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思路需要調和精準

發布時間:2016-02-18 09:17:47 中國經濟時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當國內(nei) 沉浸在喜慶的傳(chuan) 統節日春節的假日之中時,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卻進一步加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委員會(hui) 等紛紛下調經濟增速預期。同時,從(cong) 各國相繼發布的統計數據看,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ti) 增速低於(yu) 預期,一些發展中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出現了“負增長”。而受一係列負麵因素影響,中國春節期間全球資本市場發生了劇烈震蕩。股市原油等風險資產(chan) 暴跌,部分市場呈現技術熊市,日經指數一周重挫11%,創8年最大周跌幅。歐美股市一度全線崩盤,一周內(nei) 大跌4天。恒生指數本周重挫5.02%,創2012年6月以來新低。

猴年伊始的這場金融風暴,其根源在於(yu) 全球麵臨(lin) 嚴(yan) 峻的結構性矛盾。歐、美、日各經濟體(ti) 的寬鬆貨幣政策有效性已經走到盡頭。長期的低利率和貨幣寬鬆環境,使得主要經濟體(ti) 過度投機和資產(chan) 價(jia) 格泡沫,結構改革卻十分不足。若要盡快推動全球經濟複蘇、擺脫市場萎靡狀況,各國需要開啟實質性的結構性改革,並配合財政政策。

反觀中國,麵臨(lin) 的處境亦如此。由於(yu) 當今的中國經濟已經與(yu) 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猴年伊始的全球經濟,特別是各國股市急劇下跌也給我國經濟帶來很大的挑戰和新的不確定因素。在節後首個(ge) 工作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在保持就業(ye) 形勢穩定的同時,必須要高度警覺,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李克強總理要求國務院各部門,要針對當前主要經濟指標各自“對對表”,“中國經濟仍有巨大的潛力:我們(men) 有這麽(me) 高的儲(chu) 蓄率,這麽(me) 大的回旋空間,一旦經濟真的出現滑出合理區間的苗頭,該出手時我們(men) 會(hui) 果斷出手。”

從(cong) 經濟來看,今後中國的經濟形勢如何?經濟政策該怎麽(me) 走?這都是國內(nei) 外市場關(guan) 注的現實問題。目前而言,外圍經濟的突然惡化,導致中國出口環境變差,短期內(nei) 難以指望出口拉動中國經濟。投資在中國經濟中仍將起關(guan) 鍵作用,不過,2016年國內(nei) 穩投資的多個(ge) 支撐因素將疲弱,比如,2016年房地產(chan) 市場格局依舊是以消化庫存為(wei) 主,房地產(chan) 投資難有大的起色;再如,伴隨經濟放緩,製造業(ye) 企業(ye) 利潤也將下降,將進一步拖累企業(ye) 投資,加之企業(ye) 高負債(zhai) 率、去杠杆,以及PPI持續負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企業(ye) 經營2016年將更加困難,進一步對製造業(ye) 投資產(chan) 生抑製作用;基建投資增長可能乏力。而消費對中國經濟將起著基礎作用。當前,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分化明顯,發展服務業(ye) 、以消費驅動經濟增長的新模式已經定調。2015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達到了66.4%,是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服務業(ye) 2015年對GDP增長的貢獻為(wei) 50.5%,比製造業(ye) 高10個(ge) 百分點。

猴年春節消費需求的最新變化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說明中國的經濟結構正趨於(yu) 平衡。國內(nei) 旅遊收入同比增長14.2%;商貿數據大幅增長,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ye) 實現銷售額約7540億(yi) 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1.2%;出境旅遊市場熱度上升,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春節公民出境遊人數(不含港澳地區)將創紀錄地達到519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約10%;電子商務助力農(nong) 村春節消費,全國超過1.2萬(wan) 個(ge) 農(nong) 村淘寶服務站參加了今年阿裏年貨節,消費比平時增長331%;全國電影總票房高收。2月8日至13日,即大年初一至初六,全國電影總票房達30億(yi) 元,同比增長67%,成為(wei) “史上最強春節檔”。不過,影響2016年中國消費的關(guan) 鍵因素是收入和消費預期,在這兩(liang) 個(ge) 方麵都存在較大問題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能否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此外,2016年國內(nei) “結構性失業(ye) ”問題值得警惕。中國2015年就業(ye) 指標完成得好,原因包括服務業(ye) 提升,為(wei) 增加就業(ye) 提供了條件;經濟發達地區都在推進產(chan) 業(ye) 轉移,提供了很多新增就業(ye) 崗位。2016年的不利因素則比較多,除了經濟下滑和外需不振、東(dong) 部地區去年已出現企業(ye) 收縮之外,還有一個(ge) 因素是中央下決(jue) 心推動“調結構”、“去產(chan) 能”,有可能縮減原有的就業(ye) 崗位,加大由於(yu) 調結構導致的“結構性失業(ye) ”。例如已決(jue) 定先行調整鋼鐵產(chan) 能,壓縮粗鋼產(chan) 能1億(yi) 噸至1.5億(yi) 噸的目標。以目前中國鋼廠人均產(chan) 鋼300噸計,鋼鐵去產(chan) 能將有約50萬(wan) 工人要被“去就業(ye) ”。還有一些不利就業(ye) 的問題浮現,如機器換人。2015年廣東(dong) 已大舉(ju) 生產(chan) 機器人和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勞動,隨著這種趨勢擴大,在短期內(nei) 也會(hui) 對就業(ye) 問題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

全球經濟嚴(yan) 冬增加了中國經濟的脆弱性,政府和市場都不再擁有經濟高增長時的資源和市場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政策一定要注意平衡和穩定,要把握改革與(yu) 發展的尺度,要設定以穩健為(wei) 核心的政策目標,既要推動供給側(ce) 改革,又要關(guan) 注擴大需求側(ce) 的既有政策。簡而言之,中國經濟政策要首先重視內(nei) 部平衡和維持短期增速。央行最新發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短期可能會(hui) 加大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做好相應的總需求管理,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若過度依靠刺激需求以及基建和房地產(chan) 投資會(hui) 進一步推升債(zhai) 務和杠杆水平。因此,還須通過供給側(ce) 改革來釋放有效需求。

說白了,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尤其要考慮施策思路的調和,以及政策操作上的精準。所謂調和,就是既要袪病,又要固本培元,減法和加法一起做;所謂精準,是要對準病灶下刀,不能搞行政式的一刀切,一竿子打掉一船人。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