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互聯網+物流”點中民間投資的穴位

發布時間:2016-07-22 09:08:54 萬(wan) 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7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強調,“推進互聯網+物流,既是發展新經濟,又能提升傳(chuan) 統經濟”,並現場布署推進互聯網+物流,降低企業(ye) 成本便利群眾(zhong) 生活。

對物流行業(ye) 的高度重視,這不是首次,此前,李克強總理就曾3次主持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專(zhuan) 門討論通過《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但是,在當前民間投資急速下滑的背景下,對“物流創新”的重點強調,又顯然具有特別重大、又極其務實的意義(yi) 。

今年上半年,在我國新增貸款創下曆史新高之下,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卻耐人尋味地創下曆史新低——1—6月份,我國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僅(jin) 為(wei) 2.8%,而這一數據,去年同期是11.4%,10年前是50%左右。

新增貸款創下新高,而民間投資卻在急速下滑,這是一種令人堪憂的景象,這充分表明,我國經濟已經陷入“金融空轉”的境地。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這遠非小型經濟體(ti) 依靠單一服務型產(chan) 業(ye) 就可以穩增長的,中國是全球就業(ye) 人口最多的經濟體(ti) ,這種巨大的就業(ye) 壓力更是遠非小型經濟體(ti) 可以想象的。就業(ye) 之於(yu) 中國,不僅(jin) 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hui) 問題,而解決(jue) 就業(ye) 之壓力,則必須依賴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因為(wei) 相對於(yu) 國有資本,民間投資的效率顯然更高。

提振我國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以常理觀之,方法無非有三:一是加大貨幣寬鬆力度,二是更大幅度降稅,三是激發經濟運行的內(nei) 生動力。

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經劇增之當下,很顯然,進一步加大貨幣寬鬆力度的空間已經收窄,與(yu) 此同時負麵效應已經逐漸顯現;而在地方政府財政壓力持續企高,再加上小微企業(ye) 稅收優(you) 惠、以及全麵推行營改增之下,應該說,起碼在目前,更大幅度地降稅已不具備現實可行性。

基於(yu) 此,當前提振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其核心抓手隻能是激發經濟運行的內(nei) 生動力。當然,提及經濟運行的內(nei) 生動力,包括行政職能改革、財稅製度改革等在內(nei) ,這些都是相當重要的,但同時又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這不僅(jin) 是激發我國經濟運行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健組成部分,更是提振我國民間投資積極性的務實之舉(ju) ,同時,與(yu) 諸多涉及經濟製度層麵的改革相比,加快“物流創新”,不僅(jin) 見效快,而且更是以點帶麵全麵推進我國經濟改革的爆破點。

李克強總理對“物流創新”的高度重視,點中了提振我國民間投資積極性的穴位。如果說,人力成本的上升,是我國邁入中等發達國家後的必經之路,那麽(me) ,物流成本的持續居高不下,則顯然是我國經濟的難言之痛——盡管,最近幾年,我國物流成本占GDP已經有所降低,但是,整體(ti) 降幅依然不明顯,當下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依然高達16%,高出同期美國7.5個(ge) 百分點,也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4.5個(ge) 百分點。

推進“互聯網+物流”,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這其實就是給我國實體(ti) 經濟切切實實地降負,這其實更是有效提振我國民間投資積極性的務實之舉(ju) 。相比於(yu) 降低稅負幾個(ge) 點或許會(hui) 導致短期內(nei) 財政收支的失衡,推動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與(yu) 物流深度融合,繼而大幅降低物流成本,這顯然是一個(ge) 更經濟、也更可行的選擇。

加快“物流創新”,全麵降低物流成本,事實上,也是全麵推進我國行政職能改革的爆破點,以及全麵驗證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一個(ge) 窗口。物流業(ye) 作為(wei) 銜接原料與(yu) 生產(chan) 、生產(chan) 與(yu) 消費、出口與(yu) 進口之間的現代服務業(ye) 支柱產(chan) 業(ye) ,其牽涉到海關(guan) 、工商、稅務、交通等多個(ge) 行政部門,如何打破這種傳(chuan) 統的分段式、各自為(wei) 政式的管理模式,顯然是一場全麵推進行政職能改革的攻堅戰,至於(yu) 能否盡快打破這種傳(chuan) 統的管理模式,則顯然是驗證我國係統深化改革成績幾何的一個(ge) 窗口。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