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8 08:50:52 工人日報

第七批國家藥品集采中選結果出爐, 藥品覆蓋進一步擴圍,藥價(jia) 降幅更為(wei) 理性。國家“團購”以量換價(jia) ,擠掉藥價(jia) 中的水分,給患者帶來實在利好。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集采是為(wei) 了讓廣大患者以更低的價(jia) 格買(mai) 到獲得一致性評價(jia) 的好藥,但並非一味降價(jia) ,而是要實現患者、醫保基金、藥企、醫院的多方共贏。
31個(ge) 治療類別,60 種藥品采購成功,平均降價(jia) 48%……近日,隨著第七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出爐,“一粒藥”的價(jia) 格,再次牽動人心。
自2018年以來,我國已開展7批全國藥品集采,共覆蓋294種藥品,藥品價(jia) 格平均降幅超50%,前6批集采累計節約醫療費用超2600億(yi) 元,第七批集采預計每年將節約185億(yi) 元。
此次國家集采,藥品覆蓋進一步擴圍,藥價(jia) 降幅更為(wei) 理性,同時,引入備供企業(ye) 機製,實行“品間熔斷”。
以量換價(jia) 擠水分,為(wei) 藥價(jia) “瘦身”,給患者減負,這隻是藥品集采的一個(ge) 側(ce) 麵。“一粒藥”的價(jia) 格涉及患者、企業(ye) 、醫院、醫保基金的多方利益,藥品集采也如同一塊塊石子投入湖中,持續激蕩起層層漣漪。
降幅溫和的背後
藥價(jia) 降幅直接影響患者的“錢袋子”,每次國家藥品“團購”,降幅數字都備受關(guan) 注。
相較於(yu) 前6批全國藥品集采價(jia) 格53%的平均降幅,本次集采48%的平均降幅較為(wei) 溫和。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價(jia) 格招采室主任蔣昌鬆分析稱,一方麵,企業(ye) 在經過了多輪集采後,報價(jia) 已經比較理性,報出“地板價(jia) ”的品種越來越少,更傾(qing) 向於(yu) 獲得合理的盈利和預期;另一方麵,省際聯盟、區域聯盟、各省單獨開展的集采均在推進中,本次集采的部分品種已被納入地方集采目錄,藥價(jia) 水分已經被擠過一次,降價(jia) 空間自然不大。
對此,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化行為(wei) 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姚宇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有些集采中選藥品不一定是本廠生產(chan) ,可能是代工生產(chan) ,因此也需要為(wei) 原材料上漲,代工成本上升等潛在風險留出溢價(jia) 空間。”姚宇補充說,為(wei) 了避免出現集采藥品斷供現象,需要給企業(ye) 留出足夠的價(jia) 格空間。
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集采是為(wei) 了讓廣大患者以更低的價(jia) 格買(mai) 到獲得一致性評價(jia) 的好藥,但並不是一味降低價(jia) 格,而是要實現患者、醫保基金、藥企、醫院的多方共贏。可以預見,隨著多輪集采將藥價(jia) 虛高的水分擠出之後,未來集采的降價(jia) 力度將會(hui) 減弱,仿製藥生產(chan) 所需的原料、技術、人力將成為(wei) 價(jia) 格決(jue) 定因素。
“一省雙供”保障藥品供應
本次集采藥品涉及31個(ge) 治療類別,不僅(jin) 囊括了高血壓、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也包括肺癌、肝癌、腎癌、腸癌等重大疾病用藥,患者減負明顯。
其中,以肝癌一線靶向藥侖(lun) 伐替尼膠囊為(wei) 例,每粒從(cong) 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個(ge) 治療周期可節約費用8100元。在降血壓領域,首次納入緩控釋劑型,硝苯地平控釋片降價(jia) 58%,美托洛爾緩釋片降價(jia) 53%。治療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奧司他韋,每片從(cong) 平均4.5元降至1元。
采訪中,多位高血壓患者均向記者提到,藥價(jia) “瘦身”後,藥費省了不少,希望藥品供應也能更有保障。記者檢索發現,由於(yu) 種種原因,前幾輪集采中確實出現過部分地區中選企業(ye) 斷供的情況。
正是為(wei) 了保障集采藥品穩定供應,此次集采首次引入備供企業(ye) 機製,探索實現“一省雙供”。
具體(ti) 而言,就是每省不僅(jin) 有1家中選企業(ye) 即主供企業(ye) ,同時還有1家備供企業(ye) 。當中選企業(ye) 出現中選品種不能及時足量供應或取消中選資格等情況,致使協議無法繼續履行時,由所在省份備選企業(ye) 供應相應的中選品種,相當於(yu) 給集采品種穩定供應上了雙保險。
在姚宇看來,備供企業(ye) 機製也將對中標企業(ye) 給予一定壓力,督促其更好完成供應指標。
此外,為(wei) 了避免企業(ye) 鑽政策空子投機獲得較高中標價(jia) 格的現象發生,此次集采還引入“品間熔斷”規則,把不同品種的價(jia) 差放在同一水準進行比較,有效將中選產(chan) 品的價(jia) 差控製在3倍左右。
打通落地“最後一公裏”
藥品集采以量換價(jia) 擠掉水分後,患者想要買(mai) 得到、用得上集采藥品,依賴於(yu) 集采落地的“最後一公裏”——醫院和醫生。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藥事部的醫生王嘉(化名)告訴記者,國家啟動集采後,她和同事的職責除了促進醫院合理用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又多了一項內(nei) 容——既要確保中選藥品優(you) 先使用,又要保障患者的合理用藥需求。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7批集采已經占到醫療機構年用藥量的35%,集中采購已經成為(wei) 醫療機構藥品采購的重要模式。
王嘉坦言,確實有一些患者抱有“一分價(jia) 錢一分貨”的心態,擔心藥價(jia) 下降後,質量得不到保證。“這就需要醫院向患者介紹集采政策,解釋國家對於(yu) 入圍藥品的質量和療效有著非常嚴(yan) 格的要求,讓患者自願替代使用。”
蔣昌鬆表示,藥品集采後,一個(ge) 通用名的中選藥品中,至少80%~90%是通過了藥監部門的一次性評價(jia) 的,這實際上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藥層次,擴大了藥品可及性。
“集采後藥品便宜了,但患者也不能隨便用。”王嘉表示,隨著藥品集采的落地,藥物在臨(lin) 床使用方麵更需加強管理、保障規範用藥,防止出現藥物濫用。
此前,國家醫保局表示,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指導各地及中選企業(ye) 做好中選結果落地實施工作,確保全國患者於(yu) 今年11月用上本次集采降價(jia) 後的中選產(chan) 品。截至目前,已有廣東(dong) 、天津兩(liang) 省市啟動第七批集采落地前期工作。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