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多管齊下解決企業融資難

發布時間:2015-05-27 09:38:41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盡管央行此前進一步預調微調貨幣政策,但困擾實體(ti) 經濟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尚未得到有效緩解,這主要是因為(wei) “融資難”的問題是各種因素相互疊加、共同作用。為(wei) 此,必須深化改革、標本兼治、多措並舉(ju) ,從(cong)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創新入手,推動結構性改革和調整,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

近日,匯豐(feng) 發布了中國融資條件指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國的融資條件仍處於(yu) 2009年以來最緊狀態。這意味著,盡管央行此前進一步預調微調貨幣政策,但困擾實體(ti) 經濟發展的“融資難”問題尚未得到有效緩解。
  長期以來,我國實體(ti) 經濟發展麵臨(lin) 著融資渠道窄、融資方式單一、融資成本高等問題,特別是民營企業(ye) 、中小企業(ye) 和小微企業(ye) 融資不易、成本較高的結構性問題較為(wei) 突出。實體(ti) 經濟融資難,不僅(jin) 加重了企業(ye) 負擔,影響宏觀調控效果,也帶來了金融風險隱患。
  為(wei) 解決(jue) 這一難題,有關(guan) 部門近年來出台了不少政策舉(ju) 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觀,但總體(ti) 仍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企業(ye) 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有報道稱,一些民營中小企業(ye) 的融資成本超過20%,有的企業(ye) 不得不向民間資本市場高息融資。
  從(cong) 當前貨幣供給和貨幣信貸增速來看,我國流動性總體(ti) 充裕,化解實體(ti) 經濟融資難題之所以步履維艱,與(yu) 這一問題是各種因素相互疊加、共同作用的結果直接相關(guan) 。一是,一些中小企業(ye) 、小微企業(ye) 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弱,加之企業(ye) 財務信息透明度較差,銀行往往對其惜貸,而是傾(qing) 向於(yu) 把錢貸給不怎麽(me) 差錢的大企業(ye) 。二是,受市場需求疲軟和產(chan) 能過剩等因素影響,實體(ti) 經濟中不少領域的生產(chan) 經營困難重重,資本回報率偏低,導致大量資金湧入資本收益相對較高的資本市場,加劇了實體(ti) 經濟“融資難”。三是,我國金融體(ti) 製改革仍有待加速,一些非市場化因素導致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不通暢,使得資金難以抵達實體(ti) 經濟。
  要切實緩解實體(ti) 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必須深化改革、標本兼治、多措並舉(ju) ,從(cong)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鼓勵創新入手,推動結構性改革和調整,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ti) 經濟。
  從(cong) 政策層麵上看,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要把握好穩健貨幣政策的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ti) 經濟的傳(chuan) 導渠道。同時,要整體(ti) 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ti) 製改革,解決(jue) 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ti) 產(chan) 業(ye) 部分資金循環不暢等問題。
  從(cong) 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發展看,要提高銀行融資多元化程度和資金來源穩定性,縮短企業(ye) 融資鏈條,嚴(yan) 禁變相提高利率加重企業(ye) 負擔的行為(wei) ,完善商業(ye) 銀行考核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引導商業(ye) 銀行多支持中小企業(ye) 、小微企業(ye) 發展。此外,適當考慮降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門檻,積極穩妥發展麵向小微企業(ye) 和“三農(nong) ”的特色中小金融機構,形成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促進市場競爭(zheng) ,增加金融供給優(you) 化。
  對於(yu) 企業(ye) 而言,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切實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和盈利能力,提升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投資的收益率,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金關(guan) 注實體(ti) 經濟發展。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ye) 管理製度,健全規範的財務製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積極探索推進IPO、利用互聯網金融眾(zhong) 籌等新型金融創新方式,以此發展自身持久的融資方式。
  目前,我國融資需求有所萎縮,為(wei) 加快解決(jue) 相關(guan) 企業(ye) 的融資難題創造了有利時機。因此,應加快理順體(ti) 製機製,為(wei) 發揮好投資關(guan) 鍵作用創造更加有利的金融環境。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