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穩字當頭推動高質量發展——專家學者展望二〇二二年中國經濟

發布時間:2022-01-04 09:08:37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研究員胡祖銓——

經濟運行更趨穩固均衡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2022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更趨穩固、更趨均衡。

具體(ti) 來看,一是季度間經濟增速更加平穩。疫情帶來的基數效應趨於(yu) 減弱,經濟增長水平主要由潛在增長率、新擾動因素等共同決(jue) 定。二是經濟循環更加順暢。疫情對經濟社會(hui) 活動的抑製有望減弱,供應短缺、物流不暢等問題加快解決(jue) 。三是內(nei) 外需增長更加均衡。接觸性消費、製造業(ye) 投資等內(nei) 需薄弱環節穩步恢複,基礎設施投資適度超前,新動能活力持續釋放。外貿出口增長難度增加,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減弱。四是市場主體(ti) 發展更加協同。中小企業(ye) 發展環境持續改善,能源原材料價(jia) 格上漲壓力有所緩解,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向好。五是居民收入分配更加合理。促進共同富裕政策加快落地生效,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保持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體(ti) 加快擴容,低收入群體(ti) 和脫困人群收入實現更快增長。

綜合考慮內(nei) 外環境、發展潛力和風險挑戰,初步預計2022年我國經濟將增長5.6%左右。分產(chan) 業(ye) 看,第一產(chan) 業(ye) 將保持平穩增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生產(chan) 條件持續改善,糧食產(chan) 量穩定增長。第二產(chan) 業(ye) 增速有所回落。高技術製造業(ye) 繼續發力,對工業(ye) 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第三產(chan) 業(ye) 加快向常態化水平恢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得到鞏固。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yu) 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guan) 利欣——

綠色消費作用向上延伸

2021年,消費市場持續恢複態勢,消費貢獻、規模和結構均穩中有升,展現出我國消費市場的強大韌性與(yu) 活力。展望2022年,盡管疫情的不確定性給消費市場複蘇帶來壓力,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消費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

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下,國家將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出有利於(yu) 經濟穩定的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為(wei) 收入增長和消費複蘇夯實基礎。

擴大內(nei) 需戰略的實施,將進一步完善城鄉(xiang) 流通基礎設施、豐(feng) 富消費有效供給、優(you) 化消費市場環境,促進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從(cong) 而增強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活力,釋放消費潛力,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

實施全麵節約戰略,將增強全民節約意識,促進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綠色消費的作用將逐步向上遊延伸,帶動流通和生產(chan) 領域推進資源全麵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實現經濟循環全鏈條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深入發展,將為(wei) 國內(nei) 大循環提供新動能。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將加速傳(chuan) 統行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消費市場創造更多的有效供給和消費場景。

此外,人口結構變化為(wei) 消費市場帶來新機遇。隨著實施三胎政策、老齡人口增加、“Z世代”成為(wei) 消費主力軍(jun) ,消費市場將麵臨(lin) 更加多元化、個(ge) 性化和服務化的需求,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巨大的國內(nei) 市場潛力為(wei) 消費複蘇提供強勁動力。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經濟與(yu) 貿易係主任魏浩——

外貿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發展

2021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也實現穩步提升,並將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展望2022年,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依然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國際物流運力緊張以及運價(jia) 高昂、進口商品價(jia) 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問題短期內(nei) 難以根本緩解,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我國外貿發展的市場環境變得異常複雜,外貿運行麵臨(lin) 較大壓力。

但也應看到,2022年,我國外貿發展還有不少新機遇。首先,我國將繼續深入推進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開放平台作用,積極推動製度型開放,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這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到中國來投資,並通過投資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其次,我國將積極優(you) 化進出口方麵的稅收政策,認真落實減稅政策,大力推動規範和降低進出口環節涉企收費,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這將進一步降低貿易成本,激發企業(ye) 活力。此外,我國將繼續加快發展貿易新業(ye) 態,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優(you) 化跨境電商零售商品進口清單、擴大進口類別,完善海外倉(cang) 網絡,按照市場化方式加大對建設使用海外倉(cang) 的支持,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ye) 健康發展,穩步推進離岸貿易發展,這些新業(ye) 態新模式將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增長點、新亮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任榮榮——

有效投資空間持續釋放

積極穩妥擴大有效投資,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重要支撐,並將為(wei)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良好宏觀環境。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我國投資的基礎條件和外部環境趨好,有效投資空間將得到拓展和持續釋放。

通過合理安排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投資,有助於(yu) 整體(ti) 投資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我國人均資本存量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不足,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還存在較多短板。立足推動“十四五”規劃項目落地,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公共安全等領域短板,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便捷要素流動、改善公共服務,既有短期“穩增長”效應,又有中長期“增動能”效應。

通過持續深化投資審批製度改革,有助於(yu) 充分激發社會(hui) 投資活力和動力。近年來,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積極成效。相關(guan) 改革舉(ju) 措有助於(yu) 投資領域“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有力支撐投資對穩定經濟增長關(guan) 鍵作用的發揮。

釋放有效投資空間,發揮投資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作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創新驅動型投資、綠色轉型投資以及滿足新消費需求的投資,都具有較大投資空間。我國超大規模內(nei) 需市場、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等,有助於(yu) 釋放創新型投資增長潛力。隨著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實施,產(chan) 業(ye) 體(ti) 係綠色發展孕育巨大投資機會(hui) 。利用數字化紅利,加大對新業(ye) 態、新模式領域的投資,有助於(yu) 促進有效投資與(yu) 消費升級良性互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室主任郭麗(li) 岩——

CPI平穩運行基礎堅實

展望2022年,我國沒有出現全麵通脹上行的基礎,穩定國內(nei) 物價(jia) 運行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多。

一是我國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堅決(jue) 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為(wei) 穩定國內(nei) 物價(jia) 運行提供了良好宏觀環境。二是我國主要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供求關(guan) 係基本穩定,部分產(chan) 供銷鏈條上的一些堵點和卡點有望加速打通,國民經濟供需循環、產(chan) 業(ye) 循環、市場循環進一步暢通,有利於(yu) 夯實國內(nei) 物價(jia) 穩定的基礎。三是當前民生商品貨源充足、運送暢通,在做好糧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穩價(jia) 方麵有底氣。四是雖然部分原材料價(jia) 格仍在高位運行,但因產(chan) 業(ye) 鏈條長、市場競爭(zheng) 激烈,向下傳(chuan) 導的影響逐步衰減,終端居民消費品價(jia) 格變化較為(wei) 有限。

總體(ti) 來看,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隨著各項針對初級產(chan) 品的保供穩價(jia) 措施紮實落地,預計大多數工業(ye) 品價(jia) 格都將回落。我國居民消費領域商品和服務供給總體(ti) 充裕,2022年保持CPI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feng) 文猛——

未雨綢繆夯實就業(ye) 基本盤

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預計達1076萬(wan) 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曆史新高。此外,疫情對就業(ye) 的影響仍在持續,就業(ye) 市場用人需求還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綜合研判,2022年就業(ye) 形勢錯綜複雜。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穩就業(ye) 工作基礎依然堅實。為(wei) 此,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出穩就業(ye) 工作的具體(ti) 部署,落實落細穩就業(ye) 的一攬子舉(ju) 措,以保持未來一段時期就業(ye) 規模和局勢穩定。

一是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e) 的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等一係列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ye) 持續獲得增長動能,以最大程度夯實就業(ye) 總基本盤;二是健全靈活就業(ye) 勞動用工政策,在大力推動平台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就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勞動保護等社會(hui) 保障問題適度規範;三是麵對龐大的高校畢業(ye) 生規模,要加強部門聯動和協同配合,密切監測就業(ye) 狀況,通過多渠道提供就業(ye) 信息、全方位提供就業(ye) 服務等舉(ju) 措,最大程度讓高校畢業(ye) 生實現順利就業(ye) 。從(cong) 經濟結構看,第三產(chan) 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越來越大。要加大對新興(xing) 服務業(ye) 的培育,深挖群眾(zhong) 養(yang) 老、健康等多元化消費需求,不斷拓寬就業(ye) 新空間。

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

居民收入增長有保障

收入增長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之一,經濟發展景氣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jue) 定了收入增長情況。2022年,居民收入可持續增長將有堅實的政策保障。

宏觀經濟進一步複蘇是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前提。2022年,多地都明確提出,要圍繞重大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投資項目,宏觀經濟形勢將進一步複蘇,這是支撐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重要前提。

宏觀調控政策集體(ti) 發力是居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動力。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了包含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區域政策、社會(hui) 政策等在內(nei) 的政策調控體(ti) 係。這些政策協同發力將為(wei) 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正向溢出效應,是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的動力。

廣東(dong) 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洋——

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良性循環

對於(yu) 2022年及未來房地產(chan) 業(ye) 的發展形勢,可以概括為(wei) 三個(ge) 關(guan) 鍵詞:聚焦、轉型、循環。

聚焦大城市的住房突出問題,既因為(wei) 大城市的住房供需矛盾更顯著,也因為(wei) 大城市及其所在的都市圈地區將會(hui) 是經濟發展核心引擎。這意味著,大城市和都市圈的房地產(chan) 業(ye) 發展機會(hui) 將更多。

房地產(chan) 業(ye) 轉型有很多說法,應注意到保障性租賃住房帶來的積極效應。這類住房不是政府大包大攬的保障性住房,而是更具市場開放度,並成為(wei) 商品住房市場的重要補充。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良性循環,這給予市場更多信心。中央“穩地價(jia) 、穩房價(jia) 、穩預期”的要求,對應著不同主體(ti) ,“穩地價(jia) ”要求地方政府擺脫土地財政依賴,“穩房價(jia) ”要求企業(ye) 務實定價(jia) 、穩健營銷,“穩預期”則鼓勵居民理性消費。“良性循環”是一個(ge) 係統工程,相信未來會(hui) 有更多涉及金融、土地、公共服務等多領域的政策出台,共同推動房地產(chan) 業(ye) 理性健康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