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4 10:06:26 法製日報

今年“雙十一”掀起的購物狂歡,再次刷爆快遞業(ye) 的業(ye) 務量。國家郵政局11月12日發布監測數據顯示,11月11日全國各郵政、快遞企業(ye) 共處理快件2.51億(yi) 件,同比增長52%;全國主要電商企業(ye) 共產(chan) 生快遞物流訂單3.5億(yi) 件,同比增長59%。在如此之大的業(ye) 務量麵前,快遞行業(ye) 屢受詬病的“老毛病”是否會(hui) 再犯?
作為(wei) 一場網購狂歡,“雙十一”的影響力不出意料地被繼續放大。無論是網絡商城,還是偏遠小鎮的實體(ti) 商店,都在11月11日這一天加入了促銷大軍(jun) 。網購規模越來越大,同時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中就包括物流快遞。
“雙十一”大戰之後,物流快遞行業(ye) 麵臨(lin) 著巨大的挑戰,如何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爆倉(cang) ”問題、如何將快遞及時順利地送達每一位消費者手中,成了物流快遞企業(ye) 的首要難題。與(yu) 此同時,暴力分揀、未落實實名製等問題也困擾著物流快遞行業(ye) 。
今年“雙十一”,物流快遞行業(ye) 的難題解決(jue) 得如何?記者展開了調查。
實名製規定形同虛設
今年6月1日起,《快遞安全生產(chan) 操作規範》正式實施。根據該規定,寄包裹時,必須出示本人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快遞單要實名,快遞件還要通過快遞員的檢查驗視,否則不能收寄。投遞時,快遞員應核實收件人身份,按約定提供投遞服務;若收件人本人無法簽收,經收件人(寄件人)允許,可由其他人代為(wei) 簽收;代收時,快遞員應核實代收人身份,並告知代收人代收責任。
該規定已經施行近半年,在“雙十一”這個(ge) 交易量巨大的節點,實名製落實得如何?
“雙十一”購物節,大學生可謂是一支“生力軍(jun) ”,為(wei) 此,記者走訪了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在這些投遞量大且集中的地方調查實名製落實情況。
記者調查發現,在這些來往包裹數量很大的快遞收發點,並沒有實行寄取快遞實名製。收件人取件時隻需要核對名字和電話號碼後四位數字,便可以拿到快遞。收件人留的名字也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真實姓名,比如“王小姐”“小明”“聰聰”等。
清華大學學生王某說,在取快遞的通知短信上,有“請帶證件來取包裹”的要求,但是在真正取快遞時,快遞員並不要求查看證件。
據王某介紹,一些快遞公司的快遞員在上門取件或上門派件過程中,也沒有要求提供有效證件。
在校大學生的快遞收寄情況如此,那麽(me) ,一般市民在收寄快遞時是否遇到過實名要求?
北京市一名淘寶店主張某告訴記者:“我每天要發幾十單快遞,但是從(cong) 來沒有快遞員說需要出示證件。有時候時間匆忙,寄件人隻寫(xie) 姓名、電話、地址也不會(hui) 被拒收。”
當問到收件是否需要提供證件時,張某說,收件更沒有那麽(me) 嚴(yan) 格,有時候不便於(yu) 接收,讓快遞員放在樓下超市都可以,很隨意。
“即使快遞員送到家,大多也隻問是不是張先生,得到肯定答複,快遞員把件遞過來轉身就走了。”張某說。
關(guan) 於(yu) 實名製問題,記者采訪了北京市多位市民,出乎意料地得到近乎一致的回答:寄送快遞都不需要提供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
暴力分揀現象仍存在
去年“雙十一”後,快遞暴力分揀問題備受詬病。今年,這一問題是否有所改觀?
記者調查發現,丟(diu) 件、快件損壞等現象仍時有發生。
淘寶店主張某告訴記者:“快件損壞問題,我已經司空見慣了。前段時間,我買(mai) 了一些陶瓷、紫砂製品,取到快遞後,打開一看,被摔壞的不止一兩(liang) 件,有些是因為(wei) 賣家包裝不好,有些確實是分揀投遞時太暴力。”
來自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的信息顯示,今年11月11日,郵政、快遞企業(ye) 攬收快件達2.51億(yi) 件,同比增長52%。全國主要電商企業(ye) 共產(chan) 生快遞物流訂單3.5億(yi) 件,同比增長59%。
在如此繁忙的時期,快遞員能確保不會(hui) 暴力分揀嗎?
11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yu)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附近的一個(ge) 快遞集散點,恰巧一輛運送快件的貨車在集散點卸貨,包裹非常多。
據記者觀察,運輸快件的貨車停在距離集散倉(cang) 庫大約5米遠的地方,現場有近二十名快遞員分揀包裹。隻見這些快遞員圍在貨車邊,各自將車上的包裹取下來,繼而按照配送地址進行歸類。在這一過程中,除了體(ti) 積特別大的快遞,有盒子的、沒盒子的或隻有塑料袋包裝的包裹幾乎都是扔向指定地點,一些小包裹被壓在較大包裹下麵。
十幾分鍾後,倉(cang) 庫門口堆起來5座“小山”,快遞員們(men) 再將屬於(yu) 自己派送範圍內(nei) 的包裹一一裝入自己的快遞配送車中,而另外一些沒有被配送員拿走的快遞基本上都堆在了倉(cang) 庫外邊。
在快件被亂(luan) 拋亂(luan) 扔之後,倉(cang) 庫門口又回歸了平靜。
大約一個(ge) 小時之後,記者再次來到該集散點,發現剛才堆放在倉(cang) 庫門口的快遞已經被整理好放進倉(cang) 庫。沒過多久,又來了一輛貨車,這一次,工作人員的卸貨方式比上一次要“溫柔”不少。
隨後,記者來到另一快遞公司的集散點,這裏距記者之前調查的快遞集散點約兩(liang) 公裏。在這個(ge) 集散點門口,一名快遞員正將包裹從(cong) 一輛麵包車裏搬出來。記者全程觀察,沒有看到扔包裹或者踢包裹的現象。
記者走進這一集散點的倉(cang) 庫內(nei) ,發現包裹有序整齊地碼放,各種包裹按規格分類,比較大的包裹放在倉(cang) 庫內(nei) 一個(ge) 集中區域,並用圍欄圍起來防止掉落。
快件受到的不同待遇讓記者一驚。對此,張先生說:“大型快遞公司確實要好一些,但是價(jia) 格偏高。賣家一般都選擇價(jia) 格低的快遞公司,投遞前盡量包裝結實點,不至於(yu) 在投遞過程中被摔壞。”
說起包裝問題,張某也有一些顧慮:“包裝結實就意味著要用更多的緩衝(chong) 材料,有些可以重複利用,有些根本不行,每周我要扔的快遞垃圾都有幾十張。”
快遞代收點存隱患
除了暴力分揀、未落實實名製等老問題,快遞行業(ye) 還出現了代收問題,也是糾紛不斷。今年“雙十一”,快遞代收點的情況如何?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快遞代收點如雨後春筍般遍布小區、鄉(xiang) 鎮。
淘寶店主張某告訴記者,由於(yu) 開淘寶店需要進貨,平時快遞比較多,他不在家的時候都是讓快遞員把快件放在樓下超市的代收點,他回家後再去超市取。
張某說:“樓下超市把代收快件當做了業(ye) 務來做,代收一件收1元錢,取件的時候給超市老板就行。”
記者問:“領快件時如何證明收件人身份呢?”
張某說:“說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有時候直接把快遞翻出來說這個(ge) 是自己的,然後掏錢就行。”
如此隨意的取件方式是否安全?
對此,張某明確告訴記者,肯定會(hui) 出問題。據張某回憶,有一次,他讓超市代收的快件就被別人領走了。事後,他找超市老板協商理賠,但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jue) 。“找快遞員又不行,畢竟是自己讓快遞員放在超市的。”張某無奈地說。
記者調查了解到,在城市不少居民小區都有類似快遞代收點,而在較為(wei) 偏遠的鄉(xiang) 鎮,這種代收點可謂是“標配”。
天津市薊州區下轄多個(ge) 村鎮,按照快遞行業(ye) 的規定,對非城區所在鎮的村莊,快遞不配送。因此,在除城區所在鎮的其他鄉(xiang) 鎮,都有一個(ge) 專(zhuan) 門代收快件的代收點。
在這些鄉(xiang) 鎮快遞代收點,寄快件的價(jia) 格與(yu) 送到快遞公司寄送的價(jia) 格差不多,寄件人不需要提供身份證,隻要寫(xie) 明收件人、收件地址和電話就行了。
在天津市薊州區的一個(ge) 鄉(xiang) 鎮快遞代收點,5名工作人員格外忙碌,其中一個(ge) 專(zhuan) 門給取快遞的人找包裹,兩(liang) 個(ge) 人負責收快遞,一人翻閱快遞單,另一位則是收銀員。
當地居民到代收點取快遞,需要根據快件的大小、重量支付1元至5元不等的費用,取件時隻需說明自己是誰或者說明物品信息,然後簽字。工作人員不會(hui) 核對身份信息,隻是簡單詢問一下。
這家快遞代收點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曾經發生過快遞丟(diu) 失的情況,有的能找回來,實在找不回來的,就隻能與(yu) 收件人協商,“無非是賠錢”。
規範需製度技術兩(liang) 手抓
麵對快遞行業(ye) 的種種亂(luan) 象,國家郵政局曾發布多個(ge) 規範性文件,但從(cong) 實際來看,這些規定收效甚微。
四川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崔巍認為(wei) ,快遞行業(ye) 是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裏分離出來的一個(ge) 市場化的行為(wei) 。新的行業(ye) 出現,必定有很多東(dong) 西要改進,其中就包括製度的跟進。整治目前存在的快遞亂(luan) 象,是一個(ge) 多位一體(ti) 的問題,首先,法律依據要到位,可以將已有的郵政法進行修改,也可以依據郵政法和行政處罰法製定相關(guan) 條例;其次是執法要到位;第三,應全程有視頻監控供客戶查看,至少保留48小時。以開箱驗視為(wei) 例,法律要對寄收快件開箱驗視作出明確規定,在執行過程中,快遞員要敦促收件人開箱驗視,查驗寄件人所寄物品。在整個(ge) 快遞過程中,要全程錄像,如果寄送接收兩(liang) 端都沒有損壞,那就可以推斷是在運輸途中損壞。這樣就可以進行理賠,也可以據此對快遞公司作出處罰,甚至吊銷牌照嚴(yan) 肅處理。
不過,在重慶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陳鳴看來,快遞行業(ye) 的亂(luan) 象要靠技術去解決(jue) ,單靠製度難以奏效。物流公司的全麵升級是進入物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比如射頻識別技術、GPS定位跟蹤技術、大數據征信等技術的綜合運用,再加上物流規則的約束,這些問題是不難解決(jue) 的。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