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多政策助力煤炭鋼鐵兼並重組

發布時間:2016-05-13 10:42:39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記者多方了解到,各有關(guan) 省區市和國務院國資委已經製定並報送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chan) 能初步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並提出時間表。待批複後,去產(chan) 能將進入全麵執行期。從(cong) 操作路徑來看,地方大多把去產(chan) 能的重點放在推動兼並重組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上,鼓勵跨地區、跨行業(ye) 、跨所有製兼並重組,並且給予資金、稅收、信貸等政策扶持。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多個(ge) 政策紅利助攻下,兼並重組有望迎來新一輪熱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受困於(yu) 涉法涉訴、投資主體(ti) 和所有製轉換、地方利益牽絆等問題,部分企業(ye) 兼並重組進度較慢甚至停滯不前。

2月初,國務院公布煤炭鋼鐵化解過剩產(chan) 能實現脫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從(cong) 2016年開始用3至5年的時間,退出煤炭產(chan) 能5億(yi) 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yi) 噸左右;而粗鋼的去產(chan) 能目標則是5年壓減1億(yi) 至1.5億(yi) 噸。為(wei) 了實現上述目標,財政部等多個(ge) 部門研究製定了獎補資金、財稅支持、金融支持、職工安置、國土、環保、質量、安全等8個(ge) 專(zhuan) 項配套政策文件。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表示,目前已有7個(ge) 配套文件印發。

同時,各有關(guan) 省區市和國務院國資委在對鋼鐵、煤炭企業(ye) 基本情況進行摸底的基礎上,製定並報送化解過剩產(chan) 能初步方案,細化了今後幾年化解過剩產(chan) 能的目標任務,將工作目標分解到有關(guan) 地方和企業(ye) ,提出了時間表。多個(ge) 部委和行業(ye) 協會(hui) 組成聯合工作組,逐一對方案進行對接,加強平衡協調,並就細化和改進方案提出具體(ti) 要求。

“貴州省化解過剩產(chan) 能方案已經上報,就等發改委批複。”貴州省能源局局長張應偉(wei) 表示,當前貴州正處於(yu) 深化煤礦企業(ye) 兼並重組、化解過剩產(chan) 能的重要窗口期和難得機遇期。2016年開始,用3至5年時間,貴州將通過兼並重組再關(guan) 閉退出煤礦510處、壓縮煤礦產(chan) 能7000萬(wan) 噸左右。統計顯示,截至目前,貴州參與(yu) 兼並重組的煤礦和礦權1753處,占全省的99%。

內(nei) 蒙古力爭(zheng) 用3至5年的時間,化解煤炭行業(ye) 過剩產(chan) 能約1.79億(yi) 噸。2016年將著力推動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縱向重組聯合,禁止新上單一煤礦項目,新上電力、化工項目要與(yu) 既有落實轉化項目的煤礦重組,推動企業(ye) 開展優(you) 勢產(chan) 能合作。

早在2009年就實施了一輪煤企兼並重組的山西,在此輪去產(chan) 能中將目光投向了大集團層麵。“山西省億(yi) 噸級的退出產(chan) 能較超預期,大同煤業(ye) 將成為(wei) 去產(chan) 能供給側(ce) 改革重點企業(ye) ,尤其在剝離虧(kui) 損資產(chan) 方麵將獲得政府重點支持,此舉(ju) 也為(wei) 山西未來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企業(ye) 重組打下伏筆。”申萬(wan) 宏源分析師孟祥文表示。

占我國鋼鐵近三分之一產(chan) 能的河北則提出,要在未來五年內(nei) 淘汰1億(yi) 噸產(chan) 能。除了國家工業(ye) 企業(ye) 結構調整專(zhuan) 項獎補資金和市級專(zhuan) 項資金雙重扶持企業(ye) 兼並重組外,還明確落實其中涉及的非貨幣性資產(chan) 交易的企業(ye) 所得稅、增值稅、營業(ye) 稅等係列稅收政策。此外,我國第二大產(chan) 鋼省江蘇到2018年底的鋼鐵壓減目標是1255萬(wan) 噸,主要通過鋼鐵企業(ye) 主動壓減、市場淘汰和兼並重組三種方式來實現。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jun) 此前在一個(ge) 行業(ye) 論壇上表示,正在編製中的鋼鐵工業(ye) “十三五”發展規劃已將“引導兼並重組”作為(wei) 十大發展重點之一。而根據去年工信部發布的《鋼鐵產(chan) 業(ye) 調整政策(2015年修訂)(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我國將形成三五家在全球範圍內(nei) 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超大型鋼鐵企業(ye) 集團,以及一批區域市場、細分市場的領先企業(ye) 。

不過,這一波兼並重組的推進並不是一帆風順。目前絕大部分鋼鐵和煤炭企業(ye) 債(zhai) 台高築,重組時難以厘清彼此的債(zhai) 務責任,而且還涉及不同省市區。不同投資主體(ti) 和所有製形式之間的轉換也是一大挑戰。此外,跨區域重組還麵臨(lin) 著地方政府利益的牽絆。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在貴州省受理的煤礦采礦權兼並重組報件中,共有226件因涉法涉訴問題被退件。“一些企業(ye) 在簽訂兼並重組協議時約定,被兼並者債(zhai) 權債(zhai) 務與(yu) 主體(ti) 企業(ye) 無關(guan) ,可是,一旦被兼並,隱形債(zhai) 權人或股東(dong) 、民間借貸者就冒出來要求利益,這些債(zhai) 務被‘依法’壓在了主體(ti) 企業(ye) 身上;還有一些被兼並煤礦職工工傷(shang) 或職業(ye) 病患者沒有處理完結,轉嫁到主體(ti) 企業(ye) 引起糾紛。”貴州省能源局煤炭處處長高騰友說。在來來回回的訴訟中,既耽擱了兼並重組進程,企業(ye) 也無法正常生產(chan) 、融資。

受訪的有關(guan) 人士建議,在解決(jue) 上述問題時,一方麵要盡快落實相關(guan) 配套政策,另一方麵要協調不同省的法院,協調平衡生產(chan) 和執法,分類梳理兼並重組中的涉法涉訴企業(ye) ,幫助涉法涉訴企業(ye) 抓緊結案,盡快完成兼並重組。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