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11 10:28:25 北京商報

隨著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經濟結構性改革再度成為(wei) 焦點。昨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hui) 議上強調,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ye) 、財稅體(ti) 製、金融體(ti) 製等改革。有分析認為(wei) ,習(xi) 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之前再次提及對經濟發展至關(guan) 重要的三大改革,有提前釋放預熱信號的用意。而在業(ye) 內(nei) 看來,三大改革雖然來自於(yu) 不同領域,但對於(yu) 經濟發展的作用卻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
財政、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兩(liang) 大調節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鬆緊對於(yu) 宏觀經濟運行起著方向性的作用。習(xi) 近平也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hui) 議上再度明確了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調。他表示,“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為(wei) 經濟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就表示,目前財政與(yu) 貨幣政策“一鬆一緊”的搭配,總體(ti) 上適應新常態的調控需要,有利於(yu) 在經濟平穩運行的前提下,讓市場更好地發揮優(you) 勝劣汰的作用。不過,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則認為(wei) ,雖然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總體(ti) 基調沒有變化,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兩(liang) 種政策都需要進行一些內(nei) 部的微調。“比如財政政策就需要從(cong) 以往的搞大規模強刺激轉向為(wei) 企業(ye) 減稅,為(wei) 老百姓的最低生活保障提供兜底。”祝寶良說道。
除此之外,在產(chan) 業(ye) 領域,習(xi) 近平還表示,要努力發展實體(ti) 經濟,積極利用外資,穩妥擴大對外投資。在化解產(chan) 能方麵,要努力實現房地產(chan) 去庫存化,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持續發展。在金融領域,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盡快形成投資者權益能夠得到充分保護的股票市場。
三大改革對症經濟發展“痛點”
同在昨日,10月CPI及PPI交出的“成績單”也讓通縮風險再度成為(wei) 焦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3%,不及市場預期的1.5%,這已是CPI漲幅連續第二個(ge) 月回落。此外,10月PPI同比下降5.9%,降幅連續3個(ge) 月持平。在業(ye) 內(nei) 看來,隨著PPI經曆了連續44個(ge) 月的負增長,我國經濟通縮風險也在逐步加大。此外,對於(yu) 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速,無論是官方口徑還是專(zhuan) 家學者,普遍都將6.5%定位成“十三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長的底線值。
針對經濟麵臨(lin) 的多重壓力,重點領域的改革再度被官方所提及。習(xi) 近平就表示,要加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落地,加快推進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有企業(ye) 、財稅體(ti) 製、金融體(ti) 製等改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昨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hui) 上表示,“要合理加大減稅力度,幫助企業(ye) 渡難關(guan) 、調結構、增後勁”。
首都經貿大學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告訴記者,三大領域改革要麽(me) 是從(cong) 自身出發提高效益,要麽(me) 就是為(wei) 經濟發展鋪路清障。
“國企改革的最終目標是為(wei) 了提高國企競爭(zheng) 力,財稅改革的意義(yi) 在於(yu) 減輕企業(ye) 和居民的壓力,提高企業(ye) 效益和居民購買(mai) 力,金融改革更多地則是在解決(jue) 目前金融市場發展中的一些阻礙因素。三者看似來自不同領域,但實際上卻是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關(guan) 係。”陳及表示。
為(wei) 年底經濟工作會(hui) 議定調
每年12月,判斷當年經濟形勢、定調次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就將如期召開。而習(xi) 近平、李克強在同一天均提及經濟也被業(ye) 內(nei) 解讀成是在為(wei) 今年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釋放一些與(yu) 以往不同的信號。
例如在調控方式上,去年的經濟工作會(hui) 議表示,要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有針對性進行預調微調。李克強則在昨日的座談會(hui) 上明確表示,“要注重定向調控、相機調控”。此外,今年還特別強調了在微觀政策上的實施策略,習(xi) 近平就表示,微觀政策的調控一定要靈活,要激發企業(ye) 活力和消費潛能,營造更自由更平等的市場環境。
此外,去年的經濟工作會(hui) 議還表示,“既要全麵化解產(chan) 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習(xi) 近平的最新表態則指出,要促進過剩產(chan) 能有效化解,促進產(chan) 業(ye) 優(you) 化重組。在業(ye) 內(nei) 看來,從(cong) “探索發展方向”到“促進優(you) 化重組”,國家在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的思路越發明晰,越發細化。
而在業(ye) 內(nei) 看來,今年與(yu) 往年的另一大不同就是“創新”的地位提升。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曾表示,我國存在大量新的增長點,特別是要推動全麵創新,更多靠產(chan) 業(ye) 化的創新來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長點。而隨著創新在今年經濟發展中作用的提升,李克強再度強調,“要把創新擺在國家戰略的核心位置”。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