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大數據應用提升快遞業效率

發布時間:2015-07-09 10:41:28 國際商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7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ti) 服務和監管的若幹意見》,旨在運用大數據先進理念、技術和資源,加強對市場主體(ti) 的服務和監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在大數據的應用方麵,相比政府的應變,市場主體(ti) 一直走在最前沿。

同日,菜鳥網絡透露,正在同中通快遞、圓通快遞試點大數據路由分單合作,以替代快遞公司分撥中心的人工憑記憶分單。此舉(ju) 措將提高50%的分揀效率,未來會(hui) 在主要快遞合作夥(huo) 伴中推廣。這是菜鳥網絡用大數據給快遞業(ye) 合作夥(huo) 伴賦能的又一舉(ju) 措。

菜鳥網絡自成立以來在快遞業(ye) 務數據化方麵落子頗多,如聯合高德的地圖以及大數據處理產(chan) 生的4級地址庫,可以幫助快遞公司提供更精準的線路規劃和配送分派;聯合快遞合作夥(huo) 伴推廣電子麵單,普及率已達50%,提升發貨速度超過30%。此前推出的“物流預警雷達”在經曆“雙十一”的檢驗後名聲大噪。

大數據路由分單,分揀效率提升50%

菜鳥網絡趙劍介紹說,菜鳥網絡運用了大數據分析,大數據路由分單結合高德地圖的空間定位技術,可用數據實現包裹跟網點的精準匹配,準確率達98%,隨著大數據的沉澱,準確率將向100%靠近。

關(guan) 於(yu) 目前快遞企業(ye) 的收件路徑,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包裹先集中到分撥中心,再按照收貨地址將包裹歸類後分撥到下一網點。分撥中心流水線上會(hui) 有大量的分揀員,他們(men) 需要根據包裹上的地址信息,憑記憶確定包裹下一站到達哪個(ge) 網點。憑人工記憶分單,耗時、耗力,也容易出錯。

靠人工記憶分揀,分撥中心分揀員變得非常核心,他們(men) 通常需經過半年培訓才能上崗,一個(ge) 大型分撥中心網點,會(hui) 有200名以上的專(zhuan) 門處理分單信息的分揀員。這類員工在“雙十一”這類大促的時候很難大量招聘,所以每逢大促,快遞企業(ye) 時常因人手不足導致快件積壓。

傳(chuan) 統快遞人工分揀每個(ge) 包裹需要3~5秒的時間來判斷下一個(ge) 路徑並進行分揀,快遞公司啟用大數據路由分單後,隻需1~2秒即可完成這個(ge) 動作。此外,未來隨著自動化分揀設備的投入,大數據路由分單可以完全將人力從(cong) 這部分工作中解脫出來,這意味著快遞公司分撥中心的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使用電子麵單,發貨速度提升30%

“目前全行業(ye) 電子麵單使用占比已經超過50%。”近日菜鳥網絡快遞事業(ye) 部總經理菲青對外透露。菜鳥網絡各快遞合作夥(huo) 伴的數據顯示,使用電子麵單,發貨速度能提升30%。

據了解,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紙質麵單,電子麵單的。運單和揀貨單使用同一張熱敏麵單,沒有複寫(xie) 聯,隻有上下聯,能大幅提高揀貨效率。電子麵單是一種高效率、環保的信息化麵單,不僅(jin) 成本較傳(chuan) 統麵單降低至少5倍,且對客戶的的信息安全增添了一層保障。通過數據的流轉,電子麵單係統可以串聯起快遞公司、商家與(yu) 消費者的數據信息。

申通快遞總裁陳小英近日表示,希望能加深與(yu) 菜鳥戰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在電子麵單等數據上實現無縫對接。

去年,13大物流快遞企業(ye) 與(yu) 菜鳥網絡簽署行業(ye) 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物流大數據平台,為(wei) 國內(nei) 快遞行業(ye) 發展提速。此後菜鳥網絡又聯合14家主流快遞公司推出了電子麵單平台,各大快遞公司和商家都可申請免費接入使用。

菜鳥網絡趙劍也表示,大數據應用下沉到供應鏈,以雲(yun) 供應鏈降低流通成本,成為(wei) 大勢所趨。未來菜鳥網絡會(hui) 通過搭建協同平台,繼續推出大數據產(chan) 品,服務於(yu) 合作夥(huo) 伴及市場消費者。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