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重壓下怎破局?馬澤華代表以五大發展理念談中國航運未來

發布時間:2016-03-15 09:49:53 第一物流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5年10月,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受全球經濟運行不景氣、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航運市場可謂“亞(ya) 曆山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山東(dong) 代表團第三組小組會(hui) 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遠集團原董事長馬澤華也坦言我國航運業(ye) 正處在高度競爭(zheng) 態勢當中,非常艱苦和困難。

重壓下怎破局?馬澤華代表以五大發展理念談中國航運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中遠集團原董事長 馬澤華

那麽(me) ,如何結合當下提出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去實現中國航運業(ye) 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國兩(liang) 會(hui) 特派記者采訪時,馬澤華認為(wei) ,應該從(cong) “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等五個(ge) 方麵實現攻堅。

創新:贏創新與(yu) 贏競爭(zheng)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指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於(yu) ,建立有利於(yu) 創新創業(ye) 的製度體(ti) 係,通過市場化、法製化、國際化的製度體(ti) 係來推動供給側(ce) 的改善、供給體(ti) 係和供給結構的改善。

在此,吳敬璉提到了創新二字。而事實上,從(cong) 李克強總理在前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發出“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號召以來,創新已然成為(wei) 中國經濟熱詞。對此,馬澤華認為(wei) ,創新涉及方方麵麵,從(cong) 技術到製度到管理到能力,內(nei) 涵豐(feng) 富,甚至小創新也可帶來大改變。

就中國航運業(ye) 發展來講,馬澤華篤定,沒有創新將無從(cong) 發展。目前,中國航運企業(ye) 麵臨(lin) 的競爭(zheng) 壓力很大,隻有提供優(you) 質服務與(yu) 低廉價(jia) 格者才能在低穀中奮勇搏殺、成功突圍。但如何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降低成本。怎樣降低成本?必須依賴創新。

因為(wei) 沒有創新,常規發展和粗放發展不可能實現成本優(you) 化,也不可能帶來質的提升。故而,馬澤華強調,中國航運企業(ye) 需要以客戶為(wei) 中心,通過創新為(wei) 客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通過創新降低成本、適應市場競爭(zheng) 環境。

馬澤華還補充到,中國航運企業(ye) 特別是外向型航運企業(ye) 經過常年與(yu) 國際對手競爭(zheng) ,發展水平已處整個(ge) 市場的中上遊,但仍有不足需要彌補。這些不足和差距在他眼中就是企業(ye) 發展的動力,鞭策著中國航運企業(ye) 走向最前沿,並以創新驅動物流服務變得更完善、有效。

協調:新供給與(yu) 新需求

近些年來,無論從(cong) 全球範圍來講,還是中國本土航運業(ye) 發展來件,都遇到了較為(wei) 明顯的“供大於(yu) 求”現象。運力過剩及結構失衡等問題,深深困擾著如今的中國航運業(ye) ,“去產(chan) 能”也因此變得愈發重要,相關(guan) 工作也必須徹底落實、做好。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航運業(ye) 較為(wei) 特殊,在航運市場打拚的企業(ye) ,如果規模過小也是無法參與(yu) 競爭(zheng) 。服務能力、網絡供應等硬條件必須具備硬實力,才能應對國際挑戰,“否則單位成本高於(yu) 對手,物流服務是比不了人家的”。而這,同樣要求把“去產(chan) 能”工作放在首位。

而“去產(chan) 能”本是一個(ge) 多贏之舉(ju) ,對此馬澤華解釋說:“落後產(chan) 能去除掉,滿足新需求的產(chan) 能供上來,不隻完成了自身結構的調整,也可拉動其他行業(ye) 如船舶製造的需求增長,同時對鋼材、礦石等原材料的需求也會(hui) 上漲,其中礦石運輸還是中國航運的重中之重。”

馬澤華還指出,供應鏈、價(jia) 值鏈、產(chan) 業(ye) 鏈相互銜接相互協作實在太過重要,“去產(chan) 能”就是一個(ge) 促進“協調”發展理念落地的舉(ju) 措。在去產(chan) 能、降成本等方麵協調起來後,各產(chan) 業(ye) 間創造了新的有效需求,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調結構,其實帶動都是其他產(chan) 業(ye) 共同進步及發展。

馬澤華以日本的汽車、鋼鐵、運輸、金融等產(chan) 業(ye) 的協調發展做了例子,認為(wei) 其結合得十分緊密。他也提出,中國航運業(ye) 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應該在需求方麵相互拉動,行業(ye) 之間相互合作;國家則應積極引導,企業(ye) 更該高度重視、全力參與(yu) ,如此則將造福國家,造福社會(hui) 。

綠色:促環保與(yu) 促發展

說到“綠色”發展理念,馬澤華也是有著一肚子話要講。在他看來,中國航運業(ye) 整體(ti) 的結構調整,就是要從(cong) 淘汰重汙染高排放的小噸位船舶開始,這些船舶已經不適合客戶市場需求,應該將之提前拆解。而這一調整,也不隻是去產(chan) 能,更是航運業(ye) 腳踏實地踐行環保。

馬澤華強調,現今的航運市場整體(ti) 處在價(jia) 格比較低迷的時期,利用這樣一個(ge) 特殊時間點,訂造一些大型船舶,既可節約成本,又能練好內(nei) 功,同時也利於(yu) 環境保護和排放降低。甚至從(cong) 長遠競爭(zheng) 看,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對船舶排放有了明確規定,在此方麵提前布局也是必要的。

馬澤華還說,環保不是一家企業(ye) 的事情,不是一個(ge) 行業(ye) 的事情,也不是政府就能獨自解決(jue) 的事情,它關(guan) 乎全社會(hui) ,和所有人都戚戚相關(guan) 。在近年霧霾天氣頻頻出現的當下,人們(men) 的環保意識已然出現明顯進步,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感也在提升,這都是好的跡象。

站在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去考量,綠色經濟是大勢所趨,綠色物流大有可為(wei) 。馬澤華因此判斷,中國通過最近三年的改革,從(cong) 政府到企業(ye) 到百姓,確實都對環保感受更深,它已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現實需求,企業(ye) 必須滿足這樣的需求才能走的更遠。

以航運業(ye) 來說,馬澤華指出,排放控製尤為(wei) 關(guan) 鍵,這涉及到了管理方式、科學技術等方麵的創新,其要不斷符合當下日益提高的環保要求。在此方麵,中國的航運企業(ye) 也做了很多努力,今後中國航運業(ye) 在環保法規上也會(hui) 持續提高門檻。

開放+共享:重互補與(yu) 重分享

在采訪中,馬澤華重點談及了“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他表示,這是中國進一步開放發展的重點布局,也是中國在向世界主動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對航運業(ye) 來說,“一帶一路”尤其是“海上絲(si) 綢之路”,更是難得的新機遇,值得密切關(guan) 注。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說?隨著“一帶一路”通道的逐步暢通,中國與(yu) 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將更頻繁,“海上絲(si) 綢之路”通過海運來實現,物流需求上升,港口、場站等基礎設施投資將加大,企業(ye) 將打造更多延展性服務,從(cong) 而迎來更多發展良機。

此外,正如馬澤華前麵所講,中國航運業(ye) 麵臨(lin) 運力過剩等問題,利用“一帶一路”機遇,則可把產(chan) 能進行輸出,還能服務“一帶一路”,進而實現運力共享。同時,“共享”這一發展理念,將所有國家、地區聯係起來,相互支撐、促進,又是經濟、文化等方麵的融合交流。

針對“一帶一路”,有人曾評價(jia) 說,這是改變世界經濟地理版圖的一個(ge) 重大戰略構想,對此馬澤華深表認同。從(cong) 亞(ya) 洲到歐洲,“一帶一路”途徑很多國家,它們(men) 發展水平不一,但互補性強,通過建設、倡導,能使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實現更好發展。

馬澤華相信,企業(ye) 也好行業(ye) 也好國家也好,要想發展就不能畫地為(wei) 牢,而應敞開懷抱,迎接世界。特別是行業(ye) 的發展,更要注重開放和共享——隻有開放,行業(ye) 間才能打破壁壘,實現共贏;隻有共享,各種成果才能綻放出更強生命力,為(wei) 更多人所用。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