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挑戰與機會並存 智能快遞櫃企業任重而道遠

發布時間:2018-08-31 15:10:09 洞察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事實上,回顧中國快遞行業(ye) 二十年曆程,從(cong) 早期曆經各種艱難,到受益於(yu) 電商進入黃金時期,快遞行業(ye) 的變革速度持續加快。當下,隨著快遞規模天量增長以及新零售時期的到來,整個(ge) 快遞行業(ye) 流程都在謀求轉型升級,全行業(ye) 的“智能裝備競賽”氣氛愈加濃厚,尤其是在物流最後一公裏,電商巨頭、快遞公司、第三方平台等紛紛入局,掀起了物流末端智能化變革浪潮。然而在快速變革的同時,質疑聲也不斷出現。如何平衡行業(ye) 發展和社會(hui) 質疑,成為(wei) 了企業(ye) ,甚至是社會(hui) 都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物流末端變革浪潮難以阻擋,智能快遞櫃有著看得到的光明未來

在2017年,曾有多個(ge) 快遞品牌被曝網點爆倉(cang) 甚至倒閉,由此在網絡上波及甚廣。有內(nei) 部人士總結:50%的網點不賺不賠,40%虧(kui) 損,隻有10%能賺錢。快遞網點為(wei) 何集中坍塌?業(ye) 內(nei) 看來,主要有以下兩(liang) 點原因。其背後是行業(ye) 競爭(zheng) 愈加激烈,以及中國快遞規模的天量增長與(yu) 勞動力短缺的矛盾愈發突出所致。

一方麵,是因為(wei) 快遞行業(ye) 競爭(zheng) 愈加激烈所致,這一點從(cong) 淘寶退貨快遞公司選擇上就能發現,僅(jin) 淘寶退貨就有幾十家快遞可供選擇,一些公司甚至從(cong) 來沒有聽說過。而根據中金公司發布的快遞業(ye) 數據顯示,快遞行業(ye) 毛利率已從(cong) 2007年約30%的水平,下滑到目前5%-10%。而且,在殘酷的競爭(zheng) 環境下,不少快遞公司為(wei) 了搶客戶,把寄件價(jia) 格定的越來越低。根據機構研報顯示,2010-2015年,快遞行業(ye) 平均單價(jia) 大幅下滑45%,單件收入從(cong) 2010的24.6元下滑到2015年的13.4元,可想而知利潤微薄。

另一方麵則是高速增長的快遞規模與(yu) 人力短缺之間的矛盾。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顯示,中國快遞業(ye) 務量在2011-2016年間以超過50%的平均速率增長。雖然2017年增速有較大的下滑,但總體(ti) 快遞業(ye) 務量預計將會(hui) 持續增長,預測2018年底將達到441.6億(yi) 件。這意味著,物流末端必須一天消化一億(yi) 多件快遞包裹,未來,預計這一數據將增加至一天10億(yi) 件。

純勞動密集型的末端配送顯然無法滿足包裹的增長速度,也對應著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億(yi) 歐發布的數據統計顯示,末端配送成本已經占到物流行業(ye) 總成本的30%以上,而末端配送花費的時長占據了整個(ge) 快遞業(ye) 務時長的45%。但當前中國經濟正在進入劉易斯拐點之時,低端服務行業(ye) 的人口紅利優(you) 勢最先受到波及,人力成本上升對於(yu) 自負盈虧(kui) 的快遞加盟網點而言,自然日漸成為(wei)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加上,純粹的人力勞動有效率瓶頸,無論是快遞員一天派送200件或者是300件,當派送量低於(yu) 快遞員派送上限時,其效率可以挖掘,也意味著快遞網點仍舊有增收潛力可挖掘。但當前快遞網點屢屢爆倉(cang) ,積壓快件情況出現,反映出很多快遞員已經達到了效率瓶頸,所以如果從(cong) 提升配送效率層麵考慮,幾無可挖空間。快遞網點“痛”,被業(ye) 務壓著的快遞員也“痛”,而對於(yu) 用戶來說,體(ti) 驗也並沒有多麽(me) 的美好。由於(yu) 快遞員配送時間不確定,用戶常年存在人等貨或者貨等人的問題,這給用戶造成了很高的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

在此背景下,各種最後一公裏解決(jue) 方案層出不窮,力圖解決(jue) 末端的痛點。其中,無人機和智能快遞櫃等智能化、自助化的手段被看好,無論是政策、資本都給予了這一領域極大的支持。至此,聚焦物流末端的智能終端企業(ye) 更是遍地開花,尤其是走在最前列的智能快遞櫃企業(ye) 更是被寄予厚望。

億(yi) 歐智庫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將達到297億(yi) 元;另一方麵,快遞入櫃率也在不斷提高中,快遞櫃市場的增長空間很大。同時,從(cong) 行業(ye) 內(nei) 部來看,相關(guan) 數據亦表現亮眼。如中郵速遞易,截至2018年8月,中郵速遞易已遍布全國287個(ge) 城市,終端設備布設達8.5萬(wan) 台(含易郵櫃),累計派件量突破18億(yi) 件。

圖:億(yi) 歐智庫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快遞櫃市場規模及入櫃率逐年增加

智能快遞櫃行業(ye) 任重而道遠,需要企業(ye) 有更多思考和權衡

然而任何一個(ge) 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會(hui) 經過被質疑的階段,被寄予厚望的智能快遞櫃也不能例外。雖然自2012年中郵速遞易推出第一台智能快遞櫃後,整個(ge) 市場培育已經走過了近6年時間,其通過集約化、智能化的配送方式,實現物流行業(ye) 降本增效的作用也被肯定,但用戶和社會(hui) 對智能快遞櫃仍然存在諸多不理解。尤其是隨著智能快遞櫃企業(ye) 規模不斷擴大,業(ye) 務範圍逐漸從(cong) 快遞物流普及程度高的一二線城市擴展到三四線城市時,智能快遞櫃企業(ye) 又不得不再度麵對市場認知問題,這是一個(ge) 需要企業(ye) 花費更多成本去教育的市場,對智能快遞櫃企業(ye) 而言並非易事。

市場認知問題又給智能快遞櫃企業(ye) 服務的落實帶來了諸多挑戰,尤其是智能快遞櫃還涉及與(yu) 物業(ye) 、第三方平台人員的協作,再加上三四線城市缺乏觸媒環境,相關(guan) 人員對智能快遞櫃服務缺少認知和實踐經驗,由此導致智能快遞櫃相關(guan) 服務不標準,服務難以第一時間觸達用戶,引起了用戶的質疑和投訴。其中,最受用戶質疑的是快遞包裹未經用戶允許,就被投放進智能快遞櫃中。

另外,超期收費亦是部分用戶質疑的點。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曾坦言,外界質疑智能快遞櫃企業(ye) 想借超期收費賺取營收,其實是誤解。因為(wei) ,智能快遞櫃每台設備及安裝成本約3萬(wan) —6萬(wan) 元,還有後期電、網使用費用,以及運營維護成本等,僅(jin) 僅(jin) 超期收費帶來的收益無疑是杯水車薪,同時企業(ye) 還要麵臨(lin) 社會(hui) 質疑,從(cong) 商業(ye) 角度來看,這並不是明智之舉(ju) 。智能快遞櫃企業(ye) 之所以推出超期收費,其背後其實是智能快遞櫃當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所致,同時也是行業(ye) 構建健康競爭(zheng) 機製的必經過程。

如當前覆蓋範圍最廣的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櫃為(wei) 例,一組快遞櫃擁有三十多個(ge) 格口,即使在一個(ge) 小區布局兩(liang) 至三組智能快遞櫃,相較於(yu) 一個(ge) 普通小區上千用戶群體(ti) 而言,智能快遞櫃格口資源存在巨大的缺口。再加上,用戶長時間不取的滯留件,真正可以利用的格口更少。由此帶來了快遞櫃格口不夠用、快遞櫃爆倉(cang) 等問題。如何解決(jue) ?擴大智能快遞櫃布點顯然不現實。一方麵,小區公共空間有限,不可能無限製地擴大智能快遞櫃占地麵積;另一方麵,高企的落地成本高、優(you) 質場景資源稀缺都是不小的挑戰。因此,通過超期收費模式,促使用戶及時取出包裹,提高智能快遞櫃格口周轉率,或許才能讓有限的智能快遞櫃資源覆蓋更多的用戶群。在此基礎上,整個(ge) 智能快遞櫃行業(ye) 也能避免大肆燒錢圈地,重蹈共享單車等行業(ye) 在爆發之後帶來的弊端,從(cong) 而形成良性競爭(zheng) 機製。那麽(me) 為(wei) 何超期收費不被用戶理解?該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真正的問題出現在企業(ye) 與(yu) 用戶之間的溝通,這需要企業(ye) 做出更多的思考和權衡。

事實上,麵對當前整個(ge) 行業(ye) 困境,當前的智能快遞櫃企業(ye) 也在不斷想辦法突圍。以中郵速遞易為(wei) 例,當前中郵速遞易的智能快遞櫃,都已在顯要位置貼出告示,要求快遞員在將包裹投放進快遞櫃前獲得用戶同意,以此來區分用戶需求,為(wei) 真正有需求的用戶提供智能快遞櫃暫存服務。同時對於(yu) 超期收費問題,中郵速遞易則努力通過柔性化方案緩和各方矛盾,如給用戶送出暢存券以及其它增值服務優(you) 惠券等。

圖:中郵速遞易智能快遞櫃

在此基礎上,中郵速遞易又不斷探索商業(ye) 模式。通過不斷豐(feng) 富產(chan) 品矩陣,推出智能快遞櫃、智能信報箱、小黃筒、大型自提櫃等服務於(yu) 物流兩(liang) 端的智能硬件。其中,智能信報箱是在傳(chuan) 統小區信報箱的基礎上的更新換代,利用郵政資源,中郵速遞易把人工智能技術植入信報箱,對接郵政報刊係統、對接物業(ye) 核準采集用戶基本信息,為(wei) 社區帶去離用戶最近的便捷服務。小黃筒則布局物流寄件端,通過手機等智能產(chan) 品的操作實現隨時隨地快速寄件,為(wei) 物流寄件端布局。同時,中郵速遞易又持續深挖線下應用場景,發力社區O2O服務。如推出社區媒介服務;與(yu) 回收領域領先品牌達成合作,發力綠色可循環經濟;與(yu) 快遞企業(ye) 達成合作,推出電商退貨服務……為(wei) 行業(ye) 當前備受爭(zheng) 議的商業(ye) 模式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對此,有行業(ye) 專(zhuan) 家指出,智能快遞櫃行業(ye) 當前麵臨(lin) 的質疑和瓶頸,其實是任何一個(ge) 新生事物誕生和推廣中普遍出現的問題,需要企業(ye) 在其中承擔起市場教育的責任。但一個(ge) 行業(ye) 的健康發展,一定要有良性的競爭(zheng) 機製,當前被質疑的問題,其實是行業(ye) 不斷糾錯,實現良性發展必經的過程。另外,物流末端痛點不解決(jue) ,隨著快遞規模持續擴大,物流末端問題將反作用於(yu) 整個(ge) 物流行業(ye) ,因此物流末端智能化培育過程,需要智能終端企業(ye) 、社區、快遞企業(ye) 等各個(ge) 主體(ti) 去共同關(guan) 注和打造,單純的智能快遞櫃等智能硬件去改變,不太可能。而在市場培育中,如何平衡企業(ye) 發展與(yu) 社會(hui) 理解接受程度之間的矛盾,仍然需要企業(ye) 不斷探索和權衡!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