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超3.6萬億元

發布時間:2022-03-16 09:19:15 人民日報海外版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超3.6萬(wan) 億(yi) 元
共享經濟大有可為(wei)

共享單車打通出行“最後一公裏”,共享充電寶讓人們(men) 出門在外免於(yu) “電池焦慮”,共享辦公降低辦公成本……共享經濟已深入到人們(men) 日常生活。近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6881億(yi) 元,同比增長約9.2%,增速較上年明顯提升,繼續呈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

在線服務蓬勃發展

防疫期間,外賣餐飲、預約家政、生鮮電商等在線服務領域蓬勃發展,通過平台預約和購買(mai) 服務逐漸成為(wei) 人們(men) 日常消費的主要方式。《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共享型服務和消費繼續發揮穩增長的重要作用。

從(cong) 共享型服務的發展態勢看,2021年在線外賣收入占全國餐飲業(ye) 收入比重約為(wei) 21.4%,同比提高4.5個(ge) 百分點;從(cong) 居民消費的角度看,2021年在線外賣人均支出在餐飲消費支出中的占比達21.4%,同比提高了4.4個(ge) 百分點。此外,網約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約為(wei) 31.9%,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國住宿業(ye) 客房收入的比重約為(wei) 5.9%。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與(yu) 互聯網研究室主任劉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共享經濟發展初期,主要是耐用品如房產(chan) 、汽車使用權的分享,因而生活服務、共享出行、共享住宿等領域增長很快。經過這些年的高速增長,共享經濟在生活服務業(ye) 中的滲透率已經很高。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院長孫寶文說,整體(ti) 看,共享經濟在經曆早期“野蠻生長”之後,正逐漸回歸理性。持續跑贏同期國民經濟,也體(ti) 現了其作為(wei) 數字經濟典型代表的活力。

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共享經濟快速發展,在保市場主體(ti) 、促進靈活就業(ye) 、助力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等方麵做出了積極貢獻。

從(cong) 消費側(ce) 向生產(chan) 端延伸

從(cong) 總量看,2021年,中國共享經濟全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和直接融資規模都有較大提升。但從(cong) 具體(ti) 結構來看,不同領域的共享經濟發展不平衡情況突出。其中,辦公空間、生產(chan) 能力和知識技能領域共享經濟發展較快,交易規模同比分別增長26.2%、14%和13.2%。

“這反映出共享經濟作為(wei) 一種創新商業(ye) 模式,正在從(cong) 消費側(ce) 向生產(chan) 端加速延伸和擴散,知識、技能、辦公空間、生產(chan) 能力等要素的共享就成了必然。”劉奕認為(wei) ,共享經濟向生產(chan) 領域的拓展、滲透和融合,將重塑生產(chan) 要素的配置方式,極大改善生產(chan) 要素的配置效率,對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印發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推動共享經濟、平台經濟健康發展。鼓勵企業(ye) 開放平台資源,推動公有雲(yun) 資源共享,打造共享生產(chan) 新動力。探索生產(chan) 資料共享新模式,鼓勵各類經濟主體(ti) 按照市場化配置方式推進生產(chan) 資料共享。健全適應共享平台靈活就業(ye) 的政策體(ti) 係,支持企業(ye) 開展“共享用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guan) 於(yu) 支持新業(ye) 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ye) 的意見》提出,要探索生產(chan) 資料共享新模式,盤活空餘(yu) 雲(yun) 平台車間廠房等。

在共享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中小企業(ye) 結合自身情況,探索通過共享庫存、共享用工、共享辦公等方式,節約企業(ye) 經營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ye) 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商貿流的有機配合。

市場秩序將進一步規範

近年來,針對共享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一係列加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出台,共享經濟新就業(ye) 群體(ti) 權益保障持續完善,共享經濟市場製度建設步伐加快,監管執法力度加大,共享經濟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範。

2021年,《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施行,加之此前出台的《國家安全法》《網絡安全法》等,數據安全治理開啟新篇章。已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修正草案)》直接回應了平台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針對網約車、共享醫療、直播電商等行業(ye) 發展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相關(guan) 部門采取了更精細化的治理舉(ju) 措。

《報告》指出,中國共享經濟發展還麵臨(lin) 一些需要關(guan) 注的問題,如共享經濟平台在參與(yu) 主體(ti) 、價(jia) 格行為(wei) 、用工管理、數據管理等方麵的合規化水平亟需提高,平台企業(ye) 存在數據過度收集甚至是非法收集、數據濫用、數據泄露等多種潛在風險,在拓展國際市場過程中麵臨(lin) 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更高的合規成本等。

劉奕說,平台須在全麵履行公平競爭(zheng) 、勞動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安全風險管理等方麵努力踐行主體(ti) 責任,“新發展格局下,隨著共享經濟在更多領域不斷滲透、創造出更加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共享經濟仍有很好的增長前景,在促進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麵,共享經濟將大有作為(wei) 。”

專(zhuan) 家指出,“十四五”中國共享經濟新業(ye) 態新模式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共享經濟在生活服務和生產(chan) 製造領域的滲透場景將更豐(feng) 富。隨著共享經濟的全麵發展,平台新就業(ye) 形態勞動保障製度體(ti) 係將加快完善,平台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將進一步明確。同時,從(cong) 政策導向看,發展共享經濟將成為(wei) 提升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實效的重要抓手。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