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洗牌 細分領域將打開生存空間

發布時間:2015-09-06 09:25:00 中國經濟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即將在10月份召開,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是其中一個(ge) 大熱點。在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的當下,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層出不窮、表現不俗。因此,中國經濟網特別挑選了汽車製造、家電、房產(chan) 、計算機和通信、紡織、百貨、基建、銀行、能源、鋼鐵等十大傳(chuan) 統行業(ye) ,以及無人機、機器人、3D打印、物聯網、新能源車、互聯網金融、專(zhuan) 車服務、智慧醫療、餐飲O2O、服務業(ye) O2O等十大新興(xing) 行業(ye) ,分別進行了梳理和展望,以便讀者能更清晰地了解這20個(ge) 行業(ye) 正在以怎樣的姿態迎接"十三五"的到來。本文即《十大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型升級、十大新興(xing) 行業(ye) 前景展望》係列報道中的第1篇。
  在“互聯網+”的戰略指導下,互聯網金融備受矚目,像許多新興(xing) 互聯網行業(ye) 一樣,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各路資本紛紛布局,從(cong) “寶寶”類的理財產(chan) 品和眾(zhong) 多的P2P平台如雨後春筍般的進入行業(ye) 。經過幾年發展後,收益率下降、“跑路”等現象出現,現在被稱為(wei) 互聯網金融“基本法”的《關(guan) 於(yu) 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出台,互聯網金融正向著規範化發展。由此,許多業(ye) 內(nei) 人士預測,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將迎來一場行業(ye) 洗牌,能夠生存下來的將是那些深耕細分領域,注重金融屬性的,專(zhuan) 業(ye) 化的企業(ye) 。   
  市場空間巨大但行業(ye) 洗牌將難以回避   
  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P2P網貸正常運營平台數量上升至2028家,相對2014年年底增加了28.76%。目前已有55家平台獲得風投,國資係平台數量達59家,上市係平台增至42家,銀行係平台數量達13家,還有部分網貸平台為(wei) 複合背景。除了風險資本,銀行、國有企業(ye) 、產(chan) 業(ye) 資本都在陸續進入這一領域,掌握“大數據”優(you) 勢的電商平台、互聯網公司也已開始謀篇布局,且進入者名單還在不斷增加。   
  而隨著《指導意見》的出台,和其他細分領域具體(ti) 的實施細則的不斷推出,整個(ge) 互聯網金融行業(ye) 將會(hui) 迎來一場洗牌,首先從(cong) 硬性規定上就會(hui) 洗掉一部分企業(ye) ,匯盈財富CEO徐衛民這樣談到。   
  冠群馳騁總裁劉廣東(dong) 也認為(wei) ,隨著監管政策出台,大批經營不合規、風控技術不過關(guan) 、運營成本過大及純詐騙性質的平台將遭淘汰,甚至可能有體(ti) 量較大的平台出現危機或倒閉,並給行業(ye) 帶來巨大衝(chong) 擊。  
  另一方麵,隨著新平台不斷上線、資本積極湧入,平台之間競爭(zheng) 日趨激烈,也加速了P2P行業(ye) 的洗牌。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問題平台高達419家,是去年同期的7.5倍,且已超過去年全年問題平台數量(去年全年問題平台為(wei) 275家)。截至目前,P2P網貸行業(ye) 累計問題平台達786家。   
  北京捷越聯合信息谘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風控官王曉婷認為(wei) ,洗牌是一個(ge) 行業(ye) 從(cong) 野蠻生長到健康發展不得不經曆的優(you) 勝劣汰的過程。隨著行業(ye) 發展壯大,投資者也應變得更加理性,大家已經知道投資前要看平台管理者的背景、商業(ye) 模式和曆史經營數據等等,不再是“唯高收益是圖”,而理性的投資者正是這個(ge) 行業(ye) 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傳(chuan) 統金融機構將與(yu) 互聯網金融機構相互融合   
  對於(yu) 中國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業(ye) 內(nei) 有許多不同的判斷,但其中傳(chuan) 統金融機構將與(yu) 互聯網金融機構相互融合似乎成為(wei) 了一個(ge) 業(ye) 界共識。   
  徐衛民對此表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一定被傳(chuan) 統金融機構所接納。一方麵,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被傳(chuan) 統金融機構接納之後,可以更好地被老百姓接受,因為(wei) 大部分的老百姓還是處在傳(chuan) 統金融機構的體(ti) 係中。另一方麵,《指導意見》的出台也在客觀上讓傳(chuan) 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慢慢對接,出台一個(ge) 月以來,傳(chuan) 統銀行對P2P平台的托管業(ye) 務就已經開始發展了,這就說明傳(chuan) 統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接納互聯網金融機構了。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馬明哲也曾提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前台由互聯網企業(ye) 代替,大型金融機構的前台將向“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90%以上的個(ge) 人金融業(ye) 務在線上服務。   
  細分領域將是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發展方
  螞蟻金服CEO彭蕾在談到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趨勢時表示,傳(chuan) 統金融已經為(wei) 大客戶和富有的個(ge) 人提供了個(ge) 性化服務,那麽(me) 對小微企業(ye) 和大眾(zhong) ,小而美的服務就應當成為(wei) “互聯網+金融”的一個(ge) 大方向。  
  王曉婷也提出,個(ge) 人消費信貸及小微金融服務的市場前景很好,一方麵相關(guan) 的政策在逐漸放寬,同時,麵向小微企業(ye) 主的貸款和個(ge) 人消費類貸款業(ye) 務存在客戶分散,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這就讓很多金融機構不願去觸碰這一塊,這就給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讓出了空間。   
  對此,馬明哲也提到,互聯網可以讓一些金融產(chan) 品實現標準化、透明化、流水化作業(ye) ,最大限度減少人工因素的幹預。比如在銀行領域的小微企業(ye) 貸、個(ge) 人消費金融等,投資領域的信托、基金、證券二級市場,還有保險領域的意外險、車險等,都是標準化產(chan) 品或者有標準化的基礎,當然還有股權眾(zhong) 籌這一新興(xing) 業(ye) 態,也是適合通過互聯網發展的產(chan) 品。   
  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也認為(wei) ,互聯網金融行業(ye) 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在於(yu) 細分服務的質量,用戶尋找的是合乎個(ge) 性化需求的服務,因此,隻要做好細分服務,企業(ye) 都有機會(hui) 。   
  “我國有上千個(ge) 行業(ye) ,每個(ge) 行業(ye) 都有廣闊的細分領域,這給P2P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hui) ,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將誕生上萬(wan) 家細分行業(ye) 的P2P平台。”迪蒙網貸係統CEO向雋這樣說到。   
  國誠金融ceo王建章也表示,"365行,行行出狀元"照此推論,那就會(hui) 有365行的p2p,隻有重度垂直於(yu) 本行業(ye) 的p2p,才活得下去。做大做空的平台,最終隻剩作死。”   
  泰格金融總監陳雄則預測稱,互聯網金融行業(ye) 最終形成的格局應該是,若幹平台型巨頭+N個(ge) 細分領域的垂直平台。這裏的N很可能至少是“千”的數量級。   
  “未來在很多細分領域會(hui) 有許多專(zhuan) 業(ye) 的互聯網金融機構,比如從(cong) 金額上分,會(hui) 有專(zhuan) 門做幾千到幾萬(wan) 元貸款的,也會(hui) 有做幾十萬(wan) 到幾百萬(wan) 的,還會(hui) 有做幾千萬(wan) 上億(yi) 元量級的。而從(cong) 行業(ye) 上分,可能某一平台在建築業(ye) 做的很好,或許某個(ge) 平台在零售行業(ye) 做到很大等等。對於(yu) 互聯網金融機構而言越細化、越專(zhuan) 業(ye) 才越有優(you) 勢。”徐衛民如是說。  
  而從(cong) 借款方式上也能細分,“目前P2P網貸借款方式主要有兩(liang) 種,一是抵押借貸,二是信用借貸。中國目前的征信體(ti) 係,單純靠所謂的大數據來考核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局限性和風險性都比較大。而最為(wei) 成熟的還是房產(chan) 抵押借貸模式,國誠金融隻做房產(chan) 抵押借貸,而且隻做上海區域的房產(chan) 抵押,這對於(yu) 市場變化風險來說是相當小的。”王建章說。   
  互聯網金融的重點在金融風控能力是核心競爭(zheng) 力   
  在一些人眼中,互聯網金融行業(ye) 是一個(ge) 門檻低,利潤高的行業(ye) ,因此,在進入行業(ye) 後就開始快速的發展規模,而忽略了其要求嚴(yan) 謹、安全的“金融屬性”。   
  馬明哲對此提出,這幾年,很多人覺得互聯網金融是大金礦,紛紛來淘金。但是,不得不講,這其中是有人對互聯網金融存在誤解的。最大的誤解,就是很多人以為(wei) 有機會(hui) 通過互聯網來跨進金融業(ye) 的門檻,甚至可以“巧妙”地繞過金融監管,來分金融業(ye) 的蛋糕。   
  許多業(ye) 內(nei) 人士都曾指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在“金融”,而不在“互聯網”,控製風險恰恰是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關(guan) 鍵。“未來,互聯網金融行業(ye) 的發展空間將是巨大的,但對企業(ye) 金融屬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專(zhuan) 業(ye) 的風控能力是企業(ye) 發展核心競爭(zheng) 力。”徐衛民說。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教授鍾春平也認為(wei) ,現在有些平台公司更多的從(cong) 事集資業(ye) 務,但自身並沒有充足的風險管控能力,這就使得“跑路”層出不窮。   
  王曉婷則表示,P2P發展到目前階段,對風險的防範需求其實不應低於(yu) 對規模的發展需求,做大、更需要安全。一些平台擴張得非常快,但一味追求高速度和規模,並不一定就是好事,這就像是長跑,不僅(jin) 要有速度,更要有正確的方向和路徑,跑在最前麵未必會(hui) 第一個(ge) 到達終點。   
  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稱,在這個(ge) 行業(ye) 裏,最終會(hui) 存活下來並根深葉茂的,將會(hui) 是用金融風控保證資金安全,定位信息中介維持輕資產(chan) 運行,擁有大數據分析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互聯網金融企業(ye) 。   
  在馬明哲看來,金融資產(chan) 和普通商品的最大區別之一,在於(yu) 其屬於(yu) 非標準化產(chan) 品,要實現在線上平台的標準化、高流動性和安全性,必須具備先進的全金融領域專(zhuan) 業(ye) 技術、金融風控技術。   
  從(cong) 商業(ye) 模式上看,互聯網金融企業(ye) 應該打造輕資產(chan) 、輕資本模式。輕資產(chan) 是指互聯網沒有物理網點,以線上服務為(wei) 主,少量線下服務的共性,它可以突破時間、地域,給客戶提供比傳(chuan) 統模式更便捷的體(ti) 驗、實現更低的獲客成本。輕資本是不做高資本消耗的業(ye) 務,不多占甚至是完全不占用資本。  
  所以說,互聯網金融和電商一樣,都是平台,提供渠道和服務,賺取服務費,其特點就是輕資產(chan) 、輕資本,如果做“重”了,商業(ye) 模式就不成立。  
  馬明哲預測,在《指導意見》之後會(hui) 有監管細則逐步出台,行業(ye) 不斷清理、規範,有三類主體(ti) 希望較大。一是想平安這樣的金融業(ye) 的先行者,“一方麵我們(men) 擁有全金融牌照和線下優(you) 勢,一方麵我們(men) 對互聯網金融的戰略、係統、團隊準備還是比較充分的。”二是有牌照、有流量的互聯網企業(ye) ,以BAT中的螞蟻金服、微眾(zhong) 銀行為(wei) 代表。三是金融業(ye) 和互聯網企業(ye) 的緊密合作者,像眾(zhong) 安保險,相信未來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加大力度和互聯網公司結盟。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