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2-02 10:50:24 南方都市報

商業(ye) 模式:主打同城快速配送服務,通過競價(jia) 的方式將企業(ye) 用戶與(yu) 閑散的貨車資源進行有效配置。
融資情況:獲得由經緯中國、金沙江、盛大資本聯合投資的1000萬(wan) 美元A輪融資。
同城貨運O 2O早有不少玩家,大多是做一個(ge) 貨運物流版的滴滴打車,為(wei) 有臨(lin) 時運貨需求的客戶實時對接閑置的貨車司機。而成 立 僅(jin) 3個(ge) 月即獲1000萬(wan) 美元融資的雲(yun) 鳥配送則是另一種打法,客戶發出任務需求、司機競價(jia) 投標,一旦匹配成功,形成相對穩定的服務關(guan) 係。雲(yun) 鳥配送聯合創始人及COO何曉東(dong) 告訴南都記者,在後續的服務流程裏,平台將進一步幫助企業(ye) 管理司機,完成各種考核要求,而雙方的交易則通過平台來結算,形成閉環。
主攻企業(ye) 同城配送
翻看何曉東(dong) 的履曆,原本跟貨運物流並不搭邊:當過電視主持人、創辦過傳(chuan) 媒公司,因為(wei) 跟雲(yun) 鳥配送的創始人相熟,開始關(guan) 注並深入了解這個(ge) 行業(ye) 。
在他看來,同城幹線配送的市場蛋糕十分誘人,光北京一年就有近300億(yi) 的市場規模。然而,傳(chuan) 統的貨運物流公司在管理上十分落後,大多仍然采用“人管人”的方式來操作,麵對整體(ti) 素質不高的貨車司機群體(ti) 很難行得通,這直接導致服務質量不穩定。在商業(ye) 模式方麵,每單業(ye) 務往往被公司賺走20%甚至更高的差價(jia) ,這樣一來,客戶的物流成本降不下來,而真正到司機口袋裏的收入也沒多少。針對這些痛點,雲(yun) 鳥配送想打破客戶和司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搭建一個(ge) 直麵客戶的同城配送運力平台,同時建立一套互聯網評價(jia) 體(ti) 係,優(you) 化對貨車司機的管理。
對於(yu) 市場的拓展策略,何曉東(dong) 明確,前期先主攻配送量較大的企業(ye) 客戶,尤其是同為(wei) 互聯網基因、有圈子資源的電商類企業(ye) ,後期開發市場體(ti) 量更為(wei) 龐大的傳(chuan) 統同城配送市場。而在運力資源上,通過地推、網上招募、微營銷推廣等方式大規模吸納司機認證入駐。據他稱:“在短短3個(ge) 月裏已經整合了4000多輛車,當中既有社會(hui) 上的閑散運力,也有來自傳(chuan) 統中小型物流公司的車隊”。
競價(jia) 招標選運力
大量的運力資源如何跟客戶的配送需求高效匹配呢?觀察其他貨運O 2O平台,采用類滴滴打車模式的不在少數,即貨主通過A PP叫車,附近的貨車司機接單。但雲(yun) 鳥配送並沒有打算效仿同行。何曉東(dong) 向南都記者分析,這種模式隨機性太強,更多適用於(yu) 個(ge) 人或者小企業(ye) 的臨(lin) 時找貨車,市場恐怕很難做大,而且司機對平台的粘性和活躍度也不容易維持;相比之下,雲(yun) 鳥配送更傾(qing) 向於(yu) 麵向規模較大、有相對穩定配送需求的企業(ye) 客戶,讓它們(men) 以競價(jia) 招標的方式篩選合適的運力方案。
然而,南都記者瀏覽雲(yun) 鳥配送的官網,並沒有看到公開的招投標平台。何曉東(dong) 解釋,由於(yu) 公司剛起步,係統界麵還沒有完善,因此當下對客戶的服務更多“偏人力”,比方說在微信上發布招標需求、通過郵件填寫(xie) 招標書(shu) 等等,不過他表示:“司機一端已經可以通過A PP實時競標,不影響效率。”據何曉東(dong) 稱:“平台上的模範司機每月拿到的收入在2萬(wan) 元以上。”
增值服務防跳單
將客戶和司機成功撮合以後,這單業(ye) 務是不是就大功告成呢?何曉東(dong) 說,當然不是,客戶一般會(hui) 跟司機達成幾個(ge) 月或半年、甚至更長期的服務,在此期間,每周或每月的交易費用得通過平台來結算,形成閉環。
要是雙方商量好跳開雲(yun) 鳥配送私下交易呢?他告訴南都記者,從(cong) 正式運營至今還沒有發生過,站在客戶的角度,平台有評價(jia) 體(ti) 係管控著司機,提供司機崗前培訓、K PI考核標準等一係列增值服務,這些都是產(chan) 生粘性的地方,要是離開平台,閑散的司機就不好管理流量;何況在服務周期難免遇到突發情況,比方說司機今天要臨(lin) 時請假、貨車壞了要另換一輛,又或者對司機的表現不滿意,需要馬上換人,此時,客戶得有平台的支持,才可能隨時從(cong) 海量的司機裏迅速地重新招標。
至於(yu) 商業(ye) 模式,何曉東(dong) 表示,目前還沒考慮得很清楚,從(cong) 長遠來看,在每單業(ye) 務抽取傭(yong) 金、從(cong) 增值服務裏收費都是可行的方向,但現階段不急著盈利,更看重的是發展速度。
點評人:梧桐樹資本合夥(huo) 人童瑋亮
難在防跳單
相比出租車載人,貨運這個(ge) 領域相對非標準化,每次載貨的數量、對貨物的要求以及配送的目的地等都有不同,因此,效仿滴滴打車實時叫車的模式不是不行,但可能在解決(jue) 方案上沒法做到很完美。在我看來,貨運O 2O大部分還是應該要提前預約,溝通好要配送什麽(me) 、怎麽(me) 配送,像雲(yun) 鳥配送的競價(jia) 招投標的模式,某種程度上就有預約的意味在裏麵,我認為(wei) 是一種可行的做法。但還是因為(wei) 非標準化的原因,前期需要建立起比打車平台更完善的司機服務的評價(jia) 體(ti) 係,包括經驗程度、可信任程度等等。至於(yu) 說要防止客戶和司機跳開平台,我覺得不是那麽(me) 容易,畢竟在這種模式下,雙方是相對固定的合作。但同時,企業(ye) 並不是司機的整體(ti) 雇主,所以類似K PI考核等增值服務對企業(ye) 有多大吸引力,現在說不準,還要看往後的運營情況。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