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商務部牽頭建設智慧物流 或推行業進步

發布時間:2015-08-14 11:06:10 鳳凰汽車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辦公廳關(guan) 於(yu) 智慧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通過建立智慧物流園區等主要任務,提升物流作業(ye) 水平。通知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商務主管部門:

智慧物流配送體(ti) 係是一種以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在物流的倉(cang) 儲(chu) 、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各個(ge) 環節實現係統感知、全麵分析、及時處理和自我調整等功能的現代綜合性物流係統,具有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網絡化、柔性化等特點。發展智慧物流配送,是適應柔性製造、促進消費升級,實現精準營銷,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今後物流業(ye) 發展的趨勢和競爭(zheng) 製高點。根據國務院《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及商務部《關(guan) 於(yu) 促進商貿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商流通函[2014]790號),現提出智慧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實施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指導思想與(yu) 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互聯網+”理念為(wei) 指導,將滿足生產(chan) 和消費需求作為(wei) 出發點,把握互聯網、物聯網背景下物流業(ye) 發展規律,以信息化、智能化設備為(wei) 載體(ti) ,加強技術創新和商業(ye) 模式創新,優(you) 化供應鏈管理和資源配置,推動物流業(ye) 與(yu) 製造業(ye) 、商貿業(ye) 的融合,物流與(yu) 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與(yu) 車聯網的融合,促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業(ye) 綜合服務能力和整體(ti) 發展水平。

(二)工作目標。

重點提升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水平,物流作業(ye) 單元化水平,物流流程標準化水平,物流交易服務數據化水平,物流過程可視化水平。在推廣物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加強物流企業(ye) 訂單處理、需求分析、數據安全管理;推動物流業(ye) 線上線下結合,電子商務與(yu) 物流協同發展;促進物流業(ye) 經營模式創新等領域重點推進。在1-2年內(nei) ,在全國創建1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城市、打造5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基地(園區)、培育200個(ge) 智慧物流配送示範企業(ye) 。通過示範創建工作,推動配送效率提高20%,倉(cang) 儲(chu) 管理效率提高20%。

二、主要任務

(一)建立布局合理、運營高效的智慧物流園區(基地)。

按市場需求科學規劃、有序建設有較強輻射能力,可提供跨區域服務,信息化創新能力較強的智慧化物流園區(基地)。加快物流園區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實現數據監控和物流流程監控,形成園區內(nei) 部各個(ge) 功能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加快先進物流技術和產(chan) 業(ye) 裝備在園區企業(ye) 運營中的應用,通過業(ye) 務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推動園區企業(ye) 有序競爭(zheng) 和互相合作,提高園區物流服務整體(ti) 水平。鼓勵智慧型物流企業(ye) 落戶園區,實現智慧物流產(chan) 業(ye) 孵化。通過信息化手段,統一園區內(nei) 部管理和對外合作,建設服務於(yu) 園區內(nei) 外的電子商務平台和信息管理係統,實現公共管理和服務智能化。

(二)建立深度感知的智慧化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

鼓勵發展自動化物流倉(cang) 儲(chu) 中心,支持企業(ye) 利用信息化手段,將訂單運營、分揀加工、客戶服務等功能進行整合,建立智慧化倉(cang) 儲(chu) 管理信息係統。利用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等感知技術,提高貨物信息在倉(cang) 庫管理流程中數據錄入的效率和準確性,確保企業(ye) 及時準確地掌握貨物流轉情況,合理保持和控製企業(ye) 庫存。通過商品編碼技術,提高各類訂單需求的出入庫處理能力,對庫存貨物的批次、保質期等進行管理,實現智能盤點。利用信息係統的庫位管理功能,及時掌握所有庫存貨物所在位置,提升物品揀選、傳(chuan) 送、識別等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推廣高性能貨物搬運設備和快速分揀技術,提高倉(cang) 庫管理工作效率。加強倉(cang) 儲(chu) 管理係統與(yu) 生產(chan) 製造企業(ye) 和終端零售企業(ye) 信息係統有效銜接,促進供需信息精準對接,提高貨物調度效率。

(三)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網絡。

支持物流、電子商務、快遞等企業(ye) 和專(zhuan) 業(ye) 化末端配送企業(ye) 進行多方合作,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資源,實現末端物流配送的專(zhuan) 業(ye) 化、統一化,構建基於(yu) 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末端物流配送體(ti) 係。鼓勵配送企業(ye) 與(yu) 社區服務機構、連鎖商業(ye) 網點、大型寫(xie) 字樓、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大學校園等單位開展廣泛合作,設立物流末端配送站。大力發展以自助電子快遞箱、智能快遞站等為(wei) 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設施,提升自助設施的人性化體(ti) 驗和便捷性。

(四)建立科學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撥調配係統。

提高分撥效率,促進物流園區、倉(cang) 儲(chu) 中心、配送中心貨物信息的精準對接,加強人員、貨源、車源和物流服務信息的有效匹配。優(you) 化配送路線,利用大數據技術采集路況信息,建立交通狀況模型,與(yu) 智能交通係統對接,依據實時路況動態調整配送路線。實現自動調配,鼓勵運用北鬥等導航定位技術,實時記錄配送車輛位置及狀態信息,利用雲(yun) 計算技術,做好供應商、配送車輛、門店、用戶等各環節的精準對接。加強流程控製,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對物流配送車輛、人員、環境及安全、溫控等要素的實時監控和反饋。

(五)建立互聯互通的智慧化物流信息服務平台。

支持通過物流信息服務平台,集聚整合物流供需資源,為(wei) 用戶提供采購、交易、運作、跟蹤、管理和結算等全流程服務,加強平台間互聯互通,實現全國全網聯網調度,線下線上同步整合。通過物流信息服務平台,對物流業(ye) 務分布熱點、貨源結構、流向分布以及車源結構等大數據進行挖掘分析,為(wei) 客戶提供個(ge) 性化服務,提升用戶管理、運作、決(jue) 策和競爭(zheng) 能力,提高與(yu) 物流業(ye) 發展配套的金融、法律、谘詢等服務的信息化水平。通過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推動製造、商貿企業(ye) 與(yu) 物流企業(ye) 信息互通、聯動發展,提高生產(chan) 、流通和物流企業(ye) 的及時響應能力,促進精益生產(chan) 和服務,並帶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聯動。

(六)提高物流配送標準化、單元化水平。

加快研究、製訂和推廣物流信息技術、編碼、安全、管理和服務等方麵標準,推動物流信息化標準體(ti) 係建設。深入開展物流標準化專(zhuan) 項行動,支持行業(ye) 協會(hui) 、重點龍頭企業(ye) 、物流信息服務企業(ye)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參與(yu) 物流信息標準的製定和宣貫工作。以信息化為(wei) 基礎,對物流全流程進行監控,推動物品在起始地整合為(wei) 規格化、標準化的貨物單元,並且保持單元化狀態直至終點,從(cong) 而進一步提高物流效率。

(七)提升物流企業(ye) 信息管理和技術應用能力。

鼓勵企業(ye) 在倉(cang) 儲(chu) 、分揀、包裝、配送等各環節采用先進適用的物流裝備設施,提高作業(ye) 自動化水平。積極推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重點支持電子標識、自動識別、信息交換、智能交通、物流經營管理、移動信息服務、可視化服務和位置服務等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積極推進物流企業(ye) 物流管理信息化,運用企業(ye) 資源計劃(ERP)和供應鏈管理(SCM)技術,促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推廣應用。建立物流技術創新體(ti) 製。鼓勵企業(ye) 技術改造和新技術研發推廣,支持對重點領域關(guan) 鍵技術的聯合攻關(guan) 。

三、保障措施

(一)做好組織協調。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智慧物流配送工作的指導,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明確責任,加強組織協調。要堅持市場主導,注重發揮政府部門、社團組織、企業(ye) 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建立健全行業(ye) 管理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機製,提高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ye) 物流監管和服務協同能力。

(二)創新示範引導。重點以智慧物流示範城市、示範企業(ye) 和示範基地(園區)為(wei) 載體(ti) ,以智慧物流技術應用帶動模式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支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務平台企業(ye) 、智慧型物流企業(ye) 做大做強。探索促進和規範智慧物流發展的有效途徑,推動我國物流業(ye) 轉型升級。

(三)加強政策支持。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互聯網+”相關(guan) 政策,協調相關(guan) 部門,研究出台本地化、差別化扶持政策,整合利用現有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加大對信息化、智能化物流設施設備的支持投入,研究給予智能化配送和倉(cang) 儲(chu) 中心建設發展資金扶持。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ye) 參與(yu) 高新技術和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e) 認定,加大現代物流技術設備進口貼息、固定資產(chan) 加速折舊企業(ye) 所得稅等政策落實力度。加強物流信息化知識產(chan) 權保護。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專(zhuan) 家庫,吸引在國際領域具有物流先進技術開發、應用經驗的人才,為(wei) 智慧物流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依托社團組織、科研院所、大專(zhuan) 院校和職業(ye) 技術學院,通過專(zhuan) 題培訓、課題研究、操作指南等多種方式,加快對技術型、管理型和操作型人才的培養(yang) ,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人才隊伍。

(五)做好宣傳(chuan) 引導。利用各種交流形式,宣傳(chuan) 推廣智慧物流領域先進經驗做法,及時總結典型企業(ye) 、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做好各地之間、企業(ye) 之間、行業(ye) 上下遊之間的經驗交流,促進我國智慧物流配送水平全麵提升。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