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4-08 07:48:42 製冷快報

冷鏈物流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冷鏈過程中的低溫能顯著抑製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生長防止食物變質腐壞,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防腐劑的作用;同時冷鏈物流品質控製需要配合食品進入流通環節前的質量檢測,也有利於(yu) 監督食品生產(chan) 廠商嚴(yan) 把質量關(guan)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正持續向好發展,其主要驅動因素有以下幾點:
1、城鎮化趨勢穩步推進
我國城鎮化道路起步較晚,尚處初級階段,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新增3.1億(yi) 城市居民,屆時中國城市人口總數將超過10億(yi) ,城鎮化率將達70%。城市居民無法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等食品的自產(chan) 自銷,進一步帶動了肉禽蛋、水產(chan) 品、乳製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節蔬菜水果的消費總量;城鎮化進一步推動了農(nong) 產(chan) 品規模化、集中化、區域化生產(chan) ,因此加大了食品消費需要通過冷鏈物流方式實現由產(chan) 地向城市輸送的需求。
根據尼爾森健康與(yu) 食品意見調查結果,70%的中國受訪者有特定的飲食需求,82%的人願意為(wei) 不含不良成分的食物支付更高價(jia) 格,兩(liang) 項數據均高於(yu) 全球平均水平。同時,防腐劑為(wei) 消費者最厭惡的人工食品添加劑。根據《小康》雜誌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的調查結果,食品安全問題連續5年位列“最受關(guan) 注的十大焦點問題”榜首。
隨著我國城鎮化道路的不斷推進,我國城鎮人口持續增加,而在城市地區居民的食品結構中,易腐食品占比較大,儲(chu) 運離不開冷鏈。2015年我國人均GDP為(wei) 7485美元,我國城鎮人口平均可支配收入近10年保持快速增長,2015年達到3.1萬(wan) 元,同比增長8.2%。依照發達國家經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4000美金,冷凍、冷藏食品需求將逐步得到釋放,並推動冷凍冷藏食品消費和冷鏈產(chan) 業(ye) 的建設發展。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收入的提高、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men) 對於(yu) 標準化的冷鏈供應產(chan) 品需求將不斷增加,並推動冷鏈行業(ye) 持續穩定發展。
2、生鮮電商快速崛起
生鮮電商近年備受資本和市場青睞,不斷湧出,生鮮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同時,根據艾瑞谘詢的統計數據,生鮮電商規模從(cong) 2012年的35.6億(yi) 元,增長到2015年的497.1億(yi) 元,預計2018年增長到2356.8億(yi) 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01%。由於(yu) 生鮮電商產(chan) 品冷鏈運輸比例遠高於(yu) 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整體(ti) 平均水平,這將是帶動總體(ti) 冷鏈率上升的關(guan) 鍵因素,生鮮電商需求也將支撐冷鏈物流市場的增長下限。
第三方冷鏈物流適合缺乏大規模投資自建物流能力的中小規模電商。早期生鮮電商多采用自建冷鏈物流保證服務質量,但生鮮電商目前正處於(yu) 擴展業(ye) 務版圖的早期階段,自建物流投資未必能始終跟上,因此成本低、社會(hui) 化程度高的第三方物流若能保障服務質量,成功樹立品牌,將得到更多生鮮電商的青睞。
以電商為(wei) 主體(ti) 的生鮮食品配送、自提業(ye) 務,雖然麵臨(lin) 著單客消費低、生鮮商品標準化低(品質、重量)等問題,但對於(yu) 城市工作生活節奏快的白領階層有較大吸引力,將帶動著冷鏈物流設備的發展,尤其以運輸及配送環節的冷鏈設備廠商。
食品配送對時效性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由分銷網點向消費者配送的最後一公裏還處於(yu) 藍海市場階段,以輕型冷藏設備、生鮮自提設備為(wei) 代表的冷鏈終端,是解決(jue) 需求多樣化、配送個(ge) 性化、食品品質保證的最後一道環節。
3、無人零售漸成趨勢
未來,無人零售店將逐步替代傳(chuan) 統便利店,同時,由於(yu) 成本降低和便利性的提升,無人零售店的鋪設規模可能遠超傳(chuan) 統便利店的數量。保守預計未來十年,無人零售店新增20萬(wan) 家,參考占地15平米的繽果盒子10萬(wan) 元造價(jia) ,無人零售店的投資額將達200億(yi) 元。假設每個(ge) 無人零售店配置5-10台商用冷鏈產(chan) 品設施,無人零售店對於(yu) 商用冷鏈終端設施的新增需求就可達到100-200萬(wan) 台;如果每台冷鏈產(chan) 品設施單價(jia) 5,000元,則無人零售店對應的冷鏈產(chan) 業(ye) 鏈規模將達到50-100億(yi) 元。
4、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來,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規劃、扶持政策和行業(ye) 標準頻繁出台,政策麵的支持是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的重要邏輯之一。政府層麵對於(yu) 冷鏈物流的發展高度重視,開始從(cong) 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ye) 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提出了健全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督導冷鏈物流行業(ye) 的快速完善。
政策支持為(wei) 冷鏈物流行業(ye) 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降低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成本,支撐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支持建設全程冷鏈物流和覆蓋農(nong) 產(chan) 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ti) 係。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現,新《食品安全法》倒逼完善冷鏈體(ti) 係。食品腐爛變質是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食品在由生產(chan) 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整個(ge) 產(chan) 業(ye) 過程都中,離不開現代冷鏈物流。冷鏈物流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強有力的保證,食品冷鏈是食品從(cong) 生產(chan) 到流通整個(ge) 過程的特殊供應鏈係統,在食品運輸中應用。
新版《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於(yu) 2015年4月獲得通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後的食品安全法將對食品安全從(cong) 生產(chan) 、運輸、貯存、銷售、餐飲服務等各環節實施最嚴(yan) 格的全過程管理,強化生產(chan) 經營者主體(ti) 責任,完善追溯製度,加大監管處罰力度。
冷鏈物流發展趨勢有哪些?
冷鏈物流粗放,未安裝定位設備,倉(cang) 儲(chu) 、運輸、訂單等管理環節信息化係統缺失,因此冷鏈的信息化、智能化是實現食品的溯源追蹤、落實食品的安全責任的有效手段,有望促進冷鏈企業(ye) 設備的升級改造。
終端消費者已經開始逐步意識到冷鏈物流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環節,對更為(wei) 安全的食品的價(jia) 格溢價(jia) 和購買(mai) 意願不斷上升,而信息化覆蓋、智能化控製正是實現這一需求的必要手段。此外,政府監管檢查措施也更為(wei) 嚴(yan) 格,尤其是加大了對食品生產(chan) 、流通環節的監管檢查力度。
智能化、信息化是增進盈利能力的手段,能提升整體(ti) 流通性冷庫利用效率,降低單位貨物能耗水平,有助於(yu) 經營者分析冷庫庫存情況和冷庫利用周轉率,為(wei) 管理精細化做鋪墊;有助於(yu) 冷鏈企業(ye) 從(cong) 僅(jin) 僅(jin) 提供運輸、儲(chu) 藏等低附加值功能服務,向提供信息、管理甚至谘詢服務延伸,提升整體(ti) 服務價(jia) 值。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