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04 14:05:35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經濟總量突破110萬(wan) 億(yi) 元!人均GDP突破8萬(wan) 元!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麵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迎來開門紅。
早春時節,代表委員們(men) 再次相聚全國兩(liang) 會(hui) ,暢談一年奮進故事,點讚中國發展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恢複
今年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夕,一份統計公報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的注意。“透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我們(men) 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與(yu) 巨大潛力。”張兆安說,過去一年,國內(nei) 國際形勢紛繁複雜,但中國頂住了壓力,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全麵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正如他所觀察到的,2021年,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複,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實現新突破,發展水平再上新台階。就主要指標而言,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比上年增長8.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人均GDP達80976元,預計超過全球人均GDP水平;貨物貿易額、外匯儲(chu) 備餘(yu) 額位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消費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
從(cong) 經濟增速領先到產(chan) 業(ye) 較快發展,從(cong) 就業(ye) 總體(ti) 穩定到物價(jia) 溫和上漲,從(cong) 市場銷售恢複到投資規模擴大……回望這一年中國經濟發展,代表委員們(men) 紛紛稱讚這來之不易的好成績。
“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自然災害等多重挑戰,去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仍實現全麵豐(feng) 收,糧食生產(chan) 更是曆史性地實現‘十八連豐(feng) ’,這是一個(ge) 了不起的成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說,過去一年,圍繞提升障礙土壤地力和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等需求,他和同事們(men) 奮力攻關(guan) ,創建不同類型土壤個(ge) 性化障礙消減與(yu) 地力提升技術模式,在江西、廣西、河南等多地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耕地地力。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武義(yi) 青關(guan) 注到去年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達54.5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9%。在他看來,2021年,我國消費和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內(nei) 需繼續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展望2022年,我國經濟發展還有很大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
改革開放繼續深化
上億(yi) 市場主體(ti) 是中國經濟動力之源。2021年,新登記市場主體(ti) 2887萬(wan) 戶,日均新登記企業(ye) 2.5萬(wan) 戶,年末市場主體(ti) 總數達1.5億(yi) 戶。在張兆安看來,一年來,我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有序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市場主體(ti) 活力進一步得到激發。
改革在深化,開放不止步。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衝(chong) 擊下全球經貿合作遭遇逆流,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拓展對外開放範圍、領域和層次,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注入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達到25%左右。
“8年多來,共建‘一帶一路’取得顯著成就,已成為(wei) 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實現了同共建國家互利共贏。截至2022年1月,我國累計與(yu) 147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朋友圈越來越大。”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張健說,在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湖南省加強對海外湘商的聯係服務,成立15家駐外聯絡辦公室,與(yu) 境外78家主流工商社團簽訂合作協議,推動了對外聯絡工作取得成效。
過去一年,我國製度型開放高地建設成效加快顯現,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2021年進出口額分別比上年增長24.3%、26.4%、57.7%。全國政協委員、海口海關(guan) 關(guan) 長施宗偉(wei) 表示,在自貿港政策紅利帶動下,海南外貿發展勢頭良好。其中去年進口增長73.6%,有力助推了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機遇。“接下來,海口海關(guan) 將積極支持海南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優(you) 化跨境貿易通關(guan) 便利,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展會(hui) 展覽等高質量發展。”
創新活力不斷釋放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重要支撐。過去一年,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全國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4.2%,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科技促發展作用日益增強。
“一年來,明顯感受到創新扶持力度在加大,R&D經費支出的快速增加,有力支撐了原始創新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北京證券交易所揭牌,為(wei) 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直接融資提供了新平台。”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飆對科技創新促發展的作用深有感觸,“以海特為(wei) 例,近年來我們(men) 的科技創新投入占收入25%以上,目前已獲得604項專(zhuan) 利。特別是我們(men) 承擔了不少重點核心裝備研發與(yu) 製造任務,在射頻、微波領域定型產(chan) 品過千款,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創新活力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2021年,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2%,快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8.6個(ge) 百分點;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16.0%;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chan) 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52.5%、37.5%。
“如今我國經濟發展不僅(jin) 表現為(wei) 規模的持續增長,更表現在質量的穩步提升和結構的不斷優(you) 化上。”全國政協委員、申萬(wan) 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高技術產(chan) 業(ye) 、裝備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長速度長期高於(yu) GDP增速,新消費、新服務、新基建等新增長點加快形成,這些將進一步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後勁。
從(cong) 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全國政協委員、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目前,我們(men) 已在國內(nei) 外建立660多座光伏電站,實現了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的雙贏。”他認為(wei) ,我國清潔能源消費占比將持續上升。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