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地方物流 > 正文

【湖北】特殊之年的“豐收答卷” ——湖北農業“穩鏈補鏈強鏈”逆風向上

發布時間:2020-09-22 09:52:32 經濟參考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夏糧麵積1914.09萬(wan) 畝(mu) 、總產(chan) 94.39億(yi) 斤,同比分別增長1.8%、3.2%;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2081.4萬(wan) 頭和208.8萬(wan) 頭,分別實現8個(ge) 月和10個(ge) 月連續回升;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逆勢增長,達到9.76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7.8%;果菜茶藥等特色種植總體(ti) 平穩……

今年以來,麵對抗擊疫情的“大戰”和防汛救災、恢複發展的“大考”,湖北圍繞“穩鏈補鏈強鏈”,借力“雲(yun) 端”,聚力產(chan) 業(ye) 鏈,著力科技賦能,努力降低疫情汛情影響,穩住糧食、生豬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提升農(nong) 業(ye) 附加值,全省“三農(nong) ”形勢總體(ti) 向好,交出了特殊之年的“豐(feng) 收答卷”。

借力“雲(yun) 端”讓“鄂貨”走得更遠

“張磊,7750斤*1.9元/斤=14725元,已付;小北,9724斤*1.9元/斤=18475.6元,已付……”正值湖北山藥上市的季節,湖北省宜城市王集鎮新星村的丕平農(nong) 作物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劉丕平的小本子上記滿了自7月底山藥開挖以來農(nong) 戶的“收成”。

劉丕平今年種了200畝(mu) 山藥,還帶動周邊農(nong) 戶種植5000多畝(mu) 。種山藥這麽(me) 多年,他感覺今年是壓力最大的。“受疫情影響,山藥價(jia) 格不理想,但產(chan) 量影響不大,每畝(mu) 還是能掙1萬(wan) 元左右。”劉丕平告訴記者,往年這個(ge) 時候每天出貨量約7萬(wan) 斤,現在隻有不到2萬(wan) 斤。“目前隻收了1000畝(mu) 左右,但山藥可采收時間長,不少農(nong) 戶在觀望市場價(jia) 格,估計這小本子要記到年底了。”

在劉丕平眼裏,土地不負勤勞人,年初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農(nong) 戶錯峰下田,戴口罩幹活,在群裏話農(nong) 事,線上教備耕,手機上下單,直通車送農(nong) 資的情形還曆曆在目。物流恢複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以前的老客戶“點名”要貨,而且相比往年單純走線下銷售,今年他還“觸電”嚐鮮了電商,“起步階段雖然量不大,但多了條路,心裏也更踏實。”

這些正是今年湖北農(nong) 業(ye) 逆風向上的縮影。疫情期間,受省內(nei) 流通效率低和省外訂單削減的“雙重擠壓”,湖北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困難,“豬壓欄、禽壓棚、魚壓塘、菜壓田”等現象較為(wei) 嚴(yan) 重。 到4月2日時,全省加工幹春茶12500噸,銷售7400噸,收購加工量、銷售量僅(jin) 為(wei) 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成品蝦存塘量約10萬(wan) 噸,銷售量僅(jin) 為(wei) 去年同期的35%;春栽香菇製袋2.3億(yi) 袋,累計積壓約4.5萬(wan) 噸。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恩施玉露,請各位網友踴躍購買(mai) ”“很高興(xing) 今天可以為(wei) 英山茶葉代言”“誇太多不如親(qin) 自購買(mai) ,5斤裝秭歸倫(lun) 晚臍橙29元包郵”……困境之下,一場場特殊的“直播帶貨”在政企協作中輪番上演,媒體(ti) 主播、網紅明星、地方領導幹部聯手各電商平台,為(wei) 湖北“拚單”,也為(wei) 湖北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路拚出了“雲(yun) 端”新通道。

“疫情期間,我們(men) 靠直播,1個(ge) 月的銷售額50萬(wan) 元。”主要生產(chan) 臘肉的恩施屯寶生態農(nong) 牧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國清說,以往銷售主要靠傳(chuan) 統商超,租金、人力成本高,回款慢,利潤有限。今年在地方政府幫助下,公司借助線上渠道,及時銷售積壓商品,解了燃眉之急。

“通過新平台、新渠道,把產(chan) 品賣出去,疫情給我們(men) 上了一堂生動的市場課。”疫情倒逼轉型,長期以來埋頭於(yu) 生產(chan) 的鄭國清在“雲(yun) 端”收獲滿滿,他也開始關(guan) 注研究網絡直播、社群營銷等產(chan) 業(ye) 鏈條上出現的新業(ye) 態、新機遇。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湖北農(nong) 業(ye) 。疫情稍微緩解,進入6月份,“超長待機”的梅雨季和連續多輪強降雨,又給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帶來二次衝(chong) 擊。

在市場尚未完全恢複的情況下,通過“線上帶貨‘引導’線下靶向‘對接’”,湖北茶葉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量甚至超過常年。

“正常年份,全省茶葉總產(chan) 量30萬(wan) 噸以上,其中春茶總產(chan) 量12-14萬(wan) 噸,占我省茶葉總產(chan) 量的40%以上,春茶收入占全年茶葉收入的70%以上。”湖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管理處副處長陳迪林介紹,截至5月20日,全省累計加工幹茶13.31萬(wan) 噸,累計銷售量11.66萬(wan) 噸,累計銷售額172.15億(yi) 元,遠好於(yu) 2019年春茶產(chan) 銷行情。“2019年5月30日的時候,全省春茶產(chan) 量14.2萬(wan) 噸,產(chan) 值126.6億(yi) 元。”

延伸產(chan) 業(ye) 從(cong) “種好養(yang) 好”轉向“賣得好”

“這個(ge) 殼也能吃嗎?”“可以的。”“沒吃過這種蝦尾,比較新穎。” 今年7月,第十一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四屆蝦-稻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一款新開發的小龍蝦休閑零食,吸引了不少市民嚐鮮。

從(cong) 生鮮小龍蝦到加熱即食的調味小龍蝦,再到如今開袋即食的香酥小龍蝦,湖北小龍蝦企業(ye) 在深加工上不斷探索。華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關(guan) 業(ye) 亮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小龍蝦養(yang) 殖效益受到衝(chong) 擊,企業(ye) 把提高小龍蝦附加值作為(wei) 突圍口。此次博覽會(hui) 上,湖北省標準化與(yu) 質量研究院和潛江市政府還發布了湖北省(潛江)蝦-稻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體(ti) 係,覆蓋從(cong) 生產(chan) 環境到生產(chan) 工藝,從(cong) 產(chan) 品分級到市場交易,從(cong) 傳(chuan) 統產(chan) 品到衍生產(chan) 品的蝦稻產(chan) 業(ye) 全鏈條,由基礎通用、產(chan) 地環境、生產(chan) 過程、產(chan) 品質量、延伸產(chan) 業(ye) 等方麵的標準組成。目前,潛江市小龍蝦加工龍頭企業(ye) 16家,年加工能力35萬(wan) 噸。

麻辣、蒜蓉、十三香、油燜……曾因疫情“滯留”水塘的小龍蝦終於(yu) “上岸”,被擺上餐桌,甚至被裝進零食袋,喚醒了大家的味蕾,也成為(wei) 湖北農(nong) 業(ye) 複蘇重振的縮影。

湖北是全國水產(chan) 養(yang) 殖大省,2019年湖北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469萬(wan) 噸,淡水漁業(ye) 養(yang) 殖麵積、人均占有量、漁業(ye) 科技實力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全省小龍蝦產(chan) 業(ye) 鏈綜合產(chan) 值923億(yi) 元,其中第一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253億(yi) 元、第二產(chan) 業(ye) 219.64億(yi) 元、第三產(chan) 業(ye) 450.36億(yi) 元。疫情影響下,小龍蝦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潛力被進一步激發出來。

洪湖市新宏業(ye) 食品有限公司無菌生產(chan) 車間內(nei) ,去頭、去殼、開縫、挑線、去黃,一隻隻油亮鮮紅的蝦子,在工人手中幾經翻轉……夏季,每天約200噸蝦仁、蝦尾、調味蝦等加工產(chan) 品從(cong) 這裏飛往全國20多個(ge) 省市,有的甚至出口國外。

“不僅(jin) 如此,我們(men) 綜合利用率已達到95%以上,一些原本被丟(diu) 棄的廢棄物都利用了起來,比如蝦殼就可以加工成蝦粉,做成飼料。”洪湖市新宏業(ye) 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育慶說,他們(men) 的產(chan) 品對接多個(ge) 知名網絡平台、電商、餐飲連鎖店,小龍蝦慢慢脫離了最初夏天“捕撈+餐飲”模式,轉向集苗種繁育、健康養(yang) 殖、精深加工、物流餐飲、文化節慶於(yu) 一體(ti) 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

全力整合資本、資源,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湖北正著力讓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種得好養(yang) 得好”轉向“賣得好”。

“每周鮮藕的訂單有40多噸,直供東(dong) 南亞(ya) 等國外市場。”武漢市江夏區的一片藕塘邊,武漢市金水祺良農(nong) 副產(chan) 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祺告訴記者,受疫情和汛期內(nei) 澇影響,今年蓮藕產(chan) 量有所減少,但價(jia) 格上揚,加上通過深加工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營收基本能與(yu) 去年持平。“除了常見的藕粉,還有不同口味的熟食,僅(jin) 熟食一天的銷量也有10噸左右。”

蓮藕是湖北省重要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吳祺經曆了蓮藕畝(mu) 產(chan) 從(cong) 不足1000公斤到2000多公斤的跨越,也見證了從(cong) 幾毛錢一公斤鮮藕到1元錢一小袋蓮藕製成品零食的增值。“這些影響賣相的‘邊角料’也有用,可以加工成藕粉。”他拿起幾節被掰掉的藕頭說。

科技賦能守好“三農(nong) ”戰略後院

棗陽是湖北省的產(chan) 糧大市。今年棗陽夏糧生產(chan) 麵積、單產(chan) 、總產(chan) 實現了“三增”。棗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劉國強說,目前棗陽市的秋糧已陸續進入成熟期,預計棗陽全年糧食總產(chan) 可達130萬(wan) 噸,豐(feng) 收在望。“我們(men) 將進一步提高機械化收獲程度,加大農(nong) 業(ye) 氣象和技術指導服務,緊盯收獲後期天氣變化,防‘倉(cang) 門受災’。”

“麵對如此特殊的環境,我們(men) 穩住了農(nong) 業(ye) ‘基本盤’,但罕見疫情與(yu) 特大汛情雙重衝(chong) 擊,也暴露出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一些短板。”湖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肖伏清體(ti) 會(hui) 比較深的是農(nong) 業(ye) 信息化建設、品牌建設、冷鏈物流體(ti) 係建設、精深加工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

眼下,湖北正以問題為(wei) 導向,以服務為(wei) 抓手,把疫情帶來的損失轉化為(wei) 提高“三農(nong) ”工作的動能,積極依靠科技支撐、釋放改革活力,持續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

在去年啟動“515”行動(即由5位院士領銜,在涉農(nong) 高校、科研單位牽頭組建15個(ge) 科技團隊,對接聯係15個(ge) 重點縣[市、區],開展科技服務和成果轉化)基礎上,湖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今年加快了資源下沉農(nong) 村、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的步伐。

在監利蝦稻共育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的稻田裏,蝦躍稻香,兩(liang) 種看似不相幹的生產(chan) 方式相伴而生,產(chan) 生了綠色水稻、綠色水產(chan) 的“雙綠”效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張啟發領銜的“雙水雙綠”試驗示範點。專(zhuan) 家團隊針對水稻品種不優(you) 、蝦稻接茬時間差異、蝦稻二者爭(zheng) 地爭(zheng) 水等問題,培育出專(zhuan) 用綠色優(you) 質水稻品種,正在製定“雙水雙綠”種養(yang) 標準,進行示範推廣。

“梗阻”在哪裏,科研就紮根哪裏。針對當前蘄艾種植產(chan) 量不高、效益難提升的瓶頸問題,專(zhuan) 家團隊正精心選育蘄艾優(you) 良品種,研究蘄艾機械化采收,助力蘄艾產(chan) 業(ye) 集約高質量發展。

“油菜院士”傅廷棟帶領團隊研發出了高含油率、高油酸含量的優(you) 質油菜品種,已在荊門推廣麵積20多萬(wan) 畝(mu) ,種植、加工、休閑旅遊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也呼之欲出。

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一係列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在湖北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開花結果,為(wei) 守好“三農(nong) ”戰略後院提供了助力。

在京東(dong) 集團副總裁、華中區總經理任廣樂(le) 看來,一個(ge) 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包括生產(chan) 、物流、冷鏈、銷售等諸多環節,需要抱團合作、協同發力。京東(dong) 下一步將與(yu) 湖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從(cong) 打造生鮮產(chan) 業(ye) 帶和區域品牌,建立高品質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完善支持農(nong) 村電商、物流配送協同發展的配套金融服務體(ti) 係等7個(ge) 方麵切入,合力助推湖北省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我們(men) 麵臨(lin) 的任務還很多,要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要把災情造成的損失補起來。”肖伏清說,加速推進重振重建,湖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已確定15條落實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的具體(ti) 任務,落實財政投入106億(yi) 元,確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穩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持續恢複、發展。(記者 侯文坤)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