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1.5億市場主體支撐經濟行穩致遠

發布時間:2022-04-01 09:28:34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受益於(yu) “六穩”“六保”政策的有力實施和營商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2021年我國各類市場主體(ti) 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並於(yu) 2021年10月曆史性地突破1.5億(yi) 戶。

和順縣中小企業(ye) 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大同市南郊同業(ye) 煤化工廠、保德縣涵涵汽貿有限公司、右玉縣林蔭苗木綠化有限公司、山西秦嘉農(nong) 業(ye) 有限公司……也許你沒在媒體(ti) 報道中見過這些市場主體(ti) 的名字,但正是一個(ge) 個(ge) 這樣的市場主體(ti) ,為(wei) 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支撐著我國經濟長期向好。

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

市場主體(ti) 穩定發展,夯實了經濟行穩致遠的基石。市場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設市場主體(ti) 2887.2萬(wan) 戶,同比增長15.4%,較2019年增長21.5%。全國日均新設企業(ye) 由2013年商事製度改革前的0.69萬(wan) 戶持續增長至2021年的2.48萬(wan) 戶。

疫情發生以來,以數字產(chan) 業(ye) 、智能產(chan) 業(ye) 、雲(yun) 端經濟等為(wei) 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快速發展,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對經濟複蘇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國“四新經濟”行業(ye) 新設企業(ye) 383.8萬(wan) 戶,同比增長15.8%,占新設企業(ye) 總量的42.5%,較2020年占比提高1.2個(ge) 百分點。

更難得的是,個(ge) 體(ti) 創業(ye) 者也成為(wei) 推動轉型升級的積極力量。2021年,新興(xing) 服務業(ye) 新設個(ge) 體(ti) 工商戶增速強勁,“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幅位居前列。截至2021年底,“四新”經濟個(ge) 體(ti) 工商戶共計2948.7萬(wan) 戶,占登記在冊(ce) 個(ge) 體(ti) 工商戶總量的28.6%。

市場主體(ti) 穩定發展,升騰起服務民生的“煙火氣”。出乎很多人預料,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和餐飲業(ye) 穩步恢複,2021年全年新設市場主體(ti) 305.9萬(wan) 戶,略超2019年304萬(wan) 戶的水平,較2020年增長14.8%。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加速恢複,新設市場主體(ti) 52.3萬(wan) 戶,同比增長44.1%,遠超2020年同比增長0.4%的水平。

作為(wei) 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個(ge) 體(ti) 工商戶的小商鋪裏藏著百姓生活的大賬本。截至2021年底,登記在冊(ce) 個(ge) 體(ti) 工商戶第三產(chan) 業(ye) 占比超九成,成為(wei) 老百姓身邊最重要的服務力量。

市場主體(ti) 產(chan) 業(ye) 結構的持續優(you) 化,激發了發展內(nei) 生動力,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進一步鞏固了國內(nei) 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為(wei) 高質量實現“十四五”期間各項發展目標,贏得長遠發展新優(you) 勢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企數量十年翻兩(liang) 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繼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極大激發了民營企業(ye) 的發展活力。2012年至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ye) 數量從(cong) 1085.7萬(wan) 戶增長到4457.5萬(wan) 戶,10年間翻了兩(liang) 番,民營企業(ye) 在企業(ye) 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ye) 、改善民生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力量。

2020年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把保就業(ye) 、保民生、保市場主體(ti) 作為(wei) 宏觀經濟的政策取向,在稅收、金融、就業(ye) 、社保等方麵出台一攬子扶持措施,積極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民營企業(ye) 展現出強有力的發展韌性。2021年全國新設民營企業(ye) 852.5萬(wan) 戶,同比增長11.7%,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當年全國注吊銷民營企業(ye) 390.0萬(wan) 戶,新設退出比為(wei) 2.2,每新設2.2戶退出1戶,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得益於(yu) 中國經濟強大的吸引力,外商投資企業(ye) 延續了2020年下半年以來企穩回升的發展態勢,全年新設6.1萬(wan) 戶,同比增長23.3%,注銷3.8萬(wan) 戶,同比下降3.9%,充分顯示出我國營商環境改善和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更可喜的是,隨著外商投資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投資重點逐步轉向高技術領域。2021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6.1萬(wan) 戶,同比增長23.3%,較2019年多2.5%,高於(yu) 同期新設企業(ye) 總體(ti) 增速10.8個(ge) 百分點。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中第三產(chan) 業(ye) 占比達到91.2%,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新設企業(ye) 增速42.0%。在全球疫情反複,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實現逆勢增長,充分顯示出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和超大規模市場的極強吸引力。

我國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形成了在產(chan) 業(ye) 上互補、在市場上協同的良好發展局麵,有力地促進了綜合國力和全球競爭(zheng) 力的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了融通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商事製度改革釋放紅利

1.5億(yi) 市場主體(ti) 不是憑空長起來的,成績的取得得益於(yu) 我國商事製度改革釋放出的巨大改革紅利。

2021年,我國高標準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降低準營門檻取得新進展。在全國範圍內(nei) 將中央及地方層麵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改革,建立清單管理製度,清單之外無許可。同時在自貿試驗區進行更大力度改革試點,推出一批實行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和告知承諾的改革事項,持續激發市場活力。自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底,“證照分離”改革惠及企業(ye) 134.6萬(wan) 戶,占同期新設企業(ye) 的28.1%。

為(wei) 便利市場主體(ti) 登記注冊(ce) ,我國還推動企業(ye) 登記注冊(ce) 後首次辦理公章刻製、申領發票和稅控設備、員工參保登記、住房公積金企業(ye) 繳存登記等業(ye) 務“一網通辦”,繼續推進電子營業(ye) 執照跨區域、跨領域、跨層級應用,截至2021年底,全國各類市場主體(ti) 已下載電子營業(ye) 執照4889萬(wan) 次,累計使用量1.19億(yi) 次。

我國1.5億(yi) 市場主體(ti) 中,超過1億(yi) 是個(ge) 體(ti) 工商戶。他們(men) 過得好不好,最能反映我國市場主體(ti) 的生存狀態。目前,我國已建立扶持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開通全國市場主體(ti) 登記注冊(ce) 服務網、全國個(ge) 體(ti) 私營經濟發展服務網和全國“小個(ge) 專(zhuan) ”黨(dang) 建工作網。相關(guan) 部門實施的減稅降費、金融支持、房租減免等惠企政策相繼落實落地,增強了小微企業(ye) 發展信心。

商事製度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ti) 活力,促進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形成,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2021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ti) 兩(liang) 年平均增速10.3%,基本恢複到疫情前水平。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泉紅指出,市場主體(ti) 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細胞和力量單元,是高質量發展的根基、韌性及潛力所在。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是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動力和目標導向之一,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舉(ju) 措。

他建議,“十四五”時期,要秉持“營商環境就是生產(chan) 力”理念,以多種“硬措施”持續優(you) 化發展“軟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ti) 投資興(xing) 業(ye) 熱情。具體(ti) 措施包括要進一步更新監管理念,加強市場主體(ti) 全生命周期監測和分析,精準扶持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健康發展,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費降負,增強市場主體(ti) 創新動能。以數字化賦能為(wei) 抓手,降低企業(ye) 製度性交易成本。理順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是優(you) 化營商環境的關(guan) 鍵所在。推動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職能轉變,必須持續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權威性公正性,通過編製實施市場監管部門權責清單,加強社會(hui) 多元監管,實現監管“無事不擾”而又“無處不在”。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