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物流業“降本增效”實施路徑三步走

發布時間:2016-10-14 09:25:15 國際商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物流業(ye) “降本增效”,不是要一味降低運輸及物流服務價(jia) 格,而是要改善物流發展環境,補齊物流軟硬短板,加快政府職能轉型,為(wei) 物流創新驅動發展創造環境,引導企業(ye) 創新發展。物流業(ye) “降本增效”可按照短期“降本”、中期“蓄能”和長期“增效”三步走。
  短期政策著力點:“降本”
  短期政策應主要聚焦於(yu) 改善物流企業(ye) 的發展環境,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為(wei) 物流企業(ye) 創新發展增添動力。本人根據對行業(ye) 的了解,認為(wei) 以下幾方麵是業(ye) 內(nei) 最為(wei) 關(guan) 心,也是最能夠盡快見效的著力點。
  簡政放權。目前我國物流業(ye) 所需證照資質約為(wei) 70項,涉及工商、運輸、快遞、貨代、安全、質檢、海關(guan) 、環保、商務等,存在多頭管理、重複審批,審批透明度不高、效率低,非法人分支機構難設立和總部資質證書(shu) 難通用等問題。《方案》提到,在確保企業(ye) 生產(chan) 運營安全的基礎上,清理、歸並和精簡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對象、管理事項的物流企業(ye) 和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的證照資質,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等,明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
  稅製改革。“營改增”解決(jue) 了困擾物流企業(ye) 多年的重複納稅問題,但物流業(ye) 進項抵扣不足、各環節稅率不統一、集團型物流企業(ye) 不能匯總繳納增值稅、個(ge) 體(ti) 運輸業(ye) 戶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等問題依然突出。《方案》特別提到,擴大交通運輸業(ye) 的進項稅抵扣範圍,積極研究統一物流各環節增值稅稅率,物流企業(ye) 可實行匯總納稅。這是業(ye) 內(nei) 企業(ye) 多年期盼的重要政策,也是“含金量”極高的一項措施。《方案》如果真正落實,將有效減輕物流企業(ye) 負擔,促進物流業(ye) 一體(ti) 化運作,直接帶來降本增效的實際效果。同時,也希望延續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政策,給予物流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等政策,研究完善交通運輸業(ye) 個(ge) 體(ti) 納稅人異地代開增值稅專(zhuan) 用發票管理製度等,為(wei) 無車承運人製度落地創造條件。
  降低費用。物流業(ye) 涉及領域多,覆蓋範圍廣,涉及公路、港口、鐵路、航空等運輸領域。特別是過橋過路費,平均占公路幹線貨運企業(ye) 運輸成本的30%左右。應抓緊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調整完善收費公路政策,科學合理確定車輛通行標準。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貫徹落實《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取消車輛二級維護強製性檢測。規範港口、鐵路、航空等企業(ye) 嚴(yan) 格落實明碼標價(jia) 製度,實行進出口環節收費目錄清單製。
  車輛治理。9月21日,GB1589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在行業(ye) 引起了強烈反響。從(cong) 長遠來看,GB1589國家標準有利於(yu) 物流行業(ye) 標準化、集約化發展,但短期給物流業(ye) 造成了較大影響,不僅(jin) 公路貨運價(jia) 格麵臨(lin) 上漲,大量非標車輛還有退出市場的壓力。由於(yu) 非標車輛擁有者大部分為(wei) 中小企業(ye) 和司機,抗風險能力較弱,新政策應考慮他們(men) 的合理訴求。建議根據實際情況設置過渡期和治理階段,綜合利用財政支持、技術更新、行政監管和環保標準等多種手段,引導非標車輛退出市場。開展多部門聯合執法,嚴(yan) 格實施統一標準、統一法規、統一執法,確保全國治理一盤棋。
  中期補短重點:“續能”
  “續能”作為(wei) “降本”與(yu) “增效”的銜接轉換點,是創新驅動“增效”的基礎支撐。“續能”不僅(jin) 要為(wei) 物流企業(ye) 創新提供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更需要政府加快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為(wei) 物流企業(ye) 營造創新發展的環境。
  統籌物流網絡建設。研究編製國家級物流樞紐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運用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科學測算貨物的流量流向,兼顧存量、優(you) 化增量,布局和完善一批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物流樞紐,統籌推進公路、鐵路、水運等基礎設施無縫銜接。依托國際、國內(nei) 物流大通道,加強繁忙區域擴能改造,支持主要港口、大型綜合性物流園區集疏運體(ti) 係建設,著力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問題,加快形成貫通內(nei) 外的多式聯運網絡體(ti) 係。優(you) 化城市物流基礎設施布局,完善城市三級配送網絡。推動縣級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農(nong) 村物流快遞公共取送點建設,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
  推進物流標準統一。綜合梳理各項國家標準、行業(ye) 標準,加強不同領域、國內(nei) 與(yu) 國際標準間的協調銜接。根據行業(ye) 發展需求,加快製定修訂冷鏈物流、綠色物流等方麵標準。培育發展物流團體(ti) 標準,鼓勵企業(ye) 製定嚴(yan) 於(yu) 國家和行業(ye) 標準、具有競爭(zheng) 力的企業(ye) 標準,促進政府主導製定標準與(yu) 市場自主製定標準的協同發展,構建體(ti) 係完備、高效協調的新型物流標準體(ti) 係。
  加快政府職能轉型。支持依托互聯網平台的“無車承運人”發展。依托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強信息平台接口標準的製定和推廣。建立政府物流數據公開目錄,促進政府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推動各類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聯互通,促進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和物流服務信息等有效銜接。加強行業(ye) 與(yu) 公安、工商、交通、保險等部門信息共享,建立物流從(cong) 業(ye) 單位和從(cong) 業(ye) 人員信用信息檔案。
  長期創新解難點:“增效”
  “增效”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具有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需要企業(ye) 、政府和協會(hui) 緊緊圍繞以下幾方麵開展創新。一是以物流服務創新為(wei) 核心,促進轉型升級;二是以推動物流集成創新為(wei) 基礎,做大產(chan) 業(ye) 規模;三以物流模式創新為(wei) 重點,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四是以物流技術創新為(wei) 手段,提高貨物流轉效率;五是以物流體(ti) 製創新為(wei) 保障,保持物流發展的動力。“增效”是物流業(ye) 轉型升級的標誌,判斷“增效”是否實現,可以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判斷。一是物流企業(ye) 為(wei) 生產(chan) 企業(ye) 提供采購物流、入廠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等精細物流服務,重塑業(ye) 務流程,建立麵向用戶企業(ye) 的一體(ti) 化智慧供應鏈管理服務體(ti) 係。二是物流樞紐布局不合理、集疏運體(ti) 係不暢、信息孤島等問題得到解決(jue) ,現代物流與(yu) 交通運輸實現一體(ti) 化融合發展。三是物流企業(ye) 與(yu) 商貿企業(ye) 協同服務能力增強,能滿足電商企業(ye) 多樣化、分散化、及時性銷售的物流需求,延長商貿業(ye) 的服務鏈條。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