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互聯網+物流:能否消解過剩運力與高額運費矛盾

發布時間:2015-10-14 09:34:24 廣州日報大洋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如果選“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遞員一定會(hui) 是熱門選項。但物流行業(ye) 在互聯網時代,一直沒有與(yu) 互聯網建立起有效的“親(qin) 密關(guan) 係”,效率廣受詬病,甚至有媒體(ti) 直呼“別讓物流堵了互聯網+”。物流行業(ye) 應該怎樣重塑價(jia) 值?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chuan) 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列舉(ju) 了一組數字:我國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為(wei) 18%,歐美僅(jin) 為(wei) 9%;企業(ye) 物流成本占生產(chan) 成本30%~40%,發達國家隻有10%~15%;我國貨車平均每天有效行駛裏程300公裏,美國是1000公裏。
  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黃逸珺認為(wei) ,物流本身不產(chan) 生價(jia) 值,反而占用資源、損耗貨物,如此低的效率大大阻礙了社會(hui) 發展。
  “哪怕物流費用在GDP裏所占的比重降低一個(ge) 點,每年就可以增加6000多億(yi) 元的產(chan) 值。”徐冠巨說。
  貨車司機叫苦連天的不在少數,常年跑長三角運輸的司機張師傅埋怨:“到達目的地以後要跑100多公裏去配回程貨,過路費和油錢加起來好幾百塊錢沒了。貨源緊張,想要配貨還得辦年卡,每去一個(ge) 不同的城市就要辦一張卡,一年下來光辦卡就是幾千塊錢。”
  今年3月,阿裏研究院在相關(guan) 報告裏直指物流行業(ye) 的五大問題:物流係統性不強,網絡化程度低,海陸空以及地區間難以有效銜接;製造業(ye) 、農(nong) 業(ye) 與(yu) 商貿間脫節;國際化能力不強;創新能力弱;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不可持續發展。
  多位創業(ye) 者表示,過剩的運力和高額的運費毫無疑問是矛盾的,而互聯網就是消解矛盾的利器。
  在日前舉(ju) 辦的“五月六·物流節”暨“第一物流”運力電商平台上線發布會(hui) 上,“第一物流”CEO韓軍(jun) 認為(wei) ,傳(chuan) 統的物流領域有諸多痛點:一是信息不暢通,貨主車主各有所需卻難以溝通;二是過多的中介直接增加了物流成本。此外,缺乏標準和流程以及低下的管理效率更是造成行業(ye) 混亂(luan) 。“如今,司機仍需拿著運單,將貨物送到目的地,接收人簽字後,再拿著回單返回出發地才能進行結算收錢,這簡直不可想象。”他認為(wei) 解決(jue) 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全方位的互聯網平台,既可以實現信息匹配,同時在結算、監控、保險等方麵也可以擺脫傳(chuan) 統模式的束縛,大量車源聚集後也容易製定行業(ye) 標準。
  互聯網對物流行業(ye) 的滲透還體(ti) 現在眾(zhong) 多精細領域服務的湧現。專(zhuan) 注地域細分的企業(ye) 分別將目光著眼於(yu) 同城、工業(ye) 園區以及最後一公裏的配送;如沱沱工社開始了行業(ye) 細分,經營生鮮冷鏈或者家電配送都成了熱門領域。甚至有互聯網物流企業(ye) 提供“拚車”服務,用戶不用包下整車,最低可以僅(jin) 購買(mai) 0.5立方米的容量,這無疑也吸引了大量在乎成本的小微用戶。
  創業(ye) 公司專(zhuan) 注於(yu) 線上,擁有雄厚資本的集團則有實力探討線上線下聯動的可能性。位於(yu) 浙江的傳(chuan) 化集團一直將其線下的公路港建設放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在徐冠巨看來,要形成一個(ge) 地麵服務與(yu) 信息化指揮並舉(ju) 的公路物流生態圈,滿足物流產(chan) 業(ye) 鏈上不同主體(ti) 的各類物流需求。匯聚了配套設施和大量貨源的公路港,一可以為(wei) 貨運車輛的停靠、維修、加油提供一站式服務;二可以方便貨主和司機實地迅速溝通;三可以將每一筆訂單的信息和卡車司機的消費習(xi) 慣通過大數據整合,構建一套“可靠的物流誠信運營體(ti) 係”。
  互聯網創業(ye) 者紮堆進入物流業(ye) ,無疑會(hui) 提高行業(ye) 效率。但是對於(yu) 最終結果依舊有不少懷疑。整個(ge) 物流市場的運力目前過剩,僅(jin) 僅(jin) 用互聯網做匹配還達不到行業(ye) 核心的痛點。
  雲(yun) 鳥配送的何曉東(dong) 認為(wei) 貨車返程空跑的問題無法解決(jue) 。“以北京這種典型的資源匱乏型城市為(wei) 例,大量的物資是從(cong) 外麵供給到北京的,北京往外麵輸送的比例非常少。十噸貨進京,才有一噸貨要出,這是匹配解決(jue) 不了的。”
  但物流領域的創業(ye) 公司已經趨於(yu) “井噴”,資本的熱度並沒有減少的跡象。僅(jin) 在今年3月,笨鳥海淘、物流小秘、福佑卡車等項目就紛紛獲得300萬(wan) ~1000萬(wan) 美元的投資。
  不過,“拿到融資的很多,但目前真正有市場的很少,真正在做出創新價(jia) 值的更是少之又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ye) 內(nei) 人士這樣認為(wei) 。
  速派得CEO江鎮對此有直接感受:“去年最高峰的時候車貨匹配的平台有超過200家,現在剩下的已經不多了。”這個(ge) “熱鬧”的行業(ye) 要警惕“曇花一現”的陷阱。
  雖然行業(ye) 內(nei) 已經不乏拿到巨額融資但是很快倒下的創業(ye) 公司,但大多數投資商和創業(ye) 者依舊對物流領域充滿著熱情,支撐他們(men) 的無疑是巨大的潛在市場——“幾萬(wan) 億(yi) 市場,200多個(ge) 競爭(zheng) 者,這還不叫藍海?”一位創業(ye) 者反問。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