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發力穩增長 地方兩會圈定2022年經濟重點

發布時間:2022-02-08 14:38:56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發力穩增長 地方兩(liang) 會(hui) 圈定2022年經濟重點

穩工業(ye) 、擴內(nei) 需、促轉型等多箭齊發

虎年開局謀新篇,厲兵秣馬啟新程。

新的一年,地方經濟如何布局?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釋放重要信號。《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除天津外,全國已有30省(區、市)相繼召開地方兩(liang) 會(hui) ,敲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路線圖。總體(ti) 看,穩增長仍是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心,各地均提出明確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在實施路徑上,穩工業(ye) 、擴內(nei) 需、促轉型成為(wei) 重頭戲,為(wei) 企業(ye) 紓困減負、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成為(wei) 關(guan) 鍵發力點,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有望加快落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地方普遍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並明確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30個(ge) 省(區、市)中,21個(ge) 省(區、市)2022年GDP增速目標設置在6%及以上。其中,海南和西藏分別提出9%和8%的增速目標,安徽和江西為(wei) 7%以上,湖北、貴州、雲(yun) 南為(wei) 7%左右。不少地方在提出2022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同時,還強調“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爭(zheng) 取更好結果”。

如何確保穩增長?根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穩工業(ye) 、擴內(nei) 需、促轉型等成為(wei) 重頭戲。

全力穩定工業(ye) 增長成為(wei) 不少地方的重要任務。其中,湖南提出,實施“新增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行動,淨增1000家以上規模工業(ye) 企業(ye) 、1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ye) 。遼寧提出,製定實施三年行動方案,以工業(ye) 振興(xing) 引領全麵振興(xing) ,構建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

擴內(nei) 需也是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麵,多地強調“適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圍繞“兩(liang) 新一重”等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除了“鐵公基”等傳(chuan) 統基建外,新基建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不少地方明確了具體(ti) 投資規模,比如,安徽提出“全年新開工億(yi) 元以上重點項目2600個(ge) 以上、竣工1200個(ge) 以上”;河南提出“全年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2.8萬(wan) 億(yi) 元,其中億(yi) 元以上項目投資1.8萬(wan) 億(yi) 元”;江西提出“重點推進3453個(ge) 省大中型項目,年度投資1.1萬(wan) 億(yi) 元以上”;寧夏提出聚焦“十大工程項目”“六個(ge) 一百”重大項目,力爭(zheng) 完成投資2000億(yi) 元。

促消費方麵,穩定傳(chuan) 統大宗消費,發展新消費業(ye) 態、擴大農(nong) 村消費市場等得到強調。

不少地方將常態化開展促消費活動,采取精準投放消費券等方式,釋放居民消費潛力。其中,浙江提出,實施提升傳(chuan) 統消費、擴大新型消費政策。大力培育消費新熱點,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xiang) 和以舊換新,積極發展夜間經濟,促進旅遊市場恢複。福建提出,鼓勵發展宅經濟、夜經濟、直播電商,催生新型消費熱潮。推進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促進省級百大商圈錯位發展。

光大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dong) 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穩增長成為(wei) 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核心任務。相比2021年,多地明顯上調2022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目標,如黑龍江、河南上調了4個(ge) 百分點至10%,安徽、甘肅、四川也分別上調了1到2個(ge) 百分點不等。從(cong) 具體(ti) 任務來看,基建投資、保障房建設和舊城改造是主要發力方向,其中,基建投資兼顧新基建和傳(chuan) 統基建。

“綠色消費、文旅消費、農(nong) 村消費等領域是擴大內(nei) 需的重要發力方向。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頻頻出現在各地兩(liang) 會(hui) 文件中。從(cong) 具體(ti) 政策部署來看,內(nei) 蒙古、遼寧、江西、廣西、雲(yun) 南、陝西等地明確提出,推進新能源汽車消費,推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等產(chan) 品下鄉(xiang) 。”高瑞東(dong) 說。

大力培育市場主體(ti) 是夯實經濟發展的根基。不少地方提出落實好惠企紓困政策,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比如,江蘇提出,落細落實減稅降費和助企惠企政策,研究製定更多切合實際、解決(jue) 問題、市場主體(ti) 有獲得感的政策措施。安徽提出,出台助企紓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政策舉(ju) 措,進一步減輕企業(ye) 負擔。貴州提出,落實好國家新一輪組合式減稅降費和減租降息、普惠金融等紓困政策;完善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爭(zheng) 創一批國家級“小巨人”企業(ye) ,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100戶以上。

科技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科技創新也著墨頗多。其中,北京、安徽、湖北等23個(ge) 省(區、市)將科技創新放在重點工作的前3位。此外,各地還謀劃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其中,智能製造、現代服務業(ye) 、數字經濟等成為(wei) 重點。

“如何平衡好短期增長壓力與(yu) 長期經濟結構的調整,成為(wei) 各地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心之一。從(cong) 產(chan) 業(ye) 轉型角度看,高端製造業(ye) 投資的布局、碳中和規劃下的綠色產(chan) 業(ye) 建設等將成為(wei) 重要抓手。”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高瑞東(dong) 表示,穩增長之外,北京、上海、廣東(dong) 三個(ge) 發展程度較高的省市,還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wei) 重要目標,以達到“以點帶麵”提振地方經濟發展的效果。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