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各地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發力重點——“新基建”成經濟增長重要引擎

發布時間:2022-02-16 09:39:01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前不久,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ye) 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聯、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作為(wei) 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擴大有效投資的有效手段,“新基建”被多次寫(xie) 入各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wei) 打造新經濟增長引擎的重要抓手。

兼顧適度與(yu) 超前

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明確了今年“新基建”發力重點和方向。北京將加強算力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wei) 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的主攻方向;貴州提出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樞紐節點建設;安徽明確了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實施“新基建+”行動的發展目標。

“各地新一輪‘新基建’規劃體(ti) 現了適度超前布局的特點。”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dong) 解釋,“適度”體(ti) 現在瞄準當前可預見、帶動能力強的領域,加快部署5G、數據中心、工業(ye) 互聯網、物聯網等,以便及早形成網絡效應,釋放新經濟活力;“超前”意味著某些項目在短時期內(nei) 可能很難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隨著規模化部署鋪開,其發展潛力將逐步釋放。

劉向東(dong) 認為(wei) ,對有投資前景的基礎設施項目要超前布局,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同時要確保投資適度性,避免造成浪費和透支未來,把握好輕重緩急和開工節奏,精準篩選那些既能對當下穩投資起到明顯作用,又能增強發展後勁,形成長期可複用的優(you) 質資產(chan) 。

賽迪研究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韓建飛表示,各地在推進“新基建”建設時,應統籌考慮經濟發展水平與(yu) 政府財政承受能力,不能搞一哄而上、重複建設,造成低端產(chan) 能過剩。同時,要利用大數據分析自身對“新基建”設施的需求,因地因業(ye) 科學規劃布局。

具體(ti) 而言,要依托“新基建”所在行業(ye) 聯盟、協會(hui) ,充分吸納各方意見,統一產(chan) 品標準,防止不同區域因標準不一而影響“新基建”設施的推廣使用,做好“新基建”建設與(yu) 管理的統計工作。“各地在規劃設計中應考慮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需求,遵循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因地製宜布局數據中心、算力算法、工業(ye) 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劉向東(dong) 說。

5G加快數字化進程

新一輪“新基建”布局還要為(wei) 培育新經濟形態提供有力支撐。韓建飛告訴記者,一方麵,要加快技術創新,降低使用成本和門檻,增強經濟可行性,讓其在更多領域、更大範圍應用;另一方麵,要推動“新基建”與(yu) 生產(chan) 製造、能源、物流、電子商務等諸多行業(ye) 融合發展,打造“新基建+”生態體(ti) 係,催生更多新模式、新業(ye) 態、新產(chan) 業(ye) 。

劉向東(dong) 同樣認為(wei) ,應持續拓展重點區域、行業(ye) “新基建”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在高鐵、交通樞紐、購物中心等人流密集區域以及工業(ye) 、醫療等行業(ye) ,加強5G網絡、數據中心等的建設力度。

各地也正紛紛加碼5G網絡建設。雲(yun) 南提出,2022年新建5G基站2萬(wan) 個(ge) ,河南則將這一目標定為(wei) 4萬(wan) 個(ge) ;山西將繼續豐(feng) 富5G應用場景,力爭(zheng) 培育200戶以上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江蘇則瞄準國家級“5G+工業(ye) 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國家級工業(ye) 互聯網雙跨平台落戶。

“5G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網絡建設也將進入實質性突破階段。疫情使全社會(hui) 數字化進程加快,迫切需要更大規模商用部署。”劉向東(dong) 說,對地方而言,加快5G網絡建設既可賦能各行各業(ye) 數字化轉型,也能更大範圍覆蓋縣城和農(nong) 村,縮小城鄉(xiang) 數字鴻溝。

作為(wei) 數字化轉型基礎,5G也是其他“新基建”發揮作用的紐帶。“各地將以新一輪5G建設為(wei) 核心,布局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開展大數據應用試點示範,聚焦重點行業(ye) 加速推進‘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提升企業(ye) 數字技術應用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韓建飛說。

確保投資有效性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進一步優(you) 化“新基建”投資發展環境,讓其在拉動經濟增長、擴大有效投資方麵發揮更大作用。

劉向東(dong) 告訴記者,新一輪“新基建”要強調投資的有效性,各地應對投資前景作出預判,既要合理設計盈利模式,也要精細安排融資方式,使其在商業(ye) 投資上具有可行性,避免陷入債(zhai) 務陷阱。

韓建飛建議,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相關(guan) 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與(yu) 企業(ye) 聯合開展共性技術攻關(guan) ,解決(jue) “新基建”所涉及行業(ye) 的技術問題。此外,鼓勵社會(hui) 資本投資建設“新基建”設施,開放建設運營所需的基礎數據,減少其前期投入。

在新一輪“新基建”投資中,很多項目的投融資機製更為(wei) 靈活和市場化,對社會(hui) 資本特別是上市企業(ye) 有較大吸引力。“應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降低製度成本和準入門檻,同時還要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扶持政策,為(wei) 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提供更專(zhuan) 業(ye) 的金融服務。”劉向東(dong) 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