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01 10:18:47 人民日報

5月25日,人民日報刊發“新視角看形勢”係列報道第一篇《速度放緩就是形勢不好嗎?》。
報道認為(wei) ,單純的經濟增速不能反映一個(ge) 經濟體(ti) 發展的全貌,難以從(cong) 中看出投入是多是少、環境是優(you) 是劣、物價(jia) 是高是低、就業(ye) 是好是壞等各種因素。因此,評價(jia) 當前的經濟形勢,不能隻盯著速度指標,更要看到速度之外的東(dong) 西。如果不僅(jin) 僅(jin) 以速度看形勢,我們(men) 會(hui) 清晰地看到,當前我國就業(ye) 形勢穩定,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麵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逐步深化,一些新的增長點破繭而出。這些都充分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經濟金融風險總體(ti) 可控,社會(hui) 大局穩定。
報道認為(wei) ,這些變化也反映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些特征。而新常態是中國經濟進入更高層次發展階段後才能出現的狀態,是我們(men) 多年來追求的狀態,是“好常態”而非“壞常態”。
核心閱讀
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一些傳(chuan) 統微觀指標持續走弱,而宏觀經濟依然處於(yu) 合理區間,這種“背離”的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的經濟結構在不斷優(you) 化,而這,正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也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
今年一季度,我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8.7億(yi) 噸,同比下降約9%,運量回到5年前水平。4月,工業(ye) 用電量同比下降1.1%,盡管降幅較今年2月份和3月份收窄,但仍在始於(yu) 年初的下降通道中。
鐵路貨運量和工業(ye) 用電量,一向被視為(wei) 中國經濟風向標。如今這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微觀指標持續走弱,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有失速風險?
指標走低怎麽(me) 看
如果單以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一些傳(chuan) 統微觀指標判形勢,就會(hui) 放大下行壓力。
鐵路貨運量與(yu) 工業(ye) 用電量,曾被喻為(wei) 中國經濟的“晴雨表”。由於(yu) 我國經濟結構中,重化工業(ye) 占比較高,對大宗物資運輸依賴較大,再加上我國工業(ye) 企業(ye) 多在東(dong) 部,而能源與(yu) 原材料多集中在西部,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規模擴張時,也會(hui) 帶動鐵路貨運量增加,因此運輸大宗物資的主動脈——鐵路的運量就成為(wei) 觀察經濟走勢的重要微觀指標。同樣的道理,由於(yu) 我國工業(ye) 用電量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70%,自然也被視為(wei) 能反映經濟活躍程度的微觀指標。
當前鐵路貨運量與(yu) 工業(ye) 用電量指標走弱,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中國正經曆從(cong) 傳(chuan) 統工業(ye) 向現代製造業(ye) 脫胎換骨過程中的一次大裂變,一定會(hui) 有一些企業(ye) 出現經營困難,落後產(chan) 能肯定要被淘汰。”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說。
用電量的下滑更反映出傳(chuan) 統工業(ye) 特別是高耗能產(chan) 業(ye) 的不景氣。一季度,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ye) 實現銷售收入7629億(yi) 元,同比下降14.48%,主營業(ye) 務虧(kui) 損超過110億(yi) 元;前4個(ge) 月,全國煤炭產(chan) 量同比下降6.5%,全社會(hui) 煤炭庫存已持續40個(ge) 月超過3億(yi) 噸。
製造業(ye) 是一國經濟的基礎,對於(yu) 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指標所反映出來的工業(ye) 遇到的困難,應當給予足夠重視和正確應對。另一方麵,也應看到,如果單以這些傳(chuan) 統微觀指標判形勢,就會(hui) 放大下行壓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舉(ju) 例說:“目前,六大高耗能工業(ye) 增加值占整個(ge) 工業(ye) 增加值30%左右,但其用電量占全國工業(ye) 用電量的60%以上。經濟增速下滑的時候,由於(yu) 高耗能工業(ye) 快速回落,造成用電量下滑幅度更大。”
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經濟金融風險總體(ti) 可控,社會(hui) 大局穩定。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達到7%,與(yu) 預期目標相符,這在國際上也是較高的速度,且對應的經濟增量十分可觀。“今年如果能實現7%的增速,將帶來近五年來最多的經濟增量,高於(yu) 2010年10.4%增速所帶來的經濟增量。”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結構優(you) 化是主因
產(chan) 業(ye) 結構、二產(chan) 內(nei) 部結構優(you) 化,導致一些微觀指標與(yu) 經濟形勢的相關(guan) 性減弱
那麽(me) ,如何解釋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持續走弱,而宏觀經濟依然處於(yu) 合理區間呢?
——產(chan) 業(ye) 結構在優(you) 化。
2013年,我國服務業(ye) 占GDP比重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第二產(chan) 業(ye) ,標誌著我國產(chan) 業(ye) 結構發生了裏程碑式的變化。“除非經濟增長回到粗放時代,否則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傳(chuan) 統微觀指標與(yu) 經濟形勢的相關(guan) 性一定是減弱的”,範劍平說,用工業(ye) 用電量等反映大工業(ye) 時代全貌的典型指標來審視服務業(ye) 占比已躍居第一的中國經濟,肯定是不全麵的。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shu) 長王一鳴也認為(wei) ,過去以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指標來研判經濟形勢,是因為(wei) 製造業(ye) 比重比較大,而這些指標往往難以全麵反映我國服務業(ye) 的快速發展。
——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的結構在優(you) 化。
比如,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裏程不斷增加,航空運量也在不斷增加。今年一季度,在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鐵路貨運量在總貨運量中的占比隻有9.2%,已無法客觀、全麵地反映中國物流市場的整體(ti) 需求和發展趨勢。
再如,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也導致部分傳(chuan) 統微觀指標的代表性降低。在第二產(chan) 業(ye) 內(nei) 部,能耗較低的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比重持續提高。此外,國家對六大高耗能產(chan) 業(ye) 也進行了技術改造。今年一季度,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了5.6%。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工業(ye) 用電量不能完全準確地分析經濟的活躍度。
事實上,一些轉型升級走在前麵的地區,盡管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在下降,但經濟減速的壓力並不大,比如北京,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已達75%,高科技產(chan) 業(ye) 占比也相對較高,盡管工業(ye) 綜合能源消費量大幅下降,但經濟運行態勢仍然良好。相反,像東(dong) 北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比重過大的地區,用電量等傳(chuan) 統微觀指標就能有效反映出地區經濟減速壓力較大。
由此可見,鐵路貨運量、工業(ye) 用電量等一些傳(chuan) 統微觀指標不再是衡量經濟形勢的“絕對權威”,其深層次原因是我國的經濟結構在不斷優(you) 化,而這,正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特征,也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亮點。
更好反映新常態
應有更多反映質量和效益的指標,體(ti) 現創新狀態和實際成效的指標。
不久前,當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公布時,不少人注意到,國家統計局不僅(jin) 發布了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和全國網上服務零售額,還發布了網上商品零售額中的吃、穿、用三大類商品的增長速度。從(cong) 一年前首次推出“網絡銷售數據”,到如今進一步細化微觀數據,統計指標也開始緊緊擁抱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P2P、O2O……怎樣更好地用統計指標去反映新常態下不斷孕育成長的新業(ye) 態、新產(chan) 品、新商業(ye) 模式,確實是個(ge) 新課題。”王一鳴說。
新常態下,要想更客觀全麵地反映經濟形勢,就應有更豐(feng) 富的微觀指標統計數據作支撐。
“移動互聯時代讓我們(men) 有了更多獲得經濟數據的渠道,而且這些大數據更動態、更準確、更廉價(jia) 。”範劍平說,現在統計部門都是主動調查數據,被調查對象的心理戒備可能會(hui) 削弱數據的真實性,而實際經濟生活中自然留下的數據,如果被收集、分析、計算,往往能更真實地反映現實。比如非典時期,上海市曾用國際漫遊的數據來推測全市有多少境外人員,這比入戶調查的效果要好。目前,國外不少調查公司已經開始大量運用大數據來反映現狀、預測未來。
新常態下,統計指標應當與(yu) 時俱進,更加完善、充實。
不少專(zhuan) 家建議,反映服務業(ye) 發展的指標應與(yu) 其在經濟總量中的地位相匹配。“現在我們(men) 每月有反映工業(ye) 及其細分行業(ye) 的生產(chan) 、銷售、價(jia) 格、庫存、利潤、投資等統計指標,但缺乏服務業(ye) 的相關(guan) 指標,在第三產(chan) 業(ye) 已占GDP半壁江山的今天,不能不說是一個(ge) 缺憾。”潘建成說。
新常態下,轉方式、調結構被放在更為(wei) 重要的位置,也需要有更多反映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指標,以及體(ti) 現創新狀態和實際成效的指標。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