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12 09:50:31 經濟參考報

海鐵聯運是指進出口貨物由鐵路運輸經由沿海海港與(yu) 船舶運輸相連、隻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就可以完成整個(ge) 運輸過程的一種運輸方式,也是鐵水聯運的一種特殊形式。
海鐵聯運已經有超過50年的曆史,成熟國際港口中海鐵聯運的比例往往占20%至40%,如荷蘭(lan) 鹿特丹港港內(nei) 就有直接通入碼頭的鐵路集裝箱編組中心(RSC),便利的鐵水聯運銜接使得海鐵聯運在吞吐總量的比例超過了20%。
發達國家之所以選取海鐵聯運方式,是因為(wei) 海洋運輸與(yu) 鐵路運輸都擁有大宗貨物運輸低成本、大運量的優(you) 點,銜接便利且總成本更低,在600公裏以上運距中與(yu) 公水聯運成本優(you) 勢明顯,一般情況下可以比公水聯運節約30%,另外還可以大規模降低環境等外部成本。
然而,盡管海鐵聯運優(you) 勢突出,但我國的集裝箱海鐵聯運發展卻相對滯後,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數量僅(jin) 占全國港口吞吐量的1.5%左右。以大連為(wei) 例,大連港(6.320,-0.03,-0.47%)2015年以34.9萬(wan) TEU(國際標準箱單位)在全國海鐵聯運中排名第一,但與(yu) 其930.1萬(wan) TEU的集裝箱總吞吐量比較,僅(jin) 占3.75%。
實際上,鐵路在集裝箱運輸的發展相對滯後,雖然適箱貨物超過了10%,但真正裝箱納入集裝箱運輸的僅(jin) 占2-3%左右,在鐵路貨運量所占的比重份額比較低,而鐵路集裝箱周轉量占鐵路貨運總周轉量的比重也不超過5%。
在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ye) 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中,第一項重點工程就是多式聯運工程。其中,海鐵聯運是最有效率的物流組織方式。相比公水聯運,僅(jin) 從(cong) 成本考慮,一般情況下海鐵聯運就能比公水聯運節約30%左右。特別是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的“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中,一方麵是以外向型出口加工經濟為(wei) 主導,另一方麵是希望通過海上運輸渠道增強中國與(yu) 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互通,由此中國與(yu) 其他國家經濟的互補與(yu) 交流的主動性意願更加迫切,因而對基於(yu) 海運的國際物流需求更大。
目前,中國企業(ye) 走出去不僅(jin) 僅(jin) 隻是意願而是已成現實,但連接海外與(yu) 國內(nei) 的產(chan) 業(ye) 鏈則需要更為(wei) 堅實的海上物流通道。企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環節和銷售環節獲取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流通環節開始成為(wei) 利潤的主要源泉,多式聯運尤其是集裝箱多式聯運因其在時間、成本和效率等標準方麵的突出優(you) 勢,成為(wei) 最先進、最高效、最係統也是最重要的運輸組織方式,而海鐵聯運是其中的主要環節。
但在海鐵聯運的實際操作中存在幾個(ge) 現實問題:一是運輸組織中各利益主體(ti) 的博弈嚴(yan) 重,鐵路部門、港口、船公司、貨代等缺乏利益共同體(ti) ,難以共贏;二是鐵路線與(yu) 港口碼頭硬件銜接缺乏係統性設計,以鐵路集裝箱為(wei) 主體(ti) 的港口集疏運體(ti) 係不足,往往需要公路進行二次倒裝增加費用而降低了效率;三是以海運為(wei) 主的國際物流信息平台與(yu) 鐵路的TMIS信息平台自成體(ti) 係,共享不足,且接口也缺乏標準,難以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等海鐵聯運的核心價(jia) 值;四是公水聯運中往往是企業(ye) 自備箱,既無法在鐵路上使用,也難以在長距離鐵路路網上及時收回;五是海運中的集裝箱單箱配重平衡很少受限製,但鐵路運輸中對集裝箱自身的單箱配重均衡限製嚴(yan) 格;六是中歐國際海鐵聯運中雙向物流負荷不平衡,難以實現重去重回,降低了盈利空間。
在鐵路改革後,鐵路與(yu) 海運銜接的通道建設加快。因此,未來希望也應從(cong) 六個(ge) 方麵入手,首先是鐵路與(yu) 港口、貨代等建立戰略合作乃至具體(ti) 運營的合資股份企業(ye) ,構建利益共同體(ti) ;其次是加強口岸物流建設,加強集疏運體(ti) 係特別是鐵路集裝箱編組站的建設,鐵路線進到港區,實現快捷集疏運,推進“港站一體(ti) 化”,實現鐵路貨運站與(yu) 港口碼頭無縫銜接;第三從(cong) 物聯網和信息工程著手,構建統一共享的多式聯運信息平台,保證大數據的係統性和一致性,並建立口岸物流聯檢聯動機製,進一步提高通關(guan) 效率;第四從(cong) 鐵路入手,率先推進適箱貨源入箱,並根據市場需求構建自備箱的自循環運營係統;第五是將集裝箱單箱配重平衡標準一體(ti) 化,實現鐵、水、公、空等標準的無縫銜接;第六是積極推進服務於(yu) 全球貿易和營銷網絡、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支撐體(ti) 係,支持優(you) 勢物流企業(ye) 加強聯合,構建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實現物流網絡中全負荷運輸。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