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由點及麵,走深走實行穩致遠

發布時間:2018-08-17 10:05:26 中國經濟導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五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正由“落地開花”到“根深葉茂”。按照習(xi) 近平主席提出的“五通”原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不僅(jin) 在“說”,而且在實實在在地“做”。五年來,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持續擴大,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的步伐更加紮實,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成為(wei) 亮點,在20多個(ge) 國家建設80多個(ge) 經貿合作區,為(wei) 有關(guan) 國家創造了可觀的稅收和就業(ye) 崗位。亞(ya) 投行和“絲(si) 路基金”積極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規模日益擴大,中國同中東(dong) 歐“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俄羅斯東(dong) 歐中亞(ya) 研究所研究員、“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全表示,正是按照這樣的設想,中國與(yu) 合作夥(huo) 伴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尋找共同的合作項目,尋求利益契合點,探索合作模式,積累合作經驗,使“一帶一路”建設不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效。

蘊藏著巨大發展機遇

8月的斯裏蘭(lan) 卡迎來了旅遊旺季,海濱城市美瑞莎的觀鯨項目更是吸引了中國的遊客。早晨6點出海,從(cong) 碼頭坐船行駛一兩(liang) 個(ge) 小時,便來到鯨魚經常活動的區域。一艘艘雙層的船艇散落在靜靜的海平麵上,船上工作人員聚精會(hui) 神地盯著海麵,隻要遠處發現鯨魚噴出的水柱,船艇就迎著那個(ge) 方向飛奔而去。據介紹,在美瑞莎觀鯨的成功率高達98%。

觀鯨歸來,大概已經中午時分,對於(yu) 四川小夥(huo) 子謝縉來說,是一天中最忙也是最幸福的時候。四川旅遊學院畢業(ye) 的他在美瑞莎開了一家功夫熊貓中餐館,由於(yu) 在大眾(zhong) 點評裏的排名最前,中國遊客觀鯨之後通常會(hui) 到他這裏用餐。

謝縉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大學畢業(ye) 後,他就來到斯裏蘭(lan) 卡創業(ye) ,之前學的西餐,做了兩(liang) 年意大利菜,後來發現歐洲遊客的消費能力不及中國遊客,又回到四川老家拜師學了川菜,再加上斯裏蘭(lan) 卡的海鮮便宜,便投資了10多萬(wan) ,在美瑞莎開了一家川味的海鮮中餐館,沒想到一下成為(wei) 當地的網紅飯店。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並實施以來,斯裏蘭(lan) 卡便吸引了很多中國的淘金客,謝縉便是其中的一位。經過幾年的打拚,攢夠了一些資金,他現在想擴大生意,打算把周邊的店鋪盤下來。“斯裏蘭(lan) 卡現在很像中國的上世紀90年代,到了一個(ge) 快速發展期。”謝縉信心滿滿地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中斯雙邊經貿曆史上一直就有著密切的關(guan) 係。1952年,中斯兩(liang) 國在尚未建交的背景下簽署了《米膠協定》,這曾是兩(liang) 國經貿史上的一段佳話。近年來,中國與(yu) 斯裏蘭(lan) 卡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不斷擴展和深化,尤其是中斯雙邊貿易增速較快的態勢得以延續。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亞(ya) 太與(yu) 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兆禮對“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斯兩(liang) 國的發展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wei) 正在基於(yu) 斯裏蘭(lan) 卡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積極認知,中斯雙方決(jue) 定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為(wei) 契機,進一步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斯自貿談判、合資企業(ye) 等方麵的合作,促進經濟、文化、科技合作和人員往來,以便更多地造福兩(liang) 國人民,建設命運共同體(ti) 。

自2001年以來,印度始終是斯裏蘭(lan) 卡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然而在2016年,受印度對斯進出口出現負增長的影響,中國第一次超越印度成為(wei) 斯裏蘭(lan) 卡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並進而成為(wei) 斯裏蘭(lan) 卡第一大貿易夥(huo) 伴。

斯裏蘭(lan) 卡的營商與(yu) 投資環境目前並不理想。世界銀行2017年10月底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改革以創造就業(ye) 》,對190個(ge) 經濟體(ti) 、涵蓋10個(ge) 領域的指標做出綜合評估並給出排名,斯裏蘭(lan) 卡的得分隻有58.86,位列第111名。而斯裏蘭(lan) 卡央行發布的2016年度報告也指出,缺乏國家發展戰略共識、缺少高質量基礎設施、官僚主義(yi) 的限製是影響斯吸引外資和擴大外貿的主要短板。這也是斯裏蘭(lan) 卡政府加速與(yu) 印度、中國和新加坡分別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重要動力。

吳兆禮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近年來,斯裏蘭(lan) 卡製訂了宏偉(wei) 的基礎設施發展計劃,並且建設了涵蓋電力能源、交通運輸、水利水務和通信等領域的一大批重點工程,但斯裏蘭(lan) 卡仍麵臨(lin) 基礎設施整體(ti) 相對落後的局麵,幾乎所有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都需要外國資金支持。目前,盡管為(wei) 斯裏蘭(lan) 卡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多達30個(ge) 以上,但仍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美國以及世界銀行和亞(ya) 洲開發銀行等國家或機構。斯裏蘭(lan) 卡2016年外債(zhai) 總額為(wei) 40458億(yi) 盧比,其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貸款就達23611億(yi) 盧比。

在兩(liang) 國高層交往的引領下,中斯關(guan) 係發展的頂層設計與(yu) 政策溝通日益加強,中斯關(guan) 係目前已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在斯裏蘭(lan) 卡政府啟動“康提-科倫(lun) 坡-漢班托塔經濟走廊”大型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背景下,在中斯兩(liang) 國對接彼此發展戰略的驅動下,大項目合作逐漸回歸正常軌道。2016年3月,科倫(lun) 坡港口城項目重啟,標誌著中斯大項目合作再次成為(wei) 斯裏蘭(lan) 卡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方向。2016年4月斯裏蘭(lan) 卡總理訪華期間,中斯簽署了《全麵推進投資與(yu) 經濟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確定繼續推進在工業(ye) 園區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對兩(liang) 國中長期發展合作進行規劃。中斯發表的聯合聲明也明確指出,斯方願同中方企業(ye) 繼續推進《全麵推進投資與(yu) 經濟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提及的大項目合作。

“無論對於(yu) 中國國內(nei) 還是對沿線國家而言,‘一帶一路’建設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而這種機遇是通過挖掘潛力實現的。”李永全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對於(yu) 歐亞(ya) 地區的國家來說,“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ge) 難得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將挖掘各國的發展潛力,並為(wei) 發展和創新創造有利條件。中國與(yu) 歐亞(ya) 地區國家的合作遵循互利共贏原則,循序漸進,按照合作的成熟程度開展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服務。比如,2017年10月1日,中國商務部宣布,中國與(yu) 歐亞(ya) 經濟聯盟實質性結束經貿合作協議談判,與(yu) 格魯吉亞(ya) 已經達成關(guan) 於(yu) 建立自貿區的協議。歐亞(ya) 地區歐亞(ya) 經濟聯盟以外的國家對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表現出巨大積極性,它們(men) 認識到這個(ge) 倡議的實質,看到了落實這個(ge) 倡議對於(yu) 自己國家發展的曆史意義(yi) 。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主張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建設“一帶一路”,這體(ti) 現的是全新的合作理念。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互利共贏;不是自身利益優(you) 先,而是強調建立利益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在以展示實力和對抗為(wei) 主要特征的現代國際關(guan) 係進程中,這種全新的合作理念必將引領歐亞(ya) 地區的“一帶一路”建設。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一個(ge) 獨特的現象,一列列滿載中國商品的列車從(cong) 中國駛向歐洲。僅(jin) 2017年開行的中歐班列就超過3000列,比2011~2016年開行數量的總和還多。目前中歐班列線路多達57條,國內(nei) 開行城市達35個(ge) ,通達沿線12個(ge) 國家34個(ge) 城市。過去擔心的回程列車“虛位以待”狀況在明顯緩解,2014年以來,回程班列年平均增長352%。與(yu) 此同時,中亞(ya) 班列開行數量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2017年,截至11月,中亞(ya) 班列開行數量達2237列,較2016年同期增加731列,增長49%。

農(nong) 業(ye) 合作對於(yu) “一帶一路”沿線相關(guan) 國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yi) ,甚至具有戰略意義(yi) 。曆史上的絲(si) 綢之路,就是各國農(nong) 業(ye) 合作的重要通道,而在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仍然是每個(ge) 國家的重點領域,糧食安全已經成為(wei) 世界問題。開展農(nong) 業(ye) 合作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訴求。2017年5月,原農(nong) 業(ye) 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外交部聯合發布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nong) 業(ye) 合作的願景與(yu) 行動》,向國際社會(hui) 和合作夥(huo) 伴詳細闡述了中國政府對於(yu) 沿線國家關(guan) 注的農(nong) 業(ye) 合作所持的立場並提出了合作原則、合作形式和合作機製。

與(yu) 此同時,中國政府還提出了合作重點,包括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交流合作,優(you) 化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合作,拓展農(nong) 業(ye) 投資合作和加強能力建設與(yu) 民間交流等。2017年,中國、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在農(nong) 業(ye) 合作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17年,“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文化合作也取得重要成就。原文化部在年初發表《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該計劃以“政府主導,開放包容;交融互鑒,創新發展;市場引導,互利共贏”為(wei) 基本原則,確定了逐步完善文化交流合作機製,基本形成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充分顯現文化交流合作品牌效應的發展目標;指出到2020年“一帶一路”文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是健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機製,完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動“一帶一路”文化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文化貿易合作。與(yu) 此同時,圍繞重點任務製訂了12項子計劃。

“可以說,中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以前從(cong) 來沒有這樣的規劃。可以預期,這個(ge) 規劃的實施必將增進沿線國家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yu) 友誼,促進文化繁榮,開創互利的文化產(chan) 業(ye) ,凸顯各國合作的推動力,也擴大合作範圍,增加合作機遇。”李永全表示。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倡議和具體(ti) 內(nei) 容,順應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潮流,符合各國的共同願望,符合共同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問題的共同任務,而‘一帶一路’建設是通往這種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坦途。”李永全表示。

以旅遊業(ye) 為(wei) 例,“一帶一路”沿線65個(ge) 國家旅遊資源極其豐(feng) 富,擁有近500項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an) ,該區域國際旅遊資源總量占全球的7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僅(jin) 2016年單個(ge) 年份,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之間就有3400萬(wan) 人次的遊客往來,中國為(wei) “一帶一路”參與(yu) 國家貢獻了2400萬(wan) 人次的出境遊客,同時吸納了將近1000萬(wan) 人次的入境遊客到訪。根據有關(guan) 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為(wei)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1.5億(yi) 人次遊客、2000億(yi) 美元旅遊消費,同時將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8500萬(wan) 人次遊客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yi) 美元。這種共享旅遊資源,共建旅遊經濟的實踐,在某種意義(yi) 上是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想。旅遊不僅(jin) 帶來巨額收入,也能有效加深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當旅遊成為(wei) 一個(ge) 國家的形象載體(ti) 時,它的作用遠遠超過商品、服務甚至文化、藝術的作用,因為(wei) 這是普通大眾(zhong) 的交往和交流,是人與(yu) 自然、人與(yu) 不同文化的親(qin) 近。正因為(wei) 如此,“一帶一路”沿線的旅遊合作發展迅速。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中國政府秉承共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把“一帶一路”建設設計為(wei) 一個(ge) 雙向運動,相向而動,不僅(jin) 是中國向各國輸出商品、技術、資金、服務等,同時也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商品、服務,因此這是一個(ge) 平等、互利、共享、共贏的過程。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wan) 億(yi) 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yi) 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yi) 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yi) 人次。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俄羅斯東(dong) 歐中亞(ya) 研究所所長孫壯誌認為(wei) ,“一帶一路”符合各國發展的願望,通過經濟、人文合作等方麵的規劃實踐,有助於(yu) 各國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發展。隨著“一帶一路”實踐的覆蓋麵、合作議題越來越廣泛,未來需要進一步凝聚共識,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形成一些示範工程、項目,進而帶動相關(guan) 國家發展。這也是對現在西方部分國家實行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等措施的有力回應。

“‘一帶一路’建設正在由‘落地開花’到‘根深葉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俄羅斯東(dong) 歐中亞(ya) 研究所研究員張弘認為(wei) ,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紮紮實實推進經濟走廊建設,深化互聯互通和產(chan) 業(ye) 合作,完善金融保障體(ti) 係。打造開放合作平台,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和綠色發展,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製,建設更多民生項目,促進社會(hui) 包容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