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我沒聽錯吧?物流將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發布時間:2015-10-30 09:28:51 卡車之家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有無法想象的人口基數和各種不可逆轉的需求,這些需求基於(yu) 幾千年來的傳(chuan) 統和文化,更源自市場經濟的天然“魔力”,中國有很多產(chan) 業(ye) 已經達到相當規模程度,這些可以挑起中國經濟大梁的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可以彌補房地產(chan) 下滑帶來的問題,還可以在不久的將來成為(wei) 中國經濟的真正支柱,中國經濟真正需要的是以下經濟:
  1“舌尖”經濟
  盡管中國還有1億(yi) 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按國際通行的統計標準,隻要每人每天的生活費低於(yu) 1美元就屬於(yu) 貧困),但隨著中國民眾(zhong) 財富總量的增長,更多的人的消費能力在迅速提升,尤其是在吃喝方麵。
  中國2011年吃掉了425億(yi) 包方便麵,足夠阿爾及利亞(ya) 人一年的一日三餐(阿爾及利亞(ya) 人口為(wei) 3870萬(wan) )。在吃掉這麽(me) 多泡麵的同時,又會(hui) 消耗掉多少榨菜?多少火腿?
  中國是全球頭號豬肉消費國,2012年消耗了5200萬(wan) 噸豬肉,全球半數豬“生活”在中國,活豬達到4.75億(yi) 頭。豬也是需要“吃飯”的,4.75億(yi) 頭活豬每日要吃掉多少飼料?得多少個(ge) 人去種地、喂豬?背後又需要多少家企業(ye) 服務?
  跟美國、歐洲等諸多發達國家的餐飲需求相比,中國在這方麵的需求量不僅(jin) 源自人口基數問題,它是一種全麵、複雜的新興(xing) 需求,國際市場沒有任何先例可參考(不像房地產(chan) )。跟漢堡、蔬菜、牛奶、可樂(le) 、果汁等簡單的西方飲食比起來,中國人的“舌尖”需求對未來經濟的貢獻是最不能忽視的。
  2012年時,有統計的中國餐飲企業(ye) 所解決(jue) 的就業(ye) 人數就已經超過了1400萬(wan) (實際數量比這要大,很大一部分餐營業(ye) 就業(ye) 人員是沒法統計的)。要知道全球有160個(ge) 國家的人口沒有超過1400萬(wan) ,其中包括歐洲的希臘和葡萄牙。
  2“網購”經濟
  由於(yu) 中國一直以來存在對商業(ye) 方麵的各種管製,商人在中國有著特殊的壓力和挑戰,導致中國的商業(ye) 模式一直欠發達,商業(ye) 智慧被嚴(yan) 重的遏製了。但自十年多來“網購”市場逐步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基於(yu) 網絡的思考、消費、經商等模式可以說已經改變了中國社會(hui) 各個(ge) 層麵,也正在改變中國經濟。
  2013年阿裏集團的電子商務交易總規模為(wei) 1.542萬(wan) 億(yi) 人民幣,交易額相當於(yu) 黑龍江省的全年GDP,折算成美元是2480億(yi) 美元,相當於(yu) 芬蘭(lan) 一年的經濟總量。2013年我國網購用戶達3.02億(yi) 人,網購交易額超1.85萬(wan) 億(yi) ,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7.8%。我國網絡零售企業(ye) 已創造了900多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2015年將達到3000萬(wan) 個(ge) 。預計到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最高將增長至4.2萬(wan) 億(yi) 元,相當於(yu) 現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的市場之和。
  基於(yu) 網購的增長,在當前的快遞行業(ye) 中,直接就業(ye) 的人員達到210萬(wan) ,間接帶動的就業(ye) 人員達240萬(wan) 。有專(zhuan) 業(ye) 機構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物流業(ye) 每年需新增就業(ye) 人員約140萬(wan) 人。
  網絡零售在中國的發展並不是一個(ge) 簡單的商業(ye) 模式革新,中國目前依然是全球整體(ti) 稅賦比較高的國家,且收入差距比較大,尤其是創業(ye) 者麵臨(lin) 的各種阻礙眾(zhong) 多,這導致中國的民間商業(ye) 必須要尋找一種低成本的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jin) 能夠減少政府對其的幹預,又能更多的麵對消費者,而互聯網給了更多的創業(ye) 者從(cong) 未有過的機會(hui) ,這也就奠定了中國的網購市場將比全球任何一個(ge) 網購市場更具活力,也將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且對於(yu) 中國經濟極其重要的互聯網經濟。
  3“人口流、物流”經濟
  日益增長的“人口流動”正是經濟處在擴張和繁榮當中的一個(ge) 標誌,當下的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最忙碌的國家。雖然戶籍製度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正在阻礙大城市的發展,也遏製了諸多人口的自由遷徙,但人口的流動就像中國經濟的擴張一樣,不可逆轉,也不能逆轉。基於(yu) 人口流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僅(jin) 是跨地域和跨行業(ye) 的,也是跨民族和宗教的,是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的重要推動力,更是發展製造業(ye) 的基礎。
  中國運營的鐵路長度約9.3萬(wan) 公裏,可以繞地球兩(liang) 周(赤道長達4萬(wan) 公裏)。2013年,國家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0.75億(yi) 人(航空業(ye) 發送旅客3.9億(yi) 人);旅客周轉量完成10420.66億(yi) 人公裏。
  中國私家汽車保有量已達1.4億(yi) 輛,僅(jin) 次於(yu) 美國。對於(yu) 一國經濟來說,汽車的意義(yi) 並不在於(yu) 是一個(ge) 代步工具,而是擴大了人們(men) 的生活範圍,除了幾個(ge) 非常擁堵的城市,汽車給各類人群和各種商業(ye) 活動都帶來了極大的效率。
  然而,中國經濟的未來和希望並不是一家人買(mai) 一套房子、買(mai) 一輛汽車定居在某地(這不是中國夢),真正的中國夢應該是,基於(yu) 奮鬥、事業(ye) 、競爭(zheng) 、夢想和休閑旅遊之下的自由遷徙和加速流動。
  奮鬥立國跟“安居”立國結局有天壤之別,一個(ge) 如同美國,持續著創新和經濟活力,一個(ge) 如希臘、西班牙等,最終變成懶散、負債(zhai) 和危機重重的“福利”社會(hui) 。中國房地產(chan) 市場的過熱一定程度上抑製了人口的流動,讓更多的年輕人被房貸綁架,從(cong) 而綁在了一份工作、一座城市,大大的束縛了冒險意識和好奇心,也讓更多的激情和智慧埋沒在一座城市。這可能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危機所在。
  4“大宗商品、製造業(ye) ”經濟
  大宗商品市場不僅(jin) 僅(jin) 是製造業(ye) 的基礎,更是所有以製造業(ye) 立國的(諸如日本、德國等),以及金融業(ye) 發達的國家(諸如英國、美國等)的必爭(zheng) 之地,誰能夠獲得大宗商品市場的貿易結算能力,誰就能獲得本幣對大宗商品的定價(jia) 交易市場。我們(men) 都知道,為(wei) 了爭(zheng) 取對石油的控製權和定價(jia) 權,中東(dong) 地區的戰火從(cong) 來就沒有消停過。人民幣國際化的其中一個(ge) 重要標誌是獲得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jia) 交易能力。
  大宗商品市場還影響到一國的國際運輸安全。中國為(wei) 何要如此重視海洋權益、南海問題等?為(wei) 何要從(cong) 戰略上建設通往東(dong) 南亞(ya) 、西伯利亞(ya) 、歐亞(ya) 大陸的鐵路運輸係統?我們(men) 的商業(ye) 和同胞已遍布全球,如何能獲得更安全的進口通路、如何能夠在發生危機的時候迅速將同胞們(men) 撤離、如何建立全球性的對同胞的安全性保護,這些都是未來市場需要麵對的龐大需求,這些需求無論體(ti) 現在陸海空運輸領域,還是軍(jun) 事領域,都要基於(yu) 製造業(ye) 的強大,而製造業(ye) 的強大需要大宗商品市場為(wei) 基礎支撐。
  中國目前還是私人飛機最大的消費市場,有專(zhuan) 家預計中國未來幾年將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飛機買(mai) 家。另外一個(ge) 製造業(ye) 不可忽視的市場是,中國消費電子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000億(yi) 元人民幣,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
  但無論是飛機還是電子產(chan) 品,品牌及核心技術國產(chan) 率還很低,龐大的需求量並沒有促使中國在高端製造業(ye) 方麵取得更多突破,這也說明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升級需求空間巨大且急迫,遠比加大房地產(chan) 投資要重要得多。
  5“文化產(chan) 業(ye) ”經濟
  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曆史和文化,但由於(yu) 文化本身是有束縛力的,再加上中國目前對文化市場的開放程度還並不高,版權保護市場比較落後,也影響到了整個(ge) 文化產(chan) 業(ye) 。如果從(cong) 解決(jue) 就業(ye) 的角度來看,在我印象當中,中國的文化產(chan) 業(ye) 應該是可以比肩餐飲等較大服務型產(chan) 業(ye) 的,因為(wei) 多民族、多文化、多曆史、多宗教、多人口等之下的文化產(chan) 業(ye) 觸角必然極深,囊括方方麵麵,可延展的東(dong) 西很多。
  中國電影產(chan) 量已位居世界第三,電視劇產(chan) 量位居世界第一,出書(shu) 量位居世界第一,遊戲玩家全球第一。但令我們(men) 尷尬的是,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鏈效率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均整體(ti) 落後於(yu) 韓國、日本等國家,更不要說美國;中國年產(chan) 電視劇數量世界第一(根本播不完),每年直接浪費超百億(yi) ;中國出書(shu) 量世界第一,但人均讀紙質書(shu) 量不到日本一半。
  中國的文化產(chan) 業(ye) 跟其他產(chan) 業(ye) 一樣,需要升級,這種升級對是否能夠盡可能的開放思想市場、完善版權保護是至關(guan) 重要的。文化版權等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對中國這樣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民族文化發達、曆史悠久和思想活躍的國家,是絕對不可忽視的產(chan) 業(ye) ,甚至是一個(ge) 決(jue) 定未來國際地位的產(chan) 業(ye) 。
  目前,美國全部版權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已超過1.6萬(wan) 億(yi) 美元,占整個(ge) 美國GDP的10%以上(中國房地產(chan) 總產(chan) 值占GDP也不過16%左右)。美國的版權產(chan) 業(ye) 對外貿易額,已經超過了食品、紡織、飛機、煙草、石油、煤炭等產(chan) 業(ye) 的總和。
  這也是美國為(wei) 什麽(me) 具備持續影響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產(chan) 業(ye) 所輸出的思想和價(jia) 值觀,是對美國文化的全球性傳(chuan) 播,這種以文化產(chan) 業(ye) 為(wei) 承載工具的交流模式大大的降低了國家、政治等層麵的隔閡和溝通成本,減少了全球各市場對美國的敵意,增加了認同感,讓美國企業(ye) 所生產(chan) 的諸多產(chan) 品/服務能夠提前被各市場接受,讓更多的全球民眾(zhong) 向往美國,從(cong) 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這是當下的中國需要警惕的,也是最需要“改革開放”和學習(xi) 的地方。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