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24 10:06:16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

相較於(yu) 2012年的“熱鬧非凡”、2013年的“穩中有進”,2014年是我國冷鏈物流真正快速發展的一年(包括冷鏈物流外部環境和基礎設施)。生鮮電商的崛起賦予了冷鏈產(chan) 業(ye) 新的商機,而上海福喜事件等則再次敲響了冷凍冷藏食品安全的警鍾,倒逼整個(ge) 冷鏈行業(ye) 自省深思。冷鏈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也使和路雪、麥當勞等為(wei) 代表的外資企業(ye) 紛紛提高冷鏈物流標準。同時,越來越多的冷鏈物流行業(ye) 領軍(jun) 企業(ye) 嚐試向著綜合性一站式冷鏈物流服務供應商的方向發展。客觀形勢的動蕩,機遇和挑戰的博弈,將冷鏈行業(ye) 推到了的“求變謀發展”的風口浪尖。總之,曆經幾年的市場培育和理念傳(chuan) 播,我國冷鏈產(chan) 業(ye) 市場逐步進入由初級的基礎物流服務向物流增值服務邁進的階段。整體(ti) 回顧如下:
(一)政策環境不斷放寬、財政支持進一步加強
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完善鮮活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繼續發力冷鏈產(chan) 業(ye) 。此外《物流業(ye) 中長期發展規劃》、《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ye) 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提出也為(wei) 冷鏈產(chan) 業(ye) 打了一針強心劑,一掃冷鏈資本市場的壓力陰霾。
一係列的政策出台,對我國冷鏈產(chan) 業(ye) 而言,無論在當下還是中長期均是利好。除了宏觀政策上的引導,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2014年在冷鏈產(chan) 業(ye) 上的財政支持力度也進一步加大。2014年銀川市獲得中央財政3200萬(wan) 元補貼用於(yu) 大型農(nong) 批企業(ye) 、流通企業(ye) 的冷鏈倉(cang) 儲(chu) 、配送中心建設;吉林農(nong) 產(chan) 品冷庫獲中央財政補助3638.6萬(wan) 元;6月份,福建省建寧縣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初加工冷庫項目獲補助280萬(wan) 元;7月份杭州蕭山5個(ge) 冷鏈項目獲補助1250萬(wan) ;8月份國家投資650萬(wan) 元支持海南冷鏈物流項目。
(二)冷鏈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4年冷鏈需求市場規模進一步增加,達到11200萬(wan) 噸左右,較2013年增長了近22%,地域範圍上依然集中在中東(dong) 部經濟發達地區,如北京、天津、大連、山東(dong) 、廣東(dong) 等。2014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3320萬(wan) 噸,折合8300萬(wan) 立方米,與(yu) 去年2411萬(wan) 噸相比增長36.9%。需要關(guan) 注的是西南地區冷鏈投資情況,由於(yu) “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等政策效應的推動,成都、雲(yun) 南等地的冷鏈設備需求市場明顯增加,在2014年吸引了近60億(yi) 元的投入。
此外,2014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年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600萬(wan) 輛的任務,對此環保部、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2014年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工作實施方案》,這些舉(ju) 措使得我國商用車2014年大幅升級換代,冷藏車2014年產(chan) 銷量達到2萬(wan) 輛,與(yu) 去年相比翻了一番。
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投入繼續加大,在物流地產(chan) 普遍被看好的背景下,冷鏈物流園區的建設成為(wei) 2014年冷鏈產(chan) 業(ye) 的亮點。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不完全統計,2014年全國運作(包含建成、開建、簽約不包括建設中的)的重點冷鏈項目超過40個(ge) ,投資額超過550億(yi) 元,相較於(yu) 2013年的近700億(yi) ,雖然新投資降幅較大,但考慮到大型冷鏈項目的工期一般在2到3年,所以2014年的冷鏈基礎設施建設依然火熱。其中2014年完工的冷鏈項目超過80億(yi) 元,奠基開工、新簽約的冷鏈項目達到370多億(yi) 元,涉及冷庫180多萬(wan) 噸。2014年運作的重點冷鏈項目地區分布依然不均衡,重點分布在華北地區(北京、天津、山東(dong) 等),投資額超過200億(yi) ,占比超過全國的1/3;東(dong) 北地區約50億(yi) ,華南與(yu) 華東(dong) 地區(廣東(dong) 、上海、浙江等)約60億(yi) ;西南地區(重慶、四川等)50億(yi) ,中部地區(安徽、湖北等)50億(yi) 。
2014年建成的重點園區有:大連冷鏈物流基地一期、晨農(nong) 集團崇明冷鏈物流中心、重慶凱爾冷鏈物流園區、包頭市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中心和中國食品穀中凱冷鏈物流園區。正式投建的包括瀘州海吉星農(nong) 產(chan) 品商貿物流園項目、安必達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黃岡(gang)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配送中心、馬鞍山禦香苑冷鏈保護物流加工園、淮北市鳳凰山農(nong) 貿城冷鏈工程等。
(三)標準製定工作有序開展,標準化進程不斷加快
2014年由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負責起草的《物流企業(ye) 冷鏈服務要求與(yu) 能力評估指標》、《水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服務規範》兩(liang) 項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此外,冷鏈委相繼在食品和藥品領域開展《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藥品冷鏈物流運作管理要求》、《藥品物流服務規範》等國家標準的試點工作,累計有近100家企業(ye) 獲得標準試點資質。
同時,《餐飲冷鏈物流服務規範》行標、《藥品冷鏈保溫箱通用規範》國標進入報批階段,《道路運輸食品冷藏車應用選型技術規範》和《冷鏈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職業(ye) 資質》兩(liang) 項行標進入調研階段,《鮮活甲殼類海產(chan) 品冷鏈運輸規範》、《肉禽類冷鏈溫控運作規範》、《藥品陰涼箱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等三項行標正式立項。
GB29753《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yu) 生物製品冷藏車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強標發布,2014年7月1日開始執行,之前申請的公告一年緩衝(chong) 期到2015年6月30日。本標準規定了冷藏車的分類、要求、降溫和保溫性能、機械製冷機組和試驗方法。本標準適用於(yu) 采用已定型汽車整車或二類底盤基礎上改裝,裝備機械製冷機組,道路運輸易腐食品與(yu) 生物製品的冷藏車,冷藏半掛車參照此標準執行。
2014年底,冷標委對現有冷鏈標準情況進行梳理,要整合成一批對提高冷鏈流通率、保障品質有重大促進作用的標準。科學劃分推薦性和強製性標準,針對冷凍、冷藏食品等重點品種,在零售交接規範、冷藏庫能耗等級要求等關(guan) 鍵領域推動出台2-3項強製性國家標準。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委聯合出台了《關(guan) 於(yu) 我國物流業(ye)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完善物流信用法律法規和標準,並將冷鏈物流作為(wei) 試點之一,這對於(yu) 加快冷鏈標準化進程有很強推動作用。
(四)冷鏈市場分散,第三方物流規模有待提升
2014年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特點依然是規模小、壓力大。冷鏈行業(ye) 依然“看著熱幹著冷”,從(cong)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發布的“2013冷鏈物流企業(ye) 百強排名”來看,在規模方麵,2013冷鏈百強企業(ye) 總收入為(wei) 109.02億(yi) 元,隻約占全國冷鏈總收入的10%左右。其次,缺乏龍頭企業(ye) ,前50強占據絕大份額,後50強基數太小。在百強排名中,年收入在5億(yi) 以上的有7家,年收入過億(yi) 的有25家,8000萬(wan) 以上的有33家,6000萬(wan) 以上的有51家,可見,百強企業(ye) 中有過半收入可超過6000萬(wan) 。將百強企業(ye) 按照每10個(ge) 企業(ye) 一組,分析每組的企業(ye) 收入,從(cong) 分布圖上可以看出,前十強企業(ye) 占據49%的收入,接近一半。後麵5組即50%的企業(ye) 占據百強收入的15%。可見,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很明顯,冷鏈物流市場化水平和集中度仍較低。
(五)連鎖零售餐飲穩步發展,冷鏈需求和服務雙升級
中央八項規定如疾風勁雨,使得高端餐飲複興(xing) 之日不會(hui) 再現。在經曆了一年的艱難轉型過渡期之後,餐飲行業(ye) 逐漸恢複了元氣,定位於(yu) 大眾(zhong) 消費的連鎖餐飲品牌逐漸成為(wei) 餐飲行業(ye) 的中堅力量,上升勢頭明顯,高端餐飲和街邊飯館愈發難以生存。而連鎖餐飲標準化菜品和網點化擴張給冷鏈物流企業(ye) 帶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7月份的“福喜”事件,無論對當事企業(ye) 還是其他連鎖餐飲企業(ye) ,都是一種打擊,食品安全問題再一次刺痛了民眾(zhong) 神經。促使餐飲企業(ye) 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強食材供應鏈管理,升級更新食材的溫控設施,規範連鎖餐飲市場競爭(zheng) 行為(wei) ,以成為(wei) 政府部門和行業(ye) 必須去麵對的問題。在食品安全的倒逼下,餐飲業(ye) 的冷鏈配置將會(hui) 由部分企業(ye) 的營銷點逐漸成為(wei) 行業(ye) 標配。為(wei) 了更好地參與(yu) 競爭(zheng) ,餐飲企業(ye) 需加大冷鏈設施投入成為(wei) 業(ye) 界共識。
10月份,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餐飲業(ye) 經營管理辦法(試行)》,指出餐飲外賣企業(ye) 須有營業(ye) 資質和冷鏈,冷藏保溫溫控需有保障。政府出手管理規範餐飲行業(ye) 發展的第一步已經邁出。
受電商衝(chong) 擊,以及店麵租金成本、員工薪資上漲等壓力,2014年全國各地出現大麵積商超關(guan) 店潮,從(cong) 《2014年主要零售企業(ye) 關(guan) 店統計》發布的數據來看,2014年全國主要零售企業(ye) (百貨、超市)共計關(guan) 閉201家門店,關(guan) 店數同比增長超4倍,創曆年之最。反之我們(men) 也發現連鎖零售發力生鮮板塊,建立生鮮網站、紛紛自建和外包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完善冷鏈配送係統,為(wei) 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帶來新的機遇。截至2014年底沃爾瑪在中國擁有11個(ge) 生鮮配送中心。
(六)生鮮電商是亮點,發展前景仍需觀望
2014年生鮮電商雖然“雷聲大雨點小”,但依舊是冷鏈行業(ye) 亮點。首先資本瘋狂進入生鮮電商領域,亞(ya) 馬遜2000萬(wan) 美元入股上海本地垂直生鮮電商美味七七,中糧我買(mai) 網獲得IDG資本和賽富基金1億(yi) 美金B輪融資...總之,有強勁資本輸血的生鮮電商市場活力十足。
生鮮O2O也是當下很多電商大佬爭(zheng) 先布局的版圖。2014年京東(dong) 聯手萬(wan) 家便利店和獐子島,一號店則攜手沃爾瑪,順豐(feng) 嘿客布局2500家門店“入侵”冷鏈最後一公裏。而在跨境生鮮電商領域,阿裏巴巴、京東(dong) 、亞(ya) 馬遜等電商巨頭也是未雨綢繆。同時,一批有實力的生鮮跨境電商平台也先後崛起,像優(you) 鮮碼頭、百聯電商等。
然而不得不麵對的現實是,貼著“藍海”標簽的生鮮電商市場,初期的圈地成本依然很高,冷鏈設施的購置、全程冷鏈的設計與(yu) 配送、消費者理念的培育等,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成本,甚至有統計稱99%的生鮮電商都在虧(kui) 損。
(七)進出口食品需求旺盛,臨(lin) 港冷鏈前景看好
2014年中國與(yu) 冰島正式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青島港與(yu) 冰島最大的企業(ye) 怡之航集團簽署合資項目——青島港怡之航冷鏈物流,籌劃合力打造亞(ya) 洲最大的冷鏈物流中轉港。此外,中澳貿易協定意向書(shu) 的簽訂,也在推動澳洲牛羊肉、紅酒、奶製品的大量進口,例如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去澳洲考察了解到,原來從(cong) 澳洲每天運往上海的乳製品,運送方式已從(cong) 客機改為(wei) 專(zhuan) 門貨機。
而在臨(lin) 港冷鏈建設方麵,大連獐子島中央冷藏項目一期、寧波港冷鏈物流中心一期已經投入使用,天津東(dong) 疆保稅港區東(dong) 疆大洋凍品物流配送中心、大連大窯灣保稅港區毅都、深圳機場紅酒物流中心、寧波港金槍魚保稅冷庫、煙台港保稅水產(chan) 物流園、以及宇培投資50億(yi) 元的大連冷鏈物流和食品加工園等項目也在建設中。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比亞迪叉車:以綠色科技賦能傳統紙媒轉型
- 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召開2025年第一次全體會議 凝聚合力切實保障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 三部門多措並舉促進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
- 稅惠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
- 10個城市啟動第二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麵電動化試點
- 【四川】多式聯運數智平台建圈強鏈育產業
- 物流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數字化運營的實踐與價值
- 【江西】交投吉安西中心創新“綠通先行後驗”模式 民生通道再提速 鮮活農產品不再等待
-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 發揮高鐵航空優勢構建快速輸送係統
- 【浙江】“司機之家”提質擴麵
- 2024年民營企業在我國外貿領域創造“三個首次”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