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山西7大煤炭國企負債萬億 國家煤炭物流規劃目標還有戲嗎?

發布時間:2016-04-26 09:26:50 第一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6年4月以來,山西省的煤炭企業(ye) 連續發生多起債(zhai) 務違約以及債(zhai) 券暫停、取消發行情況。巨債(zhai) 壓頂之下,山西銀行業(ye) 不得不通過寬鬆信貸,及發行債(zhai) 券,幫扶困難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並使“僵屍企業(ye) ”有序退出。上世紀末曾幫助山西煤炭國企脫困的“債(zhai) 轉股”,有機會(hui) 卷土重來。

李克強:煤炭鋼鐵“去產(chan) 能”過程中要避免下崗潮

萬(wan) 億(yi) 巨

目前,七大國有煤炭集團負債(zhai) 總額超過萬(wan) 億(yi) ,體(ti) 量相當於(yu) 山西省2015年的GDP,總體(ti)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達80%,山西煤炭的債(zhai) 務大部分在銀行。

“上個(ge) 禮拜,基金經理打電話給我,他們(men) 非常擔心。”近日,山西一家國有銀行的高管任東(dong) 風對記者說,其所在銀行幫山西一家煤炭企業(ye) 承銷了債(zhai) 券,打電話詢問的基金正是債(zhai) 券持有者,基金經理關(guan) 心即將到期的債(zhai) 券能否兌(dui) 現。

這是山西債(zhai) 券市場最緊張的時刻。2016年4月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煤炭企業(ye) 已連續發生兩(liang) 起債(zhai) 務違約,以及三起債(zhai) 券暫停、取消發行事件。

山西7大煤炭國企負債(zhai) 萬(wan) 億(yi) 國家煤炭物流規劃目標還有戲嗎?

中煤集團子公司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4月6日正式宣布,其一筆本息共計6.38億(yi) 元的短期融資券違約。這是首家煤炭央企出現債(zhai) 務違約,中煤是中國第二大煤炭生產(chan) 企業(ye) 。所幸有驚無險,經過多方籌措,幾天後該公司得以足額償(chang) 付本息,並支付了違約金。

然而,另一家違約的安泰集團就沒有這麽(me) 幸運了。4月8日,安泰集團發布“銀行債(zhai) 務逾期”公告稱,從(cong) 2015年底開始,受宏觀經濟和行業(ye) 形勢的嚴(yan) 重影響,安泰集團陷入了流動資金緊張、銀行貸款逾期並且不斷新增的漩渦中。截至公告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銀行貸款等債(zhai) 務逾期3.9億(yi) 元,目前正在與(yu) 債(zhai) 權銀行協商解決(jue) 。

安泰集團是山西介休市一家民營的大型選洗煤、焦炭企業(ye) ,旗下擁有一家上市公司,正常運營的時候,擁有員工十幾萬(wan) 人。

安泰集團債(zhai) 權銀行一位知情者向記者透露,安泰集團貸款總額一百多億(yi) ,實際上經營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但由於(yu) 煤炭已被銀行視為(wei) “壓縮退出行業(ye) ”,許多小銀行紛紛抽貸,導致最後“抽不動了”,大的貸款到期也還不了了。

像安泰這樣的大型民營涉煤企業(ye) 在山西已經不多。2008年,主要出於(yu) 安全因素的考量,山西啟動了煤礦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整合。在這個(ge) 過程中,大部分民營煤礦因不符合產(chan) 能規模的要求,被兼並進入省屬七大國有煤炭集團。

煤炭市場的自然榮枯周期是“十年上坡,十年下坡”,私募基金中經豐(feng) 利CEO王豫剛長期跟蹤研究山西煤炭產(chan) 業(ye) ,他告訴記者,在2009-2011年的煤炭繁榮周期頂峰,山西大型煤炭集團大量整合中小礦井。再疊加2011-2013年高達13%-15%的市場實際融資利率,一些民營煤炭企業(ye) 通過信托、民間信貸等方式獲取資金的融資成本甚至達到20%。

2014年開始,眾(zhong) 多擴建、新建產(chan) 能開始釋放,再加上下遊鋼鐵、化工、水泥普遍產(chan) 能過剩開工萎縮,導致煤炭企業(ye) 不斷降價(jia) 保量。這是煤炭企業(ye) 現金流近年來急劇惡化,被迫舉(ju) 債(zhai) 維持經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西煤炭的整體(ti) 債(zhai) 務情況未曾披露,但因國企負債(zhai) 占了大頭,所以可從(cong) 省屬七大國有煤炭集團中窺出個(ge) 大概。

目前,七大國有煤炭集團僅(jin) 公布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焦煤集團、同煤集團、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晉能集團、山煤集團分別負債(zhai) 1984.82億(yi) 、2107.06億(yi) 、1494.56億(yi) 、1694億(yi) 、1723.35億(yi) 、1728.94億(yi) 、725.24億(yi) ,負債(zhai) 總額超過萬(wan) 億(yi) ,體(ti) 量相當於(yu) 山西省2015年全年的GDP,總體(ti)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達80%。

“60%在銀行,40%是債(zhai) 券之類的。”據任東(dong) 風估計,山西煤炭的債(zhai) 務大部分仍在銀行。但從(cong) 去年開始,銀行開始轉化手中的煤炭債(zhai) 務,主要是幫助國有煤炭集團發行債(zhai) 券。債(zhai) 券的持有者大多是銀行、保險、信托等機構投資者,基金也持有一些,像債(zhai) 券型基金最終將被個(ge) 人投資者所持有。

“以化解優(you) 先”

信達參股的28家企業(ye) ,大多現金流難以覆蓋利息,還要舉(ju) 借更多債(zhai) 務,進入“龐氏融資”的企業(ye) 有13家。

多位山西銀行係統人士告訴記者,除了發行債(zhai) 券,從(cong) 2015年開始,山西銀行業(ye) 向煤炭企業(ye) 實行了較為(wei) 寬鬆的信貸政策。

如過去正常的情況下,貸款到期後,銀行要先從(cong) 企業(ye) 收回款項再放貸。後來企業(ye) 到期還不了,就給企業(ye) 做“展期”,也就是延長還貸期限;還有一種方法是“再融資”,即企業(ye) 從(cong) 銀行借新的貸款還舊的貸款。

可是如果前兩(liang) 種方法都用了,企業(ye) 還是還不了利息,正常情況下這筆貸款應立刻劃為(wei) 不良貸款。但是現在,銀行仍然會(hui) 把利息款借給企業(ye) 。

“利息都還不了,銀行還借錢給你,實際上是把銀行的風險敞口放大了,這不正常。”一位國有銀行信貸人士向記者表示擔憂。

信達資產(chan) 管理公司在上一輪“債(zhai) 轉股”時,擁有了數百億(yi) 煤炭企業(ye) 股權。從(cong) 2012年起,信達在28家參股企業(ye) 中,選取了17家規模較大的企業(ye) 展開統計。結果顯示,現金流難以覆蓋利息,還要舉(ju) 借更多債(zhai) 務,進入“龐氏融資”(即債(zhai) 務人的現金流既不能覆蓋本金,也不能覆蓋利息,債(zhai) 務人隻能靠出售資產(chan) 或者再借新錢來履行支付承諾)的企業(ye) 有13家。

隨著煤炭等產(chan) 能過剩行業(ye) 風險蔓延,企業(ye) 和銀行隻能攜手共渡難關(guan) 。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銀行業(ye) 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yu) 額為(wei) 881.65億(yi) 元,較年初增加123.62億(yi) 元,不良貸款率4.75%。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指出,信用風險已逼近警戒線。

“銀行的信貸員現在一半時間都花在追要利息上。”在民營煤炭產(chan) 業(ye) 集中的山西省古交市,熟悉當地煤企生態的王誌告訴記者,古交幾十家洗煤廠目前僅(jin) 剩一家,還是處於(yu) 半停半生產(chan) 狀態。而這家企業(ye) 在2015年的時候,隻有一個(ge) 月正常還過利息,欠息最多的時候達三四百萬(wan) 。

他還透露,古交民營的涉煤企業(ye) ,貸款已經很少有正常的,大部分都處於(yu) “關(guan) 注期”,如果情況再惡化就是不良貸款。

“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ye) 不想死,從(cong) 銀行的角度講,隻要有一線希望,他們(men) 也不想讓企業(ye) 死。”王誌說,目前山西提出的口號是“以化解優(you) 先”,在化解的基礎上“能不進不良就不進”,因為(wei) 一旦劃入不良貸款,銀行無論如何都有損失。

銀行的損失,不僅(jin) 是將不良資產(chan) 打包賣給“壞賬銀行”時,打折打得很厲害。更重要的是,銀行在煤炭企業(ye) 的抵押物處置方麵處於(yu) 弱勢。煤炭行業(ye) 抵押的資產(chan) 大多是采礦權、機器設備等,這些抵押物的市場價(jia) 格在不斷波動,銀行無法進行預估。任東(dong) 風拍賣過五年前估值非常高的私有采礦權,但現在這個(ge) 形勢下,“無人接手”。此外,因為(wei) 涉及國有資產(chan) 流失問題,如果作為(wei) 不良資產(chan) ,處置起來非常麻煩。

任東(dong) 風說,國有煤炭集團大約有20%的貸款都是沒有任何資產(chan) 抵押的信用貸款,“抵押也沒什麽(me) 太大意義(yi) ,將來你怎麽(me) 執行呀?”

分類“去產(chan) 能”

山西煤炭業(ye) 債(zhai) 務風險目前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ye) 身上,對於(yu) 中大型企業(ye) ,尤其是國有企業(ye) ,銀行還會(hui) 盡量保持原有貸款額度。

為(wei) 進一步控製風險,在山西銀監局的統籌推動下,4月13日,十家代表銀行聯合成立的“債(zhai) 權人委員會(hui) ”在山西省正式落地,希望鼓勵銀行一致行動,共同幫扶困難企業(ye) ,並使“僵屍企業(ye) ”有序退出。

依據這一製度,截至2015年年末,在三家及以上銀行業(ye) 金融機構進行債(zhai) 務融資,且債(zhai) 務融資餘(yu) 額在5億(yi) 元及以上,或債(zhai) 務融資餘(yu) 額1億(yi) 元以上,但已有不良或產(chan) 生逾期的企業(ye) 、企業(ye) 集團,今後均需成立“債(zhai) 權人委員會(hui) ”。

據《山西晚報》報道,山西省轄內(nei) 亟須組建債(zhai) 權人委員會(hui) 的企業(ye) 共有233戶,主要分布在煤炭、鋼鐵、焦化、電力、交通等主導行業(ye) 。

多位受訪者認為(wei) ,山西煤炭業(ye) 債(zhai) 務風險目前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ye) 身上,國有煤炭集團雖然困難,但風險可控。

“‘債(zhai) 權人委員會(hui) ’主要是針對中小企業(ye) 協調,五大煤炭集團隻不過是掛個(ge) 名而已。”參與(yu) “債(zhai) 權人委員會(hui) ”組建的銀行業(ye) 人士許小平告訴記者,對於(yu) 暫時遇到困難的中小企業(ye) ,銀行將共同幫扶,實在難以救活的,法律上采取債(zhai) 務保全這種方式進行處理,主要防止企業(ye) 在剝離債(zhai) 務的過程中逃廢債(zhai) ,給銀行帶來損失。

而對於(yu) 中大型企業(ye) ,尤其是國有企業(ye) ,銀行還是會(hui) 盡量保持原有貸款額度,不會(hui) 增加也不會(hui) 減少。國有銀行對山西煤炭企業(ye) 整體(ti) 的授信額度餘(yu) 地很大,例如截止到2015年9月末,同煤集團有銀行授信額度合計1812億(yi) 元,其中還有995億(yi) 元剩餘(yu) 未用。

“我們(men) 也想收緊貸款,但是我們(men) 不能這麽(me) 做。”許小平解釋,因為(wei) 一家銀行收貸款,全部銀行都會(hui) 去收,而任何一家國有企業(ye) 倒下,都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銀行違約還好說,債(zhai) 券違約就特別嚴(yan) 重。”

在王豫剛看來,山西煤炭企業(ye) 隻要還能支付銀行利息就可以了,畢竟比起1994-2001年上一個(ge) 煤炭下行周期,情況還是要好不少,無論是煤炭企業(ye) 還是各級職工,都在“黃金十年”積攢下了一定的家底,比如企業(ye) 的采礦權基本實現資本化,同時煤炭集團旗下均有上市公司。

2016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長李小鵬在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上表示,山西省就是要通過淘汰一批、延緩一批、重組一批、廢除一批、核減一批等方式,堅決(jue) 化解過剩產(chan) 能、提升優(you) 質產(chan) 能。

許小平告訴記者,究竟是主動去產(chan) 能還是被動去產(chan) 能,在山西一直存有很大爭(zheng) 議。主動去產(chan) 能即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來,被動去產(chan) 能則“要承擔很多東(dong) 西”,尤其像並購重組,需要許多資金運作,這些資金最終要有獲利。最為(wei) 棘手的是,並購方要承擔全部的債(zhai) 權債(zhai) 務,還要安置被並購方的員工。

王豫剛認為(wei) ,與(yu) 內(nei) 蒙古等地的煤炭企業(ye) 不同,山西的煤炭企業(ye) 規模大,有的甚至一家企業(ye) 就是一座城市,“市場化解決(jue) ”就意味著地方社會(hui) 秩序受到較大影響。而始於(yu) 2008年的煤炭整合,私人煤礦退出,國有七大煤炭集團高位接盤,可能正是山西煤炭困局的根源。

2016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奔赴山西,實地考察煤炭、鋼鐵兩(liang) 大行業(ye) 的運行情況,並主持召開多省主官、煤鋼企業(ye) 負責人的去產(chan) 能座談會(hui) 。內(nei) 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會(hui) 上匯報時表示,盡管產(chan) 能過剩,但內(nei) 蒙古過剩產(chan) 能的企業(ye) 中,基本為(wei) 民企,他們(men) 也不找政府要什麽(me) 支持,內(nei) 蒙古不存在這方麵的壓力。

而山西則不同。山西省煤炭工業(ye) 廳近日發布公告,要求全省所有煤礦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周日原則上不得安排生產(chan) ,嚴(yan) 格以276個(ge) 工作日組織生產(chan) 。還將減產(chan) 份額逐個(ge) 攤派在全省562座煤礦身上,減產(chan) 量占2015年山西原煤產(chan) 量9.44億(yi) 噸的25%。

在化解過剩產(chan) 能期間,中央財政每年支出1000億(yi) 元,主要用於(yu) 煤鋼企業(ye) 的職工安置,幫助煤炭鋼鐵等行業(ye) 渡過難關(guan) 。許小平告訴記者,山西已經獲得部分財政資金。另外,省裏也要配套一部分資金。

“債(zhai) 轉股”重來?

信達手中持有的多家山西煤企股權至今未能處置變現,客觀上造成了信達與(yu) 煤企及地方政府的“雙輸”局麵。

上世紀末的國企“三年脫困”改革期間,大批經營困難的國企通過“關(guan) 停並轉”退出市場,銀行也積累了巨額不良貸款。眼下被熱炒的“債(zhai) 轉股”,彼時也曾廣泛運用於(yu) 山西煤炭國企脫困,即把原來銀行與(yu) 企業(ye) 間的債(zhai) 權債(zhai) 務關(guan) 係,轉變為(wei) 資產(chan) 管理公司與(yu) 企業(ye) 間的股權關(guan) 係。

當時銀行剝離的不良貸款,由1999年成立的專(zhuan) 司不良資產(chan) 處置的四大資產(chan) 管理公司接手。其中,信達資產(chan) 管理公司成為(wei) 處置煤炭企業(ye) 不良資產(chan) 的主力。它接手了山西、安徽、河北等地的煤企股權,一躍成為(wei) “中國最大的煤老板”。在山西,信達就同時持有同煤、陽煤、晉煤等煤炭集團股份,如果按照當時的談判價(jia) 格執行“債(zhai) 轉股”,信達也將成為(wei) 山西各大煤企的控股股東(dong) 。

但是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啟“煤炭黃金十年”,各地“債(zhai) 轉股”煤企以及地方政府認為(wei) 信達占了便宜。為(wei) 此,雙方一直沒能將“債(zhai) 轉股”落地,直到2005年,獲得采礦權作價(jia) 補充資本金的山西煤企重新奪回“控股權”,雙方這才簽署協議。其中,信達持股比例最高仍然達到了40%。

然而至今,信達手中持有的多家山西煤企股權仍未能處置變現,客觀上造成了信達與(yu) 煤企及地方政府的“雙輸”局麵。

信達持有的是煤炭集團股權,不是上市公司股權,而煤炭集團多數負擔重,盈利差,再加上製度因素,即便後來達成“債(zhai) 轉股”協議,信達長期以來也難以獲得分紅收入。

同時由於(yu) 信達持股比例較高,通常在煤企具有“一票否決(jue) 權”。而煤炭集團自2008年整合後,需要大量建設資金,大體(ti) 的思路是希望將集團資產(chan) 注入上市公司,從(cong) 二級市場進行融資。但信達顯然不願意看到優(you) 質資產(chan) 不斷從(cong) 集團剝離。

王豫剛認為(wei) ,作為(wei) 上市公司而言,其對國有控股股東(dong) 最重要的職能就是融資,實際上今日山西各煤炭集團的資金困局,與(yu) 5年前行業(ye) 高峰期未能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進行大量股權融資有直接關(guan) 係。

他還指出,曆史上,山西解決(jue) 較好的“債(zhai) 轉股”案例是中煤平朔,中煤集團通過回購中國銀行在安太堡露天煤礦的股權及債(zhai) 權,實現了中煤能源的整體(ti) 上市。此外,信達在冀中能源、開灤股份和盤江股份上的退出,則是通過集團股權置換上市公司股權來實現的。

如今,信達想要退出山西煤企依然有兩(liang) 個(ge) 選擇,一個(ge) 是把股權轉讓給山西省國資委,另外就是置換成上市公司股權。而這兩(liang) 種方案都涉及最頭疼的定價(jia) 問題,在煤炭周期低迷的現在,定價(jia) 則更為(wei) 艱難。

2016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hui) 上提出新一輪“債(zhai) 轉股”,他表示,可以通過市場化債(zhai) 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ye) 的杠杆率。

此輪“債(zhai) 轉股”的對象聚焦為(wei) 有潛在價(jia) 值、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ye) ,以國企為(wei) 主。這類企業(ye) 在銀行賬麵上多反映為(wei) 關(guan) 注類貸款甚至正常類貸款,而非不良類貸款。也就是說,此輪債(zhai) 轉股,並不支持過剩產(chan) 能“僵屍企業(ye) ”參與(yu) ,同時財政不再兜底。

山西的煤炭國企並非沒有機會(hui) 。據王豫剛分析,此輪“去產(chan) 能”山西各集團更應該借鑒“神華模式”。央企神華是集鐵路、航運、港口、煤炭、電力、化工、冶金,以及產(chan) 融結合於(yu) 一身的能源集團,具備自身對衝(chong) 能力。上一個(ge) 煤炭低穀,正是神華大幹快上的時候,神華的煤礦、電廠、鐵路不斷投產(chan) ,技術上幾乎領先兩(liang) 代,從(cong) 而迫使其他競爭(zheng) 對手退出競爭(zheng) 。

許小平告訴記者,山西正在研究新一輪“債(zhai) 轉股”,不過僅(jin) 限於(yu) 小範圍討論,還沒有拿出最終文件。

重看《煤炭物流發展規劃》(2013-2020年),有戲麽(me) ?

2013年12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規劃期為(wei) 2013-2020年的《煤炭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以期發展現代煤炭物流,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煤炭穩定供應能力。這是我國首個(ge) 專(zhuan) 門針對煤炭物流的發展規劃文件,有利於(yu) 促進我國煤炭物流健康有序發展。

(一)《規劃》提出煤炭物流網:

根據煤炭生產(chan) 開發和消費布局,結合區域發展規劃,完善煤炭運輸通道,建設一批煤炭物流節點,形成"九縱六橫"的煤炭物流網絡。

①通道布局

--晉陝蒙(西)寧甘煤炭外運通道。由北通路(大秦、朔黃、蒙冀、豐(feng) 沙大、集通、京原)、中通路(石太、邯長、山西中南部、和邢)和南通路(侯月、隴海、寧西)三大橫向通路和焦柳、京九、京廣、蒙西至華中、包西五大縱向通路組成,滿足京津冀、華東(dong) 、華中和東(dong) 北地區煤炭需求。

--內(nei) 蒙古東(dong) 部煤炭外運通道。主要為(wei) 錫烏(wu) 橫向通路,滿足東(dong) 北地區煤炭需求。

--雲(yun) 貴煤炭外運通道。主要包括滬昆橫向通路、南昆縱向通道,滿足湘粵桂地區煤炭需求。

--新疆煤炭外運通道。主要包括蘭(lan) 新、蘭(lan) 渝縱向通路,適應新疆煤炭外運需求。

--水運通道。由長江橫向通道、沿海縱向通道、京杭運河縱向通道組成,滿足華東(dong) 、華中、華南地區煤炭需求。

--進出口通道。由沿海港口和沿邊陸路口岸組成,適應煤炭進出口需要。

②節點布局

--大型煤炭儲(chu) 配基地。依托煤炭陸路和水路運輸通道條件,在主要消費地、沿海沿江主要港口和重要鐵路樞紐,建設環渤海、山東(dong) 半島、長三角、海西、珠三角、北部灣、中原、長株潭、泛武漢、環鄱陽湖、成渝等大型煤炭儲(chu) 配基地。

--煤炭物流園區。在大型煤炭儲(chu) 配基地內(nei) ,按照合理輻射半徑,建設錦州、營口、秦皇島、京唐港、曹妃甸、天津、黃驊、青島、日照、龍口、寧波-舟山、羅源灣、莆田、廣州、珠海、防城港、義(yi) 馬、濮陽-鶴壁、南陽(內(nei) 鄉(xiang) )、鎮江、靖江、萬(wan) 州、廣元、荊州、嶽陽、九江、蕪湖、北海、武威、中衛等一批煤炭物流園區。

(二)《規劃》提出煤炭物流要務:

①完善煤炭物流通道

加快鐵路、水運通道及集疏運係統建設,完善鐵路直達和鐵水聯運物流通道網絡,增強煤炭運輸能力,減少煤炭公路長距離調運。

1.鐵路通道。加快建設蒙西至華中地區、張家口至唐山、山西中南部、錫林浩特至烏(wu) 蘭(lan) 浩特、巴彥烏(wu) 拉至新邱、錫林浩特至多倫(lun) 至豐(feng) 寧等煤運通道,進一步提高晉陝蒙寧甘地區煤炭外運能力。加強集通、朔黃、寧西、邯長、邯濟、京廣、京九、京滬、滬昆等既有通道改造或點線能力配套工程建設。加快蘭(lan) 渝鐵路建設,實施蘭(lan) 新線電氣化改造,提高疆煤外運能力。加快推進沿邊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wei) 進口煤炭提供便捷通道。

2.水運通道。結合鐵路煤炭外運通道建設,推進北方主要下水港口煤炭裝船碼頭建設,相應建設沿海、沿江(河)公用接卸、中轉碼頭。加快長江中下遊、京杭大運河和西江航運幹線等航道建設,推進內(nei) 河船型標準化,提高內(nei) 河水運能力。加強沿海、沿江(河)港口集疏運係統建設,實現鐵路與(yu) 港口無縫接駁。

②健全煤炭儲(chu) 配體(ti) 係

1.大型煤炭儲(chu) 配基地。長株潭、環鄱陽湖、泛武漢、中原、成渝基地,重點加強煤炭儲(chu) 配能力建設,保障穩定供應。環渤海、山東(dong) 半島基地,重點加強配煤和下水能力建設。長三角、海西、珠三角、北部灣基地,重點加強港口接卸和配送能力建設。

2.應急儲(chu) 備。按照國家煤炭應急儲(chu) 備的總體(ti) 部署,在具備條件的沿海、沿江、沿河港口和華南、華中、西南等地區,遵循輻射範圍廣、應急能力強、儲(chu) 備成本低、環境汙染小的原則,采用政府統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加快應急儲(chu) 備建設,以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情況。

③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業(ye)

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模式,整合煤炭物流資源,發展大型現代煤炭物流企業(ye) ,推進煤炭物流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鼓勵大型煤炭企業(ye) 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剝離物流業(ye) 務,發展專(zhuan) 業(ye) 化煤炭物流。鼓勵煤炭企業(ye) 之間、煤炭企業(ye) 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之間聯合重組 ,形成高效的產(chan) 、運、銷一體(ti) 化供應鏈。鼓勵煤炭物流企業(ye) 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現代煤炭物流企業(ye) 。

④完善煤炭市場體(ti) 係

深化煤炭產(chan) 運需銜接製度改革,建立以全國性煤炭交易中心為(wei) 主體(ti) ,以區域性煤炭交易市場為(wei) 補充,以信息技術為(wei) 平台,政府宏觀調控有效、市場主體(ti) 自由交易的煤炭市場體(ti) 係。以煤炭交易、信息服務、價(jia) 格發現 、金融服務為(wei) 重點,在具有政治、經濟、金融、科技等資源優(you) 勢的城市,建設中國煤炭交易中心;在煤炭主要生產(chan) 地或集散地,建設區域性的煤炭交易市場,反映不同煤種、不同區域的煤炭交易動態,降低流通成本,優(you) 化煤炭資源配置。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