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7-10 12:46:58 經濟參考網

“當前我國物流降本增效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企業(ye) 物流費用率等關(guan) 鍵指標依然明顯高於(yu) 歐美發達國家,物流業(ye) 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對實體(ti) 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夠強等問題。”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交通與(yu) 物流處處長李聰日前在“2018中國智慧物流創新夥(huo) 伴大會(hui) ”上表示。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為(wei) 進一步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不少企業(ye) 加快布局智慧物流建設,2020年有望實現末端配送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規模化量產(chan) 。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作為(wei) 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元年,供應鏈應用成為(wei) 物流最核心的內(nei) 容。圍繞供應鏈體(ti) 係,商務部今年還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就農(nong) 產(chan) 品、藥品、家用電器、服裝家具,餐飲等短板領域,著力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智慧化程度。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空間巨大
我國物流降本增效成效明顯。從(cong) 宏觀層麵看,從(cong) 2012年到2017年,我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率從(cong) 18%下降至14.6%;從(cong) 微觀層麵看,企業(ye) 物流費用率也在逐步下降。不過李聰也指出,我國物流業(ye) 依然存在行業(ye) 規模與(yu) 發展質量效益不匹配的問題,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企業(ye) 物流費用率等關(guan) 鍵指標依然明顯高於(yu) 歐美發達國家,物流降本增效還有很大空間。
其中,在社會(hui) 物流組織方麵,公路貨運行業(ye) 窄,運輸車輛使用率低,多式聯運存在聯不上、聯不好的問題,海鐵聯運比例遠低於(yu) 西方發達國家,物流信息共享開放力度不夠,“信息煙囪”“信息孤島”現象仍然非常突出。
在企業(ye) 物流管理方麵,大多數企業(ye) 還缺乏供應鏈管理的理念,上下遊缺乏協同,製造企業(ye) 普遍沒有建立一個(ge) 規範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企業(ye) 降成本往往就是壓低物流服務價(jia) 格,而忽視了物流冰山下的隱性成本。
在物流發展環境方麵,土地、人工、運能、資金等要素成本近年來上漲較快,運輸結構不合理,鐵路水運的主要優(you) 勢還沒有發揮出來,市場不規範,市場交易成本比較高。
“智慧物流作為(wei) 現代物流發展的一個(ge) 重要方向,對於(yu) 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促進物流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李聰說。
中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係主任王喜富認為(wei) ,智慧物流的目標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三方物流興(xing) 起以後,我國物流成本降低了5%,通過流程優(you) 化組合以後,物流成本降低了5%-10%,通過創新技術應用,物流成本可能降低10%-20%,隨著智慧物流的應用,降本效果會(hui) 更好。”
在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看來,借助智慧物流,降成本的空間、力度和針對性都會(hui) 越來越大。“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核心目標就是降成本,隻有通過降成本,才能符合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對物流的要求,整個(ge) 社會(hui) 經濟的效率空間和利潤空間才能大大提升。”
2020年或普及末端配送自動駕駛技術
相關(guan) 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nei) 智慧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000億(yi) 元,未來幾年年均增速將達到20%。基於(yu) 智慧物流在降本增效上的巨大空間,不少互聯網巨頭都在加快布局。7月4日,百度宣布,將與(yu) 中國最大的商用車智慧服務平台——獅橋展開深度合作,同時聯合各界開發者與(yu) 主機廠開發智能駕駛貨車,共同建設幹線物流運營解決(jue) 方案。
同一日,蘇寧物流與(yu) 百度自動駕駛事業(ye) 部聯合宣布,將加速落地物流自動駕駛技術,在2020年實現末端配送的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和無人配送車的規模化量產(chan) 。據蘇寧物流副總裁陸君峰介紹,在智能社區(無人配送小車+自提櫃)、本地生活即時配送(蘇寧小店+無人配送小車)、移動分撥(無人分撥車+固定線路)等三大智慧物流場景上,會(hui) 更容易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化應用和無人車的規模化量產(chan) 。
7月6日,京東(dong) 企業(ye) 購和德邦快遞舉(ju) 行合作簽約儀(yi) 式,德邦快遞將依托京東(dong) 智慧采購體(ti) 係展開低值易耗品采購、定製化集中采購等係列合作,通過引入京東(dong) 的基礎設施管理經驗和技術及服務實現德邦快遞的“降本增效”。此前,京東(dong) 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dong) 宣布,京東(dong) 自主研發的第一架重型無人機——京東(dong) “京鴻”大型貨運無人機正式下線,這也是國內(nei) 首個(ge) 真正意義(yi) 上基於(yu) 物流運輸場景需求研發的大型貨運無人機。
此外,菜鳥也不斷推出包括菜鳥無人車、無人機、菜鳥快遞塔、菜鳥驛站智能櫃、菜鳥小盒等係列智能黑科技,提供從(cong) 最後1000米到最後0米的全麵解決(jue) 方案。順豐(feng) 科技正在構建以GIS技術為(wei) 基礎,麵向AI的未來智慧物流地圖。無車承運人方麵,運滿滿提出今後一段時間的核心戰略是“無車無人無處不在”,目前公司正投入重金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和雲(yun) 計算,在矽穀設了自己的實驗室。
“燒錢補貼”等諸多短板問題仍存
不過當前智慧物流的發展也麵臨(lin) 一些突出問題。“燒錢補貼”就是其一。江蘇物潤船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光輝在會(hui) 上指出,智慧物流中第一方隊包括菜鳥、運滿滿、貨拉拉等,以平台形式出現,屬於(yu) 資金密集型;第二方隊擁有大量園區、車隊,資產(chan) 比較重;還有一部分屬於(yu) 方案提供商,屬於(yu) 典型的第三方物流。總的來看,不管是互聯網平台還是線下的第三方物流,競爭(zheng) 都十分激烈,可以說進入了“賺吆喝不賺錢”的時代。不斷的燒錢和補貼大戰不利於(yu) 形成良性合理的競爭(zheng) 生態。
國家郵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馬軍(jun) 勝近日在署名文章中指出,目前郵政業(ye) 麵臨(lin) 著大而不強、單而不綜,分工不專(zhuan) 、結構不優(you) ,發展粗放等成長挑戰,市場主體(ti) 提供服務趨同質化、單一化,“壓價(jia) 擴量”“惡性競爭(zheng) ”的現象時有發生,中小企業(ye) 和基層網點負擔過重,市場正在分化洗牌。
對於(yu) 無車承運人而言,則麵臨(lin) 標準和信用滯後問題。運滿滿副總裁、增值事業(ye) 部總經理譚遠江坦言,雖然信息從(cong) “小黑板”搬到線上,可是仍然依賴線下支付,所有的異常問題也要線下處理。交易過程中公信力問題、標準問題等仍滯後於(yu) 信息的發展,有待進一步解決(jue) 。“比如線下的紙質憑證,包含油卡、路橋費甚至還有線下見證協議等等,說明整個(ge) 行業(ye) 還很大程度上存在低效問題。”
“無人承運人平台將來的趨勢就是開放、信息共享、監管,另外就是減少市場中間環節,建立誠信體(ti) 係。”王喜富說。
大量智慧供應鏈平台將誕生
在專(zhuan) 家和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未來智慧物流的趨勢,將呈現供應鏈全要素整體(ti) 互聯互通,平台業(ye) 務流程和經營模式重構以及供應鏈全麵升級。
蔡進認為(wei) ,智慧供應鏈或者智慧物流未來應實現新的價(jia) 值創造,包括發展無人機和機器人產(chan) 業(ye) 、大數據資源以及高度組織協同的供應鏈。
馬軍(jun) 勝指出,特別是要加快推進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智能分揀等行業(ye) 發展關(guan) 鍵共性技術應用,實現產(chan) 業(ye) 與(yu) 上下遊的協調發展、與(yu) 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的協同發展、與(yu) 社會(hui) 資源環境的友好發展,促進生產(chan) 要素從(cong) 低效領域轉移到高效領域,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馬軍(jun) 勝還指出,要推廣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cang) 和智能配送站等行業(ye) 高科技的廣泛應用和無縫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作為(wei) 供應鏈創新應用的元年,供應鏈應用成為(wei) 物流最核心的內(nei) 容。“隨著智慧物流創新技術的不斷湧現,自2018年開始,將會(hui) 有大量的智慧供應鏈平台誕生,智慧物流的發展也將進入新的、更加高級的階段。”王喜富說。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張祥也在會(hui) 上透露,今年商務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在全國選擇包括北京、石家莊、陝西榆林、山東(dong) 煙台和濰坊、雲(yun) 南昆明等18個(ge) 城市,聚焦包括農(nong) 產(chan) 品、藥品、家用電器、服裝家具,餐飲等流通領域的短板、重點、熱點以及民生領域,探索推進供應鏈體(ti) 係建設路徑和方法,重點支持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智慧化程度。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