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2021年關鍵經濟數據出爐,釋放哪些重要信號?

發布時間:2022-01-18 09:25:07 新華社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17日,2021年中國經濟年報正式出爐: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1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1%。這份“成績單”釋放了怎樣的信號?“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梳理。

GDP同比增長8.1%: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

2021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8.1%,一至四季度同比分別增長18.3%、7.9%、4.9%、4.0%。按兩(liang) 年平均算,分別增長4.9%、5.5%、4.9%、5.2%。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此評價(jia) :“經濟較快增長”“運行總體(ti) 平穩”。他表示,這一增速高於(yu)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6%以上的預期目標,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jun) 說,在全球疫情衝(chong) 擊下,我國依然能保持這樣的增速非常不易。盡管經濟增速逐季放緩,但四季度兩(liang) 年平均增長率比三季度還要高,反映了經濟運行總體(ti) 平穩。

2022年,麵對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穩”成為(wei) 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專(zhuan) 家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預計一係列政策部署將有力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人均GDP超1.2萬(wan) 美元: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續提高

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114萬(wan) 億(yi) 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突破1.2萬(wan) 美元。

寧吉喆表示,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都持續提高,說明我國綜合國力、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

他同時指出,應清醒看到,我國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下限標準,與(yu) 發達國家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GDP不到美國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礎設施資本存量隻有發達國家的20%至30%。”

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長4.9%: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

2021年,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超5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9%,兩(liang) 年平均增長3.9%。其中,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7.1%,快於(yu) 全部投資12.2個(ge) 百分點。

受原材料成本上漲及疫情、汛情影響,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同比增速較上半年有所放緩,四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wei) 負。

2022年投資增速是否會(hui) 進一步回升?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說,五年規劃第二年通常是重大項目落地時段,而且隨著PPI漲幅回落,中下遊製造企業(ye) 的成本上升壓力會(hui) 得到緩解,這將進一步拉動整體(ti) 投資。

寧吉喆認為(wei) ,我國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也有動力”。他指出,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正在發力,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快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節奏,“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點項目陸續啟動,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於(yu)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穩步恢複。

CPI同比上漲0.9%: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在合理區間

2021年,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9%,低於(yu) 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同期,全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上漲8.1%。從(cong) 12月看,CPI與(yu) PPI“剪刀差”進一步收窄。

專(zhuan) 家指出,2021年物價(jia) 總體(ti) 穩定在合理區間,得益於(yu) 國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力度。針對煤炭、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jia) 格異常波動,有關(guan) 部門及時采取供需雙向調節、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等措施,有力促進了價(jia) 格回歸合理區間。

王軍(jun) 表示,受豬肉價(jia) 格逐步進入上行周期、大宗商品價(jia) 格傳(chuan) 導等因素影響,CPI漲幅或將有所擴大,但總體(ti) 可控。同時,在高基數、保供穩價(jia) 政策持續實施、大宗商品價(jia) 格回落等因素影響下,PPI漲幅料繼續回落。未來,物價(jia) 漲幅仍將處在合理區間。

消費總額超44萬(wan) 億(yi) 元: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2021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超4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5%,兩(liang) 年平均增速為(wei) 3.9%。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wei) 65.4%。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同時,疫情下升級類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去年,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9.8%、18.8%,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1%。

“消費總量達到44萬(wan) 億(yi) 元是一個(ge) 新的台階。”寧吉喆說,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全年是79.1%,最終消費是65.4%,這凸顯了國內(nei) 市場的作用。

但也要看到,疫情反複對服務消費、接觸性消費造成負麵影響。12月消費同比增長1.7%,環比下降0.18%,11月消費比上月增速回落1個(ge) 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我國消費依然展現出較強韌性,未來挖掘消費潛力應從(cong) 保就業(ye) 保民生保市場主體(ti) 、不斷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等方麵入手發力。

外貿首次突破6萬(wan) 億(yi) 美元  外資同比增長14.9%:具有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

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wan) 億(yi) 元,首次突破6萬(wan) 億(yi) 美元,比上年增長21.4%,月度增速屢超預期。

外資也交出亮眼“成績單”:2021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超1.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4.9%,引資規模再創曆史新高。不僅(jin) 量穩而且質增,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服務業(ye) 引資實現較快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7.1%、16.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莊芮表示,外貿取得的成績體(ti) 現了中國經濟的“韌”,“但考慮到一些國家生產(chan) 能力逐步恢複,部分轉移至我國的訂單或將有所回流,2022年出口增幅有可能放緩。”

海關(guan) 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繼續為(wei) 穩外貿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各國應對疫情、推動經濟複蘇,對吸引投資的競爭(zheng) 也會(hui) 愈發激烈,我國依然麵臨(lin) 著較為(wei) 嚴(yan) 峻的引資形勢。“但要看到中國經濟恢複勢頭良好,不斷擴大開放、優(you) 化營商環境,並且在市場規模、產(chan) 業(ye) 配套等方麵具有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說。

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

就業(ye) 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達到了1100萬(wan) 人以上的預期目標,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為(wei) 5.1%,低於(yu) 5.5%左右的預期目標。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穩就業(ye) 首先要穩經濟,GDP每增長1個(ge) 百分點可以拉動近200萬(wan) 人就業(ye) ,龐大的中小微企業(ye) 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ye) 崗位,要努力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擴大再生產(chan) 動力,提高企業(ye) 創造就業(ye) 崗位的能力。

據教育部統計,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首次突破千萬(wan) ,總量和增量均為(wei) 近年之最。“青年就業(ye) 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的。”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說,促進青年就業(ye) 、破解勞動力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需要調整人才結構、改善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轉變就業(ye) 觀念等舉(ju) 措多管齊下。

單位GDP能耗下降2.7%:綠色產(chan) 品產(chan) 量快速增長

2021年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預期目標。初步測算,2021年,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25.3%,比上年提高1個(ge) 百分點。

寧吉喆介紹,綠色產(chan) 品產(chan) 量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chan) 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45.6%、42.1%,“這些數字都是超常規的,市場特別好。”

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說,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國經濟發展既有約束的一麵,又有激勵的一麵,這兩(liang) 年,國內(nei) 的電動汽車、光伏、風電等熱點產(chan) 業(ye) 都與(yu) “雙碳”刺激效應有關(guan) 。隨著時間推移,激勵的一麵會(hui) 越來越明顯,經濟社會(hui) 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有機融合。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