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25 10:21:13 新藍網

位於(yu) 杭州市蕭山區的申通快遞華東(dong) 劃撥中心內(nei) ,快件通過傳(chuan) 送帶被運送到指定位置(攝於(yu) 10月21日)。 新華社記者 韓傳(chuan) 號攝
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瑟瑟冬天,我們(men) 總能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men) 大多騎著各式各樣的電動車,戴著頭盔,身著印著不同公司標誌的外衣,從(cong) 早到晚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小區、寫(xie) 字樓裏進進出出。
他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稱呼叫做快遞員,沒有人會(hui) 陌生,特別是在電商、O2O迅猛發展的今天。網購、叫餐、收發資料……他們(men) 是連接線上線下的樞紐,成為(wei) 產(chan) 業(ye) 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隨著這個(ge) 群體(ti) 的日益龐大,他們(men) 對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貢獻亦愈加明顯。
物流業(ye) 的“供給側(ce) 改革”正在路上。7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部署推進“互聯網+物流”行動,降低企業(ye) 成本便利群眾(zhong) 生活。
新容器 創造就業(ye) 新形態
小李(化名)是一名從(cong) 業(ye) 四年的快遞員,黑黑瘦瘦,不善言辭。他所供職的公司在行業(ye) 內(nei) 的地位數一數二。
他親(qin) 曆了這個(ge) 行業(ye) 的爆發式增長。“快件越來越多,工作量也隨之加大”是他對這個(ge) 職業(ye) 最直觀的感受。“這些年公司招了很多人,但我們(men) 的工作量仍然不減反增。不過,也有許多人轉行或者跳去別的快遞公司。”
小李所言不虛。據統計,當前我國平均每天業(ye) 務量達七八千萬(wan) 件,以7億(yi) 城鎮常住人口計算,相當於(yu) 10人中就會(hui) 有1件快遞。截至2015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ye) 業(ye) 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yi) 件,同比增長48%,已經連續三年增速超過45%;業(ye) 務收入累計完成2769.6億(yi) 元,同比增長35.4%,連續三年增速超過35%。
按照國家郵政局預測,2016年整個(ge) 行業(ye) 業(ye) 務量預計將完成275億(yi) 件,同比增長34%;2016年業(ye) 務收入預計完成3530億(yi) 元,同比增長28%。未來,快遞業(ye) 仍將處於(yu) 高位運行區間。
行業(ye) 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巨大的人員需求。快遞業(ye) 的本質是服務行業(ye) ,相較於(yu) 製造業(ye) 而言,勞動密集型的行業(ye) 更容易拉動就業(ye) 。
據了解,當前物流從(cong) 業(ye) 員員已達203.3萬(wan) ,相較於(yu) 十年前已增長近13倍。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jun) 勝介紹,快遞業(ye) 年均新增的就業(ye) 崗位約20萬(wan) 個(ge) ,對緩解就業(ye) 壓力作用巨大。
具體(ti) 而言,目前一線人員163.6萬(wan) 人(一線快遞員、站點倉(cang) 庫操作人員、基層管理人員);二線人員33.8萬(wan) 人(主要包括倉(cang) 庫分揀人員、客服人員,貨運司機);三線總部職能人員5.9萬(wan) 人。
《全國社會(hui) 化電商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研究報告》指出,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全新快遞行業(ye) 運營模式,已不限於(yu) 簡單送貨上門,而是各行各業(ye) 貿易往來的連接者。形成了圍繞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全新快遞服務業(ye) 態,帶動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創造就業(ye) 新形態,為(wei) 農(nong) 民工由建築業(ye) 、製造業(ye) 向服務業(ye) 轉移提供了眾(zhong) 多崗位,同時也為(wei) 鋼鐵、煤炭等行業(ye) 去產(chan) 能轉崗職工安置摸索新渠道。
新動力 助力經濟引擎“重構”
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正在發生著深刻變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完善物流配送網絡,促進快遞業(ye) 健康發展。這是繼2014、2015之後,快遞業(ye) 被第三次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內(nei) 。而在此前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也六次提到郵政快遞。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you) 化,“三駕馬車”中的消費逐漸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從(cong) 曆次電商狂歡節的天量數據均可看出,中國當前有著強大的內(nei) 需潛力,真正的內(nei) 需還尚未被挖掘出來。作為(wei) 實體(ti) 經濟與(yu) 虛擬經濟的紐帶,快遞業(ye) 的發展將為(wei) 內(nei) 需的拉動提供有效支持。
而在菜鳥網絡相關(guan) 專(zhuan) 家看來,快遞業(ye) 對於(yu) 社會(hui) 的貢獻遠遠不僅(jin) 僅(jin) 是“送貨”,它是典型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在帶動就業(ye) 轉型、推動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具有重大意義(yi) 。
可見,快遞業(ye) 在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正在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轉型升級的服務者和推動者。隨著快遞企業(ye) 也漸漸構成供應鏈上的重要一環,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創新。
波士頓谘詢公司合夥(huo) 人葉永輝對新華網記者說:“快遞業(ye) 的嵌入一方麵能促使製造業(ye) 庫存成本降低,另一方麵還能進一步加強結構優(you) 化,提升整體(ti) 行業(ye) 競爭(zheng) 力,從(cong) 而促進中國製造業(ye) 向高端產(chan) 業(ye) 的升級。”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快遞業(ye) 發展向內(nei) 陸腹地的農(nong) 村滲透,快遞業(ye) 的發展對我國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進程也起到了顯著的推動作用。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總結商務發展情況時曾表示,線上與(yu) 線下、現貨與(yu) 期貨、批發與(yu) 零售、城市與(yu) 鄉(xiang) 村流通市場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據統計,2015年我國農(nong) 村地區網購交易額達到3530億(yi) 元,同比增長了96%。農(nong) 村電商發展態勢良好,社會(hui) 資本積極介入,農(nong) 村電商成為(wei) 不少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農(nong) 村地區收寄和投遞包裹量超過50億(yi) 件,帶動農(nong) 副產(chan) 品進城超過500億(yi) 元、工業(ye) 品下鄉(xiang) 超過2500億(yi) 元。以順豐(feng) 快遞為(wei) 例,截至2015年,順豐(feng) 快遞網點在全國縣區已開通 2515個(ge) ,覆蓋率達 88%;鄉(xiang) 鎮已開通 17989個(ge) ,覆蓋率達 43%。
不難看出,作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的代表,快遞業(ye) 既可以“助攻”擴內(nei) 需,又與(yu) 製造業(ye) 緊密聯動,還廣泛向農(nong) 村滲透,為(wei) 中國經濟邁向“雙中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方向 發力智慧物流
作為(wei) 國民經濟的一匹“黑馬”,當前我國快遞依舊處於(yu) 較高景氣區間,高速發展的趨勢仍在持續。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快遞業(ye) 發展指數為(wei) 386.1,同比提高36.7%;2010年至2015年,發展指數持續走高,年均提高超過31%。
但是,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帶來不少問題。從(cong) 製造業(ye) 領域來看,盡管快遞業(ye) 的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由於(yu) 當前物流行業(ye) 整體(ti) 成本居高不下,快遞業(ye) 無法很好發揮其效果。
數據顯示,2015年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率為(wei) 16.0%,盡管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全球主要國家中物流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遠遠高於(yu) 11.6%的全球平均水平,約是美國、日本、德國的2倍,而且也高於(yu) 巴西、印度等主要發展中國家,相當於(yu) 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
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徐冠巨表示,當前物流成本過高,有的企業(ye) 其耗費在物流成本占生產(chan) 成本的比例高達30%—40%,而這個(ge) 數據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占比隻有10%—15%。現在企業(ye) 很大一部分利潤是被物流吃掉了,它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製造的競爭(zheng) 力。
阿裏研究院物流專(zhuan) 家粟日認為(wei) ,“造成這一局麵,主要是由於(yu) 我國物流行業(ye) 規則不統一、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程度偏低、基礎設施硬件標準化程度不高。”
未來,新經濟發展將導致需求碎片化和多樣化,現有物流模式很難滿足,全球物流行業(ye) 正在迎來新一輪升級機遇。在多位專(zhuan) 家眼中,“智慧”和“共享”是大勢所趨。
“現今,我國智慧物流與(yu) 國際發展處於(yu) 兩(liang) 條路徑上:在IT化、信息化方麵落後於(yu) 發達國家,很多自動分揀設備均由德國、瑞士引進。” 粟日表示,“但在DT化、數據化方麵,我國處於(yu) 國際先進水平。巨大的平台經濟體(ti) 量,數據驅動的社會(hui) 化供應鏈平台例,都是國際上未曾有先例的智慧物流創新。”
據行業(ye) 專(zhuan) 家預測,未來中國物流技術與(yu) 裝備行業(ye) 發展速度繼續保持世界第一,中國物流裝備市場也逐步成為(wei) 世界第一的大市場,行業(ye) 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還有8年至10年。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