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0-08 13:40:19 經濟日報

機器人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滲透到我們(men) 的生活中——在酒店提供谘詢送貨服務、在餐廳傳(chuan) 送菜肴、在工廠車間搬運貨物、在手術室精細操作……
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執行副會(hui) 長、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快速蓬勃發展,當前已進入重要窗口期。“十四五”期間,自主機器人品牌要抓住這個(ge) 機會(hui) ,盡快把產(chan) 業(ye) 鏈薄弱環節補上,把“卡脖子”問題解決(jue) ,實現高質量發展。
應用場景逐漸成熟
我國機器人的研發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但從(cong) 2010年才開始產(chan) 業(ye) 化進程。在產(chan) 業(ye) 化帶動下,整個(ge) 行業(ye) 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開幕式上,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首次突破千億(yi) 元,中國已成為(wei) 支撐世界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中堅力量。
辛國斌介紹,中國工業(ye) 機器人市場已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裝機量占全球總量的44%。同時,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的發展潛力也開始釋放,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製造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529億(yi) 元,同比增長41%。
“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的機器人已經在研發設計、關(guan) 鍵零部件、整機集成應用、標準檢測認證等方麵初步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基本能夠滿足我國工業(ye) 量大麵廣的基本需求。”宋曉剛表示。
宋曉剛分析,一方麵我國製造業(ye) 的規模世界最大、工業(ye) 門類最為(wei) 完整,已經具備向高質量製造發展的能力和基礎;另一方麵,隨著我國人口紅利下降,用工成本增長,倒逼各行各業(ye) 向智能化轉型。在高質量發展和轉型過程中,我國製造業(ye) 對機器人產(chan) 業(ye) 產(chan) 生了極大的市場需求。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導致無人化、少人化的趨勢更為(wei) 明顯,加大了市場對機器人的需求。
在服務機器人領域,智能社會(hui) 和智慧家居這兩(liang) 個(ge) 主要的方向也呈現增長態勢。
“我國是人口大國,無論是社會(hui) 服務還是居家服務,潛在的市場顯而易見。”宋曉剛預測,隨著越來越多的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承擔起清潔、教育、陪伴等任務,服務機器人很快會(hui) 出現爆發式增長。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認為(wei) ,近年來機器人在服務、醫療、健康、教育、安全等領域逐漸發展和壯大,未來這些市場的規模很有可能要快速超過工業(ye) 機器人的市場。
定價(jia) 和產(chan) 能麵臨(lin) 挑戰
隨著機器人市場蓬勃發展和新風口不斷湧現,機器人賽道的資本市場熱度前所未有。據天眼查數據的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8月,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有60餘(yu) 起融資事件,涉及金額超120億(yi) 元。
近兩(liang) 個(ge) 月,機器人市場更是熱鬧,幾家知名企業(ye) 紛紛跨界推出機器人產(chan) 品。8月10日,小米展示了仿生機器人CyberDog“鐵蛋”;8月20日,特斯拉宣布將推出一款人形機器人“Optimus”;9月7日,小鵬汽車發布了首款機器馬“小白龍”。
然而,機器人企業(ye) 麵臨(lin) 的困境也不容忽視。正如宋曉剛所說,在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上遊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製器方麵,我國相關(guan) 領域的技術水平都在進步,基本能夠滿足自主品牌在中低端應用中的需求,但要向高端發展,關(guan) 鍵零部件還需要再提升。
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導致大量的利潤被海外零部件公司蠶食。更遺憾的是,自主品牌不僅(jin) 在成本上不占優(you) 勢,價(jia) 格也比國外品牌低,所以整體(ti) 盈利能力不高,而這又直接影響企業(ye) 的研發投入。
“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ye) 開始采用國內(nei) 的關(guan) 鍵零部件。”宋曉剛表示,這也是有一個(ge) 窗口期,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把關(guan) 鍵零部件提升上去,降低零部件成本,保證產(chan) 品研發和生產(chan) 周期。
同時,他認為(wei) ,從(cong) 產(chan) 能規模來講,我們(men) 與(yu) 國外也有差距。比產(chan) 能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批量產(chan) 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而這正是自主品牌要解決(jue) 的一個(ge) 弱項。不過,現在的發展態勢非常好,在焊接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小型多關(guan) 節機器人等領域,一些主要企業(ye) 的產(chan) 能布局都在提升。
曲道奎認為(wei) ,隨著我國機器人市場不斷擴大,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以及應用技術日漸成熟,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要從(cong) 過去的“戰略跟隨”轉向未來的“戰略引領”,在很多產(chan) 品技術上實現“並跑”甚至“領跑”。
細分市場有超越機會(hui)
9月27日,海康機器人發布新一代移動機器人(AMR)架構平台“智能基座”。
移動機器人被認為(wei) 是近幾年機器人產(chan) 業(ye) 最大的風口。海康機器人公司副總裁兼AMR業(ye) 務部總經理吳永海介紹,目前海康機器人AMR業(ye) 務累計服務全球客戶數超1500家,交付AMR超30000台。
自主品牌深耕細分賽道的優(you) 勢愈加凸顯。正如泰合資本副總裁馬曄贇所說,機器人公司真正穩固的護城河來自行業(ye) 認知、成本優(you) 勢與(yu) 產(chan) 品矩陣。未來的頭部機器人公司,應當從(cong) “設備供應商”轉型為(wei) “解決(jue) 方案與(yu) 服務提供商”。
任何一個(ge) 細分領域都是一個(ge) 巨大的市場。宋曉剛表示,這又是一個(ge) 窗口期。國外品牌目前主要是做通用型機器,不過一旦國外品牌盈利能力下降,它們(men) 就會(hui) 在細分領域發力。自主品牌最大的優(you) 勢就是本土優(you) 勢,便於(yu) 研製出細分市場更需要的機器人產(chan) 品和零部件,形成自己的知識產(chan) 權,或者通過創新實現追趕、並跑甚至領跑。
“在機器人行業(ye) 中,中國可以做得比國外更好,新一輪產(chan) 品迭代為(wei) 我們(men) 創造了這種超越的機會(hui) 。未來龍頭企業(ye) 要更多聚焦平台性技術,隱形冠軍(jun) 要細分市場,核心部件要跟上全球的發展趨勢,形成全麵支撐。”曲道奎對國產(chan) 機器人的未來充滿信心。
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和需求環境,因此,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在我國機器人發展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不完全共計,剔除機器人企業(ye) 以自用為(wei) 主的園區後,2020年全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數量已超過85家。
宋曉剛表示,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發展需要行業(ye) 和地方共同協力,一些製造業(ye) 比較集中的區域,如果能夠真正結合本地轉型升級的需求,打造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有助於(yu) 機器人企業(ye) 發展。但有些地區存在盲目上馬機器人產(chan) 業(ye) 園的現象,相關(guan) 部門要加以指導和規範,避免造成大量的土地、資金等資源浪費。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