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11 13:37:49 經濟日報

日前,各省區市陸續披露前三季度財政收支情況。各地“政府賬本”顯示,財政收入保持恢複性增長態勢;支出增速雖然總體(ti) 較緩,但“三保”等重點領域得到有力保障。
財政收入增勢平穩
財政收入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隨著我國經濟穩步恢複,各地財政收入呈現較為(wei) 顯著的增長態勢。
北京市1月份至9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590.3億(yi) 元,增長13.4%,已連續7個(ge) 月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態勢。其中,企業(ye) 所得稅完成1157.3億(yi) 元,增長22.6%,主要受企業(ye) 經營持續增長,應稅利潤較上年同期提高帶動;增值稅完成1134.6億(yi) 元,增長13.1%,主要因二、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長帶動。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重慶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5.8億(yi) 元,同比增長10.9%。“得益於(yu) 穩步提升的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持續顯現的發展韌性、良好的高質量發展勢頭,財政收入恢複性增長態勢平穩。”重慶市財政局副局長李虹分析,該市財政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支柱產(chan) 業(ye) 恢複、企業(ye) 效益提高和區域協調發展。
此外,浙江省前三季度財政收入也保持較快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25.70億(yi) 元,增長18.2%。福建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4749億(yi) 元,同比增長21.3%;陝西省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171.3億(yi) 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6%。
“前三季度,中央和地方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呈現較大幅度上升,根本原因在於(yu) 國民經濟整體(ti) 運行態勢良好,帶動了財政收入相應增長。其中,作為(wei) 財政收入的主要力量,稅收收入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體(ti) 現稅收對財政收入的拉動作用。”北京國家會(hui) 計學院財稅政策與(yu) 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
同時,專(zhuan) 家認為(wei) ,全球疫情反複、大宗商品市場價(jia) 格上漲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給經濟恢複帶來較大壓力,財政收入增長也麵臨(lin) 較大壓力,加之上年同期收入基數抬高,預計今年後幾個(ge) 月,財政收入的增幅總體(ti) 將進一步放緩。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yun) 日前表示,預計後幾個(ge) 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總體(ti) 呈下降態勢。但是,考慮到前三季度收入完成進度較快,預計能夠完成全年收入預算,預算安排的相關(guan) 支出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有力保障重點支出
在財政支出方麵,增速總體(ti) 較緩,有的地方甚至有所下降,但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北京市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16.4億(yi) 元,同比下降1.7%;完成調整預算的75.1%,高於(yu) 時間進度0.1個(ge) 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財政聚焦保障民生領域,教育、衛生健康、交通運輸等重點支出呈現逆勢增長。例如,教育支出772.9億(yi) 元,增長3.6%,主要用於(yu) 擴大學前和基礎教育學位供給;衛生健康支出469.5億(yi) 元,增長4.5%,主要用於(yu) 加大公立醫院的資金支持;交通運輸支出277億(yi) 元,增長5.1%,主要用於(yu) 公路建設、升級改造全市公共交通配套設施等。
福建省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保持增長,達到3825億(yi) 元,同比增長4.9%,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5.9%。其中,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長29.6%,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0.9%,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同比增長5.8%,交通運輸支出同比增長24.2%,科學技術支出同比增長8.9%,民生相關(guan) 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在東(dong) 北,吉林省全省財政支出略有下降,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八成以上。其中,教育支出332.1億(yi) 元,同比增加21億(yi) 元,增長6.7%;衛生健康支出222.8億(yi) 元,同比增加19.5億(yi) 元,增長9.6%。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分析,由於(yu) 去年支出基數較高,今年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持續壓減,中央和地方支出增長明顯放緩。但是,從(cong) 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和國家戰略決(jue) 策保障情況看,預算執行狀況符合年初預期。“總體(ti) 來看,教育支出、衛生健康支出、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等均快於(yu) 平均增幅,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從(cong) 不同省份和重點行業(ye) 看,預計四季度支出進度將逐月加快。”王澤彩說。
積極財政提質增效
麵對經濟下行壓力,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進一步發力?在加快支出進度的同時,各地加速推進地方債(zhai) 特別是專(zhuan) 項債(zhai) 的發行使用、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
統計顯示,1月份至9月份,各地已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zhai) 券30480億(yi) 元,其中一般債(zhai) 券6819億(yi) 元,專(zhuan) 項債(zhai) 券23661億(yi) 元。
近幾個(ge) 月來,各地加快發行使用進度,9月份各地組織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zhai) 券5716億(yi) 元。值得關(guan) 注的是,各地加大商業(ye) 銀行櫃台發行力度,9月份浙江、福建、山東(dong) 、河南、廣西、青海等省區市櫃台發行新增債(zhai) 券共計27.64億(yi) 元。
從(cong) 用途看,前三季度全國地方發行的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約五成投向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產(chan) 業(ye) 園區領域重大項目;約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衛生健康、教育、養(yang) 老、文化旅遊等社會(hui) 事業(ye) 領域重大項目;約二成投向農(nong) 林水利、能源、城鄉(xiang) 冷鏈物流等領域重大項目。“專(zhuan) 項債(zhai) 加快發行使用,有效穩投資、補短板,發揮了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帶動效應。”李旭紅表示。
在減稅降費方麵,今年以來,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減稅降費的政策措施,各地加大落實力度,有效減輕了企業(ye) 負擔,增強了市場主體(ti) 活力。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9101億(yi) 元。其中,新增減稅7889億(yi) 元,新增降費1212億(yi) 元。
“我國持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提高製造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一係列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不斷落地,為(wei) 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李旭紅說。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抓緊研究下一步對市場主體(ti) 的規模性減稅政策,適時有針對性加強宏觀預調微調,回應市場主體(ti) 關(guan) 切。對此,李旭紅認為(wei) ,“一方麵,應保障政策的延續性,尤其注重對中小微企業(ye) 、個(ge) 體(ti) 工商戶等相對較弱勢市場主體(ti) 的政策激勵;另一方麵,還應從(cong) 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角度入手,進一步加大對企業(ye) 創新的扶持力度,涵養(yang) 經濟的長遠發展動能”。
當前,不少地方收支矛盾依然凸顯,如何實現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必須注重績效和結果導向,按照年初預算安排,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強收入征管,加快支出預算執行進度,在做到項目可行性論證基礎上,下大力氣推動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發行速度,使其盡快完成今年的工作量。”王澤彩認為(wei) ,要注重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各級政府要做好防範和化解風險預案。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