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交通這十年

發布時間:2022-06-10 15:38:35 交通運輸部官微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6月10日,“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成光、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誌毅、國家郵政局副局長戴應軍(jun) 共同出席,介紹新時代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進展與(yu) 成效,並答記者問。

徐成光:

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新聞媒體(ti) 的朋友們(men)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xing) 在這裏和大家見麵,首先,感謝媒體(ti) 界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交通運輸工作的關(guan) 心支持。今天,我和安路生同誌、董誌毅同誌、戴應軍(jun) 同誌一道向大家介紹“中國這十年”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的情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別是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為(wei) 新時代交通運輸發展指明了方向。黨(dang) 中央、國務院先後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擘畫了我國交通運輸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藍圖和美好願景。去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聯合國第二屆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hui) 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成為(wei) 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我國交通運輸發展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這一新的奮鬥目標,賦予了交通運輸新的曆史使命。

回望這十年,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交通運輸事業(ye) 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發生了曆史性變革,辦成了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建成了過去想建而沒有建成的一大批重點工程,迎來了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十年來,我國綜合立體(ti) 交通網加速成型,有力促進了國內(nei) 國際循環暢通。我們(men) 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海運通達全球,中國高鐵、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中國快遞成為(wei) 靚麗(li) 的中國名片,規模巨大、內(nei) 暢外聯的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有力服務支撐了我國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和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運轉。交通運輸縮短了時空距離,加速了物資流通和人員流動,深刻改變了城鄉(xiang) 麵貌,有力促進了城鄉(xiang) 一體(ti) 化進程,不僅(jin) 有力保障了國內(nei) 國際循環暢通,也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十年來,我國綜合交通服務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明顯增強,鐵路、公路、水運、民航客貨周轉量、港口貨物吞吐量、郵政快遞業(ye) 務量等主要指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成為(wei) 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從(cong) 2021年數據來看,平均每天約有超過6.9萬(wan) 艘次船舶進出港,飛機起降2.68萬(wan) 架次,快件處理接近3億(yi) 件。高峰時,平均每天鐵路開行旅客列車超過1萬(wan) 列,高速公路流量超過6000萬(wan) 輛次,“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初步實現,交通運輸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最強的領域之一。一個(ge) 流動的中國正彰顯出繁榮昌盛的活力。

十年來,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作用充分發揮,為(wei) 國家戰略實施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men) 完成了“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兜底性目標任務,實現了“小康路上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隊”的莊嚴(yan) 承諾,有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交通固定資產(chan) 投資持續高位運行,去年創下了全年完成投資3.6萬(wan) 億(yi) 元的曆史新高,在服務穩定經濟大盤、做好“六穩”“六保”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men) 堅持與(yu) 世界相交、與(yu) 時代相通,大力推進交通互聯互通,更好服務“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全力確保物流保通保暢,中歐班列、遠洋貨輪晝夜穿梭,保障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體(ti) 現了中國擔當。

奮進新征程,我們(men) 將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以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精神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我先介紹這些,下麵請路生、誌毅、應軍(jun) 同誌介紹一下有關(guan) 鐵路、民航、郵政的有關(guan) 情況。

安路生:

各位新聞媒體(ti) 的朋友們(men) ,大家上午好!我補充介紹一下鐵路行業(ye) 的情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鐵路行業(ye)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鐵路發展取得了曆史性成就。

這十年,路網規模質量大幅提升。鐵路固定資產(chan) 投資累計超過了7萬(wan) 億(yi) 元,增產(chan) 裏程5.2萬(wan) 公裏。到2021年底,全國鐵路營業(ye) 裏程達到了15萬(wan) 公裏,其中高鐵4萬(wan) 公裏。鐵路已經覆蓋了全國81%的縣,高鐵通達93%的50萬(wan) 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鐵路網絡。

這十年,運輸服務品質全麵躍升。中國鐵路客運周轉量、貨物發送量、貨運周轉量以及運輸密度均居世界首位,鐵路安全持續穩定,綠色低碳優(you) 勢充分發揮。客運服務提質升級,複興(xing) 號動車組開行已經覆蓋了全國31個(ge) 省(區、市);運輸產(chan) 品日益豐(feng) 富,推出了網絡購票、電子客票、在線選座等服務新舉(ju) 措,人民群眾(zhong) 出行更加便捷舒適,以往“一票難求”的現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貨運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貨運量完成47.74億(yi) 噸,較2012年增長了22.3%,以往長期存在的鐵路運輸瓶頸製約得到了有效解決(jue) ,“公轉鐵”成效顯著,糧食、化肥、電煤等重點物資運輸得到了有力保障。

這十年,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攀升。鐵路裝備實現升級換代,複興(xing) 號係列產(chan) 品涵蓋不同速度等級、適應各種運營環境,智能型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裏自動駕駛。中國鐵路總體(ti) 技術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載鐵路技術在世界處於(yu) 領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高鐵建設和裝備製造技術體(ti) 係。

這十年,鐵路改革邁出新步伐。鐵路管理體(ti) 製實現政企分開,行業(ye) 監管體(ti) 係不斷完善,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成效明顯。鐵路投融資體(ti) 製改革不斷深化,地方政府、社會(hui) 資本投資鐵路的比例不斷攀升。國鐵企業(ye) 完成了公司製改造,京滬高鐵公司等一批企業(ye) 成功上市,法治化市場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這十年,國際合作開創新局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老鐵路、亞(ya) 吉鐵路、蒙內(nei) 鐵路都相繼開通運營,雅萬(wan) 高鐵標誌性項目有序推進。鐵路技術裝備出口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全產(chan) 業(ye) 鏈“走出去”。發布了150餘(yu) 項中國鐵路技術標準外文版。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3個(ge) 國家的185個(ge) 城市,成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點。

下一步,我們(men) 將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鐵路高質量發展,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謝謝。

董誌毅:

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各位媒體(ti) 朋友們(men) ,剛才成光同誌介紹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領域發展的整體(ti) 情況,下麵我將從(cong) 四個(ge) 方麵對民航發展作一個(ge) 補充介紹。

一是民航運輸規模快速增長。這十年來,民航新建、遷建運輸機場共82個(ge) ,機場總數達到250個(ge) ,新增航線3000餘(yu) 條,航線總數達到了5581條。我國的旅客運輸量已經連續18年穩居全球前兩(liang) 位。2019年,民航運輸的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都超過了2012年的兩(liang) 倍,貨郵運輸量為(wei) 2012年的1.3倍,航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92%的地級行政單元,88%的人口、93%的經濟總量。

二是民航服務水平提質增效。航班正常率較2012年提升了13.17個(ge) 百分點,連續4年超過了80%。推行“幹支通、全網聯”服務模式,推廣通程航班服務,特別是激活三四線城市潛在的市場需求潛力,中西部機場旅客吞吐量占全行業(ye) 的比例從(cong) 2012年的36.5%增長到了2021年的45.2%。在脫貧地區新建運輸機場47個(ge) ,航空服務對脫貧地區的人口覆蓋率達到了83.6%,比2012年增加了13個(ge) 百分點。

三是民航戰略支撐作用凸顯。十年來,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中的占比提升了18個(ge) 百分點,達到了33.1%。圍繞服務國家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大力推動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四大機場群已初具雛形。全國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大國際航空樞紐,29個(ge) 區域樞紐等組成的現代化機場體(ti) 係。同時,我國已與(yu) 128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95條。在正常情況下,國內(nei) 航空公司經營國際定期航班通航62個(ge) 國家的153個(ge) 城市。同時,著力推進國際航空物流的發展,目前每周完成國際貨運航班約5000班,通達全球52個(ge) 國家的123個(ge) 城市,這有力保障了國家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同時,主動融入了“一帶一路”建設,我們(men) 已與(yu) 100個(ge)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同時與(yu) 64個(ge) 國家保持定期的客貨運通航,航班總量占我國國際航班總量的60%以上。

四是民航新業(ye) 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我國在全國規劃建設了近80個(ge) 臨(lin) 空經濟區,其中國家級臨(lin) 空經濟示範區17個(ge) ,民航業(ye) 在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通航業(ye) 務保持了快速增長,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年均飛行小時增速為(wei) 12.5%,通航機場達到了339個(ge) ,通用航空器3045架,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約83萬(wan) 架,年飛行小時達到了千萬(wan) 小時的量級。應該說,通航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落實習(xi) 總書(shu) 記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全麵推進民航“十四五”發展規劃的組織實施,堅持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加強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大力推進智慧民航建設,穩中求進創新業(ye) 績,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和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再上新台階。

謝謝。

戴應軍(jun) :

各位媒體(ti) 朋友,上午好!下麵,我簡要介紹一下郵政快遞業(ye) 的情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郵政局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郵政快遞業(ye) 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堅戰,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暢通經濟社會(hui) 循環,郵政快遞業(ye) 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建成了與(yu) 小康社會(hui) 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ye) ,邁上了交通強國郵政篇建設的新征程。

一是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基本構建了覆蓋全國、深入鄉(xiang) 村、通達世界的郵政快遞網絡,高鐵快遞、航空快遞運能不斷增強,無人倉(cang) 、無人車、無人機等智能設施、裝備加快應用,快件最高日處理能力近7億(yi) 件。

二是公共服務不斷優(you) 化。郵政普遍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十二五”時期完成了8840個(ge) 空白鄉(xiang) 鎮郵政局所補建任務,“十三五”末期,全國建製村全部實現了直接通郵。快遞網點目前基本實現鄉(xiang) 鎮全覆蓋,建製村快遞服務覆蓋率已經超過80%,年人均快遞量近77件。郵政快遞服務的用戶滿意度保持在較高的水平。

三是治理能力持續提升。推動修正郵政法,出台《快遞暫行條例》,加快構建與(yu) 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郵政快遞業(ye) 法規、規劃、政策、標準體(ti) 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you) 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行業(ye) 的安全監管水平加快提升,人才隊伍能力素質明顯提高,基層員工權益保障持續推進,行業(ye) 文化和軟實力全麵加強。

四是行業(ye) 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年來,郵政業(ye) 業(ye) 務收入從(cong) 1980.9億(yi) 元增長至12642.3億(yi) 元,年均增幅達到22.9%,與(yu) 全國GDP的比值從(cong) 0.37%提升到去年的1.11%。快遞業(ye) 務量從(cong) 57億(yi) 件增長到1083億(yi) 件,是原來的19倍,已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郵政快遞業(ye)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抗疫保供、保通保暢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作出了行業(ye) 貢獻。

謝謝。

總台央視記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運行,不僅(jin) 有力保障了我國經濟運行的穩定,也豐(feng) 富了大家的出行方式。想問一下,十年來我國立體(ti) 交通網絡建設情況如何?未來還有一些什麽(me) 樣的工作安排?謝謝。

徐成光:

謝謝你的提問。交通基礎設施是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重要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不斷加大投資力度,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

一是綜合立體(ti) 交通網絡加快完善。我們(men) 加快建設“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71118”國家高速公路主線、世界級港口群、世界級機場群,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的總裏程超過600萬(wan) 公裏。2012年到2021年底,鐵路、公路增加裏程約110萬(wan) 公裏,相當於(yu) 繞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對20萬(wan) 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均超過了95%。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服務支撐國家戰略能力不斷增強。“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ti) 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基本實現內(nei) 地與(yu) 港澳間一小時通達,長三角地區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加快建設,黃河流域跨區域大通道基本貫通,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一體(ti) 化水平明顯提升。

三是交通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持續提高,高速公路實現了“全國一張網”運行,數字航道基本覆蓋長江、西江幹線,跨海橋隧、深水航道等關(guan) 鍵技術位居世界前列。

今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第十一次會(hui) 議,研究全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對加快建設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作出重要部署。我們(men) 將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wei) 建設的重點,加快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

一是構建高效率的“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ti) 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多層次一體(ti) 化綜合交通樞紐係統,暢通經濟板塊高效聯通的主動脈。

二是提升重點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水平,增強國家戰略支撐能力,進一步改善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農(nong) 村地區的交通條件。

三是建設安全可靠的物流供應鏈網絡,保障國內(nei) 運輸暢通,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體(ti) 係建設,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

四是加快交通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強化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設施與(yu) 能源、水利、信息等設施深度融合發展。

目前,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我們(men) 正在加快川藏鐵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平陸)運河工程、小洋山北側(ce) 集裝箱碼頭、寧波舟山港航設施及綜合交通樞紐等一大批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為(wei) 穩投資、擴內(nei) 需、帶就業(ye) 、保民生,築牢國民經濟宏觀大盤提供支撐保障。

謝謝。

封麵新聞記者:

十年來,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等陸續建成,作為(wei) 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航空運輸的重要基礎設施,民用運輸機場建設日新月異。請問,接下來民航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麵還將有哪些重點舉(ju) 措?有哪些發展值得期待?謝謝。

董誌毅:

首先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航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持續加大了民航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這十年以來,民航累計固定資產(chan) 投資達到8000億(yi) 元,特別是近兩(liang) 年,2020年到2021年,這兩(liang) 年連續超過千億(yi) 元,創曆史新高。其間,共新建運輸機場67個(ge) 、遷建15個(ge) ,運輸機場的數量達到250個(ge) 。新增跑道84條,航站樓800萬(wan) 平方米,機位3000個(ge) ,全國機場總設計容量超過14億(yi) 人次,設施容量緊缺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同時,我們(men) 加快建設以機場為(wei) 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樞紐機場軌道的接入率達到71.4%。同時建成投產(chan) 了世界領先的“空管三個(ge) 中心”,也就是民航運行管理中心、氣象中心和情報管理中心,精細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另外,推動建設民航安全試驗基地、科技創新示範區、行業(ye) 科研和創新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由單一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轉段進階”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將以突破資源容量瓶頸為(wei) 重點,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著力提升質量效率,發揮整體(ti) 協同效應,構建一流的民航基礎設施體(ti) 係。發展重點主要有這麽(me) 幾個(ge) 方麵:

一是加快完善現代化國家綜合機場體(ti) 係。重點圍繞加快樞紐機場建設,完善非樞紐機場布局、推進存量設施提質增效、打造機場綜合交通樞紐等方麵,繼續加大建設投資力度,擴大優(you) 質增量的供給,突破樞紐容量的瓶頸,推動國家綜合機場體(ti) 係向更高質量邁進。

二是切實提升空管保障服務水平。我們(men) 以“四強空管”建設為(wei) 目標,重點強化空管資源能力保障,提升空管運行服務效率和中小機場的空管能力,加快空管數字化轉型,增強空管對行業(ye) 發展的引領支撐能力。

三是著力加強科教設施保障能力。聚焦民航行業(ye) 重大需求、發展瓶頸、科技前沿,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實施民航院校教育設施提升計劃,加快行業(ye) 重點人才培養(yang) ,提升人才的供給能力。

四是穩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落實“十四五”智慧民航建設主線,推動《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的實施,以提升“數字感知、數據決(jue) 策、精益管理、精心服務”能力為(wei) 目標,統籌推進傳(chuan) 統與(yu)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現代化航空運輸係統基礎底座,培育壯大新業(ye) 態、新服務、新能力,提升行業(ye) 質量效益,放大發展動能。

今年是全麵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民航加大固定資產(chan) 的投資力度,穩步推進機場、空管、科教等重大項目建設。1-5月份,全行業(ye) 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達到343.2億(yi) 元,和去年同比增長6.6%,應該說,開局效果良好。

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4、2016、2017年先後三次就“四好農(nong) 村路”作出重要指示。請問,交通運輸部在推動“四好農(nong) 村路”高質量發展方麵的情況如何?近期中財委與(yu) 國常會(hui) 對農(nong) 村公路建設再作新的部署,在今年原定目標基礎上又增加了新任務,下一步將如何落實?謝謝。

徐成光:

謝謝你的提問。“四好農(nong) 村路”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總結提出、親(qin) 自部署推進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這項工程的實施,不僅(jin) 能夠給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動經濟發展,更能夠促進城鄉(xiang) 公平普惠,實現共同富裕,促進共同繁榮。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部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四好農(nong) 村公路”的重要指示,推動農(nong) 村公路高質量發展。

一是農(nong) 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十年來,中央在農(nong) 村公路領域累計投入車購稅資金7433億(yi) 元,其中用於(yu) 貧困地區的投資就達5068億(yi) 元,累計新建改建農(nong) 村公路約253萬(wan) 公裏,解決(jue) 了1040個(ge) 鄉(xiang) 鎮、10.5萬(wan) 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的難題。農(nong) 村公路的總裏程從(cong) 2011年底的356.4萬(wan) 公裏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萬(wan) 公裏,十年淨增了90多萬(wan) 公裏。

二是農(nong) 村公路的路況水平不斷提高。建立了覆蓋縣鄉(xiang) 村三級的“路長製”,到2021年底,我國農(nong) 村公路路麵的鋪裝率、列養(yang) 率、優(you) 良中等路率分別增加到89.8%、99.5%和87.4%,和我們(men) 幹線公路的服務能力水平基本相當。

三是運輸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新增了5萬(wan) 多個(ge) 建製村通客車,具備條件的建製村百分之百通了客車,農(nong) 民朋友“抬腳上客車”已經從(cong) 願景變為(wei) 現實。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的水平也明顯提升,基本實現了“運有所達”。

四是脫貧致富帶動作用十分顯著。“交通+電商”融合發展,“山貨進城、城貨下鄉(xiang) ”,加速了城鄉(xiang) 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帶動了農(nong) 村增收、農(nong) 民致富。全國設置農(nong) 村公路就業(ye) 崗位77.4萬(wan) 個(ge) ,平均年收入1.3萬(wan) 多元,吸收脫貧戶38.1萬(wan) 人。可以說,這十年來,“四好農(nong) 村路”引發了鄉(xiang) 村巨變,讓鄉(xiang) 村因路而興(xing) 、因路而美,為(wei) 農(nong) 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也為(wei) 黨(dang) 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積極穩步推進“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在提前完成農(nong) 村公路原定年度目標的基礎上,啟動新一輪農(nong) 村公路建設和改造,計劃再新增完成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3萬(wan) 公裏,實施農(nong) 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萬(wan) 公裏,改造農(nong) 村公路危橋3000座,這樣加上原有的目標,預計今年全年有望完成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5萬(wan) 公裏,實施農(nong) 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8萬(wan) 公裏,改造農(nong) 村公路危橋8000座,為(wei) 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共同富裕提供更加有效的交通運輸保障。

謝謝。

中新社記者:

最近十年來,大家越來越多地使用郵政快遞服務,年人均快遞量超過了70件。請問,郵政快遞業(ye) 在服務生產(chan) 、促進消費、暢通循環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謝謝。

戴應軍(jun) :

感謝您的提問。郵政體(ti) 係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hui) 組織係統之一,在服務生產(chan) 、促進消費、暢通循環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為(wei) 通政便民利商提供了有力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郵政網絡加速下沉,實現了“鄉(xiang) 鄉(xiang) 設所、村村通郵”,有力保障了黨(dang) 和國家政令暢通、人民群眾(zhong) 用郵需求,也有效服務了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目前我國郵路的總長度(單程)超過1000萬(wan) 公裏,快遞服務網絡的總長度(單程)超過4000萬(wan) 公裏,擁有郵政快遞營業(ye) 網點41.3萬(wan) 處,廣泛覆蓋的郵政快遞網絡為(wei)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為(wei)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提供了高效銜接。在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融合發展方麵,培育了郵政服務農(nong) 特產(chan) 品進城“一市一品”項目超過1000個(ge) ,年業(ye) 務量超千萬(wan) 件的快遞服務現代農(nong) 業(ye) 金牌項目100個(ge) 。我們(men) 說的金牌項目是一年業(ye) 務量要超過1000萬(wan) 件,其中可能就有記者朋友家鄉(xiang) 的項目,像江蘇宿遷的花木、廣西柳州的螺螄粉、山東(dong) 日照的幹海鮮、湖南懷化的冰糖橙,還有陝西延安的蘋果等等。可以說,北有大櫻桃、南有百香果、西有獼猴桃、東(dong) 有幹海貨。大家感興(xing) 趣的話,可以到國家郵政局網站看看,我們(men) 有全國農(nong) 特產(chan) 品寄遞地圖。在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方麵,形成了入廠物流、倉(cang) 配一體(ti) 化等模式,供應鏈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在與(yu) 電商融合發展方麵,郵政快遞業(ye) 已經成為(wei) 了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務電商用戶的主渠道,年支撐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經超過10萬(wan) 億(yi) 元。

三是為(wei) 快遞“無處不在”提供了生動注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郵政快遞業(ye)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流通成本加速壓降,規模優(you) 勢加速顯現,有力支撐了各類電商加速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民群眾(zhong) 享受網購,快遞已經走進了千家萬(wan) 戶,日漸成為(wei) 人們(men) 的一種生活習(xi) 慣,也日漸成為(wei) 經濟循環暢通的一個(ge) 重要標誌。

四是為(we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提供自主可控渠道。積極推進“快遞出海”工程,持續加大跨境網絡建設力度,加快建設全球性的國際郵政快遞樞紐集群,郵政快遞業(ye) 正通過強化全鏈條的跨境服務,為(wei) 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剛才發布人在介紹中也提到,截至2021年底,全國鐵路的營業(ye) 裏程已經達到了15萬(wan) 公裏,覆蓋了全國81%的縣。請問,鐵路在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下一步如何推進鐵路高質量發展?謝謝。

安路生:

謝謝你的提問。鐵路作為(wei) 國民經濟大動脈,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全力發揮鐵路“先行”和“骨幹”作用,有力促進了國家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

一是加快推進路網建設,助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服務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要是加快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建設,加大投資支持力度,2021年底西部地區鐵路比2012年增加了2.3萬(wan) 公裏;服務區域發展,通過優(you) 化完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鐵路網布局,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城市群”;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相繼開通了蒙內(nei) 、亞(ya) 吉和中老鐵路,持續推動境外鐵路項目合作,高質量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十年來,“四縱四橫”高鐵網全麵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形成,有力支撐了國家重大戰略。

二是持續加強運力保障,服務經濟社會(hui) 健康發展。這十年,鐵路運輸能力大幅提升,為(wei) 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障,每年鐵路貨運的80%用於(yu) 運輸煤炭、化肥、糧食、石油等國計民生重點物資。同時,推出了高鐵貨運、冷鏈運輸、集裝箱班列等貨運新產(chan) 品,初步形成了高效的物流服務體(ti) 係,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物流需求;中歐班列累計開行了5.5萬(wan) 列,有力保障了我國外貿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暢通運轉,為(wei) 促進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不斷改善運輸服務,提升人民群眾(zhong) 滿意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鐵路旅客列車開行數量增長了1.4倍,解決(jue) 了高峰期運力嚴(yan) 重短缺問題;複興(xing) 號動車組持續擴大覆蓋範圍,2021年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占比達到了73.6%;人民群眾(zhong) 出行由以往“走得了”已經轉向了現在可以“走得好”;持續提升公益性運輸質量,“慢火車”惠及鐵路沿線人民群眾(zhong) 。鐵路服務品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可以說,“坐著高鐵看中國”已經成為(wei) 老百姓享受美好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

下一步,鐵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麵重點做好三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科學有序推進鐵路建設。推動實施一批“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完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優(you) 化普速鐵路網布局,解決(jue) 西部鐵路“留白”太大的問題,大力發展城際、市域鐵路,打造一體(ti) 化綜合交通樞紐。

二是持之以恒提升運輸質量。全麵優(you) 化貨運布局,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持續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高速鐵路按設計標準達速運營,不斷提升運輸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堅定不移推動安全發展。夯實鐵路安全生產(chan) 基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深化沿線安全環境治理,確保鐵路安全持續穩定。

謝謝。

CNBC記者:

今年出現多年來國內(nei) 航空和鐵路的首次事故。請問,對主要原因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分析?對保障乘客安全會(hui) 增加哪些措施和投資?謝謝。

董誌毅:

首先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3·21”東(dong) 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發生之後,根據中國有關(guan) 法律法規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的有關(guan) 規定,中國民用航空局啟動了事故技術調查工作,在4月20號,對外公布了事故調查的初步報告和情況通報。目前,事故調查部門正嚴(yan) 格按照調查程序,仍在持續深入開展殘骸及資料證據檢查、飛行數據分析、實驗驗證等相關(guan) 工作。後續,隨著調查工作的推進,民航局將依法依規、及時準確發布事故技術調查的情況進展和相關(guan) 信息。

在“3·21”事故發生之後,民航局立即開展了以思想認識、隊伍建設、規章標準執行、管理鏈條、保障能力、責任落實等“六查”為(wei) 重點的行業(ye) 安全大檢查。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領導同誌對民航安全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認真組織學習(xi) 全國安全生產(chan) 電視電話會(hui) 議精神,對標對表國務院安委會(hui) 各項工作部署,將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十五條硬措施”進行分解細化,持續加大民航領域安全隱患的排查治理力度,開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專(zhuan) 項整治行動。特別是在近期,民航局在全行業(ye) 大力開展“安全吹哨人”的行動,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行業(ye) 各級領導幹部職工對民航安全工作的監督作用,充分調動廣大一線員工參與(yu) 安全管理,報告安全隱患的積極性,以便更及時、直接發現並防範民航安全運行中的風險。

安全是民航業(ye) 的生命線,中國民航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麵加強安全工作,積極防範重大安全風險,確保航空運行絕對安全,確保人民生命絕對安全。

安路生:

我再補充一下。6月4日10點22分,由貴陽北開往廣州南站的D2809次列車行駛在貴廣線榕江站進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時發生了脫軌,造成了2名列車人員和10名旅客受傷(shang) ,1名動車組司機不幸殉職,對此我們(men) 深感痛心。事故發生後,鐵路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迅速派出工作組趕赴現場,會(hui) 同當地政府全力組織搶險救援和善後工作。通過初步調查分析,事故主要由於(yu) 當地連續降雨並短時強降雨,列車高速運行中撞上突發溜坍侵入線路的泥石流,導致7號、8號車發生脫軌。

事故發生後,鐵路部門立即開展汛期安全大檢查,目前正在對重點地區、重點線路開展隱患全麵排查,重點加強隧道口、高坡路塹地段看守巡查。同時,進一步完善預警機製,加強自然災害預警監測,全麵落實鐵路沿線行車安全信息報告製度,建立鐵路值班電話與(yu) 公安110報警服務台互通機製,進一步築牢汛期安全屏障,確保旅客出行安全,確保鐵路安全持續穩定。謝謝。

中國交通報記者:

水運是我國綜合運輸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港、自動化碼頭、海巡船、中國救撈等水運元素深入人心,能否介紹一下這十年水上交通運輸的發展情況?下一步還將有什麽(me) 樣的重點?謝謝。

徐成光:

謝謝你的提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ti) 係當中,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綠色低碳的顯著優(you) 勢。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已經建成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水運大國。

一是水運基礎設施體(ti) 係加速完善。總體(ti) 規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我國內(nei) 河航道的通航裏程有12.8萬(wan) 公裏,其中高等級航道超過1.6萬(wan) 公裏,擁有生產(chan) 用碼頭泊位20867個(ge) ,萬(wan) 噸級及以上的泊位是2659個(ge) ,基本形成了長三角、津冀、粵港澳等世界級的港口群。依托主要幹線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經濟帶、城市群,都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

二是運力規模和結構不斷優(you) 化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國擁有運輸船舶12.6萬(wan) 艘,淨載重量2.84億(yi) 噸,集裝箱箱位是288.4萬(wan) 標箱,載客量是85.8萬(wan) 個(ge) 客位。船舶的大型化、專(zhuan) 業(ye) 化和標準化這些年在加速發展,我國控製的海運船隊的運力規模是3.5億(yi) 載重噸,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擁有注冊(ce) 船員180餘(yu) 萬(wan) 人,年均外派的船員近14萬(wan) 人次,都位居世界前列。

三是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前10名的港口當中,中國分別占了8席和7席,其中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圳港連續多年的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列。在反映港口裝卸效率方麵,我國主要港口平均作業(ye) 時間都明顯優(you) 於(yu) 國外主要港口。比如今年5月份據我們(men) 統計,我國集裝箱港船舶平均的在港時間、在泊時間分別是1.98天、1.04天,明顯低於(yu) 國外主要集裝箱港口平均水平的3.3天和2.4天。我國自動化碼頭已經建成的有10座,在建的有8座,均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是全球單體(ti) 最大、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自動化碼頭。疫情以來,水運物流的供應鏈始終穩定暢通,確保了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為(wei) 保障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貢獻了中國力量。

四是水上安全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我們(men)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開展危險貨物港口作業(ye) 、船舶碰撞橋梁、商漁共治等專(zhuan) 項治理行動。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數、死亡失蹤人數、沉船艘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指標,比十年前分別下降了52.2%、44.8%、72.1%、51.6%。另外,我們(men) 的應急救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這幾年先後妥善處置了“東(dong) 方之星”號客輪翻沉事件、“桑吉輪”碰撞燃爆事件,參與(yu) 了韓國“世越號”客船的打撈,體(ti) 現了我國的大國擔當。

下一步,我們(men) 將按照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著力增強水運的安全韌性,著力提升水運發展的質效,著力增強水運發展的動能,實現水運發展互利共贏,奮力譜寫(xie)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水運篇章。

謝謝。

新京報記者:

我們(men) 注意到,年初公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中,把智慧民航建設作為(wei) 行業(ye) 發展的主線。請問,這是出於(yu) 怎樣的考慮?未來智慧民航建設的目標和重點都有哪些?民航局將會(hui) 從(cong) 哪些方麵進一步推動智慧民航發展?謝謝。

董誌毅:

這個(ge) 問題問得非常好。大家知道,以信息技術為(wei) 引領,以“智慧”為(wei) 重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特別是各類新技術應用的日新月異,正在全方位重塑著民航業(ye) 的形態、模式和格局。對我們(men) 民航業(ye) 而言,我們(men) 認真貫徹好“以人民為(wei) 中心”“人民航空為(wei) 人民”的宗旨,特別需要從(cong) 飛機製造到航班運行、從(cong) 空中交通到地麵保障、從(cong) 組織管理到服務產(chan) 品,全麵順應這一曆史發展的潮流,努力探索一條智慧發展之路。

因此,我們(men) 在認真研判未來五年形勢任務的基礎上,確定把智慧民航建設作為(wei) 行業(ye) “十四五”時期發展的主線,主要目標是建成“透徹感知、泛在互聯、智能協同、開放共享”的智慧民航體(ti) 係,使民航發展的方式實現深刻變革,使其安全基礎更加牢固,運行保障更加高效,運輸服務更加便捷,治理體(ti) 係更加完善。特別是在今年1月份,我們(men) 專(zhuan) 門印發了《智慧民航路線建設圖》,進一步提出將智慧航空運輸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作為(wei) 智慧民航建設的重點內(nei) 容。其中,智慧航空運輸是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機場、智慧監管”為(wei) 四大核心抓手,主要任務是構建高效安檢、快速通關(guan) 、無憂簽轉、“有空就座”,以及便捷舒心的旅客服務生態和高效的航空物流服務體(ti) 係,提升空中交通服務的全局化、精細化、智慧化運行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機場運行協同化、服務人文化、作業(ye) 智能化、建養(yang) 數字化,打造一體(ti) 化創新型的數字政府和監管平台。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主要是通過構建“民航+數字產(chan) 業(ye) ”的共同體(ti) ,以及“民航+先進製造”產(chan) 業(ye) 鏈和“民航+綠色低碳”的生態圈,推動5G、北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產(chan) 業(ye) 在民航的應用,打通先進裝備製造、維修、運營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采用綠色核心技術、可持續燃料、新能源裝備,實現產(chan) 業(ye) 和行業(ye) 的深度融合,以賦能行業(ye) 高質量的發展。

目前,智慧民航建設在機製保障、頂層設計、標準製定、示範應用等方麵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比如,現在全國234家機場實現了“無紙化”便捷出行,40家千萬(wan) 級機場開通了“易安檢”服務,安檢通行效率提升了30%。另外,行李跟蹤係統也實現了射頻識別“串線成網”。通過這些智慧賦能,進一步提升了民航運行的效率,改善了民航服務的品質。後續依據大家對民航的關(guan) 心和關(guan) 注,我們(men) 還將從(cong) 四個(ge) 方麵繼續推進智慧民航建設:

一是做好《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的落地實施,將具體(ti) 場景應用項目化、工程化。

二是抓緊抓好關(guan) 鍵環節的基礎研究,攻關(guan) “卡脖子”難題,推動民航深層次的變革,形成保障智慧民航建設的良好政策環境。

三是提升數據資源的管控能力,完善數據治理的標準規範,暢通數據的交互路徑,深化數據的分析能力,有效釋放數據價(jia) 值。

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培養(yang) 適應智慧民航建設的複合型人才、具有創新能力的業(ye) 務骨幹和專(zhuan) 家學者,打造專(zhuan) 業(ye) 能力強、業(ye) 務素質高的專(zhuan) 業(ye) 化人才團隊。

謝謝。

北京青年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有關(guan) 於(yu) 郵政快遞業(ye) 的。我國已經建成了與(yu) 小康社會(hui) 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ye) ,這樣的快遞郵政業(ye) 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對於(yu) 美好用郵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相比還有哪些差距?我們(men) 又有哪些計劃,采取什麽(me) 樣的措施來補齊短板?謝謝。

戴應軍(jun) :

感謝你的提問。隨著多年的快速發展,郵政快遞業(ye) 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國郵政快遞業(ye) 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本質上來說還是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基礎能力需要加快提升。綜合物流能力還不強,跨境寄遞物流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還不足,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充分。

二是服務品質需要加快提升。部分企業(ye) 經營管理還比較粗放,嵌入產(chan) 業(ye) 鏈不深,服務質量不穩,中高端的供給不足,運營還處在價(jia) 值鏈的中低端。

三是治理能力需要加快提升。治理能力與(yu) 行業(ye) 的規模體(ti) 量、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

在新的征程上,國家郵政局將始終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決(jue) 落實“三新一高”要求,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用郵需要為(wei) 己任,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高能級樞紐網絡建設。重點增強與(yu) 綜合交通樞紐協調發展能力,推進各類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加快國際寄遞網絡建設步伐,持續提升境內(nei) 外國際樞紐能級和輻射帶動力。加大公共性快遞業(ye) 分揀處理中心、智能投遞設施建設力度。持續推進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貫通縣鄉(xiang) 村三級寄遞物流服務體(ti) 係,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

二是加快高水準服務能力建設。推動快遞業(ye) 務成本分區、服務分層、產(chan) 品分類,穩步實現合理定價(jia) 、優(you) 質優(you) 價(jia) 。支持發展約定投遞、改址投遞、改時投遞等精準服務,綜合運用無人機、無人車,鼓勵開展無接觸投遞。深入實施“兩(liang) 進一出”工程,在“快遞進村”方麵重在持續提高質效,在“快遞進廠”方麵重在加快形成規模,在“快遞出海”方麵重在保障安全可靠。

三是加快高效能治理能力建設。強化依法治郵,完善法規政策體(ti) 係。加強綜合治理,不斷完善部門協同、多方共治和雙重管理的機製。豐(feng) 富治理方式,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開展信用監管、聯動監管、分類監管、清單式監管,增強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能力。強化信息披露,發揮導向作用。指導企業(ye) 完善現代企業(ye) 製度,加強內(nei) 部規範管理。壓緊壓實安全生產(chan) 責任,多措並舉(ju)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同時,加強應急管理體(ti) 係建設,增強應急保障能力。

通過“十四五”和今後一個(ge) 時期交通強國郵政篇的建設,大家一定能夠看到一個(ge) 不斷進取的郵政快遞業(ye) 、一個(ge) 更加令人滿意的郵政快遞業(ye) 。謝謝。

長江日報駐京記者:

高鐵是一張亮麗(li) 的中國名片,也是我國自主創新成功的範例之一。我想問的是,近年來中國鐵路取得了哪些科技創新的成果?下一步在推動鐵路科技創新中還會(hui) 采取哪些舉(ju) 措?謝謝。

安路生:

謝謝你的提問。近年來,鐵路行業(ye) 在推進科技創新方麵,闖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重點是推進關(guan) 鍵技術自主攻關(guan) 和產(chan) 業(ye) 化應用。目前,鐵路總體(ti) 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wei) 中國鐵路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撐。成果可以概括為(wei) 三個(ge) 方麵:

一是裝備技術水平世界領先。成功研製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複興(xing) 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形成了涵蓋時速160、250、350公裏速度等級的動車組產(chan) 品譜係,京張高鐵在世界上第一次實現了時速350公裏自動駕駛商業(ye) 運營,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浮交通係統、時速400公裏可變軌距高速動車組,以及時速350公裏高鐵貨運動車組已經成功下線。

二是工程建造技術係統全麵。全麵掌握了複雜條件下高速鐵路建造成套技術,構建了涵蓋不同軸重等級的重載鐵路建造技術體(ti) 係,攻克了超大跨度橋梁建造等關(guan) 鍵技術,建成了覆蓋廣泛、縱橫交織的鐵路網絡。

三是運營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全麵掌握了複雜路網條件下高速列車高密度跨線運輸調度技術,運輸密度和列車正點率世界領先,構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ti) ”安全保障體(ti) 係,為(wei) 鐵路安全持續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鐵路部門在科技創新方麵將采取四項措施:一是提升勘測設計綜合實力,突破複雜艱險山區工程建造關(guan) 鍵技術,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二是推進更高速智能動車組、先進載運裝備研製,打造先進適用、完備可控的鐵路裝備體(ti) 係。三是推動北鬥衛星導航、5G等前沿技術與(yu) 鐵路領域深度融合,實現客運便捷化、貨運物流化、調度高效化。四是研發應用降低鐵路綜合能耗、強化生態保護修複、降低汙染物排放等關(guan) 鍵技術,打造更高水平的綠色生態鐵路。

謝謝。

央廣網記者:

交通運輸與(yu) 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都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可以說交通運輸是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最強的領域。在過去十年,交通運輸部在改善群眾(zhong) 出行體(ti) 驗、提升運輸服務品質方麵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會(hui) 有哪些考慮?謝謝。

徐成光:

謝謝你的提問。交通物流確實事關(guan) 國計民生,一頭連著生產(chan) ,一頭連著消費,可以說和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息息相關(guan)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運輸行業(ye)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為(wei) 主攻方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一是我們(men) 把提高服務供給能力作為(wei) 重點。到2021年底,全國完成的營業(ye) 性客運量是83.03億(yi) 人,完成營業(ye) 性貨運量是521.6億(yi) 噸。其中,高鐵的旅客發送量達到了25.3億(yi) 人次,這是2012年的5倍。高速公路的通車裏程超過16萬(wan) 公裏,公路網的密度達到了每百平方公裏55公裏,比2012年增長了24.6%。海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運量,我國國際的海運量已經占到全球海運量的1/3。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