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就煤炭去產能征求意見

發布時間:2016-01-25 09:40:17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14年噸煤成本1100元,2015年漲到1500元。”山西某煤礦負責人李忠感慨道,過去成本低、效益好的“明星礦”,現在卻成了人員多、負擔重的“包袱礦”。附近類似的老礦共有10座,涉及人員4萬(wan) 餘(yu) 人。這無疑是當前煤炭業(ye) 困境的一個(ge) 縮影。

記者獲悉,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正就煤炭去產(chan) 能征求意見,嚴(yan) 厲程度遠超此前,主要涉及調減工作日、暫停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淘汰落後產(chan) 能、引導僵屍企業(ye) 退出、推進煤電一體(ti) 化、鼓勵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等六大措施。產(chan) 煤大省先行先試各有側(ce) 重,其中最大難題是人員分流。

慘況 賣一噸煤賠百元 超九成企業(ye) 虧(kui) 損

從(cong) 2002年開始,煤炭業(ye) 進入“黃金時代”,噸煤價(jia) 格從(cong) 最初的不到200元/噸一路飆升到2008年7月的1070元/噸,而作為(wei) 市場風向標的環渤海動力煤價(jia) 格在2011年最高達到853元/噸。

煤炭行業(ye) 的暴利吸引資本“井噴式”湧入。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煤炭采選業(ye) 固定資產(chan) 達到1.25萬(wan) 億(yi) ,截至2015年底的十年間該指標更是累計達3.67萬(wan) 億(yi) 之巨。目前全國煤礦總規模為(wei) 57億(yi) 噸。其中,正常生產(chan) 及改造的煤礦39億(yi) 噸,停產(chan) 煤礦3.08億(yi) 噸,新建改擴建煤礦14.96億(yi) 噸。

而“十二五”期間全國煤炭產(chan) 量增速先高後低,2013年煤炭產(chan) 量達到39.74億(yi) 噸,後續有所回落,2015年全國原煤產(chan) 量36.8億(yi) 噸,同比下降3.5%,與(yu) 2010年相比,年均增長2.57億(yi) 噸。與(yu) 此同時,進口煤價(jia) 格具有競爭(zheng) 力,2015年我國淨進口煤炭2億(yi) 噸左右。

在產(chan) 能快速增長的同時,煤炭消費需求則明顯放緩,2014年全國煤炭消費同比下降2.9%,2015年預計下降4%左右。

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2015年末中國煤炭價(jia) 格指數125.1個(ge) 點,比年初下降了12.7個(ge) 點,降幅9.2%,秦皇島環渤海動力煤價(jia) 370元/噸,比年初下跌155元/噸,跌幅為(wei) 29.5%,已回到2004年末的水平,2015年煤價(jia) 平均水平位425元/噸。

“當前山西的噸煤坑口價(jia) 在180元到190元,而大煤礦的成本價(jia) 在278元到340元,這意味著每噸煤虧(kui) 100元左右。如果2016年持續這種水平,整個(ge) 行業(ye) 將麵臨(lin) 更大的問題。”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薑智敏說,2015年底,全社會(hui) 存煤持續48個(ge) 月超過了3億(yi) 噸。前11個(ge) 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同比下降14.6%,利潤同比下降61.2%,降幅比2014年擴大了16.8%,行業(ye) 虧(kui) 損麵達到90%以上。

施救 脫困升級醞釀超嚴(yan) 舉(ju) 措

麵對煤炭行業(ye) 的寒冬,自2014年7月以來,國家發改委牽頭建立了煤炭行業(ye) 脫困聯席會(hui) 議製度,到1月20日為(wei) 止已經召開了46次會(hui) 議,這意味著平均1個(ge) 月就要召開2次會(hui) 議。

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張宏表示,從(cong) 近期來看,主要是依法控製煤炭產(chan) 能無序增長和產(chan) 量大規模釋放,還有控製煤礦的超能力生產(chan) 和減少劣質煤使用。從(cong) 中長期來看,化解產(chan) 能過剩將與(yu) 淘汰落後產(chan) 能相結合,建立長效退出機製。

上述征求意見提出,2016年起試行兩(liang) 年內(nei) 將煤礦年設計工作日從(cong) 330天調至267天,適當核減煤礦產(chan) 能,推行法定節假日和每周日集中休息。與(yu) 此同時,從(cong) 2016年開始,兩(liang) 年內(nei) 暫停審批新建煤礦項目,已開工的違法違規建設煤礦,在補辦手續時,按130%-150%的比例淘汰過剩產(chan) 能。對超能力生產(chan) 的,一律責令停產(chan) ;對發現連續超產(chan) 的,停產(chan) 時間不低於(yu) 6個(ge) 月。

按照設定的目標,用三年左右時間退出國有煤礦300處、淘汰產(chan) 能3億(yi) 噸;關(guan) 閉小煤礦4000處、淘汰落後產(chan) 能4億(yi) 噸;分流人員100萬(wan) 人。產(chan) 能退出實施以獎代補,煤炭產(chan) 能每退出1噸,政府獎補150元,其中中央100元、地方50元。

“去產(chan) 能的最大問題就是在崗職工的安排,中央設立了專(zhuan) 項資金,對地方和企業(ye) 籌集的化解過剩產(chan) 能資金進行補助,主要用於(yu) 人員安置,支持力度與(yu) 去產(chan) 能規模掛鉤。但到底有多少,具體(ti) 怎麽(me) 花,正在研究中。”薑智敏稱。而此前有消息稱,該專(zhuan) 項資金規模首期可能為(wei) 300億(yi) 元。

推進煤電一體(ti) 化也是“脫困升級”措施之一。中國煤炭工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目前煤炭企業(ye) 參股控股的電廠權益裝機容量1.5億(yi) 千瓦,占全國火電裝機的六分之一。而征求意見稿提出,2016年底前中央五大發電企業(ye) 和一定規模以上的地方國有發電企業(ye) ,對煤礦實施控股參股、並保證煤礦產(chan) 能達到發電企業(ye) 2015年電煤實際消耗量的20%以上,2017年-2018年控股或參股煤礦產(chan) 能達到發電企業(ye) 上年度電煤實際消耗量分別達到30%、40%。此外,利用金融手段,推動國有資產(chan) 證券化。

包袱 去產(chan) 能麵臨(lin) 人員退出難題

在張宏看來,這些政策要落實到位,很關(guan) 鍵的一環是主要產(chan) 煤省的去產(chan) 能力度。從(cong) 產(chan) 量分布來看,2015年東(dong) 部、中部和西部的煤炭產(chan) 量在全國的占比分別為(wei) 8.2%,37.1%和52.7%,其中晉陝蒙寧四個(ge) 省區煤炭產(chan) 量占到全國的65%以上。

經過三次大的煤炭資源整合後,山西進入“大礦時代”,進一步壓縮淘汰落後產(chan) 能的空間十分有限。《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山西煤炭行業(ye) 職工近百萬(wan) 人,僅(jin) 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職工人數就超過70萬(wan) 人。2016年,對於(yu) 山西來講,煤炭行業(ye) 去產(chan) 能麵臨(lin) 兩(liang) 大難題,首先引導衰老礦井退出,減少無效產(chan) 能。由於(yu) 國有老礦退出機製仍未出台,大量資源即將枯竭或者已經枯竭的老礦由於(yu) 人員無法退出,產(chan) 量大幅衰減,虧(kui) 損不斷增加,仍在艱難維持。其次,就是引導“僵屍企業(ye) ”,尤其是部分整合礦井有序退出。目前山西共有煤礦1000餘(yu) 座,但業(ye) 內(nei) 人士稱,其中生產(chan) 礦井隻有一半多。由於(yu) 市場急劇下行,部分在建礦井麵臨(lin) 資金短缺、斷裂,甚至投產(chan) 即虧(kui) 損的局麵。

黑龍江的情況如出一轍。據了解,2015年該省煤炭產(chan) 量約6700萬(wan) 噸,產(chan) 能利用率不足65%,其中龍煤集團煤炭產(chan) 量約占黑龍江省的一半,但至2014年底,企業(ye) 虧(kui) 損已超40億(yi) 元。龍煤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孫永奎說,人員包袱是困擾龍煤集團的最大問題。在去年轉崗分流10萬(wan) 人的基礎上,還將對巨虧(kui) 企業(ye) 進行關(guan) 停並轉,推行內(nei) 部市場化經營,實施混合所有和股份製合作等措施。

而按照貴州省2016年能源工作會(hui) 議的安排,將嚴(yan) 格控製正常生產(chan) 建設煤礦數量,新建煤礦實行退一進一總量控製。加快淘汰落後產(chan) 能,關(guan) 閉煤礦80處。“貴州主要還是著力於(yu) 煤炭業(ye) 的兼並重組,目前有一些動作,不過值得警惕的是背後潛在的經濟糾紛風險。”有知情人士稱。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