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西安打造全國一流公路交通網 助推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發布時間:2015-07-14 11:18:56 西安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先導,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基礎,體(ti) 現著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展示著城市的對外形象。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謀劃未來,從(cong) 夯實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戰略定位出發,把發展交通放在事關(guan) 城市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

省委常委、市委書(shu) 記魏民洲指出,西安作為(wei) 我國連接東(dong) 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you) 越,交通四通八達。加快公路交通樞紐建設,是市委、市政府著眼西安長遠發展確定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是優(you) 化交通運輸結構、增強大西安輻射力的重要舉(ju) 措,是推進緩堵保暢、惠及城鄉(xiang) 群眾(zhong) 的民生工程。公路交通樞紐建設要強化大都市、大交通理念,構築現代綜合交通體(ti) 係,打造西安交通區位新優(you) 勢,提升大西安的綜合交通承載力。

市長董軍(jun) 強調,通過省市共建高速公路、升級改造國省幹線、加快建設農(nong) 村公路、著力打造一流綜合交通樞紐等措施,全麵構建以高速公路為(wei) 骨架、國省幹線為(wei) 依托、農(nong) 村公路為(wei) 脈絡、客運樞紐為(wei) 轉接的四網相聯、網網相通、覆蓋全市、輻射周邊的公路交通網絡,凸顯了西安作為(wei) 全國重要的公路交通主樞紐地位,為(wei) 我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公路交通樞紐工程建設全速發力,為(wei) 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夯實基礎。

提升繞城高速交通轉換能力

鞏固西安高速路網主樞紐地位

作為(wei) 我國連接東(dong) 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連霍高速、京昆高速、包茂高速、滬陝高速和福銀高速5條國家高速公路交會(hui) 於(yu) 西安繞城高速。發達的高速路網使如今的西安轄區內(nei) 縣縣通高速,形成了“一小時交通圈”;與(yu) 省內(nei) 10地市全部實現高速連接,可當日到達或往返;與(yu) 周邊省份主要城市形成“千公裏一日交通圈”。

與(yu) 此同時,隨著西安城市骨架不斷拉大,西安繞城高速已逐步嵌入城市規劃區內(nei) ,嚴(yan) 重影響著城市的交通組織。進一步優(you) 化高速公路路網、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成為(wei) 迫切需求。西安市委、市政府搶抓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曆史機遇,於(yu) 2013年6月相繼促成省市共建西鹹北環線、西臨(lin) 高速改擴建和渭玉高速等3個(ge) 項目開工。

“這3個(ge) 項目全長約166公裏,總投資約170億(yi) 元。”市交通運輸局總工程師楊黨(dang) 校介紹說,其中我市境內(nei) 81.2公裏,投資83.5億(yi) 元。目前我市負責征地拆遷等任務已全部完成,累計投資60億(yi) 元,計劃2015年底建成通車。項目建成後,西鹹北環線與(yu) 連霍西潼線、連霍新西寶線、京昆、西延、福銀等5條高速公路實現連接,通過直接換轉可進一步優(you) 化西安周邊高速路網結構。渭玉高速將與(yu) 蒲城至渭南高速公路,連接起國家高速京昆線、連霍線和滬陝線,大大增強關(guan) 中東(dong) 部區域路網的靈活性、便捷性和公路運輸應急保障能力。西臨(lin) 改擴建完工將讓連霍線陝西境內(nei) 潼關(guan) 至寶雞段全部實現八車道高速公路貫通。這對緩解西安城區交通壓力、提升轄區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促進關(guan) 中城市群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進出西安不暢的問題,同樣引起省市主要領導高度關(guan) 注。隨著西安主城區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長,西安繞城高速公路部分出入口及周邊道路交通保暢壓力與(yu) 日俱增。經過多次現場調研,積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調研時的“五個(ge) 紮實”要求,省市聯合發力加快提升繞城高速公路與(yu) 西安城區道路的交通轉換能力,助推西安經濟發展。

“6月份確定的繞城高速公路新增出口工程主要包括增設雁塔路、金花路、丈八四路等3處立交,改建田王立交,擴建曲江和西高新2處收費站和增設繞城東(dong) 服務區等。”楊黨(dang) 校說,項目估算總投資14.59億(yi) 元(不包含土地征遷費用)。按計劃,曲江收費站、金花路、雁塔路、丈八四路、田王立交及繞城東(dong) 服務區等項目將於(yu) 7月起相繼開工建設。

2017年底繞城新增出口工程全部建成後,繞城高速公路沿線與(yu) 城市道路對接的立交將由現在的15個(ge) 增加到18個(ge) ,服務區將由2個(ge) 增加到3個(ge) 。新增3處立交後,不但可以緩解現有立交周邊的交通壓力,也讓進出城市民有了更多的選擇。隨新增道路通行能力不斷提升,進出城車輛通行更加順暢,對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西安在全國路網中的主樞紐地位,加快推進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帶動和促進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多項國省幹線提升工程年底投用

助推區域經濟發展

我市高速大動脈通江達海,境內(nei) 與(yu) 之配套的國省幹線達846.95公裏,從(cong) 通車總裏程來看,西安是國省幹線最密集的城市。但等級偏低的道路已成為(wei) 製約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塊短板。加之,受曆史原因影響,我市境內(nei) 國道108、310、210在城區段中斷,給城市交通組織也帶來較大影響。加快國省幹線升級改造迫在眉睫。

據了解,國省幹線提升工程以建設進出西安的通道為(wei) 重點,加快規劃建設繞城國道連接工程,協力推進渭北大橫線建設,使過境車輛在西安有序對接、高效分流。我市規劃實施了關(guan) 中環線西安境南段、渭北大橫線、國道108一級公路改擴建、秦嶺北麓綠道示範工程及紡渭路拓寬等5個(ge) 改建(新建)項目,全長298.14公裏,預算總投資78.18億(yi) 元。

經過兩(liang) 年多的建設,部分路段已經建成,預計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工程將陸續建成投用。

“路通之後,往高陵、臨(lin) 潼都很方便,從(cong) 家門口去西安、鹹陽、渭南不到1個(ge) 小時,這些地方的人當天就可以吃到我們(men) 的新鮮瓜菜。”站在村邊新修的渭北大橫線上,高陵張卜鎮東(dong) 關(guan) 村村民王振回憶說,原來路沒修通之前,村裏出產(chan) 的瓜菜隻能用三輪車運到高陵縣城。遇到雨季瓜菜出不去,隻能爛在地裏。現在路修通了,今年村裏幾畝(mu) 地的瓜,一次就被兩(liang) 輛大車拉走,當天就送到了寶雞。“交通方便了,瓜菜價(jia) 格也提高了好幾倍。”王振說,這都是沾了新修渭北大橫線一期工程的光。

渭北大橫線一期臨(lin) 潼新閻路至高陵段近15公裏已經貫通,二期渭南界至臨(lin) 潼區新閻路段,施工和監理單位已進場。作為(wei) 連通渭北工業(ye) 區三個(ge) 組團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渭北大橫線建成後將與(yu) 已通車的西禹高速形成大十字框架,對推動渭北工業(ye) 區發展,進一步密切閻良、臨(lin) 潼、戶縣三個(ge) 組團的關(guan) 係,拓展各自發展空間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過去沒有路,我們(men) 是藍田最偏僻的鄉(xiang) 鎮,關(guan) 中環線修通至今,人氣都不旺。”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村村主任王廣年介紹說,107關(guan) 中環線改擴建工程開工後,他驚喜地發現,村裏的飯店、商店、招待所、加水、洗車和修車點已發展到10多家。“路還沒通,村裏就有了商業(ye) 氣氛,這是過去多年從(cong) 來沒有過的現象。”由此,王廣年對村裏種植的500多畝(mu) 核桃銷路和村子的發展前景充滿了希望。“省道107改擴建工程全長109公裏,聯通著國家高速福銀線、滬陝線、包茂線和京昆線。”省道107改擴建項目長張爭(zheng) 明介紹說,107關(guan) 中環線改擴建工程完工後,將進一步提高關(guan) 中環線通行服務水平、促進我市秦嶺北麓旅遊業(ye) 的發展。

108國道是橫貫我市東(dong) 西的大動脈,改擴建工程完工後,將全麵提升我市幹線路網的綜合水平,改善城市出入口交通狀況,對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發展、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具重要意義(yi) 。秦嶺北麓生態旅遊綠道示範工程,通過同步建設車行道和慢行係統,將優(you) 化秦嶺北麓環山路沿線景觀格局,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紡渭路拓寬改造工程將促進國際港務區和渭北工業(ye) 區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三五年內(nei) ,西安將實現平原區國省幹線全部達到一級公路標準。

打造一流樞紐構建綜合交通體(ti)

實現多種交通方式零換乘

隨著城市骨架逐年拉大,原來建在城市二環附近的客運站場地不足,服務功能單一以及與(yu) 其他運輸方式銜接不暢的問題日益凸顯,外遷場站建設一批綜合交通樞紐成為(wei) 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我市計劃用5年時間,在城市邊緣的主要交通走廊建設城東(dong) 、城西、城南和城北等一批功能全麵、銜接暢達、產(chan) 業(ye) 聚集的綜合交通體(ti) ,實現長途客運、軌道交通、公交、出租和旅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

2013年10月投用的城東(dong) 綜合交通樞紐是城東(dong) 客運站外遷項目,地下一層與(yu) 地鐵一號線、六號線及西臨(lin) 線始發換乘大廳相接,是目前西部唯一、全國領先的客運樞紐站,也是全國“零換乘”和“無縫接駁”距離最短的樞紐站之一。“集地鐵、公交、出租、長途客運及配套商貿五位一體(ti) ,城東(dong) 客運樞紐人氣不斷匯聚,商業(ye) 氣氛也日趨濃鬱。”紡織城客運站總經理助理鄭毅介紹說,多元化的商場、便利的交通,讓站場周邊的房價(jia) 也水漲船高。過去每月500元的房子,現在都漲到了1000元;房子均價(jia) 也由4500元提升到6000元;“地鐵旁”、“臨(lin) 近紡織城客運站”也已成為(wei) 周邊開發商招商、銷售的主打的“王牌”。

2012年,城南客運站一期工程建成營運,為(wei) 彌補與(yu) 地鐵銜接不暢的缺憾,目前城南客運站二期工程西安航天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已在進行項目選址方案溝通協調。初步確定與(yu) 地鐵四號線銜接,規劃占地150畝(mu) ,計劃投資約9億(yi) 元。按照“公交都市”發展理念,航天基地綜合交通樞紐將建設地麵四層、地下二層的交通綜合體(ti) ,配套辦公、商務等設施。

作為(wei) 城西客運站外遷項目,城西綜合交通樞紐已經完成選址,與(yu) 地鐵一號線共建部分已經動工。設計日發送旅客4萬(wan) 人次,高峰期旅客發送量10萬(wan) 人次。項目建成將有效促進城市外部和內(nei) 部交通的無縫銜接。按規劃,西安北站綜合交通樞紐用地麵積約230畝(mu) ,估算投資38億(yi) 元。目前已完成概念規劃、工可研報告等編製工作。

隨著上述綜合交通樞紐相繼建成,我市公路樞紐布局結構將更加合理,與(yu) 公交、地鐵、出租以及高鐵的銜接將更加順暢。隨著綜合交通體(ti) 的服務功能逐步完善,借助多種運輸方式有效對接、零距離換乘,交通狀況將持續向好,市民旅客出行也將更加方便。

讓一流路網助力

西安長遠發展

——五項重點工作係列評論之六

交通,城市發展之先導,經濟繁榮之命脈,社會(hui) 進步之基石,民生改善之要義(yi) 。西安具有獨特的區位優(you) 勢,在全國高速公路網中具有東(dong) 聯西進、溝通南北的主樞紐地位。近年來,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過程中,西安這座千年古都也麵臨(lin) 著交通的巨大壓力,迫切呼喚交通的大發展、大提升。市委、市政府果斷決(jue) 策實施的公路交通樞紐建設,是應天時、順民意、得人心的戰略舉(ju) 措。

作為(wei) 五項重點工作之一的公路交通樞紐建設,實施3年來,西安舉(ju) 全市之力,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主動作為(wei) ,有序推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驚歎的成績單:不斷完善高速路網,積極鞏固主樞紐地位;加快提升繞城高速與(yu) 西安城區道路的交通轉換能力,優(you) 化交通環境;打造一流樞紐,構築綜合交通體(ti) ;建設“公交都市”,形成地鐵、常規公交、微型公交、公共自行車“四位一體(ti) ”公交體(ti) 係雛形;依托主樞紐,構建內(nei) 陸國際中轉樞紐港;加快完善國際、國內(nei) 航線網絡,努力打造“空中絲(si) 路”;立足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構築立體(ti) 化開放通道……眼下,西安主城區和向外輻射的交通大框架已經初具規模,西安都市區對外兩(liang) 小時輻射圈、內(nei) 部1小時通勤圈、主城區半小時通達圈的一體(ti) 化綜合交通網絡體(ti) 係基本形成。成績來之不易,發展仍需奮力!

加快公路交通樞紐建設,利在當代,影響深遠。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建成,必將貫通西安城市交通血脈,減輕市區交通壓力,為(wei) 過境車輛提供一條快速、安全、直達、順暢的運輸大通道;必將連通關(guan) 中城市群,銜接西安各個(ge) 發展板塊,增強西安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必將優(you) 化城市布局,使公路運輸與(yu) 地鐵、輕軌、高鐵、空港等銜接一體(ti) ,進一步拓展西安新的發展空間;必將進一步促進生產(chan) 要素源源不斷向西安流動和聚集,助力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wei) 西安深化對外合作與(yu) 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加快西安公路交通樞紐建設,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men) 要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奮發有為(wei) ,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作風、務實的舉(ju) 措,持續推進公路交通樞紐建設,奮力打造常態化的安全、暢通、便捷、有序的城市交通環境,讓城市的血脈更通暢,讓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依托主樞紐 構建內(nei) 陸國際中轉樞紐港

立足新起點 打造立體(ti) 化開放絲(si) 路通道

2100多年前,駝鈴陣陣,古絲(si) 綢之路從(cong) 長安出發;兩(liang) 千多年後,馬達轟鳴,長安“跑步”奔向世界。立足絲(si) 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依托公路、鐵路和航空,聯通海運,雖為(wei) 內(nei) 陸城市,西安正在全力構建國際中轉樞紐港,通過打造立體(ti) 化向西開放通道,努力使西安成為(wei) 中國向西開放的“新窗口”,為(wei) “一帶一路”發展注入新活力。

高速搭起千公裏一日交通圈

便捷路網聯通三大經濟帶

西安不沿邊、不靠海,但地處中國地理幾何中心,地處中西部兩(liang) 大經濟區域的接合部,是全國承東(dong) 啟西、東(dong) 聯西進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作為(wei) 我國連接東(dong) 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連霍高速、京昆高速、包茂高速、滬陝高速和福銀高速5條高速公路交會(hui) 於(yu) 西安繞城高速。加上“省門第一路”——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專(zhuan) 用高速,西安周邊共有7條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裏程471公裏,西安是除首都之外,高速公路密度最大的節點城市。

依托現有“一環十二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早在2002年西安就已與(yu) 轄區藍田、閻良、高陵、戶縣等實現“縣縣通高速”,形成“一小時交通圈”;與(yu) 省內(nei) 寶雞、渭南、安康、漢中、銅川、延安等10地市全部實現高速連接,形成“當日到達或往返”;與(yu) 周邊省份主要城市南京、合肥、武漢、鄭州、太原、蘭(lan) 州、成都、銀川等已形成“千公裏一日交通圈”。

強大的高速公路網絡使西安成為(wei) 連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沿海經濟帶的第一樞紐。依托承東(dong) 啟西、東(dong) 聯西進的區位優(you) 勢,各類生產(chan) 要素不斷向西安乃至西部流動和聚集。借助便捷的公路網絡,目前西安已建成20個(ge) 物流站場,擁有物流企業(ye) 1203家,年貨運吞吐量3597萬(wan) 噸。全市載貨汽車14.12萬(wan) 輛,噸位共計53.65萬(wan) 噸,年貨運量4.4億(yi) 噸,貨運周轉量372.8億(yi) 噸公裏;零擔運輸線路566條,可輻射全國大中城市和部分鄉(xiang) 鎮。

鐵路國際貨運格局形成

西安快步進入國際直達時代

西安在全國鐵路路網中戰略地位突出。特別是隨著高鐵發展穩步推進,西安已成為(wei) 城際旅客運輸的主通道,已形成以西安為(wei) 中心“省內(nei) 1小時生活圈”;2小時到鄭州、3小時到太原、5小時到武漢、6小時到長沙、8小時到廣州的“城際半日生活圈”。

“一帶一路”構想提出後,西安積極構建從(cong) 絲(si) 綢之路起點陝西西安出口中亞(ya) 的物資運送通道,2013年11月28日正式開行西安至阿拉木圖中亞(ya) 班列“長安號”,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添加全新動力。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目前“長安號”的貨源已由陝西輻射至甘肅、寧夏、山東(dong) 、江蘇、河北、上海、浙江等地。貨物目的地遍布哈薩克斯坦等中亞(ya) 5國的44個(ge) 城市和站點;貨物品類多達206個(ge) 品種。隨著中亞(ya) 貨物在陝西的聚集、分撥,中亞(ya) 班列已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幹線。

2014年10月28日,西安鐵路局新築車站獲批成為(wei) 臨(lin) 時口岸對外開放,打破了西安進口產(chan) 品隻能依賴沿海沿邊和空港口岸轉關(guan) 的狀況,使西安真正具備國際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它將為(wei) 陝西乃至整個(ge) 西北帶回更多“歐洲製造”,且價(jia) 格將比空運更便宜,時效比海運更快捷。

2014年12月19日,“西安港”國際、國內(nei) 代碼正式啟用,使西安成為(wei) 服務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連通“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國際中轉樞紐。至此,西安已經快步進入“國際直達時代”。

2015年2月2日,西安鐵路局又開行“海鐵聯運”(西安至黃島港)國際貨運班列,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從(cong) 西安新築車站出發,經隴海線、膠新線抵達山東(dong) 黃島港。從(cong) 黃島港換乘海運,陝西果汁已遠銷美國、歐洲、澳洲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民族品牌比亞(ya) 迪汽車配件已經走出國門,進入美國、俄羅斯、利比亞(ya) 、敘利亞(ya) 、埃及、伊拉克等地。陝西西安乃至整個(ge) 西北地區的貨物都可藉此向東(dong) 推進,延伸歐美,每車可為(wei) 貨主節省費用3%-5%。

如今,以陝西西安為(wei) 起點,向西開行“中亞(ya) 班列”,向東(dong) 開行“海鐵聯運班列”,各類進出口貨物通過西安國際內(nei) 陸港,可以方便快捷地裝箱向東(dong) 運往國內(nei) 各個(ge) 海港,向西運往中亞(ya) 和歐洲國家,國際貨運成本大幅降低,國際競爭(zheng) 力日益增強。鐵路國際貨運格局將進一步助推“西安港”成為(wei) 連接“一帶一路”的國際物流中轉樞紐,國際貿易分撥中心和集散中心。

緊抓絲(si) 路經濟帶建設契機

空中絲(si) 路呼之欲出

緊抓絲(si) 路經濟帶建設契機,目前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已陸續開通巴黎、莫斯科、赫爾辛基、西雅圖、新加坡、大阪等航點,實現了與(yu) 歐洲和北美通航。2014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國際(地區)年旅客吞吐量已經突破100萬(wan) 人次大關(guan) 。國際(地區)業(ye) 務年均增幅近40%。

目前機場已與(yu) 國內(nei) 外48家航空公司建立了業(ye) 務往來,開辟了通往國內(nei) 外136個(ge) 城市的269條航線。其中,通往國際和地區25個(ge) 城市29條航線,運營國際(地區)航線的中外航空公司達到25家,每天的國際航班超過25班次,有3000多名旅客從(cong) 這裏來往於(yu) 世界各地。

著力打造“空中絲(si) 路”,2015年機場計劃再開通羅馬、洛杉磯、東(dong) 京、澳門等航線。“十三五”期間,機場將重點圍繞“打造空中新絲(si) 路,服務中亞(ya) 經濟帶”的新目標,加快完善國際、國內(nei) 航線網絡。在國際航線方麵,著力開通西安至阿斯塔納、塔什幹、阿拉木圖航線,實現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沿線起點城市、中間點城市和終點城市的連通。

隨著陸路與(yu) 海路實現無縫對接,為(wei) 推進陸港空港聯動發展,陝西西安還將啟動陸港與(yu) 空港的“貨運專(zhuan) 運線”和虛擬空港項目。按規劃,未來西安航空城總規劃麵積將達146平方公裏,預計到2020年航空旅客和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300萬(wan) 人次和45萬(wan) 噸左右。

集陸港、空港和網絡於(yu) 一體(ti) ,西安將圍繞“一高地六中心”(內(nei) 陸改革開放新高地、金融商貿物流中心、先進裝備製造中心、能源儲(chu) 運交易中心、文化旅遊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yang) 中心)目標定位,按照產(chan) 業(ye) 結構高端化、互聯互通多元化、對外貿易便利化、區域發展協同化的思路,全麵加快絲(si) 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努力把西安打造成中國向西開放的“新窗口”,為(wei) 傳(chuan) 承和發揚絲(si) 路精神,推動區域務實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建設公交都市 改善市民出行環境

“四位一體(ti) ”公共交通客運體(ti) 係已具雛形

“過去出門隻能擠公交,現在有了地鐵和公共自行車及微型公交,解決(jue) 了最後一公裏問題,我感覺出行非常方便。”63歲的王建林是個(ge) “老西安”,對比過去擠公交車的情況,他覺得現在車多,等的時間短,而且車況也越來越好,尤其是空調車冬暖夏涼,感覺非常舒適。

創建公交都市 全市公交線路達260餘(yu) 條

對於(yu) 西安公交的發展變化,相信絕大多數“老西安”都和王建林老人的感受類似。2012年10月,西安被交通運輸部確立為(wei) 全國第一批“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

隨著“公交都市”的創建,經過3年的努力,目前全市營運公交車輛已達8128輛,公交線路260餘(yu) 條,遍布城區及周邊主要幹道。公交日均客運量480萬(wan) 人次,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已由原來的35%提升到56%(含地鐵),公交保障能力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已居領先地位。

配合地鐵一、二號線開通,為(wei) 最大限度發揮地鐵大容量的優(you) 勢,我市製定了《西安市公交線網優(you) 化調整五年行動計劃(2014-2018)》和《東(dong) 西南北大街及解放路等主要公交走廊線路密集站點分站設點實施方案》,通過撤線、縮線、改線和開線等方式,合理調整線網布局,強化多種運輸方式換乘接駁,截至目前已累計優(you) 化、調整公交線路77條。目前全市已有2900輛公交車實現智能調度,建成電子站牌120塊。電動、天然氣清潔能源公交車已占到車輛總數的98%。

隨著線網布局更加合理,車輛品質不斷提高,市民最大的感受就是等車時間縮短,乘車更方便了。隨著公交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尤其是空調車的不斷增加,目前大公交占據著公共交通的主導地位。

坐地鐵上下班 每月節省油費幾百元

“坐地鐵,對我來說,相當於(yu) 每月漲了幾百元工資,而且不用長時間開車,人還不累,生活也更有規律了。”說起地鐵開通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家住長安燈具廠十字的陳先生興(xing) 奮地說,感覺跟漲工資一樣,太欣喜了。

“過去沒有地鐵,我每天開車上下班。”為(wei) 避開中軸線小寨、鍾樓、北大街等堵點,陳先生經常選擇走二環。每天7點準時出門,緊趕慢趕到北郊的單位也就8點半了,有時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地鐵開通後,陳先生改坐地鐵,每天多睡半小時,還能提前20分鍾到單位。坐地鐵的車費和開車的油錢、停車費相比,每月至少能節省六七百元。“省的就是掙的,這可不跟漲工資了一樣嗎。”陳先生笑著說。

“以前從(cong) 城區去紡織城,倒車不說,碰上擁堵沒有1個(ge) 半小時根本下不來。現在坐上地鐵直達紡織城,感覺非常好。”住在三橋的趙先生說,回蒲城老家,他再也不用從(cong) 城西拎著東(dong) 西去城東(dong) 坐車了。“城東(dong) 交通樞紐大樓各種門店林立,要啥有啥,真的太方便了。”趙先生說,隨著人流不斷匯聚,城東(dong) 交通樞紐已經發展成一個(ge) 新的商圈。

目前我市已開通地鐵一、二號線,隨著地鐵低碳、環保、舒適、快捷等優(you) 勢特點逐步顯現,越來越多的市民將地鐵列為(wei) 首選交通工具。自二號線南段開通之後,目前線網日均客流已飆升至90萬(wan) 人次,周五至周日保持在百萬(wan) 人次左右,單日最高客流已突破122萬(wan) 人次。地鐵低碳環保、緩堵保暢、惠及市民的社會(hui) 效應愈加顯著。

隨著地鐵建設不斷加快,今年年內(nei) 在建的地鐵三號線將實現長軌貫通,設備安裝及裝修全麵展開;四號線全線將具備盾構始發條件,車站主體(ti) 結構施工和暗挖區間初支力爭(zheng) 過半;五號線一期工程力爭(zheng) 年內(nei) 啟動建設。隨地鐵三、四、五、六號線建設穩步推進,預計2018年我市地鐵通車裏程將達200公裏。

構建公交+慢行模式 方便市民出行

“隨著公共自行車的投用,我感覺自己的生活有了質的變化。”住在鹹寧路上的王德義(yi) 老人介紹說,過去到興(xing) 慶宮公園晨練,他經常坐公交,但早高峰時段上班的年輕人很多,車輛非常擁擠。公共自行車投用後,他給長安通卡開通了租車功能。“現在每天早上騎上車就已經在鍛煉了,我感覺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代。”王大爺說。

積極構建“公交+慢行”綠色、健康出行模式,2013年12月公共自行車係統開通至今,全市已累計建成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1146個(ge) ,投入公共自行車3.04萬(wan) 輛。公共自行車已經覆蓋主城區和各開發區,全市開卡量已經突破33萬(wan) 張。按照“加密、擴容、補充完善”的原則,今年我市將再添1萬(wan) 輛公共自行車,並新增20個(ge) 大容量閘機式服務網點,讓市民租、還車輛更方便。

為(wei) 進一步密切公交和地鐵的關(guan) 係,從(cong) 2011年地鐵開通至今,我市已先後開通161路、162路、163路等10條微型公交,著力解決(jue) 大型社區居民“最後一公裏”出行問題。通過進一步深化民營公交向微型公交轉型,目前全市已有32條中巴線路轉為(wei) 微型公交線路。根據需要,今年我市將繼續增開更多微型公交線路。

隨地鐵、公交、微型公交、公共自行車之間實現“無縫連接”,我市已初步形成以軌道交通為(wei) 骨架、常規公交為(wei) 網絡,微型公交和慢行公共自行車為(wei) 補充“四位一體(ti) ”的城市公共交通綜合客運體(ti) 係。依托內(nei) 聯外接、四通八達的全國一流路網,借助一流的綜合交通樞紐,市民出行換乘將更加方便、快捷,西安與(yu) 周邊省市的聯係將日趨緊密。隨著向西開放戰略的提出,尤其是越來越多國際航線的開通,作為(wei) 絲(si) 綢之路起點的西安將真正走出亞(ya) 洲融入世界。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