外倉(cang) 庫,發至轉運公司海外倉(cang) 庫,再發往國內(nei) ,其間還要加上冗長的海關(guan) 檢查。從(cong) 下單到收貨,就算順利,也幾乎要花費掉一個(ge) 月時間。
長時間的運輸,增加了顧客顧慮,也降低了顧客的購買(mai) 欲。
④ 辦理流程繁瑣。由於(yu) 跨境業(ye) 務涉及主體(ti) 較多,且清關(guan) 需要顧客提交身份證等基本資料。顧客由於(yu) 擔心個(ge) 人身份信息遭到泄漏,往往不願意將重要證件信息上傳(chuan) 至平台。且一旦商品清關(guan) 時發現需要被稅,顧客會(hui) 收到通知補交稅款,否則商品會(hui) 被沒收或退件,這一繁瑣的過程給購買(mai) 海外商品的顧客帶來極大困擾。
如果顧客覺得直郵費用較高,選擇轉運,則需要先自行聯係轉運公司,在支付相關(guan) 轉運費用後再將轉運公司地址報給國際快遞公司,這一過程則更為(wei) 艱辛。
⑤ 退貨流程複雜。“雙11”期間購物量猛增,而退貨量也往往居高不下。因為(wei) 涉及到國際快遞業(ye) 務,顧客在購買(mai) 商品後很難直接聯係賣家進行退換貨處理。
首先是由於(yu) 語言交流存在障礙;第二是國際物流成本較高;第三則是個(ge) 人寄國際快遞會(hui) 比收國際快遞更為(wei) 複雜。因此,退換貨也成為(wei) 消費者購買(mai) 國際商品的一隻攔路猛虎
國際快遞可能這樣搶灘國內(nei)
① 直郵轉運相結合。UPS、FedEx和DHL在國內(nei) 物流成本較高,如直郵則會(hui) 間接提高貨品成本。這些大型的國際快遞公司則可以選擇跟國內(nei) 快遞企業(ye) 無縫合作,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保障速度。
國內(nei) 快遞公司經過數年的沉澱,已有良好的網絡布局,且配送時效有一定保障。國際快遞公司可以與(yu) 國內(nei) 企業(ye) 合作,幫助顧客完成轉運,為(wei) 顧客提供與(yu) 直郵具有同樣感受的服務。
② 設立統一退貨平台。國外商品退貨,往往首先需要消費者與(yu) 國外商家進行溝通,語言不通增加了退換貨難度。UPS、FedEx和DHL可以與(yu) 國外亞(ya) 馬遜、樂(le) 天等大型電商平台聯合起來設立專(zhuan) 門的退換貨服務部。
消費者可以直接與(yu) 物流公司的退換貨服務部進行溝通,將貨品交給中方人員進行鑒定,並由他們(men) 操作,統一退給海外電商,以增加顧客良好的售後服務體(ti) 驗。
③ 通過收購本土快遞。韻達上市意味著國內(nei) 民營快遞五巨頭“三通一達”及順豐(feng) 速運已將悉數進入資本市場這個(ge) 全新的舞台。聯邦快遞完成對TNT的44億(yi) 美元收購,以對歐洲業(ye) 務進行整合。DHL曾花3億(yi) 元收購國內(nei) 全一快遞,但由於(yu) 當時出台的新《郵政法》,這一收購行為(wei) 最終失敗。
如今,我國快遞企業(ye) 早已由低成本的惡性競爭(zheng) 轉為(wei) 規範化經營,國際快遞在收購國內(nei) 快遞公司,特別是已通過上市的快遞公司,具有較好的外部環境。收購國內(nei) 快遞公司,利用他們(men) 已經布局好的網點和低廉的成本,更容易使國際快遞在配送過程中占據優(you) 勢,贏得消費者青睞。
“雙11”這樣的物流盛宴,UPS、FedEx和DHL這些“國際大咖”怎會(hui) 甘心隻做看客?他們(men) 會(hui) 穿著怎樣的華服參加這場盛宴,明年“雙11”快遞風雲(yun) 榜上會(hui) 不會(hui) 出現他們(men) 的名字,讓我們(men) 拭目以待!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