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16 09:45:57 錦城物流網

電商年中大促越來越近,當下,各商家摩拳擦掌欲以此機會(hui) 來刺激半年營業(ye) 額的增長。今年的電商大促中,生鮮品類的促銷顯得尤為(wei) 突出,業(ye) 界人士預計,今年的生鮮產(chan) 品訂單量將大幅增長。
炎炎夏日中,如何能將鮮活產(chan) 品及時送到顧客家中?
這也是一場對冷鏈物流的嚴(yan) 酷 “烤”驗,冷鏈物流將會(hui) 成為(wei) 生鮮產(chan) 業(ye) 的短板,還是助推器?
冷鏈物流將會(hui) 成為(wei) 生鮮產(chan) 業(ye) 的短板還是助推器?
群雄逐鹿,搶食蛋糕
武漢的消費者小黃在網上訂了一箱海南的厚利荔枝,隻過了兩(liang) 天,一箱帶著未化冰袋的荔枝就送到了他手中,荔枝新鮮卻極少損耗,“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情況已經不複發生。
根據艾瑞集團最新發布的《2016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e) 研究報告》稱: 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497.1億(yi) 元,增長80.8%,未來幾年仍將高速發展。巨大的生鮮產(chan) 品交易也帶動了冷鏈物流的迅猛發展,2015年,我國有冷鏈物流規模企業(ye) 1000家,冷庫總容量為(wei) 2600萬(wan) 噸,冷藏車保有量為(wei) 10萬(wan) 台,相比2014年冷庫增長28%、冷藏車增長42%。
各大電商自建冷鏈物流,各種“鮮味”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地頭走入千家萬(wan) 戶。如今在各大電商的首頁麵,“鮮味”可謂越來越濃:從(cong) 山東(dong) 的櫻桃到新疆的葡萄,從(cong) 海南的秋葵到雲(yun) 南的蘑菇,從(cong) 阿根廷的凍紅蝦到阿拉斯加的帝王蟹,可謂應有盡有。這些濃烈的“鮮味”得益於(yu) 近幾年大型電商自建冷鏈物流的不斷發展。2015年11月,京東(dong) 物流宣布正式進入國內(nei) 生鮮冷鏈物流配送領域,麵向京東(dong) 平台賣家、生鮮垂直電商全麵開放。在今年的京東(dong) 618大促啟動大會(hui) 上,京東(dong) 集團董事長劉強東(dong) 就表示,京東(dong) 將用三年時間全力打造覆蓋終端消費者的,可實現冷藏、冷鏈技術的網絡。
目前,京東(dong) 在10餘(yu) 個(ge) 城市提供了整個(ge) 生鮮的倉(cang) 儲(chu) 服務。
麵對巨大的市場,第三方物流企業(ye) 群雄逐鹿,搶食蛋糕。順豐(feng) 早在2014年9月推出“順豐(feng) 冷運”品牌,進軍(jun) 冷鏈物流行業(ye) ,依托順豐(feng) 的空中、地麵運輸網絡,提供冷運倉(cang) 儲(chu) 、冷運幹配、冷運零擔、冷運宅配、生鮮速配等一站式物流服務。到2015年為(wei) 止,順豐(feng) 冷運在全國已有10個(ge) 冷庫,總麵積超過3萬(wan) 平方米,同時,開通了4條省級幹線、6條城際幹線,擁有120輛自有冷運車。為(wei) 了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中鐵快運也推出了小批量、多批次、保溫、準時的“門到門”的全程冷鏈快遞運輸服務。大型央企中糧集團在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其冷鏈業(ye) 務也已起步。除此之外,來自台灣的頂新集團、大榮集團也已於(yu) 多年前進入中國的冷鏈市場,在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順豐(feng) 快遞一位負責人告訴筆者,現階段市場上存在的冷鏈物流主要有三種模式:一種是全程冷鏈模式,從(cong) “客戶倉(cang) 庫—分揀基地—營業(ye) 所—快遞員—家庭住宅”的全程冷鏈模式;還有一種是一段式全程冷鏈宅配模式,如順豐(feng) 優(you) 選。當貨物從(cong) 倉(cang) 庫取出後,完成分揀包裝直接放入冷藏車冷凍車,然後送到配有冰櫃的末端服務網點。此外,第三種是兩(liang) 段式冷鏈宅配模式,即冷鏈加落地配,快行線與(yu) 天貓的合作就屬於(yu) 這一模式。冷和配是構成冷鏈宅配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環節,這一模式就是用快行線在40多個(ge) 城市的冷鏈資源,加上當地的落地配資源共同打造出的冷鏈宅配新模式。這三種冷鏈物流方式各有利弊,不同的模式適合不同企業(ye) 的不同發展階段。
成本收費失衡
此次電商大促,生鮮產(chan) 品成為(wei) 了促銷的重點之一,生鮮產(chan) 品常溫下運輸損耗率大概為(wei) 25%~30%,可是從(cong) 網頁上的物流選擇上來看,許多生鮮產(chan) 品還是選擇常溫物流而不是冷鏈物流,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據了解,最直接的原因是冷鏈成本高。在同樣的周轉率下,冷鏈運輸投入比常溫運輸至少要高一倍。
車輛方麵,冷鏈運輸要用冷藏車,國家對高速公路上行駛貨車外觀尺寸有限製,而冷藏車須安裝保溫層,這樣儲(chu) 藏量就比普通貨車小,製冷設備又要消耗能源,因此運營成本要高不少;
倉(cang) 儲(chu) 方麵,冷鏈物流需要用三溫倉(cang) ,成本也高於(yu) 常溫倉(cang) 庫;
中轉分撥操作方麵,冷鏈物流需要恒溫操作間以及特製工服,恒溫操作間不僅(jin) 前期投入大,運營時的能源消耗也大;
末端配送方麵,冷鏈物流需要專(zhuan) 用器皿以及合適的冷媒解決(jue) 方案,也比一般快遞的紙箱、書(shu) 包要貴不少。
對直接麵向消費者的生鮮電商而言,每份訂單的量往往不大,不能通過提高規模而攤薄成本,冷鏈物流的成本就更高了。而當前市場實際情況是,生鮮產(chan) 品的冷鏈快遞價(jia) 格不會(hui) 高出普通快遞太多,同城配送價(jia) 差不到一倍。成本偏高而收費無法與(yu) 之對應。打擊了冷鏈物流發展的積極性。
消費者小李在網上選購芒果,他發現芒果的價(jia) 格都差不多,但是冷鏈物流方麵,有的商家使用不知名的快遞公司,可以包郵,而使用順豐(feng) 快遞的商家卻要收取10元的快遞費用,小李再三考慮還是選擇了順豐(feng) 快遞。
目前,冷鏈物流沒有相應的技術標準,企業(ye) 服務質量良莠不齊。據了解,對於(yu) 生鮮電商而言,商品可分為(wei) 五個(ge) 溫度區:常溫、恒溫(15°-18°)、8°-15°、0°-8°、零下18°,溫度管控的建倉(cang) 要求非常高。在目前,國內(nei) 大多數生鮮電商的倉(cang) 儲(chu) 質量基本上都是不達標的。市場上有部分不良企業(ye) 打著全程冷鏈的旗幟,卻執行間歇性供冷進行經營,以此降低冷鏈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麵,冷鏈配送經營主體(ti) 規模小,散落於(yu) 各地的能做同城冷鏈業(ye) 務的企業(ye) 不少,但是能做跨省全程冷鏈配送的企業(ye) 不多,且缺乏信譽度高的品牌企業(ye) 。
我國冷鏈物流雖然發展迅速,可是基礎設施總體(ti) 不足,發展不均衡。我國冷鏈基礎設施總體(ti) 不足,現今,中國冷藏保溫車輛約有10萬(wan) 輛,而美國擁有20多萬(wan) 輛,中國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jin) 為(wei) 0.3%左右;中國冷庫總量為(wei) 2600萬(wan) 噸,人均冷庫容量不足20公斤,而美國冷庫總量則為(wei) 3000多萬(wan) 噸,按人均占有的冷庫容積來看是中國的5倍。此外,中國當前冷庫結構不盡合理導致功能失衡,比如肉類冷庫多,果蔬類冷庫少,冷凍庫多保鮮庫少,城市冷庫多、農(nong) 村冷庫少,經營性冷庫多、加工類冷庫少,土建式冷庫多、裝配式冷庫少,東(dong) 部冷庫多、中西部冷庫少等現象明顯。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不足直接導致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分別僅(jin) 為(wei) 5%、15%、23%,造成相應損失上千億(yi) 元。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肉食品和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達到100%。
亟需破局發展
隨著電商的不斷發展壯大,生鮮產(chan) 品的冷鏈物流運輸也不可避免成為(wei) 了製約其發展的短板。
如何將短板變成助推器?政府也一直持續向這一市場派發各種政策“禮包”:2014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在冷鏈物流企業(ye) 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體(ti) 係建設、信息化建設以及車輛管理和財稅措施等方麵提出積極建議,旨在進一步提升冷鏈發展水平,從(cong) 政策層麵對這一市場發展提供指導幫助。2016年4月份,商務部等六部委又製定下發了《全國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專(zhuan) 項規劃(2016-2020年)》,其中明確,將加快民生領域的電商物流發展,並將基調定在了“冷鏈”上。
麵對冷鏈物流發展的巨大前景和麵臨(lin) 的發展瓶頸,業(ye) 界人士建議,從(cong) 政策角度出發,政府還可以加大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為(wei) 冷鏈物流業(ye) 適當減免稅負,鼓勵業(ye) 內(nei) 的兼並重組,提高行業(ye) 集中度,此外,還可以為(wei) 冷鏈物流的金融提供便利,鼓勵冷鏈物流企業(ye) 積極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發展。
降成本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2015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就明確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ti) 製改革。”除了政策支持,企業(ye) 自身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來實現成本控製,比如利用運輸數據信息實現常溫運輸和低溫運輸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冷藏車使用率和使用成本。另外,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可以幫助冷鏈配送企業(ye) 找出既保鮮又節能的配送溫度。包裝材料和冷媒技術的創新則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例如,順豐(feng) 研發的EPP循環保溫箱重量更輕、更抗壓耐摔,就降低了冷鏈配送成本;在“最後一公裏”配送時,順豐(feng) 改用自主研發的超低溫蓄冷劑代替幹冰,不僅(jin) 降低了成本,還延長了保冷時間。
冷鏈物流市場正在從(cong) 初級的基礎物流服務向物流增值服務發展。冷鏈物流行業(ye) 內(nei) 部可以完善自身的技術指標,明確各大類具體(ti) 產(chan) 品的溫度和濕度指標及儲(chu) 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應製定統一的作業(ye) 標準,如:提高裝卸速度、規範作業(ye) 流程、檢驗驗貨製度以及規定運輸、倉(cang) 儲(chu) 、配送、銷售各環節低溫對接要求,以高標準提高物流運輸質量。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驅動下,冷鏈市場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冷鏈物流企業(ye) 的競爭(zheng) 也將會(hui) 更加激烈,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政府高度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促進這一行業(ye) 的發展。
各物流企業(ye) 也要把準市場脈搏,創新經營方式,更新升級設備,迎接更加巨大的市場需求。
本報訊 雲(yun) 南跨境運輸與(yu) 國際物流協會(hui) 、老撾物流集團、泰國運輸與(yu) 物流協會(hui) 12日在昆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創新多國間物流行業(ye) 組織合作模式,推動三國跨境運輸便利化。
該協議是在此間舉(ju) 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合作論壇上簽訂的。當日,來自GMS各國官商界人士共聚一堂,探索跨境運輸與(yu) 國際物流產(chan) 業(ye) 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內(nei) 物流暢通運行,分享區域物流市場蛋糕。
雲(yun) 南省政府官員高樹勳在論壇上表示,希望各方不斷優(you) 化空間布局,提高通關(guan) 便利化水平;積極推進“互聯網+”,打造智慧物流體(ti) 係;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作用,促進產(chan) 業(ye) 共同發展。
作為(wei) 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參與(yu) 者,雲(yun) 南提出將昆明建設成為(wei) 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國際區域性物流中心,把該省打造成為(wei) 麵向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的陸上重要物流通道。2013年,雲(yun) 南、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物流企業(ye) 成立了GMS物流行業(ye) 合作委員會(hui) ,以期推動跨境運輸和區域物流業(ye) 發展。但由於(yu) 區域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經濟管理體(ti) 製不同等問題,跨境運輸和國際物流並不理想。
老撾貨代協會(hui) 副主席蓬沙瓦稱,老撾的政策是把老撾建成一個(ge) 交通發達的內(nei) 陸國家,實現和鄰國的快速運輸。但是,跨境貨物轉運仍有很多問題,協會(hui) 已經向老撾政府提出一份建議解決(jue) 此問題。同時,也希望大家在各個(ge) 國家簽署協議之前,尋找權宜之計,臨(lin) 時解決(jue) 一些問題,推動跨境物流發展。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表示,雲(yun) 南物流連接著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是一個(ge) 重要的物流通道。各方應構建協同化、便利化的物流,打造包容開放、高效有序、互利共贏、安全綠色的物流體(ti) 係,推動物流的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繁榮。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