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崔慧萍: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

發布時間:2015-05-21 10:26:16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這是一間簡單樸素的辦公室,和這座大樓裏的所有辦公室沒有什麽(me) 區別,但是走進房間,從(cong) 辦公桌的玻璃板下,到書(shu) 櫥,再到牆壁,甚至是沙發的靠背上都擺上了滿當當的照片,這似乎在告訴我們(men) 這間辦公室的主人是一個(ge) 熱愛生活並且有故事的人。

崔慧萍,中國重汽技術中心汽車傳(chuan) 動設計院總工程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山東(dong) 省勞動模範、山東(dong) 省巾幗發明家、濟南市三八紅旗手標兵等等一大串榮譽和頭銜之下的她,意外的隨和親(qin) 切。於(yu) 是記者拋開了準備好的采訪提綱,和崔總一起分享起了她的一張張照片,和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

 

巔峰之作——盤式製動器的研發

在這麽(me) 多的照片中,記者發現有一張照片是重複的,同樣的照片既壓在玻璃板下,又被擺在了沙發靠背上的最顯眼位置。

這張照片背後是不是有著特殊的意義(yi) ?崔慧萍笑著說“這張照片我的確最喜歡,是我們(men) 的項目研發成功後,公司領導特地為(wei) 我們(men) 團隊開慶功會(hui) 上的合影。看,每個(ge) 人都笑得那麽(me) 開心。”

崔慧萍口中的“項目”就是她職業(ye) 生涯中最為(wei) 重要的一個(ge) 代表作——重型車用盤式製動器的研發。

對於(yu) 中國重汽的盤式製動器,崔慧萍曾經在2011年8月份CCTV1《焦點訪談》的《中國重卡 重裝上陣》中這樣平靜而簡練的介紹到“通過我們(men) 試驗驗證,盤式製動器刹車的響應時間,同等條件下要比原來的鼓式製動器縮短0.2秒到0.3秒時間,刹車距離同樣的背景下減少3到5米。”

0.2~0.3秒的時間、3~5米的距離,對普通人來說僅(jin) 僅(jin) 是些很小的數字,但對於(yu) 車輛駕駛員和行人來說,刹那的時間和短短的幾米卻可能是生與(yu) 死的時差和距離。平靜和簡練的背後,是崔慧萍和她的團隊難以計數的反複試驗,是無數個(ge) 不眠夜。

作為(wei) 影響車輛製動性能最重要的總成部件,盤式製動器相對於(yu) 鼓式製動器擁有散熱好、製動效率高、製動平穩的先天優(you) 勢,意味著更好的車輛製動性能,因此,國內(nei) 各大重型車製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自己的車上匹配盤式製動器。

但重型車用盤式製動器的核心技術隻掌握在國外少數幾家專(zhuan) 業(ye) 製動器製造商手中,國內(nei) 重卡製造商隻能采取進口或合作生產(chan) 的方式。

即便如此,由於(yu) 國情不同導致的技術“水土不服”,國外的盤式製動器不能完全適應中國市場,更為(wei) 糾結的是,當時沒有哪個(ge) 國外廠商願意跟中國人分享這一核心技術。

開發適合中國國情的重型車用盤式製動器迫在眉睫。2007年,中國重汽將目光鎖定了重型卡車盤式製動器的研發,崔慧萍和她的團隊接下了任務。

崔慧萍回憶起當年的情景,笑言“真是硬著頭皮接下任務啊!”當時該項技術在國內(nei) 尚屬空白,中國重汽盤式製動器開發等於(yu) 是從(cong) 零開始。突破點在哪裏?

崔慧萍選擇了先搞清楚國外產(chan) 品的工作原理和技術特點,找出其不適應中國國情的主要問題作為(wei) 重汽盤式製動器研發工作的突破口。

突破口確定以後,接下來就是理清設計思路,提出設計方案,試製樣品,和反複的試驗驗證。於(yu) 是,崔慧萍和她的團隊開始了一年多時間的瘋狂磨礪,全然沒有了上下班的概念。

為(wei) 了獲取第一手資料,崔慧萍還堅持親(qin) 自帶著工程技術人員參與(yu) 各類數據采集,在試驗台前,在荒無人煙的部隊靶場,在模擬複雜路麵的試驗場,在蜿蜒陡峭的山路和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上,不知度過了多少個(ge) 不眠之夜,用她的話說:“不到試驗現場看一眼,心裏不踏實啊……”

崔慧萍的2007年就在這種忙碌和奔波中眨眼而過。2008年中國重汽商務大會(hui) 上,盤式製動器作為(wei) 中國重汽係列車型標準配置,向全國發布,成為(wei) 中國重卡市場新的技術亮點,中國重汽公司也成為(wei) 國內(nei) 率先批量在重型卡車上應用盤式製動器的龍頭企業(ye) 。

不僅(jin) 如此,由於(yu) 該產(chan) 品的成功應用填補了國內(nei) 外同類產(chan) 品空白,作為(wei) 一項自主研發的專(zhuan) 利產(chan) 品,重型車用盤式製動器獲得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一項發明以及十六項實用新型和外觀的專(zhuan) 利授權。

崔慧萍回憶起那次慶功會(hui) ,一直沉浸在歡樂(le) 之中,連語氣都是輕快的“領導說我們(men) 所的每個(ge) 人都要去,平時負責後勤的辦公室人員都要去。那一天真的很高興(xing) !”這或許就是做技術工作獨特的魅力,過程無論有多少艱辛和困難,記得的卻都是項目成功後的喜悅和滿足感。

崔慧萍職業(ye) 生涯所收獲的這種滿足感遠遠不止這一個(ge) 項目。達到國際水準的國內(nei) 最大的單級減速橋-HOWO係列單級減速雙聯驅動橋項目、順利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的CH430拉式膜片離合器係列項目無不凝結著崔慧萍的心血。她也坦言“現在看到這些項目,真的就像對著我的孩子一樣,挺驕傲。“

 

“人和”之力——和諧的團隊和穩定的“後方”

“看,這就是我們(men) 團隊出去遊玩的照片”崔慧萍指著玻璃板下麵一張集體(ti) 合影告訴記者,照片上一群年輕人洋溢著輕鬆歡快的笑臉,“大家平時工作都很辛苦,有機會(hui) 我就會(hui) 組織他們(men) 出去踏青,充足電才能更好的去工作”

崔慧萍現在的團隊平均年齡30多歲,都是她帶起來的。在做盤式製動器的時候,這個(ge) 團隊已經相對成熟,最困難的階段是做單極減速橋——HOWO係列單極減速雙聯驅動橋項目。當時恰逢六幾屆的老設計師退休,人員銜接上是個(ge) 空檔,所裏年輕人多,工作經驗不足。崔慧萍除了把精力用在日常工作,還花費很多心思培養(yang) 新人盡快上手。她實行“集體(ti) 討論、科學決(jue) 策”的工作思路,大到研發思路,小到設計細節,都在全員參與(yu) 中一步步完善。到HOWO項目結束時,年輕的設計人員都已成為(wei) 熟手,再到盤式製動器的研發,全所上下已然默契十足。隊員們(men) 形容崔慧萍“嚴(yan) 謹、但不訓人”,喜歡跟著她幹。崔慧萍也說“我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年輕人充滿活力,我也跟著年輕起來。”

盤式製動器研發成功的那一年的五一勞動節,公司評選勞動模範。對於(yu) 這個(ge) 名額,大家毫無疑問的都推選了崔慧萍。但是崔慧萍卻覺得功勞是大家的,團隊裏的年輕人們(men) 也付出很多,所以堅持把自己換下來,換成了基層技術人員。名單報到上一級,領導在名單中卻沒有看到,這一年超負荷出色完成多個(ge) 重大關(guan) 鍵項目的項目領頭人崔慧萍。疑惑之餘(yu) ,得知是崔慧萍自己把榮譽硬是讓給別人後,領導又特地給她申請了一個(ge) 名額,崔慧萍才當選了當年集團公司的勞模。

崔慧萍麵對後來紛至遝來的各種榮譽和稱號表現的很淡然,她說“其實榮譽更應該留給年輕人,他們(men) 更需要鼓勵。”

崔慧萍的照片雖多,但幾乎都是合影:受表彰時的留念、和工作團隊在一起的工作照、與(yu) 外國專(zhuan) 家交流的合照。所以,為(wei) 數不多的單人照就很特別,尤其是照片中還是一個(ge) 年輕帥氣的男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崔慧萍看到這張照片,眼神瞬間溫柔了起來“這是我兒(er) 子,這張照片是他去美國讀博前在機場照的。”

對於(yu) 一位女性工程師來說,工作和家庭通常難以兼得。因為(wei) 忙於(yu) 工作而疏忽了對家庭的照顧,耽誤了孩子的教育在很多事業(ye) 成功的女性身上並不鮮見。崔慧萍卻有一個(ge) 穩定的“大後方”,時刻支持她全力以赴的工作。

崔慧萍的愛人和她是同班同學,大學畢業(ye) 後兩(liang) 人攜手進入中國重汽。崔慧萍忙的時候,愛人通情達理地擔起了更多教育孩子得責任。倆(lia) 人都忙的時候,就得咬咬牙把孩子“托”給了學校。

“我們(men) 家的孩子是送得最早、接得最晚的。”崔慧萍說,時間久了,看門的老大爺跟他們(men) 都很熟。更誇張的例子是,“明天要上小學了,今天還在幼兒(er) 園”。雖然因為(wei) 工作性質的原因,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談不上無微不至,但是崔慧萍還是很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時間再緊,工作再忙,她也堅持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當留守兒(er) 童。健康的心理和獨立的狀態或許是他們(men) 給孩子潛移默化的最大禮物。“每天回到家,吃飯聊聊天,然後就各做各的事。”

令崔慧萍很欣慰的是,孩子很爭(zheng) 氣,沒有怨言,一路保送上了複旦,又拿到全額獎學金出國讀博。除了學業(ye) 上的成績,崔慧萍最看重的卻是兒(er) 子樂(le) 觀開朗、樂(le) 於(yu) 助人的性格。“他與(yu) 人相處,總是能看到別人的優(you) 點。這一點我很滿意。”

說到孩子,做母親(qin) 的都難掩心中的喜悅,“雖然我陪他的時間很少,但是我們(men) 母子感情卻很好,兒(er) 子什麽(me) 事都會(hui) 告訴我,節日、生日都想著給我送禮物。我現在戴的這個(ge) 項鏈就是去年母親(qin) 節的禮物。”崔慧萍開心的指著項鏈告訴記者。

在2002年崔慧萍工作相當忙的一年,這個(ge) 三口之家仍獲得了“濟南市文明家庭”稱號。

事業(ye) 家庭雙豐(feng) 收,崔慧萍在外人看來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采訪過程中,崔慧萍的語氣卻一直雲(yun) 淡風輕,她坦言“對於(yu) 工作,我沒想太多,唯一的原則就是既然做了,就要做到讓自己滿意。目前我想的就是快點把團隊帶起來,讓他們(men) 能獨當一麵,我也好安心退休。”

對於(yu) 退休之後的安排,崔慧萍充滿期待“我其實是個(ge) 很熱愛生活的人,以前工作太忙,退休之後我要好好過生活。”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